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及几种常见病虫害的具体防治策略

2024-12-31马艳

种子世界 2024年7期
关键词:防治技术病虫害玉米

摘 要:随着玉米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更多的问题接踵而至。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一旦遭遇严重的病虫害威胁,就会给农民带来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玉米种植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我国农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本文将结合实际详细探讨玉米种植过程中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以及具体的防治方法,为我国玉米抗病虫害技术的长远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玉米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玉米在种植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对产量和品质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种植户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方案,政府相关部门也需建立起完整的预防体系,在试验取得成果后,进行深入研究并大力推广,促进种植户经济效益的提升。

1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1.1选择优质品种

菏泽市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光照充足,早晚温差较大,且地势平坦,土层较厚,因此适合发展玉米种植产业。在进行玉米种植过程中,为了降低病虫害威胁,最大程度上提高产量以及品质,应合理选择优质品种。为了更好地适应菏泽地区的气候条件,种植户应严格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充分了解本地的气候条件,挑选最适合种植的品种。适合菏泽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较多,优选产量高、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此外,所选品种也需要具备抗倒伏、抗旱抗寒以及抗逆性。在结束品种选择工作后,可以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处理,能够起到降低病虫害威胁的作用,为玉米的生长发育提供有利条件。如果不具备包衣处理的条件,也可以采用高脂膜拌种法,以提高种子的抗病虫害能力,使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此外,要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和病虫害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选择抗虫害玉米品种有以下优点:不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还能够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避免生态环境受到污染,人们食用玉米时也可以更加放心。还能够降低防治病虫害的成本,增加收入,同时还可以节省人力成本。通过培育适应性强、抗虫能力稳定的优质玉米品种,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山区也能确保稳定高产,促进土地利用率的提升。为了选出最为理想的玉米种子,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加大智能化选种系统的推广力度,将玉米种植地区的土壤水分含量、肥力、自然气候条件以及常见病虫害输入到系统之中,利用其功能筛选出最适合在菏泽地区种植的玉米种子,规避病虫害威胁。因此,选择抗虫玉米品种是保证玉米高产、优质、稳产的有效途径。

1.2田间管理

除了选择优质抗病虫害品种以外,田间管理工作也十分重要。如果在地里发现了患病植株,要充分了解患病原因,并将其及时无害化处理,避免波及到更多的健康植株。与此同时,也需要时刻注意灌溉工作,为玉米及时补充水分,确保其茁壮成长,避免被病虫害侵袭。玉米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强,能够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生长,但是最终呈现出的产量以及品质却大相径庭。为了最大化提升玉米种植收益,应选择最适合的土地进行耕种。土壤的肥力是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最好进行轮班种植,以减少病虫害的威胁。只有保证玉米根系的发达,才能够使其远离病虫害的威胁。土壤结块程度应当适中,且密度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含水量适中,但是不能过于黏稠,内部松软、穿透力强,上述土地的保存水分能力最佳,且富含玉米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微量元素。种植人员也需要重视土壤的酸碱度,通常情况下,玉米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强,但是也会受到土壤酸碱度的影响。玉米种植过程中,需要选择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壤,并科学进行整地处理。清除杂草和杂质是山区整地的目的,以提升土壤的渗透性和养分含量,保障玉米栽培的成功率和产量。玉米应播种在深土层、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地上,此类土壤透水性好,肥力强,能够为玉米生长提供更多的氧气。在收获完毕后,应立即开展深耕工作,集中处理秸秆,以免在田地里残留病菌,使得农作物感染病虫害。如果玉米种植密度较大,应定期铲除长势微弱的幼苗,为其他正常幼苗提供充足的生长发育空间[1]。

