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松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要点阐述分析
2024-12-31郭永奇
摘 要:白皮松是山西境内分布较广的一种特色树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但在白皮松栽培实践当中,如果相关管护措施不到位,就会很大程度上增加病虫害的侵害几率,对于白皮松的正常生长构成很大威胁,更甚者引发白皮松的死亡。所以,加强白皮松病虫害防治便成为保障该地区林木资源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有鉴于此,该文当中主要就白皮松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要点进行一些阐述和分析,希望能对有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作用。
关键词:白皮松;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山西
白皮松为松科松属乔木,其树形高大挺拔,主干明显,生长高度可达30m以上,胸径最粗可生长到3m。树枝细长,树冠多为圆锥形、卵形或圆头型,叶色墨绿,姿态优美,具有很好的观赏效果。白皮松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分布,在山西境内石膏山林区集中连片分布有白皮松天然林,且林相保存较好,成为当地白皮松资源分布最为集中、面积最为广泛的区域之一。白皮松不仅是一种造林绿化的重要树种,同时在园林绿化方面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如可以以对植或丛植方式栽植在庭院中堂与凉亭两侧,能给人带来一种非常好的观赏美感。同时,白皮松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用材树种,其树木材质非常优良,纹理通直,在生产制作家具、文具和建筑等多种领域应用广泛。另外,白皮松还能有效净化空气,吸附空气当中的大量粉尘与二氧化硫,减少空气污染。正是由于白皮松具有的诸多优势,其栽培面积也不断扩大。但随着白皮松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的同时,其病虫害的发生也在逐步加剧,并呈现出严重化与复杂化的特点,给山西地区白皮松种植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构成很大威胁。为此,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白皮松常见病虫害进行分析探讨,并针对性的提出一些防治技术,希望能对当地更好地防治白皮松病虫害,提供一些参考。
1主要病害
1.1落叶病
1.1.1为害症状
松散斑菌、日本落叶松球腔菌是引发白皮松落叶病的主要病原。白皮松感染该病之后,在针叶上产生一些小的病斑,最初为淡绿色,接着转变成黄色,随之发展成段斑,而且有黑褐色的横线产生于段斑之间,针叶由于病斑侵害变黄发生脱落。并有一些小的黑点形成于病斑上,这便是性孢子器,冬季与第二年春形成的大黑点属于子囊盘。
1.1.2发生规律
白皮松2a 生针叶是病菌侵害的主要对象,该病一年发生一次,病菌一般在掉落于地上的病针中越冬,子囊孢子形成于3-4月份,同时在4月中下旬通过风力进行传播,经气孔对松针造成侵害,一般出现在6月中下旬。5月份左右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有利于萌生孢子和散发,白皮松落叶病的蔓延也较快。白皮松遭遇干旱缺水,其抗病能力会明显下降,受到病害侵袭的几率就会明显加大。另外,刚移栽的植株生长势头较弱,感病几率较高。
1.1.3防治措施
①春季适期早移植,进一步加强树木生长期管理。进入春季之后,应当在适宜移栽期及时进行栽植,这对白皮松的成活和生长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在栽植之前需要将底肥充分施足,并根据白皮松生长期的需水情况及时浇水。另外,还应当加强中耕除草,合理的喷施叶面肥,增强树势,这样能够大幅提升白皮松病害抵抗能力。②将病叶全面清除,可以大幅减少病原菌的数量,避免病菌传播。由于病菌主要在掉落于地面上的病叶当中越冬,为此在进入春季3月份之前,把病叶全部集中在一起将其烧毁。也可运用500倍液50%的多菌灵,对于地面存在病菌的地方全面进行喷洒。③运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春季4月左右,可运用500倍液65%的代森锌对白皮松展开全面喷洒可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进入5月份之后,利用700倍液50%的多菌灵喷洒防治,期间联合应用0.3%的磷酸二氢钾,不仅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几率,对于树势生长也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6月份之后再用700倍液70%的甲基托布津进行喷施防治,并联合应用0.3%的磷酸二氢钾。
