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杉木速生丰产林育苗技术及病虫害科学防治措施的探讨

2024-12-31陈治州

种子世界 2024年7期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摘 要:杉木作为一种速生经济林木种,具有生长快速、木材质量优良等特点,想要充分发挥杉木种植价值,不仅要合理运用速生丰产育苗技术,还要对病虫害展开科学防治,以提升杉木成活率。本文以广东省肇庆市国有葵垌林场作为研究点,研究重点涵盖了从良种选择、选地、整地、播种到移栽造林全过程,并对杉木栽培中常见病虫害进行有效分析,通过对黄化病、立枯病、白蚁、杉梢小卷蛾和双条杉天牛等病虫害具体防治措施展开探讨,旨在为杉木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采用科学育苗技术和有效病虫害防治措施,可提高杉木生长速度与木材产量,减少病虫害发生。

关键词:栽培技术;丰产林;病虫害防治

杉木是一种兼具生态和经济价值的亚热带树种,以其快速增长、高经济价值而闻名。杉木树高可达30米,树皮为灰褐色,每年4月开花。该树种在生态适应性上表现出对寒冷较强抵抗力,相较于对干旱抵抗力而言,承受温度范围在-17℃至40℃之间。杉木作为我国南部广泛种植的商品木材之一,其凭借快速生长速度和较强抗虫害能力的种植优势,成为木材市场上的重要品种。杉木速生丰产林可在不破坏珍贵原始森林资源前提下,充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木材需求,但杉木速生丰产林业受限于栽培技术与病虫害影响,造成产量与质量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开展杉木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及其病虫害防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杉木分类与生长特性

1.1分类

杉木品种繁杂,常见品种包括黄杉、灰杉、线杉。黄杉的显著特征是其木质相对坚硬,叶子呈黄绿色,甚至具有一定光泽度,这使得黄杉在林业中具有一定优势。灰杉则在叶子外观上有所不同,其叶片缺乏光滑性,颜色主要为蓝绿色。虽然灰杉木质也比较坚硬,但它相对较为疏松,且抗寒性不足,限制着其在寒冷地区种植。线杉枝条的特点是下垂,叶片相对薄软,这一特征使得线杉在视觉上有别于其他类型杉木。这几种品种杉木都属于亚热带常绿乔木,虽然它们在生长习性、环境适应性上有所不同,但其均为林业生产中的重要树种。在林业生产中,杉木品种应用也各有侧重。黄杉由于其硬木特性,经常被用于建筑材料和家具制作。灰杉则因其独特颜色与质感,常用于装饰和造纸行业。线杉则更多地用于园林景观设计。杉木作为一种重要的林业资源,在不同地区与应用领域中发挥着独特作用。黄杉、灰杉、线杉都在保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多样性、提供经济价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了解杉木品种特性与适宜生长条件对有效种植和管理杉木林非常重要。

1.2成长特性

杉木更适合生长在海拔较低的山脚或阴坡等位置,其耐寒性明显优于耐旱性。树种可以在年平均温度15至20℃、极端最低温度可达-17℃的环境中生长。杉木年降水量需求在800至2000毫米之间,但其最适宜生长条件为年平均气温16至19℃,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9℃;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至1800毫米之间,且降水分配较为均匀,最好无旱季或旱季不超过3个月。杉木喜好阳光,但在幼树阶段能稍微耐受侧面蔽荫。土壤方面,杉木最适宜种植在肥沃、深厚、疏松且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如果土壤瘠薄、板结或排水不良,杉木生长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在杉木主要产区,土壤类型包括黄壤和红壤,边缘地区则为黄棕壤、砖红壤性红壤等,其中黄壤条件相对较为理想。

2 杉木速生丰产育苗技术

2.1选地

本研究试验地点设定在广东省肇庆市国有葵垌林场,葵垌林场是广东省肇庆市市属七个国有林场之一,坐落在广宁县东北部螺壳山,海拔1339米,气候条件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等特点。葵垌林场的年平均气温在20℃左右,夏季最高气温通常在30℃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在10℃左右。年降水量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大约为1600mm。每年的5~9月是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70%~80%。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和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该区域以温和气候、充沛雨量和生物多样性丰富著称。广东省肇庆市国有葵垌林场因其山高林密和湖光山色,形成了独特小气候环境,为杉木幼林生长提供了优越自然条件。

2.2 选育杉木良种

根据广东省肇庆市国有葵垌林场造林区域的实际情况,挑选既适宜当地生长条件又具有优良品质和形态美观的杉木品种。选育过程中倾向于选择林场内生长健壮、树干直挺、树冠茂密且无病虫害15至30年生杉木母树作为种子来源。种子采集最佳时期是每年10月至11月,选择外观完好、无损伤成熟球果。采集回来球果需经过晒干处理以分离出种子,并对其进行清理,按照干藏法进行储存[1]。储存后,种子浸泡在温水中24小时,从而提高种子发芽率。浸泡完成后,种子应在阳光下再次晒干。对种子进行消毒和二次晒干处理,预防未来种植时可能出现病虫害。通过杉木良种精心选择,可确保选育出的杉木良种具备高生长活力和良好环境适应性。

