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东杂交相思新品种示范表现与丰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2024-12-31黄凤敏
摘 要:杂交相思新品种具有生长迅速、根瘤固氮及耐干燥瘠薄、木材用途广泛的特性,其轮伐期、收获期适中,易于被投资者接受,其生态及经济效益显著,是一个生态型速生树种,可以满足树种结构调整诸多要求,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但其仍缺乏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生产。为了解决这一短板,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在田东县百笔林场建设实施杂交相思新品种示范表现与丰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项目,总结出了一套杂交相思新品种的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以及建成高标准的丰产高效栽培示范林,解决了田东县杂交相思生产上科学技术不到位、示范样板缺乏等问题,既可以让桉树产业区经营者看到杂交相思能在桉树砍伐迹地快速成林、恢复土壤肥力、改变土壤物理性状等生态功能,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田东;杂交相思;栽培技术
采用“赤云相思”等杂交相思新品种在百笔林场营建高标准的丰产高效栽培示范林,在田东县积极推广杂交相思新品种的丰产高效栽培技术及示范作用,解决了田东县生产上科学技术不到位、示范样板缺乏等问题,同时为后续杂交相思新品种及良种选育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工作基础,对促进杂交相思良种的创新利用具有现实科学意义。
1田东县研究区概况
田东县位于广西西南部右江河谷中心地带。地处东经106°53'~107°26',北纬23°16'~24°16'。东靠平果县,南接德保、天等县,西连田阳县,北邻巴马县。全县林地面积304.2845万亩,森林面积289.2312万亩,森林覆盖率68.59%,活立木总蓄积量1140.6129万立方米。田东县居北回归线上,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季,年均气温21.9℃,无霜期362天,年均降雨量1167毫米,年均日照时数1869小时,适宜亚热带作物生长。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甘蔗、花生及其他经济作物。林木有松木、杉木、桉树、桦木、大叶栎、酸枣、荷木等。为全面提升田东县森林质量,调整树种结构,很有必要开发示范有潜力的植物新品种并应用于生产实际。因此,在田东县百笔林场营建了高标准的丰产高效栽培示范林120亩,并带动祥周林场、紫胶林场推广种植1000亩,为全县科技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示范带动作用。
2杂交相思新品种丰产高效栽培技术
2.1选择适宜造林地
综合考虑杂交相思新品种的适生性和示范效果,造林地须具有良好的立地条件,如土层深厚≥40cm、肥力中等以上,土壤pH值为 4.0~7.0,排水良好、交通方便,土壤肥沃、土层疏松的中下坡位置,海拔2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台地、坡地和平地。只有这样,新品种的生产潜力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该研究区选择在田东县百笔林场第8林班26、29-1小班,面积共计120亩。
2.2选择良种壮苗
杂交相思是良好的短周期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树种,可迅速美化环境,涵养水源,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当显著。其常规繁殖方法以种子繁殖为主,由于种子育苗具有一定的分化性,其树形、生长量、抗性、纤维含量等性状表现差异大,开发利用受到约束。而通过培育无性系杂交相思,能使苗木保持母株应有的杂交优良特性,为生产单位提供优质苗木。在此,相关人员主要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提供的相思无性系苗来造林。主要选用苗高≥25cm、地径≥0.25cm,顶芽保持完好、生长健壮、根系发达的优质无性系容器苗。
2.3选择适宜整地方式
造林采用穴状整地方式,在秋冬季进行砍草、炼山、清场。首先砍草应选在每年的10月份左右进行,待其充分枯死后进行炼山工作。炼山前在造林地周围设计好防火线,其宽度不得小于15m,特别危害地段应在20m左右,做好安全措施,防火线必须闭合,应选择在阴天无风或风力较小的清晨或晚间进行炼山工作, 炼山是对规划造林地的一切杂灌草本植物进行烧除,这样不但有利于造林工作,还可以增加造林地的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穴状整地主要从改善幼树生长环境和防止水土流失角度出发考虑,整地时沿等高线挖坑,所挖坑的规格为40cm×40cm×30cm,整地要求表土翻向下方,植穴要求土壤回填,先回填表土1/3穴,然后每坑施复合肥0.2~0.3kg或有机肥1.0~2.5kg与钙镁磷肥0.3~0.5kg,与回土充分搅拌均匀后回填至高出坑面5~10cm。
