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治工作关键实施方案综述

2024-12-31王爱红

种子世界 2024年7期
关键词:农药病虫害玉米

摘 要:玉米作为我国的重要农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的改善对农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然而,玉米病虫害的严重发生威胁着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为了减少这些病虫害给农业带来的损失,采用最先进的种植技术和防治措施是非常有效的途径。采用最先进的种植技术可以帮助农民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例如,在种植过程中合理选择种子,使用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可以增加玉米的抗病虫能力,减少发生病虫害的可能性。此外,合理施肥、科学排水、适时灌溉等种植管理措施也能提高玉米的产能和品质。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农药

1玉米病虫害发生原因

1.1品种问题

玉米病虫害是影响玉米种植的重要因素之一。病虫害的发生与品种息息相关,选择优质且具备一定抗病能力的玉米品种,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然而,如果选择不具备抗病性的玉米品种,就会面临病虫害大规模暴发的风险。病虫害对玉米种植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不仅会导致产量的下降,还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病虫害对玉米作物的侵袭会导致植株生长发育异常,叶片出现黄化、凋萎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使植株死亡。此外,病虫害还会降低玉米品质,从而影响其市场竞争力。因此,玉米种植者必须认识到病虫害的严重性,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为了防止病虫害的发生,玉米种植者首先应该选择具备抗病性的优质玉米品种。这些品种通常具有一定的原生抗病能力,可以抵御常见的病虫害。其次,种植者应该加强田间管理,注意玉米的生长环境和生长状态。及时清除病虫害的侵袭源,保持田间整洁,定期施肥和灌溉,提高玉米的抵抗力。此外,采取合理的农药防治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选择对目标病虫害具有高效杀灭作用的农药,按照正确的施药剂量和施药时间进行防治。当然,农药使用应注意环境保护,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1.2气候差异

我国的玉米种植在不同地区呈现出南北和东西的差异性。其中,北方玉米种植面临一些特殊的挑战,主要是玉米病害的传播。这些病害是由一种名为病原菌的微生物引起的。病原菌是一种喜欢温度适宜、气候干燥的环境的微生物。因此,在北方干燥、温暖的春季,病原菌更容易生长和繁殖,从而对玉米产生威胁。这些病虫害会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和生产。具体来说,玉米病虫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它们会直接损害玉米的叶片和茎干,使其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和吸收养分。其次,病虫害还会导致玉米的生长迟缓和发育不良,从而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最后,某些病虫害还会引发玉米的疾病,如玉米炭疽病和玉米萎蔫病,进而使其无法存活或大面积减产。

1.3栽培技术

现如今,在很多地区,玉米的种植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这导致了玉米种植获益较低的问题。由于技术不到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都不尽如人意,这可能是技术水平不高所致。这种低产量和品质下降的玉米往往也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然而,地区玉米种植获益低下的问题不仅仅影响了玉米的生长,同时也对当地的经济和农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种植地区的玉米产量和品质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农民的种植收益也无法得到保障,这极大地限制了地区农业的发展潜力。此外,低产量和品质下降的玉米往往更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扰。由于玉米的生长不健康,抵抗力也相应下降,这使得玉米容易成为病虫害的目标。然而,由于玉米种植获益,很多农民没有足够的财力和资源来进行病虫害的防治,这进一步加剧了玉米种植过程中的问题。

1.4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对玉米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肥沃的土壤能够为玉米提供所需的养分,同时也能增强玉米对病菌的抵抗能力。相反,土壤肥力低下将导致玉米生长所需的养分不足,从而使其对病害的抵抗能力较弱。在玉米生长的关键阶段,农民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土壤肥力,以增强玉米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首先,农民可以进行土壤检测,以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根据检测结果,他们可以有针对性地施肥,补充土壤中缺乏的养分。同时,农民还可以采用测土培肥的方法。这种方法依靠土壤检测结果,根据玉米的生长需求量身定制肥料配方。通过这种方式,农民可以确保玉米在关键阶段得到充分的养分供应,从而增强其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此外,补充氮元素和钾元素也是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效方法。氮元素和钾元素是玉米生长所需的重要养分,这些养分的缺失将导致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合成能力减弱,从而使玉米的抵抗力下降。因此,农民应该适时地给玉米施加适量的氮钾肥料,以提高土壤肥力,并增强玉米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

