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应用细则及病虫害防治要素分析
2024-12-31张廷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泰安市东平县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要素,从气候条件、土壤质量、技术支撑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大棚蔬菜种植的重要因素。大棚蔬菜的种植技术包括土壤改良、节水灌溉和精准种植三个方面,能够有效提升泰安市蔬菜的整体质量和产量。病虫害防治则强调了大棚蔬菜种植之前的选种育苗、土壤管理和生态调控措施,确保病虫害发生概率不断下降,保证当地农民经济收入提升,带动泰安市农业不断发展。
关键词: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我国是农业大国,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实现蔬菜长期保质保量供应。以山东省为例,泰安市东平县作为山东省的重要蔬菜产区,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为当地蔬菜产量的提升立下了极大的功劳。泰安市东平县大棚蔬菜种植期间,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水平也在不断优化和进步,保证当地的蔬菜种植日益完善。
1影响大棚蔬菜种植的重要因素
1.1气候条件
在进行大棚蔬菜种植时,需要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是否适合,以东平县为例,当地的气候特征是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比较容易出现洪涝灾害[1],秋天干燥且光照充足,冬季寒冷干燥,多样性的气候特征对大棚蔬菜种植具有一定的影响。首先,在夏季和冬季进行大棚蔬菜种植时,首先要做好降温和保温工作,比如,夏天在大棚中定时喷水降温,设置遮阳网避免光照过度;冬天在大棚中铺上草帘、安装保温被等,避免大棚中的蔬菜被冻坏。
然后,在保证大棚蔬菜光照强度方面,泰安市东平县的蔬菜种植通常会结合种植需求来挑选不同的棚膜材料,在光照不足时,常见的解决方式是人工补光。最后,气候条件对大棚蔬菜种植的影响还可以体现在湿度方面。湿度决定了大棚蔬菜的水分摄入是否充足,适宜的湿度能够保证大棚蔬菜的正常生长。东平县夏季多雨,容易出现灌溉和排水受到影响的情况,导致大棚蔬菜无法按时生长,种植户要结合实际湿度情况,建设灌溉和排水系统,确保土壤湿度贴合大棚蔬菜的生长环境,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
1.2土壤质量
东平县的土壤质量总体较好,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土壤主要分为褐土和潮土两大类,褐土主要分布在大清河以北的低山丘陵区,潮土则主要分布在大清河以南的平原区[2]。土层深厚,土壤中富含氮、磷、钾等营养元素,非常适合大棚蔬菜种植。但是,东平县的土壤还存在盐碱化程度较重的问题,不利于蔬菜的增产。除此之外,当地常见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情况也会对土壤的整体质量和肥力造成影响,破坏当地的生态结构,影响蔬菜的正常生长。在进行大棚蔬菜种植时,要考虑到不同的土壤类型和土壤质量状况,应用合适的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案,保证大棚蔬菜种植的科学性和稳定性。
首先,东平县在大棚蔬菜种植的过程中,要保证土壤肥力稳定,结合实际情况适当施肥,避免出现施肥不当或过度施肥的情况,从而导致土壤盐碱化、酸化等问题。然后,要调整东平县的土壤pH值,保证土壤酸碱度的平衡和稳定。最后,做好东平县大棚蔬菜的灌溉和排水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保证秋冬季节的灌溉,积极应对夏天的水患灾害,为蔬菜的顺利生长打好基础。
1.3技术支撑
引入并应用新型技术,能够保证泰安市东平县的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不断提升,带动当地蔬菜种植业的持续发展。除了传统的土壤改良、节水灌溉和温室环境控制技术外,泰安市东平县大棚蔬菜种植技术还涉及以下几种新型技术:第一,精准种植。采用精度较高的传感器和监测设备来实时了解大棚内部蔬菜的生长状态。第二,无土栽培。无土栽培技术是采用基质或水培方式实现大棚蔬菜种植,这种栽培技术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避免通过土壤进行传播的病虫害,保证蔬菜的品质成倍提升。第三,智能调节大棚内部的温度。应用智能温室管理系统能够保证大棚内部的温度始终贴合蔬菜种植需求,及时根据需求来选择提升或者降低温度,保证蔬菜的健康成长。第四,涌泉灌溉、雾化灌溉等灌溉技术。此类灌溉技术一方面满足了大棚蔬菜在不同季节对水源的需求量不同,另一方面也遵守了绿色环保的种植理念,保证对当地的水资源进行全方位的节约。第五,采用微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种植,传统化肥和农药对土壤的危害较大,会破坏土壤结构,也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应用微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符合环保方面的要求。第六,应用物联网技术,让技术人员能够实现远程技术支持,减少来往交通成本,提高大棚蔬菜的种植效率。
2大棚蔬菜种植技术
2.1精准种植技术