2.4栽植前苗木处理
种植前,应对苗木进行修剪。修剪时应遵循各种植物的自然形态特点和生物学特性,在保持基本形态的基础上剪去阴枝、病弱枝、徒长枝、重叠或过密的枝条,并适当剪除部分叶片。对于断根、劈裂根、病虫根和过长的根也应进行适当修剪。剪口均应平而光滑,并及时涂抹防腐剂以防过分蒸发、干旱及病虫害。
栽植前,苗木运到种植现场,要吸足水分,若不能及时种植,应建设临时苗圃,把苗木平放于地面,排放整齐,周围用土培好,适量浇水,做好光照管理,保持土壤湿润,同时注意防治病虫害。
2.5栽植技术方法
根据田东县气候特点,栽植宜选在3~5月雨后土壤淋湿透后进行,株行距为2m×3m,初植密度为1667株/公顷。栽植技术要求如下:根系舒展,切忌窝根,深度为根际以上3cm左右;栽植前一天,将苗木容器心土淋透水;定植时一定要剥除育苗塑料薄膜袋,保持袋里土团不松散,带土团栽植,在植穴中间用竹签挖一小坑,垂直放入苗木,保持根舒苗正,从两侧填土压实,稍覆盖松土3~5cm。幼苗栽植一个月后检查造林成活率,要达到90%以上,否则要及时补苗。
2.6及时抚育管理
(1)及时除草。造林后1~3年即林分未郁闭前防止苗木受压是保证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造林后连续抚育2~3年,第1年至少进行3次锄草,第一次在4~5月,第二次在7~8月,第三次在10~11月,防止苗木受压;造林第2年除草至少2~3次;第3年除草至少2次。除草方式可采用人工除草,也可以用化学除草剂如草甘膦等兑水喷施。
(2)强化施肥。第一年第一次除草后马上施肥,每株施复合肥250g,采用圈施方式,即在树冠滴水外5cm处沿树盆开挖圆形施肥沟,将肥料均匀撒施在沟内覆土盖肥,确保根系全面吸收,化肥不能直接接触根系,以免烧伤根系。第二、三年第一次除草后每株追施复合肥500g。
(3)及时除萌修枝。造林当年第一次抚育时或秋末冬初进行除萌修枝。保留1条健壮直立的主干枝,其余从基部砍除或锯除。锯除基部直径大于其着生部位主干直径1/3以上的侧枝,锯口离主干10~15cm。保留1条健壮直立的主梢,其余回缩1/2或1/3。
2.7采伐工作
一般用材林可在林木生长到10~13年时进行采伐。采用皆伐方式,为了不破坏非采伐森林资源,一般采用油锯进行砍伐,要求伐跟不得高于15cm。
2.8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白粉病、心腐病等,主要虫害有中华蟋蟀、黄翅大白蚁、桉蝙蛾等。
(1)白粉病的防治。白粉病一般发生在1年生林, 3~5月是病害流行发生季节,发生时的气温一般在15~25℃,6月下旬后停止流行,到了7~8月份多雨高温季节会自己修复好,一般性发生,不用防治。发生严重时,可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喷洒,每周喷施1次,连续喷2~3周;也可用30%醚菌酯1000~1500倍液或15%粉锈宁1000倍液喷洒树冠。
(2)心腐病的防治。心腐病一般发生在成熟林,在进行除萌、修枝营林干预时发生。为了减少心腐病的发生,要避免在高温高湿季节修枝,发生时可用95%敌磺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施。
(3)中华蟋蟀虫害防治。一般发生在幼龄林,取90%晶体敌百虫0.25kg与20kg花生渣饼混合后于傍晚小堆状点布诱杀,或用 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浇灌根际周围或喷洒幼树叶面。
(4)黄翅大白蚁虫害防治。一般发生在幼龄林,在造林前取白蚁趋避剂兑水500~1000倍,浸泡苗木根部30分钟可防止白蚁咬根。
(5)桉蝙蛾虫害防治。一般在6~8月份幼虫期为害树干,受害树主干基部出现一个或多个虫粪木屑包,蛀道口发现树皮煎伤组织增生,幼虫在髓心蛀道向根基部蛀害,可用铁丝等硬物插入被害植株蛀道内捅死幼虫,捕捉悬挂在树上的成虫和即将羽化的蛾蛹。可采用根施土壤内吸性药剂、药棉塞孔、药液注孔、药液注干法进行防治。
在示范林营建工程中,对研究区实时进行病虫害监测,定期对示范林进行病虫害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有少部分单株遭受白粉病病害,在低洼积水处也有个别弱势木枯死,没有成灾,使用石硫合剂防治。
3示范林生长情况测定
3.1方法步骤
选用广西林科院提供的杂交相思无性系苗:赤云、灰杆、越16号(杂16)、组培4号(广林4号)、115、97、100、129、2、89、99、104、125、140、223、229、231、234、236、259、270、277、284、287、289、291、300、302、杂1、杂2、直7、大叶共32个无性系号,设3个小区种植,每个小区为1次重复,每小区每个无性系号种植10株。前8个序号的无性系号(红字)第一重复安排在山顶第一条机耕道(或安排不完时靠近此机耕道),这8个号最好能种在好测定的地方。标签标识:红色-单号、白色-双号。A-B-C序号-重复-样木。A:序号1-混号,B:重复1-3C,样木号1-10 。
示范林建成后,每年对3个重复的不同无性系号进行跟踪调查和生长量测定,并对测定数据及时进行总结分析。
