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气体排放纳入环评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2024-12-31桑博徐祥功高贵东王勃
摘要:将温室气体排放纳入环境影响评价是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有效手段。在总结山东省温室气体排放纳入环境影响评价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梳理温室气体排放与现行环境管理制度融合、构建核算与评价体系两方面的经验做法,以山东省某钢铁企业环评项目为例验证了试点工作成效,并从强化上位法支撑、完善制度融合、深入技术方法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后续工作建议。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温室气体;减污降碳协同
中图分类号:X8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500(2024)08-0-04
DOI:10.3969/j.issn.1008-9500.2024.08.063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ncorporat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to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Management
SANG Bo1, XU Xianggong2, GAO Guidong1, WANG Bo2
(1. Shandong Province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Co., Ltd.;
2. Shandong Construction Projec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Service Center, Jinan 250000, China)
Abstract: Incorporat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to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s is an effective means of promoting synergistic efficiency in pollution reduction and carbon reduction, as well as promoting gree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pilot work of incorporat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to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s in Shandong,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and practices of integrat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with current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 and constructing account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s. Taking a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project of a steel enterprise in Shandong as an exampl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ilot work is verified, and follow-up work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from strengthening the support of higher-level laws, improving institutional integration, and deepening technical method research.
Keywords: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 greenhouse gas; synergy of pollution reduction and carbon mitigation
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将温室气体排放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对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愿景具有重要意义。《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将温室气体管控纳入环评管理的要求。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的通知》(环办环评函〔2021〕346号),组织部分省份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评试点工作,山东省被列为首批试点省份之一。基于此,概括山东省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纳入环评管理的经验做法,以山东省某钢铁项目环评项目为例验证试点工作成效,并提出下阶段做好温室气体纳入环评工作的建议。
1 工作开展情况
1.1 聚焦高污染和高耗能项目并分行业开展研究
由于高污染和高耗能(以下简称“两高”)行业的排放特点不同,需要分行业开展研究工作。2022年,山东省按照国家试点方案对钢铁和化工行业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环评相关技术研究工作。2023年,选择山东省“两高”项目中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大的水泥和电解铝行业,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目前,山东省制定了《山东省钢铁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山东省化工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山东省水泥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山东省电解铝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4个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环评技术指南。
1.2 筑牢工作基础并深入开展现状调查
在工作过程中,需要调查清楚每个行业的现状。收集相关行业碳核查有关资料,结合行业特点制定调查表,全面调查山东省内钢铁、化工、水泥及电解铝企业情况,摸清钢铁、化工、水泥及电解铝行业温室气体排放底数。在统一核算方法和边界的基础上分工序(产品)核算了钢铁、化工、水泥及电解铝行业的单位产品温室气体排放绩效水平值,分别形成钢铁、化工、水泥和电解铝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现状调查报告。温室气体排放现状调查及绩效水平值核算工序如表1所示。
1.3 制定行业绩效,分析温室气体减排潜力
基于减污降碳措施和温室气体排放绩效水平值,分析行业减排潜力,分别形成钢铁、化工、水泥及电解铝行业温室气体排放减排潜力分析报告。以钢铁行业为例,在产能不变的情形下,山东省钢铁行业采取节能降碳技术应用、提升电炉炼钢比例、提高新能源比例等减污降碳措施后,预计2025年,二氧化碳可减排量为2 853.47万t,减排比例达18.4%。
2 工作的实践成效
将温室气体排放纳入环评是一项全新的探索性工作。试点工作中,不仅要从制度体系上将温室气体排放融入环评管理制度,还要建立一套适用于环评工作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评价体系。山东省“碳入环评”工作在这两个方面内容取得一定的成效。
2.1 与现行环境管理制度的融合
2.1.1 环评批复中增加温室气体排放有关管理要求,提高降碳措施落地应用实效
在环评审批过程中,将温室气体排放有关要求纳入环评批复,从碳排放替代、主要降碳措施以及后续监管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管理要求。一是严格落实碳排放减量替代要求;二是严格实施环评过程中提出的降碳措施,从设备选型、工艺系统、原料选择、节能管理等方面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控制;三是加强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健全精准计量监测机制,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
