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唠叨的背后

2024-12-31李国婧

红蜻蜓·高年级 2024年8期
关键词:小妍刘艳合肥市

主持人的话

刘艳

进入高年级以后,同学们可能会发现,我们如果经历了不愉快的事,情绪可能不再是短期的、爆发性的,而是逐渐产生了较长时间影响行为的稳定的情感反应。比如小妍,因为学业问题,不愉快的情绪可能会维持一段时间。在这期间,家人的“围追堵截”更让她无所适从。快来听听李老师是怎么说的吧,你一定会有收获。

小妍:李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六年级的小学生,自从上六年级以来,我跟妈妈的关系越来越不好,这让我很苦恼,希望李老师能帮帮我。六年级的一次数学测验我没有考好,妈妈打电话跟数学老师沟通,老师说我上课有点不认真。妈妈就跟爸爸、爷爷、奶奶开了一个家庭会议,说我今年小升初,要向重点中学冲刺,希望全家人都能监督。自此,我觉得我的生活就每天充斥着来自家人的轮番轰炸,无休止的唠叨。本来我正打算写作业,可是他们一督促,我就不想写了,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调节好心情继续写作业。虽然我知道这样也不对,可是我真的没办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希望李老师能帮我脱离苦海。

李老师:小妍同学,你好!你所说的问题,是很多小学高年级学生都会面临的问题。小学高年级阶段,同学们逐渐进入了青春期的初期,渴望独立的意识越来越强。父母看到孩子渐行渐远,内心充满了焦虑,充满了不安,可能更多的是不放心,往往就会采取说教、唠叨的方式,结果这会导致你们的反感,进而逃避父母的唠叨,家长和孩子就会陷入一个“唠叨—反唠叨”的怪圈。

父母唠叨的背后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期待和焦虑。而我们则希望父母理解我们学习的辛苦,让我们拥有更多的自由空间。了解了彼此的需求后,我们可以尝试着去理解他们。不同时代的人对爱的表达方式不同,父母也是用他们认为正确合理的方式表达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意。你还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不厌其烦地教我们学说话和走路吧?那么现在,当你面对父母的唠叨,也请多一点耐心,多给他们一些理解和包容吧!

面对唠叨,如果我们一味地顶撞或者长时间保持沉默,就会激化矛盾。我们可以先平复下情绪,转移注意力;或者给家长一个甜蜜的回应;或者选择恰当的时机,采用这样的沟通模式:陈述家长的担心、家长的期待+描述事实+说明我的感受、我的需要、我的希望。

比如:妈妈,我明白您很担心我的成绩,我也知道您很期待我能进入一所重点学校学习,但是您每天的督促让我觉得压力特别大。我相信我能自己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我需要有些自己的空间,请您相信我!

通过这样良好的沟通,父母也会看到我们成长的一面。愿我们在听见唠叨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父母深深的爱!

作者简介

李国婧,合肥寿春中学心理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合肥市刘艳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成员,曾获合肥市心理健康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猜你喜欢

小妍刘艳合肥市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醒狮
Experiment on low-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waves propagating in shock-tube-generated magnetized cylindrical enveloping plasma
送你一盆小多肉
压力是个无孔不入的小坏蛋
好玩的“躲猫猫”
合肥市朝霞小学
绿荫来时路
有趣的云
小妍的博物馆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