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林下滇重楼栽培技术
2024-12-31马士祝杨新涂国信黄丽娟杨云广习学良陈勤
摘 要:滇重楼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道地药材。在实际生产中,滇重楼以实生育苗为主,其育苗包括种子采选、种子处理、苗床整理、播种、苗床管理等环节。滇重楼宜在林下种植,用3 a生大苗,在雨季移栽。滇重楼移栽后的抚育技术包括查缺补苗、适当遮阴、水分管理、施肥、摘蕾等。滇重楼病虫害防治以物理、农业、生物防治为主,辅以化学防治。此外,要做好采收和加工工作,并妥善分级贮藏。
关键词:大理州;滇重楼;林下;栽培
中图分类号:S567.23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7-56-3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7.012
0 引言
云南省是中国著名的“云药之乡”。大理白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大理州”)生产多种云药,是云药主产地之一,也是滇西北地区重要的中药材集散中心,拥有多个成熟的药材市场。其中,大理州三月街以规模大、药材种类多、历史悠久而闻名于世。
近年来,随着栽培技术的日趋成熟,大理州各县(市、区)的滇重楼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也逐年增加,极大缓解了滇重楼原料不足的压力。但目前各地生产的滇重楼品质良莠不齐,且野生资源保护堪忧。为了保证药材品质,提高种植效益,相关部门应积极研究和推广林下滇重楼仿野生、标准化种植技术。
1 滇重楼概述
滇重楼是百合科(Liliaceae)重楼属(Paris)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大理州各县(市、区)均有其野生资源分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明确,重楼为百合科植物云南重楼[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 yunnanensis (Franch.) Hand.-Mazz.]或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 Chinensis(Franch.) Hara]的干燥根茎[1]。滇重楼根茎含有多种甾体皂苷,药用价值高,但生长缓慢,且野生资源日趋枯竭,难以满足药用需求。因此,适度规模化人工栽培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2]。滇重楼可药用的根茎要10 a才能长成。因此,人工栽培滇重楼已势在必行。从茎秆高矮来看,滇重楼可分为高秆和矮秆,高秆滇重楼最高可达150 cm,矮秆滇重楼成年后高度在50 cm左右;从萌芽方式来看,滇重楼可分为多芽和单芽。一般情况下,矮秆滇重楼多为多芽,高秆滇重楼多为单芽。滇重楼的蒴果于10—11月成熟开裂。
2 繁育技术
滇重楼以种子繁育为主,也可用根茎进行繁殖。采用根茎营养育苗方式时,滇重楼的收获期比实生育苗方式要提前3~5 a,但要用到大量根茎,且繁殖量较小,导致大面积生产受限;实生育苗可大量育苗,但生长期长,要10 a左右的时间方可采收[3-4]。“三段式栽培法”是将滇重楼生产历程分为3段,前2段苗期可集约化管理,节约劳动成本,提高生产效益,且风险低。
2.1 实生育苗
2.1.1 种子采选
选择健壮的滇重楼植株作为采种母株。10月上旬,滇重楼种子陆续成熟,蒴果开裂后,待种皮变成深红色或酱红色时,在晴天用剪刀连着花萼剪下蒴果,在阴凉通风处摊晾。剥离蒴果外皮后,种子呈深红色。
2.1.2 种子处理