1.3施肥管理

为了更好地预防病虫害威胁,优秀的施肥管理工作必不可少。化肥可以为玉米生长提供必要的养分,增强其免疫力,使之不受病虫害威胁。不同生长阶段的玉米所需的化肥也不尽相同。第一,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合理搭配氮磷钾肥与复合肥的比例。在正式整地之前,在土地中翻耕肥料,深度为十至十五厘米,可以提高玉米种子的出芽率。第二,苗肥。在玉米种子播种十至十五天后,出苗的玉米会受到土壤肥力、种子活力以及光照强度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生长速度。为了最大程度地提升出芽率,种植户应做好施肥管理,确保其茁壮生长。通常情况下,苗肥可以选择在玉米种子完全出苗后施用。第三,拔节肥。在玉米生长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时期就是拔节期,其标志为玉米长出七至九片叶子,这时种植人员需要施加尿素。施用拔节肥可以有效提升玉米的生长发育速度,增强其抗病虫害能力,避免出现过多的玉米空秆问题。第四,攻穗肥。在施用这种化肥后,玉米穗的产量与品质也可以得到保障。需要注意的是,攻穗肥的施用时间必须把握好,等到玉米长出十片左右的叶子后,在喇叭期追加施肥。第五,粒肥。这种肥需要根据玉米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施加,例如由于某种原因前期施肥不够,玉米出现生长发育不良的问题,就应立即施加粒肥。如果玉米的生长发育状况良好,可以选择不施加此肥。在玉米进入吐穗阶段后,每平方千米应施加四十千克尿素,以降低玉米的染病概率。种植人员在施肥时需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化肥不可以过于靠近玉米根部,避免烧苗而导致其死亡[2]。吸收完毕后,下一步进行覆土工作,避免浪费肥料。通过合理施加化肥,在确保玉米茁壮生长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规避病虫害威胁。

1.4后期管理

在施肥结束后,后期管理工作可以起到查缺补漏的作用,降低病虫害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因此理应得到重视。随着近年来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时常出现干旱以及洪涝灾害,因此耕地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目前,信息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玉米种植之中。通过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智能化控制,并详细分析出当地的土壤条件以及自然环境。一旦自然灾害来临,信息化控制系统可以提前通知农户,以便于及时做好准备,避免因时间来不及而造成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此外,信息化控制系统还可以对土壤湿度进行调控,判断灌溉量,如果降水量充足,可以适当地减少灌溉次数,避免玉米吸收水分过多而被淹死。农业信息化技术也能起到监控玉米种植情况的作用,内含的传感技术以及GPS定位技术能够向种植户反馈玉米生长情况,以便于种植户根据其实际状况进行下一步操作。一旦监测到病虫害情况,种植户可以提前做好准备,避免手足无措的情况发生,有备无患[3]。

1.5物理防治

玉米种植产业时刻遭受着病虫害的巨大威胁,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办法,可能会造成全区域的减产,甚至绝产。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种植户可以采用物理防治方式。该防治方式可以降低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更加绿色、环保,且不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防治成本较低。具体操作如下:播种距离要恰到好处,使玉米疏密合适,有利于其生长过程中吸收氧气和接收光照。根据旱情及时浇水,及时除草。深挖土壤可以把虫卵清除,减少害虫数量。采用轮作的方式,减少同一块地的连续种植次数,有助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速度。在玉米生长过程中,通过除去顶芽,加速底芽的生长,提高植株的光合作用,从而增强玉米抗病虫害的能力。在种植玉米的土壤上铺一层细筛,或在土壤上行走,过滤掉虫卵和蛹等昆虫,或者在玉米穗头处套上塑料袋,防止玉米螟虫等蛀虫侵扰。总之,可以利用害虫的趋光性以及趋色性,对其进行诱杀。通过上述操作,可以减少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和高产优质。

1.6化学防治

如果病虫害威胁已经较为严重,物理防治方法无济于事,种植户应立即采用化学防治方法。通过使用化学农药消灭病虫害,以保证玉米的品质和产量。使用化学方法预防病虫害具有一些优点,例如快速杀灭病虫、效果显著等。需要注意的是,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可能会增强某些病虫的抗药性,并且会污染农产品、空气、土地,甚至危及人畜健康,最终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应尽可能选择对环境危害小、绿色、环保的化学药剂。常见的化学药剂有杀虫剂、除草剂等,使用化学药剂时要注意喷洒时间是否合适,避免过早或过晚导致防治病虫害效果不佳。也可以将其他防治技术融入到化学防治技术中一起运用,促进抗病虫害效果的提升。

2玉米种植中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2.1大斑病

在我国山东地区,大斑病是一种玉米常见疾病,主要损害其叶片,严重者会危及叶鞘。在发病初期,玉米下部的叶片会变为灰褐色或者黄褐色,出现长方形病斑,直至叶片枯萎而死。这种疾病十分顽强,具备越冬的能力,并且为下一年埋下隐患,还可以通过空气传播的方式来感染其他健康植株,暴发速度较快,只需十五天左右就能使病株萎蔫。为了预防玉米大斑病,抗病能力强的杂交品种应当作为第一选择,并且采取轮作种植的方式,避免同一地界连续种植玉米,从源头处彻底扼杀病源。还可以通过改变栽培规律进行有效预防,适当地提前播种时间,促进玉米种子抗病能力的增加,还可以喷洒适量的农药。在玉米抽穗前,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以及敌菌灵可湿性粉剂等,兑五百倍计量的水,每七至十天喷洒一次,喷洒二至三次即可[4]。