1.5耕作制度

玉米连片栽培是一种常见的种植方式,然而,这种种植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玉米连片栽培容易导致病虫害的传播速度加快。由于玉米植株的紧密排列和接触,一旦发生病虫害,很容易在田间快速传播,对整个田地产生影响。其次,连片栽培造成玉米田地的采光和通风性差。由于玉米密集生长,阳光很难透过植株的茂密叶片进入到田间,造成田地内部的采光不足。同时,植株之间的紧密排列也妨碍了空气的流通,使得田地通风性变差,影响了玉米的生长发育。此外,玉米种植者在连片栽培过程中常常丢弃玉米植株,导致残茬与病叶滞留在田内。这些废弃物会积聚在田间,不仅影响田地的美观,还为害虫提供了滋生和繁殖的场所。同时,被病害侵染的叶片和植株残体也成为病虫害的源泉,为来年玉米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2玉米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2.1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主要影响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的玉米种植。该病会对玉米的叶片造成危害,严重时还会危害到叶鞘和苞叶。初始病斑呈长梭形,颜色为灰褐色或黄褐色,严重时叶片会出现枯焦现象。这种病害非常具有生存能力,越冬后成为下一年的发病源。此外,它还通过空气传播,从而导致大面积的感染。大斑病发展迅速,仅需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能导致玉米萎蔫。为了防治玉米大斑病,以下几种措施是非常有效的:首先,可以选择抗病性较强的杂交品种进行种植,这样可以减少感染的机会。其次,可以实行轮作,避免连续种植玉米,这可以有效消灭病源。此外,改变栽培规律,提前播种夏玉米也可以增强玉米的抗病能力。在农药治理方面,可以在玉米抽雄前后开始喷药。可以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喷施,每次加水500倍,喷施2~3次。这样可以有效控制玉米大斑病的发生。

2.2玉米瘤黑粉病

玉米瘤黑粉病是一种由玉米黑粉菌引发的病害,在玉米的生长周期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这种病害的症状在早期较难发现,但在叶背和果穗等部位会出现明显的瘤状物,这是该病害的明显特征。研究表明,玉米瘤黑粉病在高温高湿的天气条件下更容易发生。因此,春播的玉米比夏播的玉米更容易受到该病害的影响。在防治玉米瘤黑粉病方面,下面几种措施被证明是有效的:首先,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是关键。在种植玉米时,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其次,及时清理患病的玉米植株是非常重要的。将患有病害的植株从田地中清除并进行集中处理,可以减少病害在田地中的传播。此外,在轮作和播种方面也需注意。通过合理的轮作和播种安排,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同时,加强水肥管理也是防治玉米瘤黑粉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合理搭配氮磷钾肥,保持土壤的养分平衡,有助于提高玉米植株的抗病能力。如果病情较为严重,农民可以使用适当的农药进行治理。爱苗乳油和金力士乳油等农药可以在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进行喷药处理。在使用农药时,需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保证喷药的时间和次数,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2.3玉米螟

玉米螟是一种常见的、会导致玉米减产的害虫。它的成虫通体黄褐色,可以蛀食玉米的各个部位。这种害虫喜欢生活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在适宜的环境下,其繁殖能力非常强。为了防治玉米螟虫害,农民需要在越冬期尽快处理秸秆和灭茬。这样可以减少虫卵和幼虫的数量,降低害虫在来年的危害程度。除了清理农田的废弃物,使用一些物理措施也可以帮助抑制玉米螟虫害。例如,可以设置杀虫灯和黑光灯来吸引并灭虫。这些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可以将害虫引至特定的区域,从而减少它们对玉米的伤害。此外,利用赤眼蜂来灭虫卵也是一种生物灭虫的方法。赤眼蜂是一种天敌昆虫,它会寄生在玉米螟虫卵上并吸取营养,最终导致卵死亡。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害虫的数量,保护玉米作物的生长。最后,还可以将杀虫颗粒投放进玉米心叶来灭杀幼虫。这种颗粒一般包含害虫所需的食物和毒剂,害虫会被吸引进去并受到毒害。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且有效,可以帮助农民快速灭虫,保护玉米作物。