滇重楼种子具有胚后熟的休眠特性,经处理才能完成后熟。具体过程如下:对重楼种子消毒杀菌后用透气的布袋装好,每袋装1~2 kg种子,放入冷藏室(2~4 ℃)中进行低温处理,每10 d翻动一次,持续25 d左右;从冷藏室将种子拿出后,自然晾至常温,拣出有病斑、霉变、损伤的种子,并将剩余种子在40 ℃温水中浸泡2 h,去除红色种皮;捞出后自然晾干水分,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泡1 h,捞出后再用0.001%赤霉素溶液浸种20 min,捞出后稍作摊晾,并用25 ℃温水浸泡12~24 h,捞出后自然晾干水分,备用[4]。
2.1.3 苗床整理
施入有机肥作为基肥,并深翻20~25 cm,闲置15 d。根据土质情况来掺入生红土,同时施用适量的代森锌、多菌灵,深翻细耙,确保土壤无菌、无虫。平整地面,做宽120 cm、高20 cm的苗床,做好后压实,并浇透水。在各苗床间开宽30 cm的排水沟,并留40 cm宽的工作步道。
2.1.4 播种
根据苗床长度来确定每畦的用种量,将处理好的滇重楼种子均匀撒播在育苗床上,并撒施一层草木灰,再均匀覆盖一层生红土(覆土厚度不超过3 cm),最后在畦面上盖一层松针(厚度以不露土为宜),再浇透水,使苗床保持湿润。
2.1.5 苗床管理
播种后,滇重楼种子于次年8月陆续出苗,到11月有70%左右的种子出苗,在此期间要保持畦面土壤湿润,棚内温度控制在15~25 ℃。播种后的第3年8月份会大量出苗,出苗率可达到90%,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1 000倍液,每15 d喷1次,共喷2次。
2.2 营养繁殖育苗
滇重楼营养繁殖育苗所用的根茎切块分为带顶芽切块、不带顶芽切块。带顶芽切块的成活率比不带顶芽切块的成活率要高,且其根茎生长量是不带顶芽切块的1.5~2.5倍。不带顶芽切块在播种后的第2年才出苗,且要2 a时间才能形成小苗,能形成多个芽,但远不如实生苗健壮,且易遭到病虫害的侵害[5]。
3 林下滇重楼种植技术
3.1 地块选择
滇重楼有喜阴畏晒、喜湿忌燥的生长习性,喜湿润、荫蔽的环境[6]。应选择空气湿度较高、遮蔽度较好的林下地块,如核桃林、松树林或混交林,以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日照较短的背阴缓坡地为好。
3.2 整地
在林下种植滇重楼时,宜小块整地,并清除种植地块中的灌木、杂草、枯枝落叶、石块等杂物,深翻30~40 cm。在清理林地时,不得采伐、破坏原有林木,应保持荫蔽度。翻土时,每667 m2施入800 kg有机肥作为基肥,并闲置晒垈30 d。30 d后施入适量的辛硫磷和多菌灵,再一次浅犁耙,然后平整做畦,在设计畦面宽度和长度时要做到因地制宜,且要设计好排水沟(一般沟宽30 cm、深25 cm),确保排水沟通畅。同时,要设计好工作步道(一般宽40 cm)。对荫蔽度不够的地块,应搭建棚架,要将棚架立柱立于畦面上,避免因流水冲刷而影响整个棚架的稳固性。平整好种植畦后,根据行距来开挖定植小沟。
3.3 移栽
选用3 a生滇重楼实生苗,起苗前2 d浇透水,起苗前1 d喷施活力素和多菌灵,起苗后立即定植。于6—8月定植,定植时的行距为20 cm、株距为15 cm,定植密度为13 000株/667 m2。移栽时,将实生苗放入定植沟内(苗顺坡倒,芽朝坡外),根据株距摆好位置后,用后一沟的土来覆盖(可快速向一边覆土),然后压实土壤,并浇足定根水。待实生苗吸水恢复后,利用其向光性,使幼苗自然舒展。移栽后,覆盖糠皮或松针,厚度以不露土为宜。移栽当年重楼“倒苗”较快,次年正常生长。
4 滇重楼抚育技术
4.1 查缺补苗
对上一年定植的植株应及时进行检查,对未成活的要及时补苗,以保证生产效益。
4.2 适当遮阴
在荫蔽度不足的地块种植滇重楼时,最好搭建遮阳网。滇重楼生长期的透光度以40%~50%为宜[7]。每年出苗后,要及时采取遮阴措施。
4.3 水分管理
滇重楼怕涝,土壤水分应保持在30%~40%,防止积水。每年的6—9月为大理州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涝,避免因积水而导致根部腐烂。冬春季干旱少雨,应适时喷灌,促进滇重楼生长。
4.4 施肥
