玩点花样,找点乐
2025-01-01徐善来
如何平衡创作自由和商业表现,似乎是时装设计师面前一道永恒的难题。但年轻一代已经不想再囿于陈规,从花样百出的秀场不难看出,他们正凭借一己之力,让品牌和自身的未来先声夺人。
从米兰到巴黎,再到上海,2025春夏时装系列的发布日程可以用“奇观闪现”来形容。静奢的氛围被一个个看似细微却令人惊喜的设计所打破:Miuccia Prada与Raf Simons把60年代的科幻奇遇投射在异型的帽饰、太阳眼镜和破碎镜面般的连衣裙上;在BottegaVeneta秀场,Matthieu Blazy让看秀嘉宾们齐齐落座于动物造型的懒人沙发上LouisVuitton干脆用无数传奇硬箱堆叠起了一座可升降的伸展台,供模特在众人面前闲庭信步。
如果说享誉国际的知名品牌想在秀场上玩点花样尚在情理之中,那么一众年轻设计师品牌在秀场上的尽情撒欢儿便着实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Hodakova的创始人兼创意总监,来自瑞典的Ellen Hodakova Larsson将解构和非传统材质结合得天衣无缝,她这样形容自己的创作方法:‘让通常作为边角料的物件成为现在时装创作中充满吸引力的主角。”废弃的墨镜镜片变成了模特身上的铠甲,一分为二的皮质长筒靴重新拼合为抹胸上衣,而更为引人注目的,是Hodakova秀场上两套基于油画作品改造成的连衣裙,模特像是从画作中跳脱出来的超现实人物,披挂着画框,摇摇晃晃地走过略显狭窄的秀道,前排的嘉宾们也得以与裙摆,即画框的边缘,来一次亲密接触。
无独有偶,时尚新秀Duran Lantink的2025春夏系列也令在场嘉宾的目光闪烁出久违的光芒。他对廓形的玩味让人联想起川久保玲在上世纪90年代的标志性作品,于紧身轮廓中加入衬垫,改变身体轮廓的同时塑造出点到为止的荒诞色彩,在纯净素雅的秀场展现出了非凡的戏剧张力。巧合的是,Larsson与Lantink这两位在本季巴黎时装周上一举打破时尚界的静奢沉寂的青年设计师,同时获得了最新一届LVMH Prize评审团的青睐。Larsson拿下了年度青年时装设计师大奖,Lantink则荣获Karl Lagerfeld特别奖。在VOGUERunway总监Nicole Phelps看来,他们能够突出重围的原因,或许正是“在超现实主义方面的天赋”和“年轻品牌的独特创造力。”
当我们横向审视LVMH Prize历年来的获胜者,更能够发现Larsson与Lantink的创新力之于当下的重要性。相比上一届得奖者、拥有完善供应链与成熟商业体系的Setchu而言,Hodakova与Duran Lantink的作品足够离经叛道,但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能满足LVMH对品牌商业潜力和规模化发展的期待,之所以他们成为了最终赢家,或许正说明了无论从经济基础还是上层建筑的角度看,整个时尚行业都迫切地需要新鲜血液,以此搅动固有的格局,重新将创意视为衡量作品价值的首要因素。
这并不是行业体系内一厢情愿的“造星”运动,回看过去一年来静奢之风在街头的繁荣盛行,与其相距不远的明星红毯则呈现出更为张扬肆意的造型趋势,当那些秀场中的概念性设计被明星艺人穿上红毯,大众压抑已久的对时尚的热情也瞬间找到了释放的出口。在不久前于深圳举办的VOGUE Forces of Fashion时尚之力盛典上,米卡身披“一卷布料”的造型引爆了社交媒体的讨论热度,这件极具行为艺术感的设计来自Eden Tan的圣马丁毕业作品,而这一创作理念也让他在同届134位毕业生中一举夺魁,为他奠定了之后走向更大舞台的可能。
毫无疑问,上述这些初出茅庐的设计师及其个人品牌,肩负了在当下时尚行业输出创意新动能的重任。而我们也不禁会问,为什么这些刚刚起步,在资源和财力上不慎明朗的个体会有如此大的勇气和魄力?这多少折射了当下行业内的尴尬与无奈,体量庞大的品牌和时装屋或许难以承担颠覆性的创意所带来的巨大的试错风险,可能稍有不慎就会偏离既定的发展轨道,这对于集团化运作的商业巨擘来说充满了太多不确定性,因而选择了更为保守谨慎的做法。但对于初出茅庐的设计师而言,没有盈亏包袱的轻装上阵反倒成为了他们的优势。想象—下四十年前Johri Galliano的“LesIncroyables”毕业秀和Alexander MCQueen1992年以开膛手杰克为灵感的系列,彼时是螺蛳壳里做成的道场,如今却早已是时装爱好者心目中毋庸置疑的神作。所以,年轻设计师们的“青涩”和“鲁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并非缺点,反而能够帮助他们抓住机会去表现“我是谁”,让更多人看见。
