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茄果蔬菜绿色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的有效推广应用
2024-12-31陈秀玲
摘 要: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日益严格,要求在市场中流通的农产品品质优良,不存在严重的药物残留,绿色、生态、安全。蔬菜作为我们日常餐桌上的重要食品,其品质的优良直接关乎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在蔬菜栽培管理过程中就需要关注种植环节,积极推广应用绿色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以此来提升栽培效率和栽培质量。
关键词:设施茄果蔬菜;绿色高效生产;关键技术
蔬菜绿色栽培指的是以高科技手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础,通过生态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利用的方式,实现蔬菜生产的清洁、安全、高效。近年来,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需求清洁、安全、无公害的农产品也日益增加。传统的露天蔬菜种植方式面临土地资源、水资源和化肥农药等资源的限制。而设施蔬菜栽培由于其小占地、节水、无土耕种等特点,得到了更多的关注。设施蔬菜栽培可以有效避免极端天气灾害、降低气候变化对蔬菜生产的不利影响,保证了稳定的产量和质量。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设施蔬菜栽培技术越来越成熟,例如智能温室、自动化浇灌系统以及环境监测系统的应用也促进了设施蔬菜绿色栽培的发展。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对新鲜蔬菜的需求量在增加,而设施栽培不受季节限制,可以满足市场对蔬菜的持续需求。
1 品种选择
选择具有较强适应性、生长周期、抗病性强、产量较高、口感好、营养价值高、耐储运的品种,延长销售周期,减少损耗。常见的品种包括了白果强丰、春雷2号、霞粉、辽粉杂3号、中杂9号、浙粉202等几种。
2 播种育苗
2.1 苗床地的选择与处理
选择土壤肥沃、透气性好、保水能力强、病虫害少的地方作为苗床。同时,苗床的地理位置应便于管理,有利于灌溉和排水。在选定的苗床上进行翻耕,深度一般在20-30cm。翻耕前,应先清除杂物和杂草,然后进行深耕,使土壤松散,有利于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在整地过程中,均匀施入有机肥、化肥和微量元素肥作为底肥。一般每667m2使用完全腐熟的有机肥2000-2500kg,45%的氮磷钾复合肥30-50kg。将翻耕后的土壤平整,筑成宽度适中(一般为1-1.5m)、长度根据需要调整的苗床,苗床高出地面3-5cm,苗床直接保留步道50-80cm[1]。在筑好的苗床上,均匀施入腐熟有机肥、化肥和微量元素肥,施肥后进行浅耕,使肥料与土壤混合均匀。
2.2 种子选择与处理
选择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生长周期适中的番茄品种。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精选,清除杂质、瘪粒、病粒和不完全粒,以保证种子质量。为了预防病虫害,可以采用药剂拌种的方法。常用的拌种药剂包括了福美双、甲基托布津和杀虫剂。推荐每100kg种子用福美双200g,拌种时将福美双与种子混合均匀。或者每100kg种子用甲基托布津200g,拌种时将甲基托布津与种子混合均匀。预防地下害虫可以每100kg种子用杀虫剂(如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等)100g,拌种时将杀虫剂与种子混合均匀。拌种时,先将药剂溶解在适量的水中,然后将药液与种子搅拌均匀,确保药剂均匀分布在种子表面。拌种后,将种子摊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晾干至适宜播种的状态。
2.3 播种日期确定
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对番茄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在确定播种日期时,需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例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同时,不同的种植模式对番茄的播种日期也有影响。例如,在温室种植的情况下,播种日期可以适当提前,而在露地种植的情况下,则需要考虑季节和气候条件。在确定播种日期时,还需要考虑市场需求,以确保番茄的上市时间和销售情况。一般平均气温在10度左右开始播种,推荐采用穴盘育苗模式[2]。
2.4 播种方法