2.4玉米蚜虫

玉米蚜虫是一种对玉米产量有负面影响的害虫,它们具有强大的繁殖和适应能力。这种害虫主要依靠吸食玉米叶片的汁液来维持生存,会导致受害叶片发黄发紫并丧失功能。玉米蚜虫喜欢在高温干旱的环境下生存,春季和夏季都是它们繁殖和存活的时期,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整株玉米枯死。为了解决玉米蚜虫的虫害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首先,及时清除杂草非常重要。玉米蚜虫常常在杂草中繁殖和生活,清除杂草可以有效减少它们的栖息地。其次,选择抗虫特性的玉米品种也是一个好的办法。这些玉米品种能够抵抗蚜虫的侵害,减少受害的程度。此外,适量使用吡虫啉或噻虫嗪颗粒剂和噻虫嗪药肥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这些药剂可以有效控制蚜虫的数量,阻止其继续繁殖和侵害。另外,喷洒农药如啶虫脒、氯氟氰菊酯、吡虫啉和噻虫嗪等也是常用的防治方法。通常情况下,每5至7天喷药一次,连续喷药2次可以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3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关键点

3.1合理使用化学药剂

合理使用化学药剂是玉米病虫害防治的关键点。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但由于病虫害的侵害,产量大幅降低。因此,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药剂成为玉米病虫害防治的首要任务。针对不同地区的气温、气候和地域特点,进行相关的防治工作至关重要。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会对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产生影响。例如,湿热的气候更容易滋生病虫害,而寒冷的气候则可能限制病虫害的传播。因此,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更有效地防止病虫害的发生。通过对病虫害的深入研究,有选择性地采用合适的防治方式。病虫害的种类繁多,不同病虫害对玉米的危害程度也不相同。因此,为了更好地控制病虫害,农民需要对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生活习性进行详细研究。只有了解病虫害的传播规律和危害程度,才能采取精准的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玉米的正常生长和产量。除了以上关键点,农民还应该注重玉米病虫害的综合管理。综合管理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农业措施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通过推广生物防治手段,如使用天敌昆虫或微生物等来控制病虫害的数量,可以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从而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作物的伤害。同时,采取适当的物理防治措施,如遮阳网、防虫网等,可以减少病虫害的侵害。农业措施方面,可以通过调整施肥、灌溉等措施,提高玉米的抗病虫害能力,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3.2掌握好除草时间和多余秧苗的筛选处理

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清除杂草和多余的秧苗对于玉米的生长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清理杂草是保证玉米健康生长的关键之一。杂草会竞争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资源,给玉米的生长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在清理杂草时,应该科学选择合适的除草剂,以确保杂草能够被有效清除,而对玉米的生长没有不良影响。在清除多余秧苗时,也需要注意淘汰品质较差的秧苗。过多的秧苗会导致玉米的种植密度过高,每株玉米植株之间的竞争加剧,影响玉米的生长和发育。因此,在对多余秧苗进行清理时,应该做出合理的选择,保留优质的秧苗,以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相关工作者还应该对玉米常见的病虫害进行分析和研究。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如玉米花叶病、玉米螟等。了解和掌握这些病虫害的种类和特点,可以及时发现和预防它们的发生,保护玉米健康生长。除了分析病虫害,还需要及时做好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这包括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采用防虫网等,以减少病虫害的损害。同时,也应该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存在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保证玉米的健康生长。提高各地区玉米病虫害防治水平与农业新技术的发展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科技的进步,利用新技术来提高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如利用基因改良的玉米品种来增强玉米的抗病虫害能力。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对病虫害防治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以进一步提高玉米产值,并带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综上所述,玉米病虫害对于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通过采用先进种植技术和防治措施来减轻病虫害的影响,可以提高玉米的产能和品质,促进经济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益的发展。这不仅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也为农民的收入增长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因此,相关工作者应该加强病虫害防治的研究和实践,促进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姜丽娜.绿色防控技术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分析[J].种子科技,2021(2):90-92.

[2]张栋栋.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J].农家参谋,2021(2):60-62.

[3]金今子,白龙男,谭再钧.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新农业,2022(23):9-11.

[4]许海新.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病虫害防治技术[J].种子科技,2022(9):100-102.

猜你喜欢

农药病虫害玉米
收玉米啦!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我的玉米送给你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