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扦插育苗技术在杨树培育中的科学运用分析
2024-12-31石慧
摘 要:近些年安徽省含山县大力发展杨树林建设项目,杨树林种植规模也逐渐扩大。而扦插育苗技术通过从杨树母体上切取茎、叶部分,在适宜条件下即可生长成独立的新植株,可进一步提升杨树林培育的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森林扦插育苗技术在杨树培育中的应用。
关键词:扦插育苗技术;杨树培育;施肥病虫害
引言
森林扦插育苗技术作为一种实用性强、经济价值高的育苗方法,符合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发展需求,科学利用森林扦插育苗技术,有利于增加当地森林种植面积和苗木存活率,对推动含山县林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培育人员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杨树林培育中科学采用森林扦插育苗技术,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1因地制宜科学选择育苗地
森林扦插育苗技术作为一种综合效益较高的种植技术,在杨树林培育中应用有助于提升苗木成活率,为了进一步发挥扦插育苗技术优势,应提前做好育苗地选择。选择育苗地应从以下几点出发:第一,扦插育苗应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选地,以土壤肥沃、土层厚、排灌性能优良的圃地为主,这也是确保杨树苗成活率的基础,结合过去培育经验,在土壤选择上应以细沙土、沙壤土为主,土层深度不低于85cm。第二,为了避免后期灌溉积水问题,应对圃地进行整平处理,将坑洞填平,圃地坡度不应超过25°且不低于5°。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将地下水控制在1m以内,这样即可有效提升苗木成活率。第三,加强圃地翻整也是提升苗木成活率的重要一环,圃地翻耕深度一般在35cm左右,并配合整地工作进行除草、除杂质(土块、树根、石头等)工作,从而保持土层蓬松度、避免土地板结现象。第四,为了保证苗木生长旺盛,在前期应加强圃地的施肥工作,包括整地施肥以及后期追肥[1]。选择饼肥、腐熟农家肥、尿素等,在扦插前1周,分3—4次施加到圃地中,保证苗木扦插期间土壤肥力充足。为了减少扦插期间病虫害的影响,提高扦插成活率,应配合施肥工作进行消毒,如应用呋喃丹或硫酸亚铁等。第五,含山县由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部分林场采用了高床育苗法,应根据扦插行数确定苗床宽度,扦插行数为2行、3行,其苗床宽度分别为1.7m、1.1m。
2开展节水生根试验
土壤中存在一定量的抑制生根物质,该物质会影响杨树苗根系发育,其土壤中含量越低,则苗木成活率就越高,对此可开展节水生根试验,有助于降低土层中抑制生根物质含量。其试验流程为:
2.1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区域作为试验地,土层深度在25cm左右即可。
2.2采集一年生母树扦插种条,抽穗长度为11—13cm,先对其进行1个月的沙藏后取出。
2.3根据市场口碑、信誉度高选择保水剂供给商,采用多方案、不同剂量保水剂的方式展开试验。将不同用量保水剂拌入土壤中,保水剂用量分别为20g/m2、30g/m2、40g/m2、50g/m2,从而判断苗木成活率。
2.4将土壤和保水剂搅拌充分后撒入垄中,保证垄中水分充足的情况下进行合拢处理,次日进行镇压扦插试验。
2.5扦插后的第2周开始每天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生根时间、存活率、生长情况。通过开展相关试验可知,不同用量保水剂对杨树扦插成活率、生长状态均有影响。保水剂用量在30—50g/m2的情况下,抽穗成活率可达83%以上,苗木后期生长高度可达1.6m以上。特别是在保水剂用量为50g/m2时,苗木生长状态最好,扦插后1周时间已经开始生根,成活率、苗木高度均为最高。保水剂用量为20g/m2时成活率最低,不足70%,且苗木生长状况也不符合预期,综合效益均低于其他试验组。考虑到近些年我国极端天气较多,使用保水剂十分有必要,可根据当地圃地情况,适当添加保水剂,这样既能够保证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性能,也有助于提高杨树林的培育质量与产量[2]。
3杨树扦插技术研究
3.1采集与处理种条