番茄穴盘育苗一般选用50孔或72孔的穴盘。规格的选择要根据育苗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来确定,一般选择适合的孔径和深度,以保证每个穴孔内种子的生长空间和育苗效果。每穴播种量一般为1-2粒,具体播种量要根据番茄种子的质量和育苗目标来确定。为了保证育苗效果,一般建议使用高质量的种子,并根据育苗目标确定播种量,避免播种过多或过少。播种深度一般为0.5-1.0cm,具体播种深度要根据番茄种子的特性和育苗要求来确定。播种深度过浅或过深都会影响种子的发芽率和育苗效果,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多种操作过程中要将提前配置好的营养土装入到育苗盘当中(蛭石、1/3、珍珠岩、1/3、椰壳炭1/6、珊瑚砂1/6),一般装入到穴孔的70%左右,然后将消毒好的种子放置在血孔当中上方覆盖一层湿润的营养基质。用手指轻轻按实穴孔,使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并使土壤表面平整。在穴盘均匀地码放到苗床上,四周用土壤围堵紧实,表面喷洒适量的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要让水浸泡种子。灌溉结束之后,上方覆盖一层农用地膜。
2.5 苗期管理
当有70%-80%的种子出土之后,要将上方覆盖的农用地膜切除,然后注重做好苗床的温度湿度和水肥管理。出苗前保持在25-30℃,保持在60%-70%,有利于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的生长。出苗后降至20-25℃,逐渐降低湿度,控制在50%-60%,有利于幼苗的根系发育和生长。根据幼苗的生长需求和土壤湿度进行灌溉,保持土壤湿润,避免过度湿润导致幼苗生长不良。灌溉时应选择早晨或傍晚,避免中午高温时浇水,确保在苗期阶段,苗床的土壤墒情能够持续维持在60%-65%。在幼苗生长初期,适量施用氮磷钾复合肥,促进幼苗生长。随着幼苗的生长,逐渐增加肥料的施用量和次数,注意避免过量施肥导致烧苗。在幼苗分苗后,根据幼苗的生长情况追施一次肥料,以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通常在幼苗期可以喷洒2%的过磷酸钙溶液1-2次,按照每667m2使用20-30kg进行叶面喷洒,也可以选择使用1%的尿素溶液和0.1%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每667m2分别使用20-30kg混合之后进行叶面喷洒,喷洒结束之后要立即使用清水进行清洗,避免出现肥害。
3 定植
3.1 定植苗质量要求
定植苗应生长健壮,叶片颜色鲜艳,叶面积适中,无病虫害迹象。根系应发达,主根长度约为5-10cm,侧根数量较多,无病虫害和损伤。茎秆应粗壮,具有较好的抗压性和抗倒伏能力。苗龄一般在3-4片真叶期较为合适,此时幼苗对环境适应性强,易成活。定植苗还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在不同土壤、气候条件下正常生长和发育。
3.2 移栽定植
结合育苗时间,一般采用冬插番茄种植模式。冬茬设施番茄的定植时间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设施条件来确定。一般来说,定植时间应在气温逐渐回升,土壤温度适宜(10cm土层温度稳定在10℃以上)的时候进行。在确定定植时间时,还需考虑番茄的生长周期,确保在寒冷季节来临前,番茄能够生长到一定的苗龄,以抵抗低温的影响。定植株距和行距的确定要考虑番茄的种植密度、生长习性以及设施的条件。一般来说,冬茬设施番茄的定植株距可在20-30cm之间,行距可在40-60cm之间。这样的株距和行距有利于番茄的生长,同时有利于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定植深度对于番茄的生长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定植深度以幼苗根部与土壤表面平行为宜,避免过深或过浅。过深会导致幼苗生长缓慢,过浅则容易导致幼苗倒伏。将幼苗从育苗盘中取出,轻轻剥离根部附近的土块,避免损伤幼苗根系。将幼苗放入定植穴中,用土壤填埋,并用手指轻轻压实,使幼苗根部与土壤密切接触。定植完成后,及时进行一次浇水,有利于幼苗根系的恢复和生长。
4 定植后的管理
4.1 温度湿度调控
首先,定植初期。白天温度保持在25-30℃,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夜间温度保持在15-20℃,有助于幼苗的生长和发育。湿度保持在60%-70%,避免过高湿度导致幼苗病害的发生。其次,缓苗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0-25℃,夜间温度保持在15-20℃,逐渐降低湿度,控制在50%-60%,有利于幼苗的根系发育和生长。再次,果实膨大期。白天温度保持在25-30℃,夜间温度保持在15-20℃,湿度保持在50%-60%,有利于果实膨大和减少病害发生。最后,果实成熟期。白天温度保持在25-30℃,夜间温度保持在15-20℃,湿度保持在50%-60%,有利于果实成熟和减少病害发生[3]。
4.2 灌溉追肥
番茄缓苗期既要营造一个高湿环境,有利于植株的缓苗生长,同时还需要因为浇水不当而造成的地表温度下降。一般缓苗之后要灌溉一次缓苗水,随水追施尿素5-10kg,促进秧苗生长。在灌溉缓苗水之后要适当进行堆苗处理,严格控制灌溉量,少量多次进行松土除草,深度一般控制在8-10cm,提高地表温度,保持土壤墒情,适当控制茎叶旺盛生长,促进体内营养物质积累,促进根系生长,当番茄的果实生长到核桃大小之后,要结束蹲苗,每667m2追施尿素10kg,或者使用腐熟的人畜粪尿1000kg。盛果期要保证水肥充足,选择使用尿素15kg或者腐熟的人畜尿1000kg施用1-2次,每次间隔7-10天。在追肥灌溉处理过程中一定要保障均匀,不能忽大忽小,否则容易导致疾病出现。
4.3 绑蔓、整枝、摘心
