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叶两用无籽桑品种“大10”高质高效栽培管理技术应用
2024-12-31简云峰丁洁
摘 要:果叶两用无籽桑品种“大10”为优良三倍体早熟果桑品种。桑椹采收后,桑叶大量闲置,为提高果桑利用率,增加经营主体收入,在不影响来年桑葚采收量的前提下,笔者通过采用果桑树型养成、施肥、剪伐、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等技术措施来提高桑椹的产量和质量;桑椹采摘后,安排两个批次桑蚕饲养与果桑修枝、采叶相适宜。科学安排夏伐果桑枝条时间,桑蚕两个批次养蚕的最佳时间和数量,达到每亩桑椹采收产量、质量和桑叶饲养蚕茧收益最大化。这形成了适宜毕节市七星关区气候条件、桑蚕饲养水平的实用技术,指导毕节市七星关区果桑种植户在生产中更好地推广应用。
关键词:果桑;桑蚕饲养;技术应用
果桑以其叶果兼用、经济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等优点,逐渐受到农业爱好者的关注,桑椹既是食品又是药品,营养丰富,酸甜适中,具有生津止渴、祛病强身的功效,一年中桑椹成熟时,正是新鲜水果淡季,正是人们旅游采摘尝鲜最佳去处。采摘后剩下的桑椹可以加工成桑椹干、桑椹酒、桑椹果冻、桑椹果酱、桑椹果汁饮料、桑椹醋等特色产品,桑叶除了主要可以用来养蚕外,还可以做桑叶面、桑叶茶和饲料等,综合利用率高。
果叶两用无籽桑品种“大10”为优良三倍体早熟果桑品种,树势强健,生长旺盛。其树型开展,枝条细直,果实较大,单芽果数5~6个,果长3~6cm,果径1.3~2cm,单果重3~5g[1]。2019年11月,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农业农村局从浙江省桐乡市引进“大10”果桑苗在海拨1300~1500m的撒拉溪、小吉场、阴底、三板桥4个乡镇(街道)进行种植,种植面积500亩左右。笔者从基地选址、树型养成、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一直进行跟踪技术指导,目前4个基地的果桑已投产。
桑椹5月初开始成熟,成熟期30天左右,在采收桑椹后,桑叶大量闲置,为提高桑叶利用率,增加经营主体收入,在不影响来年桑椹采收量前提下,笔者又于2022年、2023年在阴底、三板桥、撒拉溪、小吉场这4个乡镇的果桑基地指导农户开展了2个批次桑蚕饲养。通过采用果桑树型养成、施肥、剪伐、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等技术来提高桑椹的产量和质量;桑椹采摘后,每年安排两个批次桑蚕饲养与果桑修枝、采叶相适宜。科学安排夏伐果桑枝条时间,桑蚕两个批次养蚕的最佳时间和数量,达到每亩果桑桑椹采收产量、质量和桑叶饲养蚕茧收益最大化,并形成了适宜毕节市七星关区气候条件、桑蚕饲养水平的实用技术,指导毕节市七星关区果桑种植户在生产中更好地推广应用。
1果桑园地选择
毕节市七星关区以山地为主,果桑园地宜选择光照充足、排灌方便、地下水位低、土质较肥沃、结构疏松、富含有机质、向阳缓坡的砂壤土地块建园。园地应远离污染源且交通方便,便于桑果和桑叶的采摘及运输。
2果桑品种选择
果桑栽培主要是出售鲜果,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因地制宜选择果实较大、产果量高、口感好、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可选择适宜七星关区气候条件的果叶两用无籽桑品种“大10”进行种植,但“大10”品种发育起点温度是7.2℃,冬芽萌发早[2],果桑发芽开花期间如遇倒春寒天气容易被冻害,建园时可考虑选择一些中晚熟果桑品种搭配种植。
