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制定符合当地条件的小麦种植方案

2024-12-31张浩

种子世界 2024年7期
关键词:小麦

摘 要:在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小麦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促进农业现代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技术的不断革新,小麦种植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为此,本文对小麦高产增产优质种植技术展开探讨,以期帮助农民提高小麦产量,改善小麦品质。

关键词:小麦;高产增产;优质种植技术

小麦作为全球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小麦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这要求农业生产者必须采取更加科学、高效的种植技术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1山东省梁山县的土壤与气候特点

山东省梁山县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年平均气温在11.5至14.2摄氏度之间,年降水量大约在550至95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这为小麦等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山东省冬季寒冷干燥,有利于小麦的休眠和病虫害的减少。梁山县的土壤类型多样,以黄土和褐土为主,这些土壤通常具有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土壤结构较为疏松,有利于小麦根系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土壤的pH值多在中性至微碱性范围内,适合小麦等作物的生长,并且梁山县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适中,为小麦提供了必要的营养元素。

2小麦的生长特性与环境要求

小麦的生长周期从播种到收获通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这个周期内,小麦会经历发芽、生长、开花、结穗等阶段,小麦对环境的要求较为严格,它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光照、适量的水分和适宜的土壤条件,小麦是一种温带作物,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较广,但最适宜的温度通常在15至20摄氏度之间,小麦在生长初期需要较低的温度以促进根系发育,而在开花和结实阶段则需要较高的温度以利于籽粒的形成和成熟。土壤条件对小麦的生长同样至关重要,小麦适宜在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土壤的pH值最好在中性至微碱性范围内,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和养分水平直接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土壤的结构和质地也会影响小麦根系的发展和水分、养分的吸收[1]。

3小麦高产增产优质种植技术

3.1选种与育种技术

3.1.1优良品种的选择标准

小麦的选种与育种技术是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环节,优良品种的选择标准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考量因素,优良品种应具备良好的抗病虫害能力,这是确保小麦稳定生产的前提,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威胁,如白粉病、锈病、蚜虫等,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能够有效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有利于环境保护。优良品种应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小麦品种需要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种植制度,例如在干旱地区,应选择耐旱性好的品种,在盐碱地,应选择耐盐碱的品种,品种还应具备良好的抗逆性,如抗寒、抗热、抗旱等,以保证在不利环境条件下也能稳定生长。

3.1.2种子处理技术

小麦的选种与育种技术中,种子处理技术是确保种子健康、提高播种效果和保障作物生长的重要环节,种子精选是通过物理或机械方法去除种子中的杂质、病粒和不饱满的种子,确保播种的种子具有良好的外观和饱满度,从而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的健壮程度,精选后的种子能够更好地适应土壤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种子消毒是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杀死种子表面或内部的病原菌,预防病害的发生,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既能有效杀菌,又不会对种子造成伤害,消毒后的种子可以减少病害的传播,提高作物的健康水平。

在消毒后,应对种子进行浸种,浸种是将种子浸泡在水中一段时间,以促进种子吸水,激活种子内部的生理活动,加快种子的发芽速度,浸种的时间和水温需要根据种子的种类和特性来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浸种效果,而催芽是将浸种后的种子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促进种子发芽。催芽过程中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种子发霉或干枯。催芽后的种子出苗整齐,有利于幼苗的快速生长。

3.2播种技术与田间管理

3.2.1播种时间与方法的选择

小麦种植中,播种时间与方法的选择是确保小麦生长发育和最终产量的关键因素,播种时间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小麦的生长周期、成熟期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性,而播种方法则关系到种子的分布、出苗率和田间管理的便利性,播种时间的选择需要考虑小麦品种的特性、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土壤类型,小麦的生长周期一般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两种,冬小麦在秋季播种,经过冬季的休眠期后,在春季继续生长,而春小麦则在春季播种,直接进入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可以确保小麦在最适宜的气候条件下生长,避免极端天气对小麦生长的不利影响。在播种时间的选择上,还需要考虑土壤的温度和湿度。小麦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土壤温度,通常情况下,土壤温度达到5-10摄氏度时,小麦种子开始发芽,因此播种时间应选择在土壤温度适宜的时期,以保证种子能够顺利发芽,土壤湿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过湿或过干的土壤都不利于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的生长[2]。