在泰安市东平县,大棚蔬菜精准种植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节约种植成本、提升蔬菜的产量和品质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效。应用精准种植技术能够保证蔬菜生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得到详细的控制。第一,对大棚蔬菜生长期间的环境进行监测。将高精度的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设备安装在大棚内部的合适位置,保证蔬菜生长的温度、光照、湿度等方面的数据变化能够得到实时收集和传输[3]。第二,应用土壤湿度传感器和灌溉控制系统来实现智能灌溉。人工灌溉无法精准把控好蔬菜所需要的水量,还容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智能灌溉系统能够实时判断并上传土壤的湿度,在蔬菜缺水时,精准分析其所需水量并完成灌溉;在土壤湿度不断上升的情况下,智能灌溉系统会做好预警和排水工作,实现水资源利用率最大化。第三,智能施肥系统的应用能够保证大棚蔬菜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得到相应的养分补充,实现蔬菜品质的有效提升。第四,在大棚内部安装高清摄像头,并应用图像识别,能够实时监测记录并保存蔬菜的生长情况,完成上传,保证工作人员和农民能够完成各阶段的对比,并根据蔬菜的实际情况做好调整。第五,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技术能够对蔬菜生长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整理出蔬菜的生长情况,并根据当下的种植技术完成调整和优化。比如,预测蔬菜产量、协助农民调整大棚蔬菜的种植和管理模式。
2.2土壤改良技术
泰安市东平县大棚蔬菜土壤改良技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析:东平县是山东省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应用的代表性地区,在进行种植的过程中,保证大棚蔬菜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得到不断提升,需要结合土壤的实际情况应用改良技术[4]。第一,要安排专业的工作人员采集东平县的土壤样本,利用专业的仪器进行分析,从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氮磷钾等数据展开比对,制定土壤养分改良的基础计划。第二,科学应用有机肥。在绿色环保的种植理念下,传统的化学肥料和农药逐渐被腐熟的畜禽粪便、生物有机肥等取代,在为大棚蔬菜提供充足养分的情况下,调整土壤的养分结构,为后续种植打好基础。第三,定期给土壤消毒。部分病虫害是依附在土壤中存活,为了保证大棚蔬菜的质量,要定期消毒杀菌,东平县的常见杀菌方法包括高温消毒、化学药剂处理等,同时农民在大棚蔬菜生长期间也要定期去除病叶,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概率。第四,对土壤进行平整。保证土壤的透气性和储水、排水能力,避免出现灌溉后水分积在蔬菜的根部,导致蔬菜烂根,引发病虫害。第五,制定科学的轮作和休耕制度,通过种植不同种类的蔬菜来调整土壤结构和当地的生态平衡,确保土壤保持良好的状态和大棚蔬菜种植的可持续性。
2.3节水灌溉技术
泰安市东平县大棚蔬菜节水灌溉技术的科学应用能够保证大棚蔬菜种植产量得到有效提升,并对当地的水资源做好统筹规划,不断推动节水灌溉技术的完善和应用。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滴灌与微喷灌。农民在灌溉蔬菜时,将灌溉设备的出水口设置成滴灌带或微喷头等形状,再进行灌溉。这种灌溉方式能够确保水资源可以直接输送到蔬菜的根系部位,不会浪费在叶面等区域而导致水资源蒸发的情况出现。这种灌溉方式相比于传统灌溉,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节约水资源起到了极大的助力。第二,定期检查大棚蔬菜的生长情况,通过智能技术来监控土壤的湿度、植物的生长状态,农民在智能技术的分析判断下,制定合适的灌溉量。东平县的大棚蔬菜种植户大多利用土壤湿度传感器对土壤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其能够智能控制水资源的分布。第三,将灌溉与施肥进行科学融合。灌溉系统与施肥系统的相同之处极多,灌溉时做好肥料运输,应用水肥一体化能够让蔬菜在汲取养分的同时补充水分,减少环境污染,提升蔬菜对肥料的吸收程度。第四,做好雨水的收集和循环利用。为了节约当地的水资源,实现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东平县大部分地区建设了雨水收集系统,利用夏季多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收集四季降水用于灌溉。
3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要素
3.1选种与育苗
泰安市东平县大棚蔬菜主要种植的种类包括西红柿、有机菜花、贝贝南瓜等,除此之外东平县还有黑小麦、红薯、青刀豆、茼蒿等作物,同时用作自销和对外出口。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要注重防治要素中的选种与育苗工作。从选种开始分析,第一,要选择抗病性强的蔬菜品种,还要贴合东平县夏季多雨、秋冬干燥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保证蔬菜品种能够在当地稳定生长[5]。第二,对种子的品质进行挑选,通过和当地的农业科研机构以及种子供应商沟通,选择品质好、产量高的品种完成种植。在采购种子时,不能贪图便宜,要在权威机构和供应商处采购,避免受骗而影响蔬菜的产量。