1.2赤枯病
1.2.1为害症状
枯斑盘多毛孢子是引发白皮松赤枯病的主要病原。白皮松当年生的嫩叶受害较重,老叶受到的危害相对较轻。病害发生早期,叶片尖端首先变为黄棕色或者褐色,同时有病斑出现在叶片上,颜色以黄褐色为主,边缘部位多为褐色。另外可见暗红色的环圈分布与健康组织与受害部位之间,并有一些小黑点产生在病患部,这就是病菌分生孢子盘,叶片的任何部位都可发生病斑,以叶片尖部受害较为明显,即使病斑上部发生脱落,依然能够保留红圈,之后细棕色的症状会有尖端不断转移到中下部,最终引发整条甚至整束叶片都成为棕红色,针叶受病害影响难以正常生长。病害危害较重的,树木如同遭受火烧一样,并引发大量落叶,位于白皮松的正常生长与其观赏性带来很大影响,持续多年发生这种病害,还会导致整株出现死亡。
1.2.2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或者菌丝在未脱落的病叶上越冬,很少在掉落地上的叶片上越冬。第二年春季当气温保持在16℃左右时,分生孢子开始发病,直至到10 月下旬逐步停止。在大风降雨的条件下,有利于分生孢子的扩散,经叶片气孔部位侵入造成危害。当气温超过20℃时,分生孢子再次产生,持续侵害白皮松的叶片,每年可造成3次发病。高温高湿的条件有助于病菌的扩散与蔓延,危害盛期一般出现在7月份左右,以20a生以下白皮松危害较重。随着树龄的不断增长,病害发生也会呈下降态势。
1.2.3防治措施
①造林过程当中不可选用带菌苗木,避免病菌扩散蔓延,造成更大危害。对白皮松加强管理,促进白皮松的正常生长,提高树木病害抵抗能力。②推行大株行距进行造林,并坚持针阔混交。③春季4月份左右,运用500倍液50%的退菌特喷洒防治。④ 5月份之后,在病害发生早期,运用500倍液70%的代森锌进行喷洒。⑤在病害发生相对较重的6月,可间隔7天喷洒1次500倍液50%的多菌灵。⑥ 7月份是该病的发病高峰期,可用700倍液70%的甲基托布津进行喷洒,每7天喷1次。
1.3褐斑病
1.3.1为害症状
病害发生早期,在叶片部位出现一些小的斑点,表现为淡黄色和草黄色,病害多呈近圆形或者圆形,之后转变成褐色,斑点随之扩大成为段斑,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病害处出现一些小疱状物,颜色以灰黑色为主。很多遭受病害侵袭的叶片,其病斑一般都是三段,最上部发生枯死,中段病斑为褐色,下段多为绿色。嫩叶感染该病之后,在尖端部位首先出现褐色坏死,并不断扩展向下。
1.3.2发生规律
病菌一般在遭受病害侵袭的叶片上,或者落叶上越冬,伴随雨水发生传播,特别是温湿度较大的环境条件下,发病率更高。一般情况下,春季3月份开始发病,5月中下旬进入高峰期,第2次病害高峰出现在9-10月份。
1.3.3防治措施
①营建混交林,重视林间管理,将林间病叶及时清除。②松林已产生病害的植株和病枝需及时砍除,并将病叶集中起来全部烧毁,控制侵染源带来的危害。③运用800倍液80%的代森锌喷施防治,同时联合应用叶面肥,增强树势,预防病害的发生。病害发生早期运用500倍液25%的米酰胺乳油喷洒防治,也可应用600倍液50%的多锰锌进行防治,每10天喷洒1次,持续应用3次。
1.4煤污病
1.4.1为害症状
主要对白皮松的叶片造成危害,同时还会对白皮松的枝干造成侵害,遭受病害侵袭的部位,时常出现黏滴状的蜜汁,并出现一些小斑,疏松状分布,之后连接成片,形成黑色的霉层,不易出现脱落,且较坚硬。
1.4.2发生规律
煤污菌是导致白皮松霉污病的主要病原,这种病菌主要在介壳虫和蚜虫分泌物与粪便上寄生,所以白皮松在受到以上这些虫害危害时,就会极大地增加煤污病的发生几率。另外,松林通风透光不良,湿度相对较大,也会增加该病的患病几率。
1.4.3防治措施
防治该病,最重要的是做好蚜虫、介壳虫等虫害的防治工作,对白皮松合适的进行修剪,提高松林通风、透光性,促进树势健康生长,增加树体抗病性,就能大幅减少该病发病几率。另外可用石硫合剂(0.3波美度)定期进行喷洒。
2主要害虫
2.1松大蚜
主要对白皮松刚生长出的嫩芽与叶片造成危害,害虫数量较多对白皮松的危害也较重,会导致叶片变得枯黄与干尖,影响侧枝的正常生长,更甚者引发整株死亡。虫害发生初期,白皮松的针叶颜色变化不是非常明显,但新梢生长速度会变慢。当白皮松嫩枝部位聚集大量的害虫时,造成的危害进一步加重,还会增加霉污病的发病几率。
防治措施:松大蚜发生较轻时,运用清水将害虫冲洗掉,并及时浇灌。4-5月份这段时间给幼树根施15%涕灭威颗粒。也可喷洒6000倍液2.5%的溴氯菊酯乳油,7天喷洒1次,持续应用3次即可。
2.2松梢螟
不仅对白皮松的树干造成危害,同时还危害白皮松的枝叶,幼虫期害虫呈淡绿色或者淡褐色,成年之后以灰褐色为主要特征。松梢螟主要以幼虫的方式在遭受危害的枯梢以及球果内越冬,第2年春季4月份对树干造成危害。每年发生两代,第一代出现在8-9月份,第二代出现在9-10月份,进入11月份之后便开始越冬。害虫在白皮松树干上蛀孔并进入内部,危害较重的导致松梢发生死亡,同时引发重生侧梢,生长量较大时使得白皮松的树干发生弯曲,更甚者导致干部断裂。