播种方法的选择则涉及到种子的分布、深度和密度,播种方法主要有条播、撒播和穴播等,条播是将种子均匀地播撒在预先划好的行沟中,这种方法有利于机械化作业,便于田间管理和收获,撒播则是将种子均匀地撒在整块田地中,这种方法适用于土壤条件均匀、种子发芽率高的情况,穴播则是将种子播撒在预先挖好的小坑中,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精确播种的场合,如某些特殊品种或需要精确施肥的地块。播种深度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播种深度过深或过浅都会影响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的生长,一般情况下,播种深度控制在2-3厘米为宜,这样既能保证种子有足够的土壤覆盖,又能保证种子能够接触到足够的氧气和水分,播种密度则需要根据小麦品种的特性、土壤肥力和预期产量来确定,过密的播种会导致幼苗之间竞争激烈,影响个体的生长发育,过稀的播种则会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因此合理的播种密度能够确保小麦群体的健康生长,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3.2.2种植密度与行距的优化

小麦的种植密度与行距的优化是确保小麦健康生长和提高产量的重要环节,种植密度指的是单位面积内种植的小麦株数,而行距则是指相邻两行小麦之间的距离,这两个因素直接影响到小麦的光合作用、通风条件、病虫害发生率以及田间管理的便利性,种植密度的优化需要根据小麦品种的特性、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和预期产量来确定,不同品种的小麦对光照、水分和养分的需求不同,因此,种植密度的设定需要考虑品种的生长习性,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可以适当增加种植密度,而土壤肥力较低的地块则需要适当减少种植密度,以确保每株小麦都能获得足够的养分[3]。

另外,行距的优化同样重要,行距过窄会导致田间通风不良,增加病虫害的发生率,同时也不利于田间管理和收获作业,行距过宽则会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降低单位面积的产量,一般情况下,行距的设定需要考虑到机械作业的便利性,如播种、施肥、灌溉和收获等,行距的宽度应保证机械能够顺利通过,同时又不至于浪费土地。在优化种植密度与行距时,还需要考虑小麦的生长周期,冬小麦和春小麦的生长周期不同,它们对种植密度和行距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冬小麦在秋季播种后,需要经历一个冬季的休眠期,因此种植密度可以适当增加,以充分利用冬季的光热资源,春小麦则在春季播种,直接进入生长阶段,因此种植密度需要适当减少,以确保每株小麦都能获得足够的光照和养分。

3.2.3水肥管理

小麦增产种植的水肥管理是确保小麦高产和优质的关键措施,合理的水肥管理能够提供小麦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促进其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小麦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但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其生长,因此需要根据小麦的生长阶段和当地的气候条件来合理安排灌溉,在小麦的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等关键时期,需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4]。

灌溉方式可以采用沟灌、喷灌或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沟灌是一种传统的节水灌溉方式,它通过在田间开挖沟渠,将水引入沟中,然后让水沿着沟渠流动,湿润土壤,这种方法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损失,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而沟灌适用于地形平坦、土壤渗透性较好的地块,为了进一步提高沟灌的节水效果,可以采用间歇灌溉,即在灌溉过程中,让水流在田间停留一段时间后,再进行下一次灌溉。

喷灌则通过喷头将水喷洒到空中,形成细小的水滴,均匀地洒落在田间,喷灌可以减少水分的深层渗漏和表面蒸发,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喷灌适用于地形不平、土壤渗透性较差的地块,为了提高喷灌的节水效果,可以采用低压喷灌系统,并结合气象数据和土壤湿度监测,实现精准灌溉,而为了达到更好的节水效果,可采用滴灌进行灌溉,它通过在田间铺设滴灌带,将水直接滴到作物根部附近,减少水分的浪费,滴灌可以精确控制灌溉量,避免水分的浪费,同时还可以减少杂草的生长,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滴灌适用于各种地形和土壤类型,尤其适合于水资源紧张的地区。

