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路径

2024-12-31刘钊

秀江南 2024年7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广播电视受众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我们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融媒体时代。在这个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媒体融合对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影响

在融媒体时代,各种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相互融合,信息传播途径和方式日新月异,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面临着更多新的挑战,同时也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媒体融合带来的挑战

首先,融媒体时代的特点之一是媒体融合的速度和广度增加。知乎、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各种新媒体平台的出现让新闻传播的速度变得更快,传播的范围变得更广。在这种情况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需要更快速、准确地获取和处理信息,这对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面临着海量信息的筛选和处理问题。在海量信息中,如何筛选出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如何处理这些信息,使之符合新闻传播的要求,是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再次,受众的审美需求也在发生变化。随着信息传播的多元化,受众对新闻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对新闻的呈现形式也有更高的要求。这对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不断创新,以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最后,传媒法规和伦理的约束发生变化。在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途径的多元化带来了关于信息真实性的挑战,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需要更加严谨,以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随着传媒法规和伦理的变革,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也需要适应新的传媒法规和伦理要求,以确保新闻传播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媒体融合创造的机遇

首先,融媒体时代为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提供了多元化的媒介平台。在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不仅可以通过传统的电视、广播进行传播,还可以通过知乎、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各种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这种多元化的媒介平台为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传播空间,也为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提供了更多的传播方式和手段。其次,融媒体时代为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提供了无界的信息资源。在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可以获取来自全球各地的新闻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包括传统的新闻信息,还包括各种新媒体平台上的新闻信息。这种无界的信息资源为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新闻素材,也提供了更多的新闻视角和思考方式。最后,融媒体时代为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提供了创新的技术手段。在融媒体时代,人们可以利用各种新兴的技术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进行新闻的采集、编辑和传播。这种创新的技术手段为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也为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路径

融合多种媒介,优化采编流程

其一,利用各种新兴媒体平台,进行跨媒介采访与报道。

首先,要开拓多元化的信息收集渠道。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获取来自全球各地的新闻信息。通过多元化的信息收集渠道,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可以获取更丰富、更全面的新闻素材,为新闻报道提供更多的新闻视角和思考方式。

其次,择取多角度的新闻报道方式。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的特点,进行多角度的新闻报道。例如,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进行实时、动态的新闻报道;通过数据新闻、可视化新闻等方式,进行深度、全面的新闻报道;通过个性化推荐、精准传播等方式,进行有针对性、定制化的新闻报道。

其二,利用各种新兴媒体平台的特点,进行媒介融合下的新闻生产。

首先,共享与整合新闻素材。传统媒体通常依靠自己的记者和渠道获取新闻素材,而现在可以通过公众号、互联网论坛等渠道,获取用户生成的新闻素材。通过共享社交媒体平台图片、视频、文字报道等素材,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在共享的基础上,新闻生产还需要整合各种新闻素材,以形成更全面、多样化的报道。比如,可以将社交媒体上的用户评论、图片和视频与传统媒体的报道结合起来,形成更加立体和多维度的新闻报道。此外,还可以整合不同媒体平台的报道,如将文字报道与视频报道相结合,形成更具吸引力和多样性的新闻产品。

其次,多元化输出新闻产品。传统媒体通常以纸媒、电视、广播等形式输出新闻,而现在可以通过互联网、移动应用上的新媒体平台进行输出。这些新媒体平台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和个性化等特点,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在多元化输出新闻产品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进行针对性制作。比如,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短视频、快讯和图文新闻,满足用户对即时性新闻的需求;通过移动应用提供定制化的新闻推送服务,满足用户对个性化新闻的需求;通过互联网论坛和博客平台展开深度报道和互动讨论,满足用户的深度解读需求和参与需求。