设施番茄绑蔓、整枝、摘心是栽培过程中重要的管理措施,对于保持植株生长平衡、提高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一般在番茄苗长到3-4片真叶时开始绑蔓。南北向拉12号铁丝作为吊秧架,然后在12号铁丝上按株距大小竖直拴绳。将番茄茎基部系于吊绳上,随着植株生长,定期将植株向上牵引。绑蔓时所用绑绳的结绳方法应采用“8”字形,确保绑茎的环不能勒得太紧,以免影响番茄茎的加粗生长。在番茄苗长到5-6片真叶时开始整枝。采用单干整枝法,即保留主干,将所有侧枝陆续摘除。整枝时应从基部开始,逐步向上进行。整枝过程中,注意清除病虫害叶片和多余侧枝,保持植株生长平衡。在番茄植株长到约1.5m高时进行摘心。用手轻轻摘除顶部的生长点,使植株高度控制在1.5m左右。摘心时应注意避免用力过猛,以免损伤植株。摘心后,植株会发出新的侧枝,及时抹去多余的侧枝,保持植株生长平衡。
5 病虫害绿色防控
5.1 黏虫板防治
粘虫板防治设施番茄病虫害的原理是利用害虫对黄/蓝光的趋光性,吸引害虫落在粘虫板上,从而减少害虫对番茄植株的侵害。以下是黏虫板防治设施番茄病虫害的设置高度、每667m2设置数量和更换频率。粘虫板一般设置在距离地面1.5m的高度处。这个高度有利于吸引同翅目的蚜虫、叶蝉等;双翅目的种蝇;缨翅目的蓟马等多种害虫。设置时,将黏虫板固定在番茄植株行间,保持相互间距约10-15m。每667m2可设置30-40块黏虫板。根据虫害发生情况和种植密度适当调整设置数量。在虫害高发期,可以适当增加黏虫板数量以提高防治效果。黏虫板的使用寿命一般为3-4个月。在此期间,若发现黏虫板上的害虫数量明显减少,说明虫害已得到有效控制,可以适当延长更换时间。若害虫数量较多,建议每2-3个月更换一次黏虫板。
5.2 性诱剂防治
性诱剂防治设施番茄病虫害的原理是利用害虫的性别信息素吸引同种异性害虫,从而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常用性诱剂有棉铃虫性诱剂、甲基丁香酚、糖醋液、蚜虫性诱剂、叶螨性诱剂、斜纹夜蛾性诱剂。每667m2可设置2-3个性诱剂诱捕器。根据虫害发生情况和种植密度适当调整设置数量。性诱剂诱捕器应设置在番茄植株行间,间距约10-15m,以便覆盖整个种植区域。在虫害高发期,可以适当增加诱捕器数量以提高防治效果。性诱剂的有效期一般为3-4个月。在此期间,若发现诱捕器内的害虫数量明显减少,说明虫害已得到有效控制,可以适当延长更换时间。若害虫数量较多,建议每2-3个月更换一次性诱剂。
5.3 糖醋液防治
糖醋液防治番茄病虫害的原理是利用害虫对糖、醋的趋化性,吸引害虫落入糖醋液中,从而减少害虫对番茄植株的侵害。以下是糖醋液防治番茄病虫害的详细配比方案、设置位置、每667m2设置量和更换频率。糖醋液的配比一般为糖∶醋∶水=1∶3∶10。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糖醋液的浓度,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糖醋液诱捕器应设置在番茄植株行间,间距约10-15m,以便覆盖整个种植区域。在虫害高发期,可以适当增加糖醋液诱捕器数量以提高防治效果。每667m2可设置2-3个糖醋液诱捕器。根据虫害发生情况和种植密度适当调整设置数量。糖醋液的有效期一般为1-2个月。在此期间,若发现诱捕器内的害虫数量明显减少,说明虫害已得到有效控制,可以适当延长更换时间。若害虫数量较多,建议每2-3周更换一次糖醋液。
5.4 化学防治
合理使用化学药物,遵循“三不误、四讲究”的原则,即不误农药品种、不误农药用量、不误农药使用时间,讲究农药搭配、使用方法、使用技术、使用浓度。设施番茄晚疫病发病初期喷洒72%霜霉疫净可湿性粉剂稀释800-1000倍液喷洒,一周一次,连续3-4次。病毒病喷洒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一周一次,连续3-4次。早疫病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一周一次,连续3-4次。蚜虫喷洒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一周一次,连续3-4次。叶螨喷洒2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一周一次,连续3-4次。棉铃虫喷洒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一周一次,连续3-4次。
6 结束语
设施蔬菜绿色栽培的发展主要包括了社会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约束、气候环境影响、技术推广应用、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等多方面的因素。在设施蔬菜种植管理过程中,应该积极加强栽培管理技术的总结和探讨,确保现代化种植技术能够在广大基层地区得以有效地推行。
参考文献:
[1]陈占伟,陈广泉,张兴旭.河西走廊设施蔬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集成应用[J].青海农技推广,2020(3):31-32.
[2]乜兰春,胡淑明,历春萌,等.设施蔬菜安全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与应用[J].北方园艺,2013(15):51-53.
[3]朱华,陈占伟,陈广泉.甘肃高台县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应用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5,31(9):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