3 栽培技术
3.1种植时期
七星关区以冬春栽植为主,当年11月至次年2月果桑苗落叶后桑芽未萌动前均可种植。
3.2施足底肥
种植前挖种植坑,坑深40~50cm,宽40~50cm,表土和心土分开堆放。先在坑底施入20cm厚腐熟的圈肥、厩肥和复合肥,腐熟的圈肥、厩肥总量为2000~3000kg/667m2,复合肥质量为50kg/667m2,然后回填10cm左右厚的表土,防止桑苗根系直接接触肥料,以免烧根而影响成活率。
3.3种植密度
果桑的种植密度受到土壤肥力和栽培品种的影响。对于土壤肥力较好的情况,果桑的生长势头会更加旺盛,产量也相对较高,因此可以适度减少种植密度。相反,如果土壤肥力较差,为了提高产量,则需要增加种植密度。针对果叶两用无籽桑品种“大10”的情况,其推荐的栽植密度为每667m2种植300株左右,通常情况下,行距为2m,株距为1.1m。这样的密度设置有助于保障每株果桑获得足够的养分和生长空间,同时也方便管理和采摘。在实际种植中,务必根据具体的土壤状况和栽培品种特性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生长和产量效果。
3.4种植方法
首先,对于过长的桑苗须根进行剪除。这有助于促使桑苗的根系更加健康和有序地生长,同时也为后续的种植工作提供更好的基础。接下来,在事先回填好的表土上,将桑苗摆放在合适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扶正桑苗,确保其在土壤中的位置合理且稳定。同时,进行培土操作,将土壤覆盖到桑苗的根系周围,然后轻轻压实土壤,确保桑苗根直、苗正,不发生坐根的情况。完成种植后,及时进行充足的定根水浇灌。这一步骤对于帮助桑苗在新的生长环境中尽快扎根至关重要。通过浇灌足够的水,可以促进桑苗与土壤的紧密结合,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4果桑管理
4.1整形修剪
采用中干养成树型。栽植后第一年在离地面60㎝处剪去梢苗主干,主干高度60㎝。发芽后主干上留2~3个健壮、位置均匀的新芽,疏去其他多余的芽,长成2~3主枝,主枝呈仰角,与垂直面的夹角为45°~50°,3个主枝枝梢在同一水平面。第二年春季果桑发芽前,在离地面70㎝处春伐,养成第一支干,发芽后每根支干选留2~3个健壮、位置均匀的新芽,其余疏去,每株养成4~6根枝条。第三年春季果桑发芽前,在第一层支干垂直高度向上增加20㎝剪定第二层支干,发芽后在每根支干上选留2~3个健壮芽继续生长,每株养成结果枝16~20根。树型基本养成,以第二支干上一年生枝条作为结果枝,桑果采收后进行夏伐,果叶两用果桑秋季不剪梢,冬季清理下垂枯枝。
4.2花果管理
结果母枝中下部抽生的结果枝较短,着生小果较多,3月下旬进行疏果,首先疏掉小果和畸形果,然后按弱枝少留、中庸枝适当留、壮枝多留的原则疏果。七星关区春季易发生“倒春寒”,可以结合天气预报,采用烟熏方法,就地取材利用杂草、枯枝、稻草进行焚烧,减轻霜害。果桑易受冻害,冻害发生后,增施一次复合肥,每667m2施复合肥10kg,促使果桑开花、坐果,同时将冻枯部分剪去。
4.3果桑肥水管理
4.3.1果树种植初期肥水管理
果桑种植后第一、二年以养树为主,果桑种植时施足底肥,每667m2施2000~3000kg腐熟农家肥,另施入复合肥50kg。种植后第一、二年套种蔬菜、大豆等矮秆作物,利用套种作物的余肥进行补充;第二年重施冬肥,每667m2施入腐熟的厩肥、蚕沙、土杂肥等迟效性农家肥,并结合桑园冬耕翻入土中。
4.3.2果桑采摘期肥水管理