在施肥过程中,应尽量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在每年11月,滇重楼倒苗后,每667 m2用1 000 kg有机肥撒施在种植畦上,施后应注意培土,防止植株因生长旺盛而倒伏,从而保证肥效和土壤保墒。滇重楼有上面开花、下面块茎膨大的生长规律[8],一般在4月下旬—10月中下旬生长速度最快,此期需肥较多,应及时进行追肥。每隔60 d施用1次水溶肥,共施3次;并于6—8月每隔15 d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和微肥1次,共施3次。
4.5 摘蕾
大苗移栽的滇重楼,开花结果较早,以3 a生苗为例,移栽后第3年便可开花结果,根茎会进入快速生长期。为避免过多消耗营养,应及时摘蕾。滇重楼通常带花出苗,待苗势稳定后,选择晴天,用乙醇擦拭后的剪子轻轻剪掉花蕾,并对伤口进行封蜡处理或涂抹伤口愈合膏。摘蕾后7 d内应避免浇水。
5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确保绿色环保,加强管理,从而提高植株的综合抗病、抗虫能力。
5.1 病害防治
滇重楼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有危害根部的根腐病,危害茎秆的猝倒病和茎秆软腐病,危害花器、果实、叶片的灰霉病、叶斑病、穿孔病等。
在发现病害后,应及时清除田间病株,并在病穴处撒施生石灰,避免病原菌扩散;雨季应加强田园通风、排水;增施有机肥,确保大棚内通风透光,提高植株抗病力;将菌源或落叶带出大棚,并集中烧毁。
5.2 害虫防治
滇重楼生长过程中常见的害虫有地老虎(夜蛾类)、金龟子(蛴螬)、食心虫、蝼蛄等。根据害虫危害特性,采用毒饵诱杀等方式对成虫或幼虫进行防治。
6 采收和加工
综合滇重楼产量和药用成分含量这2方面要素,种子繁育的种苗在移栽后的第6年采收最佳[9],带顶芽根茎的种苗在移栽后的第3年采收最佳。
将粗大的滇重楼用清水刷洗干净后,可趁鲜开片,片厚2~3 mm,晾晒干燥或烘干后打包贮藏,包装要密封、防潮,包装材料要求干燥、清洁、无异味及不影响品质。其中,以粗壮、坚实、断面白、粉性足的滇重楼为佳[9]。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
[2]段宝忠,马维思,刘玉雨,等.滇重楼无公害栽培关键技术[J].世界中医药,2018(12):2975-2979.
[3]大理白族自治州林业科学研究所.云南林下名特药材栽培技术[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5.
[4]陈兴华,杨天丽.滇重楼种子繁殖及快速育苗技术[J].云南农业,2018(9):66-68.
[5]陈兴华,杨天丽.滇重楼根茎切段育苗规模化繁育技术[J].云南农业,2018(7):61-62.
[6]李昆.滇重楼及其开发利用现状[EB/OL].(2019-07-25)[2024-02-19].http://www.ynforestry-tec.com/Article/Show/1207.html.
[7]李昆.滇重楼高产栽培技术[EB/OL].(2019-07-24)[2024-02-19].http://www.ynforestry-tec.com/Article/Show/1205.html.
[8]刘永政.重楼种植技术[J].云南农业,2020(1):87-88.
[9]刘涛,谢世清,赵银河,等.滇重楼林下规范化种植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4(2):3-6.
基金项目:云南省乡村振兴科技专项云南省漾濞县核桃产业科技特派团(202204BI090011)。
作者简介:马士祝(1975—),女,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科研及科技示范推广。
通信作者:杨新(1985—),男,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科研及科技示范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