加强内容建设,深化报道主题,提高审美价值

其一,不断提高内容品质。首先,严格筛选新闻信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采编工作者面临着大量的新闻素材和信息来源。在采集新闻信息时,应该优先选择可靠的信息来源,并进行严格的核实和验证,排除虚假和不准确的信息。在筛选新闻信息时,应该优先选择具有社会影响力和公众关注度的新闻事件。这样可以确保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热度,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给受众。其次,深化新闻报道主题。融媒体时代的特点是信息多样化和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增加。新闻机构可以进行专题报道,通过深入调查和采访,提供更全面和深入的报道内容;利用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技术,对某一主题进行深入解读和展示,增加报道的深度和影响力,还可以结合用户的反馈和意见,不断调整和优化新闻报道的主题,以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

其二,不断提高审美价值。首先,寻求独特的新闻视角和表述方式。新闻采编工作者要寻找独特的视角,以打造与众不同的内容。通过深入调研和采访,挖掘不同于传统报道的新闻线索和故事,同时通过创新的表述方式来呈现新闻,例如采用故事化的叙事手法、多媒体的形式等,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并提高审美价值。其次,追求高质量的视觉呈现效果。在融媒体时代,视觉呈现在新闻报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闻采编工作者可以通过精选高质量的图片、设计优美的排版和布局以及运用适当的配色和字体等视觉元素,提升新闻的美感和吸引力。媒体工作者还可以运用专业的摄影和视频技术,拍摄和制作高质量的视觉素材,以提供更具观赏性的内容。

运用互联网思维,加强互动性,拓展传播渠道

其一,应用互联网思维。首先,以用户为中心进行新闻生产。在过去,广播电视新闻的内容主要由编辑决定,而现在,我们更加注重受众的需求和偏好,通过深入了解受众的兴趣、关注点和阅读习惯,针对不同受众群体提供定制化的新闻内容。这意味着需要加强与受众的互动,通过调查问卷、社交媒体等途径,收集受众意见和反馈,及时调整和优化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形式。其次,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新闻报道。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了解受众的兴趣、需求和行为模式,可以更好地把握新闻趋势和舆论热点。同时,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化处理和生成新闻内容,以提高效率和准确性。例如,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新闻推荐,根据用户的浏览历史和兴趣偏好,提供个性化的新闻推送。

其二,加强互动性。首先,与观众进行实时的互动和反馈。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手机短信、电话等渠道,观众可以直接与节目主持人或新闻编辑进行互动,提出问题、发表意见或提供线索。这种互动可以增加观众的参与感,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准确性。其次,充分利用用户生成的内容进行报道。观众通过手机摄像头拍摄的现场视频、照片或文字描述,可以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素材。在节目中展示观众的UGC内容,不仅可以增加观众的参与感,还可以丰富新闻报道的视角。例如,在突发事件中,观众可以通过UGC内容提供实时的现场情况,帮助新闻采编工作者更快地了解事件的进展和影响。

其三,拓展传播渠道。首先,新闻机构一方面可以运营自己的新媒体平台,如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与观众进行更直接、更及时的互动。通过这些平台,新闻机构可以发布新闻资讯、提供观众互动的机会,甚至开设直播节目,吸引更多的观众参与和关注。同时,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用户画像等技术手段,更好地了解观众的喜好和需求,进而提供更加精准的内容。另一方面可以与其他新媒体平台合作,如视频分享平台、音频平台、新闻聚合平台等,将自己的新闻内容推送给更广泛的受众群体。通过合作,广播电视新闻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的用户基础和技术优势,实现更大范围的传播。其次,建设全媒体传播矩阵。全媒体传播矩阵是指将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媒体平台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多元化、全方位的传播体系。通过在不同媒体平台上发布内容、进行互动和跨媒体合作,广播电视新闻可以实现信息的多渠道传播,吸引更多的观众和用户参与。全媒体传播矩阵还可以实现内容的互补和协同,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影响力。

总之,融媒体时代为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个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观众获取新闻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面临着来自新媒体的竞争压力。然而,正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有了更多的创新空间和发展机遇。在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只有注重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和技术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为受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新闻服务和更好的新闻体验。

作者简介:刘钊,男,天津人,天津海河传媒中心,记者,研究方向:新闻采访与写作。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广播电视受众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