2.2玉米瘤黑粉病

玉米在感染黑粉菌后会得此病,且发病期较为漫长。玉米幼苗在感染后生长发育会被抑制,并且到了开花期后会蔓延至全身,直至成熟后才会痊愈。在发病早期,种植户较难发觉有明显异常,只有叶背有瘤状物,在长成后会更加明显,果穗以及茎秆上也会长出瘤状物。该病多发于高温、高湿度天气,且春季发病概率高于夏季。为了防治该病,种植户需要选择抗病能力最强的品种,并集中处理已经患病的植株,避免传染给其他健康玉米。轮作模式也十分关键,如果选择在春季播种,时间应适当延后,控制好播种密度,注重水肥管理,切忌过度使用单一肥料。在农药喷洒过程中,应在六月份喷洒两次30%爱苗乳油以及25%金力士乳油,病害严重时需喷洒三次。

2.3玉米螟

玉米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玉米害虫,也被称作钻心虫,波及范围较广,容易导致大面积减产。通常情况下,玉米螟为黄褐色,能够啃食玉米。在高温、高湿度的环境下,这种害虫的繁殖速度较快,且很难消灭干净,越冬后还会卷土重来。为了解决玉米螟的威胁,应从入冬时期就开始准备,一般幼虫会藏匿于玉米秸秆或者玉米穗中,因此需要及时清理。成虫通常在夜晚活动,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可以使用灯光来消灭害虫,或者引入其天敌,将玉米螟威胁扼杀于萌芽之中。

2.4玉米蚜虫

这类害虫会对玉米的生长发育造成较大的危害,且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波及范围较广,主要啃食叶片。玉米蚜虫会通过吸取叶片的汁液来作为食物,叶片在感染后会变成黄色或紫色,并且丧失基本机能,最终对产量和品质造成影响。这种害虫的高发期较长,尤其是在高温、干旱的环境中,到了扬花期,植株会大面积枯萎而死。针对此类害虫,应进行定期除草工作,并选择优质玉米品种。在化肥施加过程中,可以添加适量的农药,五至七天喷洒一次,喷洒两次即可。

2.5锈病

在染病初期,玉米的叶片会出现黄色斑点,并逐渐扩散至整片叶子。到了染病后期,叶片会出现黑色凸起,流出黑褐色的粉末。锈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较难预防。施肥过多或者光照不足也可能会诱发锈病。为了防治锈病,除了正确选种以外,还需要控制好化肥的使用量,并采取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在植株患病后,可以使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者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这两种农药要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每隔七天使用一次,连续使用二至三次,锈病即可被治愈[5]。

2.6纹枯病

纹枯病主要危害叶鞘、茎秆和果穗部位,发病初期,玉米基部的一至二节叶鞘部位会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的病斑,随着病斑扩大,患病部位出现灰褐色的病斑。患病后会出现秃顶。如果玉米的根基部位染病,根部会逐渐腐烂。病菌直接在土壤中越冬,也可能在玉米的残体中越冬,在下一年春季温度适合的条件下,病菌会大量繁殖和传播。种植密度过大或氮肥用量过多也会增加纹枯病的发生概率。对于纹枯病的防治,一旦发现患病叶片,要及时将其摘除,并且用药喷洒防治;选择抗病能力强的玉米品种,科学控制好玉米的种植密度;做好田间的除草和施肥工作,及时排水或灌溉。

综上所述,对于玉米种植而言,要想保证产量以及品质,应加大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力度。我国北方地区较为常见的大小斑病、纹枯病以及黑穗病等都会对玉米种植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参考文献:

[1]张桂婷.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3(11):36-37.

[2]李胜敏.玉米种植中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3(11):44-45.

[3]廉雨乐.玉米病虫害防治及合理使用农药的措施[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3(10):33-34.

[4]汝新勇.玉米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J].种子科技,2023,41(19):57-59.

[5]林继红.浅议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种子科技,2023,41(18):55-57+75.

猜你喜欢

防治技术病虫害玉米
收玉米啦!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我的玉米送给你
玉米
烟草黑胫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油菜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
商洛核桃举肢娥防治技术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