果桑采摘期施肥应注重N、P、K配合施用,多施有机肥、绿肥和K肥,秋季避免偏施N肥。春季以复合肥为主,3月底在树干周围20cm处开沟施入,每667m2施复合肥15~20kg,使幼果迅速膨大,选用0.3%磷酸二钾进行根外追肥,提高桑果含糖量和色泽度。夏肥在果桑夏伐后每667m2施复合肥20~25kg。秋肥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施用,每667m2施复合肥20~30kg。冬肥在果桑树休眠期施肥,每667m2施入腐熟的厩肥、蚕沙、土杂肥等迟效性农家肥,并结合桑园冬耕翻入土中。
4.3.3水分管理
果桑生长季节如遇干旱,可结合每次施肥后进行浇水,萌芽前、视天气情况及时浇水,采果前7~10d停止浇水。天气正常年份,为降低劳动力成本,一般不考虑人工浇水。
5病虫害防治
果桑病虫害防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进行。除与一般桑树防治方法相同外,重点要防治菌核病,俗称“白果病”。
5.1 果桑幼龄期防治方法
种植后第一年5月中下旬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进行喷施,预防多种病害,叶面、叶背都要喷到,不能漏喷。种植后第二年早春发芽前,喷200倍等量波尔多液,保护叶片,防止病原菌侵入。
5.2果桑采收期防治方法
5.2.1农业措施
在桑葚发育期间要经常巡园,及时清除树上和散落地上的病果,将其带离果桑园集中烧毁或异地深埋[3]。对发病的果桑园,冬季清园时,在离地面80cm处剪去枝条,剪下的枝条带离桑园烧毁,然后翻犁土地。也可在果桑树开花前用农用地膜覆盖地面,有效隔离病原菌。
5.2.2药剂防治
根据天气与桑花开花情况,春季桑树花果期分3次喷药预防,第一次在花蕾初现期,第二次在桑花全面开放期,第三次在桑花开始减少、初果显现时。采用50%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10%世高-苯醚甲环唑1000~1500倍液交替喷施,在采果前25d停止喷药[4]。
6果桑采收
当果桑果柄由绿变黄白、桑椹由红变紫时开始分批采收。清晨气温较低时采收,注意轻拿轻放。采摘的桑椹如当天未销售完,在4~6℃环境下保存4~6d。果桑采收期为30d左右。
7桑蚕饲养技术
7.1蚕期安排
桑椹采收后安排2批次桑蚕饲养,第1批次安排在7月10日左右收蚁,龄期经过26~27d;第二批次安排在8月15日左右收蚁,龄期经过25~26d。
7.2饲养量安排
每批次按3亩果桑采叶量饲养1盒蚕种,两个批次饲养2盒,第一批次与第二批次饲养量按3∶7的比例安排,即第一批次每667m2果桑园饲养0.2盒蚕种,第二批次每667m2果桑园大约饲养0.5盒蚕种。饲养量的安排需要根据桑叶长势适当调整,确保两个批次桑蚕都能做到“良桑饱食”。
7.3家蚕品种安排
第一批次安排华康2号、贵蚕8号抗逆性强的家蚕品种;第二批次安排华康3号、贵蚕4号等多丝量、高品质的家蚕品种。
7.4桑蚕饲养采摘桑叶要点
采叶按照“采养结合、合理收获”的原则,在加强桑园肥水管理的基础上,第一批次利用夏伐后新长出的桑叶养蚕,1~3龄小蚕先采新枝条上适熟叶饲养,4龄起利用枝条基部叶,自下而上采摘片叶饲养。采叶留叶柄,不损坏桑芽。第二批次在枝条上选采适熟叶喂养1~3龄小蚕,4~5龄自下而上采摘片叶饲养。采摘桑叶养蚕时要始终保留枝条顶端10~15片叶继续生长,否则会影响来年的果桑及桑叶产量。
7.5饲养技术
7.5.1统一催青
按照夏秋蚕简易催青标准,利用催青设备,蚕种在戊2前保持在22~25℃,戊3开始保持在25~25.5℃,干湿差1.5℃。蚕种转青后进行黑暗保护[5]。
7.5.2小蚕饲养
1~2龄采用薄膜覆盖一日三回防干育,上盖下垫塑料膜;3龄用半防干育,只盖不垫塑料膜。抓好匀座、扩座、眠起处理、眠中保护、适时饷食等关键环节[5]。
7.5.3大蚕省力化饲养
4~5龄采用地蚕育或活动蚕台育。严格采用“早止桑,迟饷食”技术,确保龄期经过基本一致;5龄后期见熟蚕后,利用方格蔟或折蔟自动上蔟。
