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应用关键及相关病虫害防治措施深入探讨

2024-12-31陈常磊

种子世界 2024年7期
关键词: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摘 要:在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持续高效发展以及不断创新的环境背景下,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在我国农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和深入推广,伴随此项技术的落实与完善,为实现我国蔬菜种植行业整体经济效益以及发展水平得以进一步提升提供必要支持和强有力保障,我国大棚蔬菜种植规模日渐扩大。对此,我国在可持续发展中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促进大棚蔬菜种植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也让种植户自身经济效益得到显著增长。基于此,本文就大棚蔬菜种植当下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阐述,并针对大棚蔬菜种植技术要点以及相关病虫害防治措施展开深入探讨。

关键词: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伴随科学技术的持续创新与完善,大棚蔬菜种植技术逐渐向智能化与数字化方向靠拢。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模式的落实与应用,能够让当地在蔬菜供应方面的需求以及当地经济发展要求得到极大满足和必要支持,实现对蔬菜生产成本的有效控制,有效保证人民群众在任何季节均能吃到新鲜的蔬菜,让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的同时,也让地方整体经济水平得到显著增长,为社会实现可持续高效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和强劲助力。

1 大棚蔬菜种植存在的问题

1.1大棚蔬菜种植施肥不合理

在进行大棚蔬菜种植作业期间,种植户所采用的种植模式以及种植手段整体先进性与科学性不足,大棚蔬菜整体质量以及产量难以得到进一步增长的同时,也会对大棚中的土壤质量以及土壤结构等造成一定的破坏,最终致使种植蔬菜受到严重影响,种植户的经济收益也难以得到有效保障[1]。所以,应充分结合蔬菜种类以及种植条件等诸多方面展开综合分析和全面考量,并以此作为依据和参考科学选取施肥形式,并对施肥量进行适时调整,为蔬菜生长提供必要支持和有力保障。

1.2大棚蔬菜种植管理方法缺乏先进性

由于大棚蔬菜种植管理形式以及管理手段存在一定不足和弊端,大棚蔬菜产量以及质量难以得到显著增长。另外,在实际工作中,对劳动方面的投入力度较小,大多数情况下,大棚蔬菜种植管理工作难度以及压力较大,从而使得大棚蔬菜生产水平以及整体工作成效受到严重影响和阻碍。虽然在种植作业期间已为大棚蔬菜打造良好且封闭的生长环境,倘若在进行大棚蔬菜种植作业期间整体通风换气性较差,大棚蔬菜的品质以及产量就会受到一定影响。在实际工作中也应进一步提升对大棚内部温度、湿度以及通风等方面的关注力度和重视程度。

2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要点分析

2.1科学选取种植地

种植地选取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是大棚蔬菜生产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并实现进一步提升的关键,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选址工作过程中应格外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土壤条件。为充分满足大棚蔬菜生长过程中的需求,构建更适合大棚蔬菜生长的空间,应积极选用地形平坦且开阔的平原,并有效控制与居民区的距离,确保人员因素对大棚蔬菜生长造成的影响和干扰得到极大降低。与此同时,对种植地土壤条件展开严格且精准的检测工作,为土壤能够充分满足大棚蔬菜生长需求提供必要保障的同时,也对土壤中所含有的重金属以及盐碱等的含量进行深入了解和充分掌握,为大棚蔬菜得以健康快速生长提供必要支持[2]。除此之外,应有效保证蔬菜大棚搭建区域整体具有良好的土壤结构以及透气性等,以保证大棚蔬菜种植后期水分以及养分得到充分供应,使得大棚蔬菜最终产量及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其二,气候条件。气候条件与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应用成效和质量具有紧密联系,就北方地区而言,由于冬季与夏季气候条件具有明显差异,雨雪天气多集中于某一阶段出现;南方地区整年温差较小,且具有良好的日照条件,但是部分地区土壤水分含量相对较低。所以,在进行大棚蔬菜种植地选取工作过程中,应针对南北方地区气候条件以及存在的差异展开深入分析和全面考量,确保气候条件对大棚蔬菜种植带来的影响和阻碍进行有效控制。

其三,温度及湿度。合适的温度以及湿度等环境条件是大棚蔬菜得以快速、高质量生长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相关种植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充分结合具体状况以及大棚蔬菜的生长需求,对棚内温度以及湿度等进行适时调整和改进。如果不能保证棚内温度设定得合理科学,大棚蔬菜的质量和产量就会急剧下降。倘若棚内温度未以蔬菜生长需求作为依据和参考进行适时调整和科学设定,土壤内部温度就会异常,从而对蔬菜根茎对于外部氧气以及营养物质的充分吸收造成一定阻碍,进而让脱水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急剧上升,棚内蔬菜死亡率也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大棚内部空间密闭,这就需要在蔬菜生长过程中定期开展通风工作,有效保证大棚整体通风性,为棚内空气流通以及氧气含量能够充分满足蔬菜生长需求以及相关规定标准提供必要保障。假如棚内空气流通性较弱,内部存在的有害空气难以及时排出,这为相关病虫害的繁殖与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后期病虫害防治工作难度与压力急剧上升,同时也对植物品质以及产量造成一定影响。