2.3选地与整地

在葵垌林场杉木育苗实践中,适宜地点应具备地势平缓、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疏松、良好排水性能、便利灌溉条件,且位于背风向区域。这些条件有利于杉木幼苗健康生长。育苗区需靠近交通便利的地区,避开常规耕地,选择杂木林地,有利于杉木幼苗的运输与管理。尽量避免曾经种植过杉木或松树的土地,以免发生土壤病害、营养不均问题。

整地方面,首先需清理林地内的杂草与灌木丛,以减少对杉木幼苗生长造成干扰。保留部分阔叶树木来维持林地生态多样性。对于地势较低或地形陡峻的区域,整地时要适度减轻除草力度,以防水土流失。根据种植地区具体条件,葵垌林场可实行“三烧三挖”法,即在伏天(7月至8月)将杂灌砍倒、晒干后烧尽,深挖翻土并彻底清除树蔸和草根。土壤经过一段时间风化,再进行碎土作床。苗床标准尺寸为宽90至110厘米,高20至30厘米。通过选地与整地策略,葵垌林场可为杉木幼苗提供优质的生长环境。

2.4 播种

在葵垌林场进行杉木播种过程中,须综合考虑林场具体情况和杉木生长特性,本研究采用条播法进行播种。首先,播种宽度应保持在2.5厘米左右,从而保证种子有适宜的生长空间,避免过密生长造成资源竞争。其次,播种深度应控制在1.0至2.0厘米之间,既确保种子得到足够土壤覆盖,又可以避免种子过深而影响发芽。再次,播种沟之间的距离应控制在20.0厘米,以利于杉木幼苗生长和未来管理工作。每667平方米的种子播种量应控制在3.0至3.5千克。播种完成后,使用经过过筛处理的细火烧土来覆盖种子,以保护种子免受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覆土时,覆盖到看不见种子即可,从而在土壤湿润度条件下确保种子具有适宜的发芽环境。最后,种植人员需对覆盖土壤进行仔细检查,确保覆土上方没有杂草、稻草或其他可能对杉木种子生长产生不良影响的草籽。通过这样科学且细致的播种方法,葵垌林场能有效提高杉木苗木的成活率。

2.5 移栽造林

在杉木移栽造林工作中,一旦杉木幼苗发育成熟,就可以将其运输至造林区进行栽植。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区域作为造林区,以保证杉木生长过程中有充足的水分供应。为适应不同地形与土壤条件,葵垌林场采用了两种整地规格:块状地规格为长40.0厘米,宽40.0厘米,深30.0厘米;带状地规格为长40.0厘米,宽80.0厘米,深25.0厘米。定植过程中,每个栽植穴底部直径保持在30.0厘米以上。栽植时,选择树龄为一至二年、高度超过30.0厘米且根系发达的杉木幼苗,以确保栽植成活率。覆土工作分层进行,确保覆土区域高出地面,避免积水导致杉木根系腐烂。移栽时,选在春季阴天时进行,这样的天气条件有利于幼苗成活。将幼苗放入定植穴时,要确保苗木根系可以充分舒展,然后进行土壤回填操作[2]。回填土壤后,整个土堆需要高出地面,以预防积水现象。种植完成后,幼苗会出现死亡情况。因此,林场管理人员需对幼苗生长状况进行不定期观察。一旦发现幼苗死亡,应立即进行清除并完成补植工作。通过这些精心规划和执行步骤,葵垌林场能够高效建立杉木速生丰产林。

3 病虫害防治

3.1 病害防治

3.1.1 黄化病

黄化病主要表现为植株嫩茎和叶片逐渐由绿色向黄色转变,严重影响杉木的生长速度,甚至导致生长倒退。随着病情的发展,整株杉木的针叶呈现红褐色,严重威胁杉木的生长。葵垌林场在防治黄化病过程中,首先通过改善杉木生长环境,促进杉木健康生长。在选地阶段,优先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造林地,避免在低洼地区造林以防积水而引发病害[3]。其次,在林地管理方面,葵垌林场定期进行松土与除草工作,以保证林间通透性。并结合杉木生长需求与土壤养分状况妥善施肥,助力杉木健康成长[4]。一旦发现杉木出现黄化病症状,立即进行处理,采取松土、追肥等措施,例如黄化病可能是由氮、铁、镁等微量元素的缺乏引起的。种植人员可根据植物需要,施用相应复合肥料或微量元素肥料来促进患病杉木恢复生长,为其复壮提供保障[5]。通过采取这些综合性防治措施,葵垌林场在控制和治理黄化病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3.1.2 立枯病

