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荣:战斗在林海雪原的特级侦察英雄
2024-12-31王晓燕
杨子荣,1917年出生于山东省牟平县(今烟台市牟平区)嵎岬河村,原名杨宗贵,后改为杨子荣,东北军区特级侦察英雄。
临危受命担任尖刀班班长
杨子荣13岁时随父亲闯关东,来到安东(今丹东)一带。父亲病死他乡后,杨子荣只身一人四处谋生,先后在鸭绿江上当船工,在鞍山、辽阳一带当矿工,因此对东北的三教九流、风俗人情、行帮黑话等都有所了解,这些生活经历,为他后来在剿匪斗争中的侦察行动提供了很大帮助。1943年春,因反抗日本工头的压迫,他被迫返回山东老家。回到家乡后,杨子荣秘密加入民兵组织,积极参加抗日斗争。1945年8月,他参加了八路军解放牟平城的战斗,同年秋,加入了胶东海军支队。1945年11月,杨子荣加入中国共产党。部队于1946年春节前到达牡丹江地区,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建立北满根据地。在这里,胶东海军支队进行改编,杨子荣编在牡丹江军区二团三营七连一排一班。首长见他是个“年龄不轻,军龄不长”的老兵,便分配他到伙房当炊事员。他经常冒着敌人的炮火,把热饭送到前线,帮助抢救伤员,关键时刻还给排长、连长出主意、当参谋,赢得了指战员的称赞和喜爱。看着战友们在前线与敌人拼杀,杨子荣急坏了,只要有机会,他就趁着往阵地送饭的机会,也拿起枪与战友们一起参加战斗。在一次战斗中,一班班长负了重伤,不能继续战斗。一班是连里的尖刀班,没有个好班长可不行。正当连长为新班长的人选犯愁时,指导员一句“你看杨子荣怎么样”提醒了连长。就这样,杨子荣在众望所归之下,当上了一班班长。
只身一人劝降400名土匪
1946年3月,杨子荣所在的三营在杏树沟追击李开江部,李匪据险顽抗。杨子荣与营长商定了对策:部队正面佯攻,进行火力侦察;杨子荣带领一班迂回到敌人阵地侧后。他示意副班长和战士隐蔽好后,独自一人跃出掩体,巍然挺立在敌群中。杨子荣对敌人进行劝降,表示你们再不投降,我军就要动用重武器了。就这样,杨子荣迫使匪首李开江、张德振投降,400多名敌人放下武器。
杨子荣一人劝降400名土匪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部队。部队首长决定让杨子荣到团里做侦察工作,并担任团侦察班班长,杨子荣又有了新的用武之地。此后,在每次剿匪战斗中,都是先由杨子荣率领侦察员,乔装打扮、深入侦察,待摸清敌人的详细情况后,再由大部队进行围剿。随着剿匪斗争的节节胜利,剿匪部队不断发展壮大,杨子荣也由侦察班长升任侦察排长,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活捉“座山雕”
1946年底,退踞在牡丹江北部山区的大股土匪被我军消灭了,但潜藏在海林县北部的土匪“座山雕”的老巢却一直找不到。为防止这股土匪逃往吉林投靠国民党,继续与人民为敌,团部派杨子荣等进山灭匪。1947年1月下旬,部队得到“座山雕”在海林县境内活动的线索。“座山雕”本名张乐山,15岁落草为寇,18岁当上匪首,老谋深算,诡计多端。团里决定,由杨子荣带领5名侦察员,组成一支剿匪小分队,扮成土匪模样,进山搜寻“座山雕”的匪窝,并伺机剿灭。同时,派出部队跟踪配合。
1947年1月26日,杨子荣一行6人向海林北部的密林深处开拔。他们在深山老林里一连转了好几天,才在一个叫蛤蟆塘的地方,找到一座工棚。工棚里住着十几个人,看样子像是伐木工人。杨子荣先是用土匪手势和黑话试探,意思是自己遇了难,走投无路,想请人帮忙牵线,投奔个山头。开始没人搭理,后来,一个自称姓孟的工头搭了腔,答应领他们去一个地方。他从屋里拿出一把锯子、一把斧子、一把小铁锹和一个盛着半桶苞米面的小铁桶,交给杨子荣等人,然后,把他们带到了20里外的一个空木棚子,交待了几句后就走了。杨子荣他们在工棚里一连等了三天,也不见孟工头的影子,仅有的一点儿苞米面也吃完了,正在着急的时候,孟工头回来了。这回他把杨子荣一个人领到了附近的一个屯子,并在屯长家里见了两个人。两人先是一番土匪黑话试探,见杨子荣对答如流,才亮出了真实身份。一位自称姓刘,是“座山雕”的副官,另一位被称为连长,两人表示同意引荐杨子荣等人上山,并说要下山置办些酒肉,准备在山上过元宵节,等禀报“三爷”后,再来接他们上山入伙。2月7日,两人如约来到杨子荣他们住的工棚。杨子荣让战士把两个土匪给绑了,并假意解释说:现在不知道是否是自己人,只好先委屈一下,到了山上再说。两个土匪觉得到了山上自会见分晓,也没太在意,仍旧领着杨子荣他们直奔威虎山。
“座山雕”狡猾阴险,一路上设了三道哨卡,如果派大部队清剿,不论惊动哪一道哨卡,土匪都能逃得无影无踪。杨子荣他们每过一道哨卡,都由两个土匪上前搭话,然后,战士们把岗哨一块绑了,一同押上山。过了第三道哨卡不远,就到了“座山雕”的老巢——一座被当地人称做“马架房子”的木棚。杨子荣命令3名战士在外面看好土匪,他带领另外2名战士冲进棚子,各自占据有利位置,枪口对准土匪。棚子里一共7个土匪,其中一个白头发、黑脸膛、长着一只鹰钩鼻、留着一把山羊胡子的瘦小老头就是“座山雕”。“座山雕”看进来了生人,赶忙伸手摸枪,杨子荣一个箭步冲上去,踩住他的手,缴了他的枪,其余6名土匪也都举起手来。这次剿匪没费一枪一弹,就端了土匪的老窝,活捉了阴险狡猾的“座山雕”等13名土匪。杨子荣活捉“座山雕”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海林镇,当地老百姓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
杨子荣剿匪的传奇经历,后来被改编为小说《林海雪原》,影响了一代代人。就在智擒“座山雕”的短短十几天后,2月23日,在追剿丁焕章、郑三炮等匪首的战斗中,杨子荣冲在最前面,由于天气严寒,他的枪栓被冻住,枪未能打响,他被土匪的子弹击中胸部,英勇牺牲,年仅31岁。
为表彰杨子荣的英雄事迹,东北军区司令部授予他“特级侦察英雄”的光荣称号,其生前所在的排被命名为“杨子荣排”。2009年,杨子荣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