2.2精选蔬菜种子

在实际工作中,应针对当地市场情况、市场需求以及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展开深入调研和全面分析,有效保证大棚蔬菜种植所选品种的合理性与可靠性,使得品种选取不合理或者不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等对大棚蔬菜种植整体效益造成的影响和威胁得到有效控制,并为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提供有力支持。在选择蔬菜种子时,可对具有较强适应性以及抗病害能力的蔬菜品种予以更多关注和重视。对于全年温度较高且降雨量较大的地区来说,可积极选用在耐热以及防涝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的品种;而对于较为寒冷的地区来说,可将更多关注力放在耐寒品种上。

2.3种子预处理

在开展种子预处理工作期间,相关种植人员应借助正规渠道进行蔬菜种子采购工作,确保蔬菜种子品质问题对大棚蔬菜种植成效与产量造成的影响和干扰得到极大降低。对于其中存在的光泽度较差以及籽粒不饱满的种子进行全面清除,为后期蔬菜根茎得以正常发育并符合相关标准提供有力保障,以满足蔬菜在生长发育期间对土壤水分以及营养物质的吸收需求,促进大棚蔬菜存活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对于完成初步筛选后的蔬菜种子,合理选择一块空地并进行种子晾晒工作,种子发芽率可得到有效保证和适时提升,种子内部的多余水分也能及时排出,借助紫外线实现对种子表面的微生物以及病菌等进行全面清除,以达到杀菌目的,同时对晾晒处理的种子进行适时翻动,在蔬菜种子外表出现褶皱等不饱满表现的情况下,则可判断种子已得到充分晾晒。然后将完成晾晒处理的蔬菜种子放置于温水中进行浸泡,或将其置于部分药剂中进行搅拌,完成对蔬菜种子的消毒工作[3]。其中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将种子置于温水中浸泡处理期间,水温应严格控制在60℃左右,同时,浸泡时间的设定应充分结合蔬菜品种生长特性进行科学设定,待到种子外观微饱满时方可取出种子。除此之外,对于拌种药剂的选取,应以蔬菜品种以及相应病虫害等作为依据和参考,将所确定的药剂与清水进行充分混合后均匀施撒在种子表面,上下翻动帮助种皮外部构建包衣,这样在播种作业期间能够为土壤中的种子提供必要保护。

2.4整地与播种

在开展正式播种作业前进行整地作业的目的在于,将田间土壤中潜藏的害虫以及杂草等进行全面清除,为蔬菜健康快速生长提供有利环境。以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相关要求和标准作为依据和参考,对土地深耕深度进行科学设定,提高土壤整体通透性以及松散度,能够充分满足蔬菜生长所需,土壤整体保水以及保肥能力得到有效强化的同时,能够让土壤结构得到适时调整和必要优化。将适量的农家肥或者有机肥与稀土进行充分混合并铺撒于土壤中,为种子萌发提供有利条件,同时种子发芽率以及对土壤中营养物质的吸收成效得到进一步提升。除此之外,结合大棚蔬菜生长特点,针对气候条件以及市场需求等展开深入分析和全面考量后,对播种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和明确规划,确保大棚蔬菜得以快速、高质、高效生长,极大降低大棚蔬菜过剩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3 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措施

3.1药物治疗

在进行大棚蔬菜种植工作过程中,存在对某一地块进行反复使用的可能性,这造成该地块土壤整体免疫力急剧下降,相关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急剧上升。倘若发生病虫害,大棚蔬菜的生长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和威胁。在进行大棚蔬菜种植作业期间,应针对病虫害具体种类以及习性特点等展开深入分析和全面掌握,合理且有效选用农药进行防治,确保病虫害的影响以及蔓延速度得到有效控制。例如,实际工作中可合理借助农用链霉素进行青霉病防治工作;对于灰霉病以及早疫病来说,可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和标准使用72%杜邦克露以及百菌清开展相应防治工作;对于霜霉病来说,处于发病初期的蔬菜可利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与适量清水配制成的500倍液进行防治;对于红蜘蛛病害来说,可合理运用克螨特1000倍液进行防治。其中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相关药物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应秉持“交替轮换”原则,极大降低病虫害形成抗药性的可能性[4]。除此之外,相关种植人员也可将以往病虫害发生规律以及防治工作经验作为依据和参考,选取相应药剂与适量清水充分混合后均匀洒于地表,然后开展深耕整地工作,让土壤中存在的病虫害得到有效清除。