防治措施:冬季修剪虫害危害的病枝集中烧毁,减少虫源数量。害虫发生期利用性信息素以及黑光灯诱杀,虫害发生较重时,应用1000倍液50%的菊杀乳油进行喷洒,也可用1000倍液50%的辛硫磷乳油进行喷洒,喷洒间隔时间为10天,连续喷洒3次。
2.3红脂大小蠹
这种害虫在白皮松、油松、华山松等多种树种上寄生,主要危害11cm以上胸径大小白皮松的主干与主根。侵害白皮松时,以树干基部首先侵入,主要取食韧皮部。同时,在对白皮松啃食过程当中,时常会先啃食树木上方,留下坑道,向转入树木下方再次危害,直至到白皮松的主侧根部。危害早期阶段,在树木上留下的坑道当中,会产生一些木屑和充分混合物,并通过害虫侵入孔向外排出,在受害部位留下漏斗型凝脂块,颜色以红褐色为主,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颜色来的红褐色逐渐转变成灰白色。害虫密度较大时,会环剥危害部位,导致植株无法正常生长出现死亡。
防治措施:①进入5月份之后,害虫扬飞之前,在林间合理的设置诱捕器来诱杀成虫,诱捕一般都在白皮松柱罐下方悬挂,和地面相距1.5m处,间隔100m悬挂一个诱捕器,完成诱捕工作之后,还应当认真全面的检查周围的白皮松,倘若存在受害的植株,可用熏蒸法进行防治,减少害虫带来的危害。每单位引诱剂为45天的时效期,需进行4次更新,时间为6个月,确保能够起到较好的诱捕效果。②4-5月份,于白皮松芽苞膨大期,此时也是红脂大小蠹成虫咬破皮层飞出的重要时期,在树干上寻找最高的蛀孔,并在其上方15cm处,借助砍刀打磨平整树皮,并用锯子锯出一圈凹槽,直达树皮裂缝部位,但避免对韧皮部造成伤害,也不可将塑料薄膜给刺破,以免把其中的毒气释放掉。将树干基部30cm范围内的土层给刨开,根据树体的粗度,对适宜的塑料薄膜进行选择并将其设置成梯形,包围树体一周,用胶带固定好薄膜的上缘,再用绳子将其嵌入到凹槽内充分绑紧,地面处的薄膜边缘需呈裙状扩展至树干基部30cm,用土压实边缘,并在其中放入磷化铝片8片,密闭熏蒸,将其中的害虫有效杀灭掉。如果塑料薄膜出现破损,及时用胶带粘好,以免导致其中的毒气泄漏,影响熏蒸效果。
2.4纵坑切梢小蠹
这种害虫属于鳞翅目螟蛾科,主要对白皮松的主梢与侧梢造成钻蛀危害,导致白皮松的主梢发生枯死,或者形成丛生侧梢,树冠如同扫帚形状,对白皮松的正常生长带来不良影响,有的侧梢还能替代主梢向上生长,然而树干多分叉或者弯曲。这种害虫除了对白皮松的松梢造成危害之外,同时还会危害白皮松的球果。害虫一般每年出现两代,有着不整齐的生活史,主要以幼虫的方式在受到侵害的松梢蛀道中越冬,第2年3-4月份开始活动造成危害,持续性的蛀食白皮松的主梢与侧梢。进入5月份之后,幼虫逐渐成熟,同时在遭受危害的松梢内形成作蛹室并化蛹,14天左右羽化。白天成虫静伏,进入夜间开始活动,在白皮松的嫩梢部位产卵,也有的将卵产在叶鞘部、树皮伤口部位,或者针叶凹槽处,卵期为7天左右。孵化出的幼虫会对白皮松的新梢造成危害,首先对白皮松梢皮进行啃咬,在危害部位留下疤痕,被害部位凝结松脂,之后对髓心造成钻蛀,留下圆形的蛀口,并产生很多粪便与蛀屑混合物。8-9月份再次出现成虫,进入11月上旬之后以幼虫、蛹越冬。
防治措施:①将虫害危害的枯死松梢全部解除并销毁。②在成虫危害期喷施1000倍液80%的敌敌畏,也可利用1500倍液50%的磷胺乳油喷施防治,上述药剂交替应用,并全面喷洒,每7天喷1次,连续应用3次就能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总之,在山西境内白皮松分布较广,也是当地一种非常具有特色的树种类型,但栽培白皮松过程当中时常遭受一些病虫害的危害,对于白皮松的正常生长带来很大影响,为了控制与减少病虫害给白皮松造成的危害。需要对白皮松病虫害防治工作给予充分重视,加强白皮松的栽培管理,并了解与掌握白皮松病虫害发生的时间原因与过程,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另外,防治实践当中重视经验总结,才能促使白皮松病虫害防治水平得以不断提升,有效助推白皮松种植产业获得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虎莲.白皮松病虫害防治技术[J].山西林业,2021(3):44-45.
[2]雷新锋.白皮松生长不良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1,24(4):52-53.
[3]马勇.白皮松育苗和造林技术[J].种子科技,2020,38(21):71-72.
[4]李恒勤.白皮松引种栽培研究[J].绿色科技,2020(19):82-83.
[5]王小江.白皮松苗期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J].现代园艺,2022(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