2.1.2 创新应用场景,有效衔接“两高”项目碳排放减量替代要求
《山东省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碳排放减量替代办法(试行)》中明确提出要将“碳排放减量替代纳入环评管理”。在各重点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纳入环评工作中,积极衔接碳排放减量替代要求,在核算方法、核算边界、评价因子等方面进行统一,打通各环节管理手段,确保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结果有效应用于碳减排管理,实现全省“两高”项目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只减不增。
2.1.3 采取专章形式纳入环评文件,并联审批不增加企业负担
制定的4个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环评技术指南均明确将温室气体排放作为专章纳入环评文件,与环评文件统一送审、评估。审批部门一次开会、全面把关,提高审批的效率和质量。在不增加企业额外负担的前提下,落实了环评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源头防控作用。
2.2 构建适用于环评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评价体系
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纳入环评管理在技术上存在一定困难[1],既缺少适用于环评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体系,又缺少评价基准[2]。山东省在全面梳理、对比现有温室气体核算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适用于环评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评价体系。
2.2.1 制定核算方法体系
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主要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24个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重点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及重点行业碳核查补充数据表。这些文件主要用于核算企业层面的碳排放,未明确企业内部生产工序的核算边界,不适合直接用于建设项目环评。在全面梳理和对比4个行业现有核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环评需求,制定出既能衔接现有核算方法,又适用于建设项目环评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以钢铁行业为例,核算方法对比如表2所示。核算方法一是明确了主要生产工序的核算边界;二是分类各生产工序核算过程涉及的物料,给出主要生产工序输入端、输出端需考虑的含碳物料,大大提高了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三是给出了主要生产工序的温室气体排放绩效水平值,可供建设项目间进行横向对比。
2.2.2 确定评价基准
可用于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水平的指标主要有单位产品、单位产值以及单位工业增加值温室气体排放量。钢铁、化工等行业上游原材料主要是铁矿石、煤炭、原油,其价格受市场影响较大,采用单位产值温室气体排放量作为评价指标会随着原材料价格的波动而大幅变化。单位工业增加值受企业规模和管理水平影响,无法科学地衡量企业真实的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单位产品温室气体排放量主要受企业规模、设备先进性、能耗管理水平等因素影响,与行业节能降碳的要求相符,可以相对合理地反映企业在行业内的排放水平。经综合比较,采用“单位产品温室气体排放量”作为评价指标更科学。
2.2.3 测算主要工序的温室气体排放绩效水平值
为形成适用于环评阶段、符合企业实际、可评价的温室气体排放绩效水平值,调查了2022—2023年山东省钢铁、化工、水泥、电解铝企业的现状基础数据,按照制定好的核算方法,在统一核算边界的基础上,给出4个行业主要生产工序(产品)的温室气体排放绩效水平值。充分征求了环评、行业、节能低碳等领域专家的意见,结合能耗指标、设计资料、试点项目开展了综合比对、交叉验证,提高测算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一是验证和比对收集的基础数据所采取多项措施,确保现状调查数据的真实可靠性。二是分析主要工序温室气体排放绩效水平值,剔除限制类生产设备的企业等不可比的因素。三是收集工序能耗限额达到标杆值的工程设计方案,测算各工序的温室气体排放绩效,与实际运行数据统计得出的绩效值进行交叉验证。四是选取不同行业的建设项目进行温室气体排放环评专章编制,根据专章试用情况,校核、验证绩效水平值的合理性。
2.3 应用案例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技术指南的发布对于指导企业落实减污降碳要求,促进绿色低碳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以山东省某钢铁企业异地搬迁环评项目为例,该项目通过产能置换淘汰原有烧结、炼铁、炼钢生产装置,异地新建自动化程度高、节能低碳的烧结、炼铁、炼钢生产装置及配套设施。
2.3.1 评价过程
案例项目环评报告书按照《山东省钢铁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的要求编制了温室气体排放章节,主要内容包括政策符合性分析、碳排放分析、减污降碳措施分析、排放管理与监测计划以及评价结论与建议。
2.3.2 评价结果
案例项目以碳排放减量替代和单位产品绩效值为约束,提出一系列减污降碳措施。一是强化源头防控、过程控制,采取高炉煤气精脱硫、屋顶光伏、低温余热利用等多项降碳措施;二是应用尽用绿色节能降碳工艺设备,烧结机烟气采用两级活性炭脱硫脱硝工艺,炼钢渣处理采用高效湿式除尘器代替湿电除尘器。项目异地搬迁后实现碳减排约为348万tCO2/a。拟建工程烧结、炼铁、炼钢工序碳排放强度均低于现有工程,同时均达到《山东省钢铁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中的Ⅰ级绩效水平,如图1所示。
3 推进温室气体纳入环评管理的建议
在总结山东省“碳入环评”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温室气体纳入环评管理工作提出5条建议。一是国家层面适时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确立温室气体排放纳入环评管理的法定地位[3];二是适时出台国家层面各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环评技术指南,并明确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环评工作的行业范围;三是进一步做好温室气体排放环评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衔接研究,探索两项制度的深度融合,在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数据质量管理等方面形成统一要求;四是按照行业归纳形成《减污降碳协同控制可行技术清单》,直接供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环评工作的企业、环评单位选取应用,简化环评文件相关内容,使减污降碳技术和措施更具操作性,进一步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应用[4];五是建议全面推行“两高”行业温室气体排放减量替代,为“十五五”期间开展温室气体总量控制奠定基础,更有效地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实现固定污染源减污降碳源头管控。
4 结论
山东省通过“碳入环评”试点工作,将温室气体排放管理融入了现行环境管理制度,建立了适用于环评工作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评价体系,分行业、分工序确定了温室气体排放评价基准与绩效水平值,丰富了绿色低碳管理的手段,形成了可推广的工作经验。
参考文献
1 马卫东,潘 峰,仝积龙,等.工业园区规划环评中的温室气体评价[J].环境工程,2013(31):142-146.
2 陈 颖,王亚男,张战胜.通过环评制度创新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建议[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2):18-20.
3 吴艺楠,赵 芳,唐 微.“双碳”目标下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与挑战[J].环境保护,2023(14):29-33.
4 梁志蓉,杨鑫超,王 姝,等.产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环评试点工作进展及建议[J].环境工程,2023(增刊2):3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