在施肥方面,由于小麦的生长需要多种营养元素,包括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和钙、镁、硫等中量元素,以及铁、锰、锌等微量元素,施肥应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小麦的生长需求来确定,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施用比例要合理搭配,基肥应在播种前施入,以保证小麦出苗后有足够的养分供应,追肥则应在小麦的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等关键时期施用,以满足小麦生长的营养需求。

3.2.4除草松土

杂草会与小麦争夺水分、养分和光照,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及时有效地除草是小麦增产种植的关键,除草可以通过人工拔除、机械耕作或化学除草剂喷洒等方式进行,人工拔除适用于小面积种植或对除草剂敏感的品种,机械耕作则适用于大面积种植,可以使用旋耕机、深松机等设备进行,化学除草剂喷洒则需要根据杂草种类和小麦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除草剂,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以避免对小麦造成伤害,而松土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促进根系的生长,提高小麦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松土通常在小麦播种前进行,以打破土壤的板结,为种子发芽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小麦生长期间,也可以进行浅层松土,以减少土壤表面的水分蒸发和杂草的生长,松土的深度和频率应根据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来确定,避免过度松土导致土壤结构破坏。

3.3病虫害防治

小麦增产种植中,病虫害防治是确保小麦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措施,由于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威胁,如锈病、白粉病、蚜虫、粘虫等,这些病虫害不仅会损害植株,降低产量,还可能影响小麦的品质,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至关重要。预防是病虫害防治的基础,合理轮作和间作可以打破病虫害的生命周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轮作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交替种植不同种类的作物,而间作则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这两种方法都可以通过改变作物种植模式,减少病虫害的积累。

化学防治是病虫害防治中常用的方法,但应注意合理使用农药,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应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进行,同时应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同一种农药,以免病虫害产生抗药性,还应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小麦的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防治时机,以提高防治效果。

3.4收获与储存

3.4.1收获时机的把握

小麦增产种植的收获与储存是确保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关键环节,收获时机的把握对于小麦的品质和产量至关重要,因为收获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小麦的品质和产量,小麦的收获时机通常取决于小麦的成熟度,在实际操作中,可观察小麦籽粒的颜色变化和硬度,判断小麦是否已经成熟,当籽粒颜色变为黄色或金黄色,且籽粒硬度增加时,表明小麦已经成熟,收获前的天气状况也会影响小麦的收获时机,如果天气预报显示未来几天内有降雨或恶劣天气,应提前收获,以避免因天气原因导致的损失[5]。

3.4.2收获方法与机械选择

小麦增产种植的收获与储存过程中,收获方法与机械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正确的收获方法和机械选择能够确保小麦的收获效率和品质,减少损失,提高整体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目前机械收获是目前最常用的小麦收获方法,适用于大面积种植,机械收获可以分为联合收割机收获和半喂入式收割机收获,联合收割机适用于成熟度较高的小麦,能够一次性完成割、脱、分离、清选等作业,半喂入式收割机则适用于成熟度较低或对籽粒损伤要求较高的小麦,能够减少籽粒损伤,在收获后,小麦的储存也是确保小麦品质和减少损失的重要环节,小麦储存应选择干燥、通风、防潮、防虫、防鼠的仓库,并定期检查小麦的水分含量和温度,以防止霉变和虫害的发生。

综上所述,小麦的高产、增产和优质不仅依赖于先进的种植技术,更需要综合考虑土壤管理、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收获与储存等各个环节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我们应采用现代科技手段,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出符合当地条件的种植方案,推动小麦种植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参考文献:

[1]高爽.小麦的高产增产优质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村实用技术,2022(11):97-98.

[2]张连芝.小麦高产增产优质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种子科技,2022(23):46-48.

[3]朱群群.绿色优质高产小麦种植技术要点[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2(4):133-135.

[4]李彩英.绿色优质高产小麦种植技术要点应用分析[J].种子世界,2022(7):3-5.

[5]郭云.小麦绿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江西农业,2022(22):9-10.

猜你喜欢

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小麦测产迎丰收
小麦春季化控要掌握关键技术
小麦常见三种病害咋防治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种植流翔高钙小麦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哭娃小麦
新季小麦市场运行的变与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