在种条选择当中,为了保证杨树扦插育苗综合效益,应选择无病虫害影响、木质优良、圆满通直的杨树,采集侧芽饱满的苗干作为抽穗种条,如果杨树高度超过2m且低于2.5m时,应重点在中下部选择苗干(中下部苗干质量普遍高于中上部苗干)。种条采集过程中,尽可能在初春嫩叶未长出或深秋落叶之后采集,有助于提升苗木成活率。特别是深秋采集的种条,如果是春季扦插需贮藏过冬,此期间切口处会形成伤口愈合组织,更有助于扦插生根。在种条处理中,应截剪较长的枝条,理论上种条长度为15—20cm、有3—4个饱满侧芽为最佳。抽穗上部第一个侧芽处切口采用平切,与侧芽保持0.5—1cm距离,下端切口应在最后一个侧芽基部位置。
3.2截取与制作插穗
截制种条应选用含山县长势良好的品种杨树一年生苗干,如南林95、南林895等,不得在多年生老杨树上截取枝条,否则会产生侧枝效应,生成弯曲、倾斜主干,高龄母树中的抑制生根物质较多,难以保证苗木成活率、生长速率。同时,还会削减杨树林的经济效益。在截取、制作抽穗中,应从以下几点出发:
3.2.1保证刀具的锋利程度,下刀迅速、精准,避免在截取枝条时损害母树皮或枝条皮。
3.2.2首次截取枝条长度和粗度分别为18—20cm、1—1.5cm。
3.2.3插穗上切口位置距离上端首个侧芽保持在0.5—1cm,上端、中部、下端的抽穗必须保有一定间隔,从而避免出现“大苗压小苗”等问题。
3.2.4扦插前,先将抽穗浸泡在水中3—4天,目的是提升抽穗的生根率。准备好浸泡袋,将插穗放入袋中,保持袋子在清水中悬浮,浸泡时间最长不超过1周时间,否则容易出现枝条茎腐烂。
3.3扦插种植方式
3.3.1选择合理的扦插时间
森林扦插育苗时间选择会直接影响杨树苗的成活率,应选择合理的扦插时间,最好在每年春季初雨过后进行扦插,此时土壤水分充足、养分丰富、墒情好,可促进插穗的根系快速发育。如果当天春季降水量较低,应适当增加人工灌溉频率,并使用一定量的保水剂,确保土壤水分满足杨树苗的生长发育需求。此外,上述提出的插穗清水浸泡方法可以提升插穗内部含水量,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土壤水分不足、抑制生根物质生成的情况。结合含山县气候条件,每年的2月中旬到3月下旬期间均可进行扦插,非必要尽可能不在冬季扦插,这是因为冬季扦插会直接受到次年春季降水量影响,如果次年春季降水量不及预期,会降低种条的成活率或增加人工灌溉频率。
3.3.2掌控扦插密度
扦插密度会直接影响杨树林扦插质量和产量,如果扦插密度过大,会增加土壤养分、水分争夺,减小生长空间、光照量;而扦插密度过小,会导致大量土地资源浪费,虽然杨树苗个体生长有保证,但无法保障整体效益,因此必须合理控制杨树苗的扦插密度。结合含山县青山林场、围屏山林场近些年杨树扦插育苗经验,首年扦插密度可适当提升至3000株/亩,土壤肥力较强、降水充足的情况下,可适当提升种植密度,但不得超过3500株/亩,第二年、第三年应逐渐减少种植密度,通过适量间伐,第二年将种植密度控制在2500—2800株/亩,第三年将种植密度控制在2000—2300株/亩。通过合理间伐,将弱株、病株剔除,保留高质量植株,可在3年内将扦插苗木高度生长到4m以上。此外,扦插时应严格控制行距,如0.4*0.6m、0.3*0.7m、0.35*0.65m等[3]。
3.3.3扦插方法
贮藏较高的抽穗无需处理可直接扦插。对于贮藏中脱水严重或春季新采的种条,则要先浸水浸泡。为了减少后期病虫害影响,可将扦插基部蘸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70%代森锰锌500倍液。杨树扦插的主流方法包括直插、斜插,在无特殊要求下以直插为主。需要注意的是扦插枝条上部首个芽必须完好,否则应将其丢弃。截条时应重点保护插穗顶部首个芽,上切口平切在首个芽上部0.5cm处[4]。下切口上端选择一个芽的基部,该区域养分较为集中,生根概率高。必须保证插穗上下切口足够平滑,避免切口被劈伤。
3.4插穗标记
近些年,含山县大力发展杨树林建设项目,其中杨树无性系数量逐年增多,而无性系在外观上区分难度很大,为了保证无性系秩序,应提前进行标记。插穗标记可采用两种方法:第一,在基数不大的情况下使用记号笔在每根插穗上标记;第二,在基数较大的情况下,在每捆插穗上做一个标签,且分品种单独贮藏,制作分布图。
3.5种条贮藏
目前杨树种条贮藏主流方法是窖藏法,挖窖选择地势高、向阳地区,为了保证窖内温度保持在0℃以内,应确保窖的深度。在窖底部铺设一层湿润的细沙,厚度为10cm左右。将插条的下切口朝下立放,砂穗相间层层放置,即每摆一层插穗,上部覆盖一层湿砂土,再摆放一层插穗,以此类推。最高叠放高度在1.5m,最顶部覆盖一层10cm的湿砂层,砂层含水率应在60%。为了避免扦插前升温情况,窖口周围必须封闭严实,并定期检查密封情况,避免水分蒸发或升温出芽[5]。
4扦插苗抚育管理步骤
4.1合理灌溉保证水分充足
完成种条扦插工作后立即浇灌,首次浇灌应保证水分充足,渗透到种条基部,在土层略干后进行松土保墒。夏季是苗木高速生长阶段,需要保证水分充足,如果当年降水量较少也要及时灌溉,而不是等待雨水降临,避免出现苗木生长阶段性缺水。在入冬阶段,由于气温降低应控制灌溉量,促进苗木木质化。
4.2根据苗木生长情况科学施肥