本季再次登上伦敦时装周的中国设计师品牌Buerlangrna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从2021年创立品牌开始,设计师袁奇奇的目标就是“做自己,做独一无二的自己”,他丝毫没有设计师人设的桎梏,在创作之外拍段子视频,在网上打PK,去主持直播间,做游戏主播……这都是他不同侧面的投射,而其品牌带给人的直观感受也是无拘无束地“发疯”,那些毫无节制和边际的大廓形礼服让人应接不暇,“我觉得大廓形就是要做出能让人一眼看到,感到“哇塞”的效果。”袁奇奇坦言,那些在视觉上突破地心引力和线条法则的设计,都是自己非常感性和直接的情绪反映,“最开始做这些设计,只是想要看起来惊艳。我觉得这些浮夸的东西其实是很酷的,即便大家觉得没有内涵,但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幸福。”
袁奇奇不惧怕外界的声音,因为他并不把自己视作所谓的“圈内人”。非科班出身的他将自己形容为“沙漠中盲目的蜥蜴”,“很多系统性的制衣技术以及知识,是在我不间断的‘不服气’当中吸收来的。我相信我有天赋,我愿意学,我年轻有热情有大把的时间,我相信没什么是我自己做不成的。”就在这样边学边做的过程中,从第一个系列发展至今,属于Buerlangrna的世界逐渐在秀场成形。而最新的2025春夏系列,他结合了满族的传统服饰元素,有特色的面具,也包含带有民族特色的提花和折纸艺术的概念。他说,这些带有中国特色的符号,其实是他越成长越萌生的一份对于家的情结。“我不知不觉地想把传统文化融入进来,这不是我故意的,是非常自然的”,甚至很多时候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习惯,已经在他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每天早上都要喝一壶竹叶青,我家里的花瓶逐渐从巴洛克变成了晚清风格,这都是文化潜移默化地在影响着我的审美。很多人觉得我们很西化,其实不然,我想我们会越来越东方的。”
当然,如今的Buerlangma既是袁奇奇心目中坦率直白的“惊艳”设计,也在他的不断沉淀和历练中缝合进了更多内涵和他想说的话,融入了关于自我身份与中式意象的回归,蕴含着更多值得挖掘和品味的细节。比如2025春夏系列中各种螺丝钉造型的运用,引自剑桥校园数学桥的典故,传递出再也无法重返时尚黄金时代的感性表达。也许这就是戏剧化的秀场与设计所自带的一种叙事潜力,越是丰富、缜密的环节和要素设计,就越能层层深入地为设计师的想法与观点“伏线”,为大众的阐释和理解留下充足的空间。去年早些时候由Galliano打造的MaisonMargiela Artisanal大秀即是如此,而来自纽约的男装品牌KidSuper在表达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顾名思义,“KidSuper”在风格上保留着一种纯真,“我们最初的想法是将原始的、年轻的能量转化为真实的创作。”历数过季的秀场,从定格动画,到在现场表演的戏剧短剧,KidSuper的呈现方式完全不受T台的局限,“对我来说,时装秀就像一个游乐场。这是你真正讲述自己的故事,并在更深层次上与人们建立联系的地方。虽然造价不菲,但一场精彩演出所能带来的影响力是值得的,我们要创造的是一个让人永生难忘的时刻。”
在2025春夏男装发布会上,KidSuper创始人兼创意总监Colm Dillane就一如既往地以离经叛道的秀场设计承载他内心表达的冲动。Dillane邀请太阳马戏团参与现场表演,并将模特装饰成一个个提线木偶,在一种看得见却摸不到的力量的控制之下在舞台上行进,“这是一种突破界限的方式,让这场秀感觉更像是一场表演,而不仅仅是一场走秀。谁真正在幕后操纵?”Dillane将问题抛给了在座的宾客,也自然引发了人们对于当下时尚行业发展本质的思考:我们究竟追逐的是什么,又是谁控制了我们的思考力和判断力?相信每个人都会给出自己不同的答案。