3.2测定结果
2020年6月进行造林成活率调查,平均成活率为92.8%。2021年1月调查结果:林分平均高2.0m,年平均高生长量1.5m,存活率91.9%。2022年11月调查结果:林分平均高7.8m,林分平均胸径6.8cm,年平均高生长量3.7m,保存率为90.5%。
截至2022年11月,2.5年生林分平均树高7.8m,平均胸径6.8m,年均树高生长量3.7m,年均胸径生长量3.4cm,示范林长势良好(详见表1)。
通过对造林时间、成活率、生长适应性和长势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出造林时间在温暖潮湿季节成活率高;定植后一年生苗生长较快且林相整齐,长势良好;半年苗生长较慢,个别幼苗长势差。发现广西林科院无性系号灰杆、99、115、140、223、234、大叶、291、236、277、284、2、129、270、97、229在田东县生长表现比其他品种表现差,树木侧枝相对较多,出现分叉、断头现象较多,树干通直度不具优势;种植无性系号直7、302、287、289、300、302、杂1、杂2、259、100的死亡率高、成活率低;而无性系号赤云、组培4、越16、89、104、125、231、236的造林成活率相对较高,树干明显通直,长势较好。
4示范效果及三大效益分析
4.1示范效果
该120亩试验林建成田东县杂交相思高标准的丰产高效栽培示范林,解决了生产上科学技术不到位、示范样板缺乏等问题,既可以让桉树产业区经营者看到杂交相思能在桉树砍伐迹地快速成林、恢复土壤肥力、改变土壤物理性状等生态功能,还可以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从而自发加入到调整树种结构的队伍中,实现该地区林业发展“民生林业”的目标。同时带动祥周林场、紫胶林场推广种植1000亩,示范效果明显。
4.2三大效益分析
4.2.1经济效益
该120亩示范林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第5年可以砍伐,但5年期相思木材心材较少,设计10年为轮伐期。木材按每年每亩产材 1.5~2.0m,销售价1300~1500元/m计算,造林10年可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34万~360万元,经济效益较为显著。通过示范林的样板作用,相思造林规模将逐步扩大,预计每年推广面积达1000 亩以上,每年可创造产值 200万~300万元,经济效益更为可观。
4.2.2生态效益
相思适应性强、终年常绿、姿态优美、花期长、淡黄色,芬芳而美丽,对绿化、美化、香化国土家园富有独特的效应。示范林的实施可以有效保护林区的森林资源,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林分质量,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森林资源储备、维护地区生态安全以及改善区域性气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2.3社会效益
营建示范林120亩,辐射推广1000亩,极大促进当地的民生发展,带动当地木材产业生产力的提升,对增加产区农民收入、改善人民物质生活和健康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财政增收都将产生良好的效益。
在试验研究中发现,及时进行抚育管理能够避免优良无性系杂交相思幼树受压,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以及促进林木良好生长尤为关键。通过初步栽培试验发现该品种具有良好的生长性状与较强的抗逆性,年生长量较高,种植1.5年后即可郁闭成林。
总体来看,精准适生条件、适宜造林季节、培育良种壮苗、精准的栽培技术、及时的幼林抚育管理和强化施肥是获得杂交相思造林速生、丰产、高效的关键技术,可使林木早日达到速生丰产,提高单位面积林木产量和质量,提高经营实体和林农的经济效益。该示范林的实施和相关研究工作对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就业、提高职工收入、完善社会保障、改善民生以及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推进作用,同时有利于提升田东县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能力和加强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曹艳云,彭玉华,申文辉,等.杂交相思栽培技术规程[S].
[2]曹艳云,郝海坤,申文辉,等.相思新品种“赤云相思”[J].广西林业科学,2016,45(2):235-236.
[3]梁瑞龙,黄开勇,项东云,等.LY/T1949-2011.相思纸浆原料林定向培育技术规程[S].
[4]曹艳云,何琴飞,申文辉,等.新品种‘赤云相思’幼林生长节律与气象因子相关性[J].广西林业科学,2018,47(3):263-267.
[5]覃永华,唐继新,秦武明,等.三个相思树种的造林对比试验[J].广西科学,2008(1):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