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需求导向下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024-12-31黎璐
当前,艺术设计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人才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落后,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严重滞后,培养出的学生无法满足社会需要,必须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本文将从三个层次提出社会需求导向下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图1),用于培养具有高素质和高技术含量的创造性艺术设计人才,从而促进我国艺术设计和创意产业的发展。
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学好公共基础和基本技能
高职要关注市场发展,把握产业发展动向,及时调整与优化专业课程,保证学生学到的技术与知识能满足市场需要,提高就业竞争力。为此,高职可以通过定期的市场调查,与其他院校、企业交流,了解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和特殊需要,在此基础上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保证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要。
以实践为核心,强化专业基础培养,进行系统化技能建设
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高职要把实践教学作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培养模式需要加强对学生职业基本功的训练和系统技能的培养。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必不可少,旨在使学生具备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高职应将理论课与实践性课相结合,让学生了解艺术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其次,要有系统的技术训练。系统的能力建设就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职业训练,包括创意设计、视觉传达、产品设计等。为达到此目的,高职可采取案例教学法和项目驱动法,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职业能力。
以创新为动力,培养设计能力,提高综合素养,拓展专业能力
创意设计的核心是创造力。高职可开设“设计思考”“创意工作坊”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同时,高职也要重视对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通过组织各种专业竞赛和实践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设计潜力,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将学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又能培养动手能力。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中,高职要注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项目管理能力,高职也应把重点放在拓展专业能力上。随着时代的进步、设计产业的变化,对设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实习,学生能够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生产,培养其动手、创新的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作者简介:黎璐,女,汉族,湖南株洲人,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