在运营KidSuper的同时,Colm Dillane还身兼艺术家、音乐人等多重角色,还在2023年受邀成为Louis Vuitton男装系列的客座创意总监。提到当时的合作,Dillane坦言自己的最大的收获,来自于走进那座高速运转的庞大机器时所感受到的创造力与商业的平衡,“我明白了保持创意的灵活性,以及与他人密切合作对于产出高品质创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诚然,旺盛的创造力是成就品牌的一个方面,而如何与商业环境共存也是摆在每个独立设计师面前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特别是近期Phillip Lim的离场,以及Phoebe Philo个人品牌后继乏力的现实,都让设计师如何“守住品牌”这个问题越发突出。对于已经创立了近十年的KidSuper,Dillane并没有急于将品牌的规模做大,基于对长远发展大局的考量,他将KidSuper保持在一个小而美的体量,以便充分表达他的创意本心,把商业体系中严苛残酷的负面影响压到最低。对于年轻一代的设计师,他给出的最重要的建议是“忠于自己特立独行之处,同时加强自己的协作和适应能力”。即便目睹了过去十年间时尚行业的戏剧性变化,他依然认为“创意就是一切,它才是让一个品牌脱颖而出的关键”,“在KidSuper,我们只不过是努力确保把创意推向最前沿,保持自己的真实性,当然,也要对整体大局有清醒的认知。”
而这也与袁奇奇对Buerlangma的期待不谋而合。实际上,早在品牌创立的第二季开始,他就决定放弃成衣系列的开发,他不想将秀场中的极致之作简化为某种商业世界中通行的爆款单品,转而选择了另一个新兴赛道一一为艺人演唱会造型提供定制服务,“出于品牌良性运作的考虑,从2023年开始我们接到了大量的艺人定制邀约,目前这条道路走得很稳定、很踏实,也让我对品牌的发展更加安心。我想,这条路会一直走下去。”袁奇奇也不排斥未来更多其他的可能性,他没有对品牌的未来做太多明确的规划,“目前品牌的发展也没有太大的体量,所以不存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况,还是有试错空间的,如果早就限定了具体路线,反而会断送很多契机。”
在敢于尝试新方向的话题上,当下依然走在创新第一线的设计师周翔宇显然更有发言权。无论是早年间走上伦敦时装周的T台,将科幻概念与超现实设定书写在服装的表达中,还是近几季提出的Xander Zhou Pro和“科技高定”的概念,其背后动机都是希望能够在现有的男装市场寻找到新的思维方式。比如新一季的发布活动,周翔宇就没有选择传统的秀场形式,而是在上海Systern举办了一场特别的狂欢,以科幻短片放映和充满电影氛围感的派对构建起新系列主题“异时志异”的氛围,“这种形式可以让我在活动现场与朋友来宾最近距离地接触,以及一起感受现场的氛围。基于新系列设计的特殊性,我们提前拍摄了这个系列的型录,包括一部科幻短片。我们觉得从内容上,这样的呈现方式可以最大程度表现这个系列的不同维度。我们为什么要被那么多固定形式所束缚,或者非要按照一种传统的时尚模式去工作?”
在周翔宇看来,目前品牌所完成的XanderZhou Pro系列,是最适合于多元表达,完全独立于成衣且能够为成衣系列提供灵感的创作。“我之所以做Pro这个系列,就是希望它可以在商业上不用受限,可以完全表达我们每一季的创作思考。所以,在这个系列里,我不想思考商业与创意的平衡。”而站在商业模式的角度考量,周翔宇更愿意将自己的品牌定义为一个“创意设计公司”,“除了售卖Xander Zhou的成衣系列,接定制工作案,以及品牌跨界合作之外,我们也会为很多品牌提供品牌规划以及产品设计等服务。”他的工作本质上更趋于创意总监的角色,“很多人觉得我们的设计天马行空,或者只擅长创作,但是事实说明,我们以往为商业品牌打造的设计产品在销售上有过非常多成功的商业案例。这类型的合作也让我们有更多的自由去做我们想做的创作。”
“我觉得设计是一件非常个人化的事情,至少现阶段的我是这么想的。如果一个设计的出发点要考虑那么多商业因素,它一定会失去可以吸引人的闪光点,变成一个‘讨好型’的设计品。”本质上而言,周翔宇接受以商业导向促成的合作,但内心依旧保有一份对创意纯粹的热爱,他找到了二者之间的区隔和界限,在不同状态中跳转,也越发珍视创意的纯粹表达,当下它可能是以Pro的形式,但也仅仅是作为一个开始。“现在的环境,包括身边的人都用‘求稳’来劝说创意人,或者以‘稳’作为一种市场成功的标准。但是,当你可以有机会突破的时候,为什么不试试呢?想想最开始吸引我们做时装设计的动机是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