立枯病是杉木林中一种严重病害,主要表现为杉木树干基部和根部腐烂,最终树木枯死。这种病害一旦发生就会迅速蔓延,对林场杉木造成巨大损失。在葵垌林场中针对立枯病防治采取了以下措施:(1)林场强化了对杉木种植环境的管理,重点是提高土壤的排水能力与通透性,以免积水、湿度过高而引起立枯病的发生。(2)采用了科学轮作与混交种植方法,减少单一树种连作引起病害发生的概率。在植株选育方面,选择对立枯病有一定抵抗力的杉木品种。(3)一旦发现杉木患有立枯病,林场会立即对患病树木进行隔离和移除,以防止病害进一步传播。并对患病区域彻底进行消毒处理,使用0.5%波尔多液对土壤进行喷雾处理,降低病原菌存活率。波尔多液是一种含铜的杀菌剂,其制备方法是将硫酸铜和石灰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这种混合液能有效杀灭病原菌。喷雾时应均匀覆盖整个患病区域土壤与植株,以确保病原菌得到有效抑制。通过这些防治措施,葵垌林场不仅成功降低了杉木立枯病发病率,还显著提高了杉木成活率与生长质量,从而提升了整个林场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在未实施综合防治措施之前,葵垌林场杉木立枯病发病率大约为10%,在实施防治措施后,发病率降低至约2%,大幅减少了病害的发生概率。

3.2 虫害防治

3.2.1 白蚁

白蚁是造成杉木重大损失的主要虫害之一。白蚁主要侵害杉木根部和树干,导致树木结构薄弱甚至死亡。在具体防治中,林场可采用如下措施:(1)深入进行了白蚁种类及其生活习性调查,以便于精确识别和定位白蚁活动区域。(2)物理防治:在林地周围设置了防蚁沟和隔离带,使用了物理屏障如铁丝网、石灰条,以阻断白蚁对杉木进行侵袭的路径。(3)水分管理:调整了林地灌溉与排水系统,保持土壤具有适宜湿度,不利于白蚁生长繁殖。(4)化学防治:选用低毒性杀虫剂,如噻虫嗪、氯虫苯甲酰胺,在白蚁高发季节与易发区域进行局部喷洒。根据白蚁活动强度和分布范围来确定使用浓度和剂量。通过实施上述防治措施,葵垌林场在白蚁防治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在实施防治措施前,林场内约有30%的杉木受到白蚁侵害,严重影响了杉木生长和林场经济效益。在实施防治方法后,白蚁侵害率下降至5%以下。通过有效的防治措施,杉木平均健康指数大约提高了25%,这表明树木整体健康状况和生长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林场年均木材产量大约提高了15%。

3.2.2 杉梢小卷蛾

杉梢小卷蛾是一种严重威胁杉木生长的害虫,其主要侵害杉木嫩梢,导致杉木生长受阻,严重时会影响整棵树健康生长。针对杉梢小卷蛾,林场采用了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人工干预联合防治措施。具体如下:(1)生物防治:引入了杉梢小卷蛾天敌,如某些寄生蜂种类,作为生物控制手段。(2)化学防治:在高发季节使用低毒性杀虫剂进行防治,如灭幼脲、阿维菌素,每公顷剂量控制在5~10克,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的影响。(3)人工干预:在发现高密度虫害时,对受害嫩梢进行人工剪除,及时清除虫源。通过实施以上综合防治措施,葵垌林场在控制杉梢小卷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实施综合措施前,杉梢小卷蛾发生率约为15%,对杉木林造成了严重损害。在实施综合防治措施后,其发生率降至3%以下,杉木的整体健康状况得到显著改善,生长速率大约提高了20%。林场年均木材产量大约提高了10%,有效提升了林场的经济效益。

本文针对国有葵垌林场杉木速生丰产林育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优化育苗技术,如选育良种、合理选地与整地、科学播种、精细化移栽造林,显著提升了杉木的生长质量与林场产量。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林场针对黄化病、立枯病、白蚁、杉梢小卷蛾等主要病虫害实施了一系列有效综合防治措施。这些措施包括生态习性调查、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大幅降低了病虫害发生率,提高了林场造林地杉木成活率。通过实施这些措施,葵垌林场不仅有效提升了林木健康状况,也为杉木林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参考文献:

[1]胡博.杉木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中国林副特产,2023(5):39-41.

[2]林华.杉木速生栽培技术与成林管理措施——以桂平市紫荆镇为例[J].中南农业科技,2023,44(4):94-97.

[3]张佳薇,谈志强,李明宝,等.融合双频段信息的林业无线传感网节点测距算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3):9782-9789.

[4]韦继革.杉木速丰林栽培技术探究[J].南方农业,2020,14(21):70-71.

[5]吴鼎.杉木速生丰产林栽培与抚育管理技术探讨[J].南方农业,2020,14(20):69-70.

猜你喜欢

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浅谈四川地区果树病虫害防治误区及对策
浅谈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对策
园林病虫害科学防治的有效措施浅谈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辣椒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综述
对龙眼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
探讨大豆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