在采取药物治理病虫害期间,应针对药物防治成效以及有效期限展开综合考量,在同时存在多种病虫害的情况下,可合理借助混合用药的形式开展相关防治工作。另外,在应用药物进行杀虫灭菌工作期间,也应格外关注天气条件及环境条件等,对农药种类以及施药形式等进行科学选取和适时调整,确保符合相关操作要求以及流程标准,为相关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蔬菜质量提供强有力保障。

3.2物理防治

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发生的病虫害种类以及相应的影响因素较为多样,在开展相关病虫害防治工作时,针对具体情况以及作业需求展开综合分析和全面考量,选取行之有效的物理防治手段和措施,对病虫害的影响以及危害进行有效控制,极大降低病虫害蔓延速度。要求相关种植人员定期对大棚进行通风换气,有效维持大棚内部温度与湿度,科学配置杀虫灯等设备设施,有效吸引病虫后对其集中管控。除此之外,也可借助物理除虫的形式从根本上对虫害进行防治。

3.3农业防治

要想真正实现大棚蔬菜种植质量以及产量得到进一步增长,也应科学选取农业防治手段,确保对蔬菜健康生长造成影响的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多样化大棚蔬菜所遭受的病虫害类型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在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期间,应以蔬菜品种作为依据和参考合理选取防治措施和手段。相关工作人员应针对大棚具体状况以及作业需求展开深入分析和全面考量,进而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策略和方案,其中存在的杂物等进行全面清除,有效保证棚内温度符合蔬菜生长需求。可参考苗前闷棚的形式,在阳光晴朗的天气条件下,为完成修建的大棚盖上棚膜,对其进行密封处理,此状态维持7天左右,可有效保证棚内温度达到60℃以上,使得墙体以及土壤中潜藏的虫卵、病菌和孢子等得到有效清除,为蔬菜健康茁壮生长提供强有力保障。除此之外,可借助带苗闷棚的形式,促进大棚蔬菜得到充分灌溉并有效提升田间工作成效和质量,对于其中存在的老叶以及病叶等及时进行清除,针对蔬菜苗喷施保护剂,然后选择一个晴朗天的中午对大棚进行密封处理,同时,将棚内温度有效维持在45℃左右,其中,需要格外注意的是,此种闷棚作业时间应控制在2小时左右,完成相关处理工作后逐渐降温并做好相应管理工作。

3.4生物防治

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工作所选用的生物防治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符合绿色环保理念和要求。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原理是借助天敌关系进行防治。就病虫害防治工作而言,种植户凭借观察精准判断出大棚蔬菜病虫害类型,引进或培养相应的敌对生物进行防治,病虫害天敌的合理利用在保证大棚蔬菜健康生长的同时,也对周围环境以及生态起到一定保护作用,具有较为显著的治理成效[5]。例如,当大棚蔬菜种植期间发生蝗虫虫害时,种植户可利用田鹩以及燕鸻等鸟类,此类鸟类可凭借自身对食物的需求进行蝗虫捕食工作,让蝗虫数量急剧下降。

科技的不断创新与完善让社会发展水平以及生产力得到有效强化的同时,也让整体经济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就现阶段蔬菜种植行业发展而言,种植户应对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的应用价值以及经济效益等进行深入了解和全面掌握,并充分结合实际发展状况和发展需求,以其作为依据和支撑开展蔬菜种植工作,针对其中潜藏的影响因素和弊端等展开综合分析和全面考量,熟练掌握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手段,做好大棚蔬菜种植期间的管理工作,确保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作用与优势能够得到全面发挥。除此之外,也应进一步提升对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关注力度和重视程度,促进大棚蔬菜种植经济效益得到显著增长。

参考文献:

[1]李林.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析[J].河北农业,2023(11):69-70.

[2]艾永刚,王光辉,邢燕.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策略[J].河南农业,2023(32):16-17.

[3]徐长青.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要素探索[J].新农业,2023(15):27-28.

[4]刘玉花.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要点[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3(07):4-6.

[5]钱贵瑜.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策略探讨[J].农村实用技术,2023(06):84-85.

猜你喜欢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对策
园林病虫害科学防治的有效措施浅谈
茶园开发与茶树种植技术研究
探讨如何提高大棚蔬菜种植技术
浅析小麦种植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兰山区义堂镇简易大棚蔬菜高效轮作栽培技术研究
针对改进芒果种植技术的研究
探讨大豆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不良气候下的大棚蔬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