扦插首年应进行2—3次追肥,合理追加氮肥、钾肥,施肥时间根据苗木生长情况而定,以3次追肥为例,在即将进入速生期时追肥1次,进入到速生期前期追肥1次,进入到速生期中期追肥1次,追肥间隔时间应在2周左右。追肥不宜过早或过晚,否则会造成苗木徒长,影响木质化程度。
4.3定株方法
扦插且苗木稳定后,上部首个芽会短期内膨大、开裂,抽出新枝。埋藏不深的第二个芽也有可能会出土,待到嫩芽生长长度达到10cm左右时,则每株只保留最壮的枝条,其余枝条均在基部切除[6]。
4.4松土除草
苗木封垄前要多次进行松土作业,除草配合松土工作进行。苗圃要做到尽早除草,也就是在杂草初期生长阶段将其去除,保证除草无遗留,避免过多杂草抢夺杨树苗的水分与养分,影响杨树苗发育。
4.5苗木修枝
过去部分林场不对杨树苗修枝,只进行定期摘芽处理,虽然有助于杨树苗高度生长,但不利于扩大苗木主干直径。因此,修枝十分必要。待到苗木生长的第二年,出圃前应完成2次修枝工作,首次修枝应在当年深秋落叶时进行,剪去全部侧枝,有助于次年苗木高度生长;第二次修枝在出圃前剪去所有侧枝,这样有助于苗木运输以及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成活率。
4.6病虫害防治方法
结合以往病虫害暴发概率,杨树林主要的虫害为象鼻虫、杨毒蛾;病害为黑斑病、叶锈病。其中,4—5月份是象鼻虫、杨毒蛾暴发期;6—8月为黑斑病、叶锈病暴发期。针对此类病虫害,象鼻虫应在放叶前喷洒速杀丁7000倍液;杨毒蛾幼虫阶段使用双绝杀虫剂1500—2000倍液;黑斑病可用65%代森锰锌250倍液、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托布津800倍液,喷洒间隔为10—15天,喷洒2次即可见效。叶锈病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每隔2周喷洒1次,其他药物具体用量根据说明书而定。此外,在虫害不多的情况下,可使用物理、生物防治方法。如使用红蓝黏虫板、杀虫灯、性诱剂等控制害虫数量,也可以引入赤眼蜂、益鸟等天敌控制害虫基数,引入天敌需要在杨树林中心区域人工打造栖息地,稳定天敌的种群,这样才能够起到生物防治的作用,同样天敌引入量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避免引入过多打破杨树林生态平衡。
5杨树扦插育苗技术应用效果
本文对南林95、南林895杨树品种进行扦插育苗试验,试验期间为1a,分析扦插育苗技术的应用效果。
如表1所示。通过上述方法扦插育苗,其成活率在89%—93%。南林895成活率最高达到93.0%,但两个品种差异不明显,平均成活率达到91%。同时,1a生苗中标准苗成活率为84.5%—91.0%,绝大部分南林95、南林895基本能够当年扦插、当年出圃。
为了检验扦插苗适应能力,在2021年春季栽植16公顷,苗木为扦插成活1a生标准苗,起苗后移栽。当年11月20日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栽种成活率均达到95%以上,其中南林895栽种成活率达到了97.2%,并且2个品种幼苗增高、增粗较为明显。表明使用扦插育苗技术的幼苗缓苗速度较快,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森林扦插培育技术在杨树培育中的应用,一方面改善了过去种子播种技术的缺陷,提高了苗木成活率,另一方面提高了杨树林种植抚育的经济效益,降低了造林工程的成本。在林业发展中,提高苗木培育速度,短时间内完成森林建设,对推动当地林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近些年,在杨树苗扦插育苗技术应用中,含山县林场已经掌握了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不断优化杨树林扦插育苗技术,丰富工作经验,提高了杨树林的建设质量,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梁春燕.浅析森林扦插育苗技术在杨树培育中的运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2(7):400-401.
[2]孙开友.浅析森林扦插育苗技术在杨树培育中的运用[J].农民致富之友, 2019(31):222-223.
[3]路平.森林扦插育苗技术在杨树培育中的应用[J].种子世界, 2021(6):122-124.
[4]康强.森林扦插育苗技术在杨树培育中的运用[J].农家参谋, 2019(17):177-179.
[5]叶梦园.论森林扦插育苗技术在杨树培育中的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 2018(12):102-104.
[6]王春莲.森林扦插育苗技术在杨树培育中的运用[J].农民致富之友, 2020(1):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