7.5.4加强消毒防病
加强蚕前、蚕中、蚕后以及蚕室、蚕具、蚕座的消毒防病工作,两批次蚕期安排较紧,第一批次饲养完后要立即进行回山消毒。蚕前消毒注意先洗后消,蚕后消毒注意先消后洗。蚕沙要充分腐熟后再入田,不能随意丢弃。
8 小结
8.1 及时安排夏伐
果叶两用无籽桑品种“大10”在6月初桑椹采收结束后,及时安排对果桑进行剪伐,在6月中旬夏伐结束。夏伐安排在晴天进行,删除密生枝、衰弱枝、病虫枝、枯枝;短截徒长枝和部分多年生弯曲、衰弱枝组,删除或短截采果后的结果枝。不能推迟夏伐时间,若推迟到6月下旬至7月,桑树发芽迟,桑树枝条相对较短,对果桑秋季产叶量有很大影响。2022年果桑采摘后进行夏伐,2023年桑椹及桑叶采收量与上年相比差异不大,说明夏伐后当年长势较旺的果桑品种到第二年春季的产果及产叶量较高。
8.2 合理安排养蚕批次
果桑采收夏伐结束后安排两个批次桑蚕饲养。第一批次蚕种7月1日出库催青,7月10日收蚁,8月5日左右上蔟。第二批次蚕种8月5日出库,8月15日收蚁,9月12日左右上蔟。果桑主要利用采摘桑椹、夏伐后长出的桑叶养蚕,在农艺操作上以采摘桑椹为主,饲养桑蚕为辅。春蚕饲养期正是桑椹成熟采收期,不适宜安排饲养春蚕。七星关区在推广桑蚕多批次饲养过程中,晚秋蚕一般安排在9月1日左右出库催青,10月5日左右上蔟[5]。果桑园地不考虑安排饲养晚秋蚕,主要是饲养完第二批次蚕后,桑树要保留枝条顶端10~15片叶继续生长,确保来年桑果和桑叶产量不爱影响;同时,低温对晚秋蚕的影响较大,如果连续3天的平均气温≤20℃,最低气温≤15℃,就会危害家蚕的生长发育。气象资料记载,毕节市七星关区近10年10月上旬出现连续3天平均气温≤20℃且最低气温≤15℃的概率达80%,晚秋蚕遭遇低温天气的概率很大。
8.3 合理安排养蚕数量
根据果桑园土壤肥力和果桑栽培密度以及桑叶长势情况,据调查,6月10日前夏伐的果桑园,夏秋季每667m2产叶量500kg左右,按现行制种量,每盒蚕种用叶750kg计算,每批次按3亩果桑采叶量饲养1盒蚕种,两个批次饲养2盒,第一批次与第二批次饲养量按3∶7比例安排,即第一批次每667m2果桑园饲养0.2盒蚕种,第二批次每667m2果桑园大约饲养0.5盒蚕种。
8.4 提高果桑综合效益
果桑以采摘桑椹为主,果叶两用无籽桑品种“大10”在生产中根据栽培密度、肥水管理、采果后合理修剪、采叶等技术措施来调节桑椹和叶子的产量。在不影响次年果桑产量和质量的前提下,适当饲养部分桑蚕可提高桑园综合经济效益。每667m2桑园1年2批次饲养0.7盒蚕种,平均产鲜茧34kg,加工蚕丝4.86kg,按600元/kg的价格销售蚕丝被,产值达2916元;亩桑产值在原有销售桑椹基础上增加了2900元左右,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加了蚕农收入,对稳定果桑生产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唐翠明,罗国庆,陈训庭,等.果叶两用无籽桑品种“大10”的译成及栽培技术[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5,25(2):35-38.
[2]王蕾,牛瑞鹤,陈驰,等.不同果桑品种冬芽休眠特性的比较分析[J].中国蚕业,2013,34(3):11-13.
[3]邓真华.不同药剂防治桑椹菌核病效果研究[J].中国蚕业,2014,35(3):33-35.
[4]蒯元璋,吴福安.桑椹菌核病病原及病害防治技术综述[J].蚕业科学,2012,43(1):0156-0162.
[5]丁洁,简云峰.桑蚕多批次高效生产技术模式应用探究[J].广东蚕业,2021,55(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