从育苗方面分析,首先,要对挑选好的种子进行处理。比如,热水浸泡、药剂拌种等处理方式,保证将附着在种子表层的病菌杀死,为后续种植打好基础。在管理苗床时,要确保土壤透气性和湿度,根据不同种类蔬菜成长后所需空间来安排种植密度,保证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也给种子生长提供足够的空间。然后,在幼苗生长期间,利用智能系统和人工检查来完成幼苗生长状况的记录和分析比对,排除潜在的病虫害隐患。在幼苗生长期间,根据幼苗种类不同进行合理施肥、浇水和温度调节,保证幼苗的抵抗力不断得到提升。主要的防治措施分为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比如,投放害虫天敌,调整当地生态结构;使用防虫网、诱虫灯等诱杀害虫;选择毒性低、影响小的毒药。最后,农民根据不同阶段的种植情况完成建档,方便后续改进和分析,并且积极和泰安市东平县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业科研机构等达成合作,保证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2土壤管理
泰安市东平县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要素中的土壤管理工作能够直接决定大棚蔬菜的健康生长。首先,进行土壤管理要定期检查土壤的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微生物活性等指标是否偏离标准,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记录。东平县常用的土壤管理方案包括调节酸碱度、增施有机肥、微生物肥等几种,确保土壤符合蔬菜生长的要求。在种植时,要考虑到不同季节的气候情况,种植不同的蔬菜品种,降低单一病虫害的积累。然后,在种植之前做好翻土工作,确保土壤的透气性,也能够把藏在土壤深层中的病原菌和害虫消灭。每一次收获结束后,都要清理残留的蔬菜叶、根系,并做好消毒,避免烂叶残留在土壤中,不断滋生病菌。最后,根据不同情况来应用对应的防治方案。比如,投放天敌、采用生物农药等方案的生物防治;应用防虫网、黑光灯等诱杀害虫的物理防治;定期检查土壤情况和分阶段对比蔬菜生长情况,使用科学的方案来完成科学防治。同时,为了保证能够全方位地比对蔬菜生长情况,东平县在进行大棚蔬菜种植时,结合了当代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建立了病虫害监测系统。定期监测和检查,了解当地高发病虫害种类,并科学制定防控方案,挑选出最佳的防控方案,做好技术留存,保证当地病虫害情况得到有效治理。
3.3生态调控
泰安市东平县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要素中的生态调控能对大棚蔬菜的生长环境进行优化,保证蔬菜的抗逆性和抗病能力得到提升。第一,做好温湿度调控。不同种类的蔬菜在生长期间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不同,智能温度传感器能够根据数据分析来对棚内的温度进行调节,降低温度变化所引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第二,做好光照调节。东平县夏季多雨,秋季和冬季阳光充足,气候干燥,为了满足大棚内部蔬菜的光照需求,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夏季光照过剩时,在棚内铺遮光网,给蔬菜喷水,光照不足时,根据智能系统的预警来实现人工补光,保证棚内蔬菜得到有效的光照。第三,通风能够保证棚内温度恒定,也能避免空气长期不流动而滋生病菌。同时,大棚内部的蔬菜种类不能过于单一,多类型蔬菜种植能够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第四,投放天敌。为了保证当地生态结构稳定,可以适当投放并饲养捕食性螨等有益生物,平衡生态结构。第五,及时收集收获后种植区域内残留的枯叶等,将其堆放在固定位置,应用堆肥发酵、生物降解等方式进行处理,保证土壤的清洁程度,也能够降低对当地环境的污染程度。
泰安市东平县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要素的优化能够有效保证当地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农民在种植期间,应用科学的种植技术和防治措施,能够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实现蔬菜质量的整体提升。未来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会处于不断提升的状态,对现有的种植模式和防治方法做出更新,确保泰安市的农业始终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
参考文献:
[1]李文华,李会.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新农业,2022(19):57.
[2]刘在军.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09):219-221.
[3]周东升.大棚蔬菜种植技术要点与病虫害防治措施[J].乡村科技,2022,13(17):72-74.
[4]张中华,贺玉君,邹兰香.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08):235-237.
[5]张红.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研究[J].种子科技,2022,40(15):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