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生高产种植标准化生产流程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综述

2024-12-31郑芳高丽丽王燕燕

种子世界 2024年7期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花生

摘 要:花生凭借其含油量充足、营养丰富等优势,在我国被广泛种植,成为了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由于部分地区病虫害情况较为严重,花生产量难以有所提高。为应对需求量逐渐攀升的国内市场,在国际上打造中国花生品牌,本文对我国花生高产种植技术和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提高我国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带动地方农业发展,达到振兴乡村经济的目的。

关键词:花生;高产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花生的营养价值十分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能够增强记忆力、补血、抗老化,在食品、医药、工业等多个领域都有着极大的开发潜力。山东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花生产区,对我国花生产业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各地政府应积极推动花生产业发展,落实标准化生产流程,推广高产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为我国花生产量的稳定性提供有力保障。

1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1.1出芽

1.1.1育苗

种植人员可选取玉米或高粱秸秆,充分消毒后分割成10厘米的小段用作花生种子营养钵,将其放入清水中浸泡3天,把人工筛选后的花生种子放入其中。在每个营养钵中放入2至3粒种子后,将其置于处理好的苗床中,保证营养钵直立的同时控制株间距在2.5厘米左右,并覆盖厚2厘米左右的细土,再予以充分灌溉,并使用塑料膜。此外,种植人员还需将花生幼苗的培育密度控制在1万株/亩左右。

为切实降低幼苗患病概率并为其提供充足营养,应在浸泡营养钵的水中加入磷酸二氢钾或多菌灵。磷酸二氢钾的施加量为每100千克水加入0.5千克,多菌灵的施加量为每100克水加入0.05千克。此步骤能有效灭杀营养钵表面病菌,提升其营养浓度,提高种子出芽率[1]。

1.1.2移栽

在种子成功发芽且长出两片及以上的真叶后,种植人员可开始着手准备移栽工作。若幼苗真叶颜色较绿,可将其直接植入地膜覆盖好的地块中。同时,保证其植入深度达标,应以营养钵完全入土且不没过幼茎为准。若幼苗真叶没有变为绿色,种植人员需在移栽完成后将其用细土覆盖,防止日照过强伤害幼苗。使用此方法移栽的花生,因为营养钵的特点,往往扎根较深。

1.2出苗期

1.2.1中耕灭茬

种植人员应在花生出苗后,及时在田地中开展查苗补苗工作。我国多地使用小麦和花生套种的种植方式,种植人员需注意此时期花生的生长情况,避免花生高度不足、缺少光照,从而造成幼苗茎秆脆弱,叶片泛黄发育不良。同时在小麦收割之后需尽快开展中耕灭茬工作,保证土地肥力,改善土壤营养成分。增加土地透气性,加速根系及根瘤的发育,促进后期开花下针。因为麦套花生的种植方式普遍不施加底肥,所以种植人员需及时进行中耕灭茬、灌溉、施加提苗肥等工作,从而达到苗肥花用的目的,为花生后期结荚提供充足营养。施肥量可参考以下数据:尿素施加量为9千克/亩,过磷酸钙施加量为18千克/亩,花生专用肥施加量为25千克/亩。此外,种植人员应于每年6月25日前对地块进行追肥,由于花生初花期尚未到来,此时追肥能切实起到提苗的作用,同时可有效避免花生徒长。若地块营养情况不佳,种植人员可酌情于每亩地中施加腐熟农家肥1200千克左右,保证花生营养充足,切实保障产量[2]。

1.2.2化学除草

由于花生生长至出苗期时,对营养及水分的需求量显著增加,种植人员需及时除草,避免杂草与花生争夺土地肥力和水分,导致花生发育不良而减产。我国花生田中常见杂草主要有禾本科类和阔叶类两类,禾本科类主要包括牛筋草、稗草、马唐、狗尾草等,阔叶类主要包括刺儿菜、铁苋菜、苣荬菜、马齿苋等。在此时期,由于温度适宜、水分充足,杂草生长极快、密度较大,种植人员应及时使用化学药剂或人工拔除等方式清理田间杂草。在使用化学药剂除草时,应采取苗后茎叶处理的方式。

(1)禾本科杂草

种植人员可选取浓度为10.8%的高效盖草能乳油50毫升,兑水20千克制成喷雾;亦可选取浓度为5%的精禾草克乳油或浓度为5%的快锄乳油70毫升兑水40千克制成喷雾。以上均为一亩地的喷施量,种植人员应根据实际地块面积参考上述试剂配比酌情增加用量。若种植地气候干燥且土壤肥力不足,则种植人员需酌情提升用量,在确保花生幼苗健康的前提下,高效灭杀杂草,提高除草效率[3]。

(2)阔叶杂草

阔叶类杂草普遍生长于花生3复叶之前的时期。因此种植人员应在杂草2至5叶期,即多数杂草一起生长时进行统一治理,可选取浓度为24%的克阔乐乳油30毫升兑水30千克制成喷雾;或选取浓度为10%的阔锄乳油25毫升兑水20千克制成喷雾。以上均为一亩地的喷施量,种植人员可酌情调整。应注意在喷施化学药剂时严格遵守适期防治、准确用药的原则,做到均匀喷雾,避免重喷、漏喷等现象的发生,防止药害的产生。如果种植人员操作不当导致药害产生,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对药害产生处喷施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药剂进行解毒,避免对花生幼苗造成过大伤害。

(3)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混合发生

当种植地块暴发上述两种杂草的混合草害时,种植人员可使用花生田专用除草剂克草星。此药剂的适宜使用时间为花生生长出2个复叶后至花生封垄之前。其主要使用方法包括以下两种:可在花生成长出2个复叶、杂草处于1至3叶期时,选取克草星45毫升兑水40千克制成喷雾喷施于地块中;也可于花生长出4个复叶至花生封垄前、杂草4至6叶期时,选取克草星60毫升兑水40千克制成喷雾喷施。以上均为一亩地的喷施量,种植人员可酌情调整。

1.3结荚期

花生结出鸡头状幼果标志着其结荚期的开始,到其果实饱满结束,一般需要25至30天。若为夏播花生,则结荚期在20天左右。此时期是决定花生产量的重要时期,因此种植人员应提高重视程度,保证花生产量的稳定性。山东地区春播花生的结荚期一般在7月上旬开始,于8月上旬结束;夏播花生结荚期一般在8月上旬开始,于8月下旬结束。此时期花生的地上营养体和地下生殖体会同时快速发育,并于雨后达到体积峰值。同时大量子房柄入土,确保子房进入能快速形成幼果的深度,促进果实发育。此时期种植人员应增加田间巡视频率,确保营养体尽快发育完全,防止植株营养不良出现倒伏现象,防治蛴螬等害虫,保护植株健康,确保花生的产量及品质。

2花生病虫害防治措施

2.1根结线虫病

2.1.1主要症状

花生根结线虫病又名小秧病、矮黄病、地黄病等,其高发于我国多数花生种植区,在山东、辽宁、河北等省份病情尤为严重。其传染速度快,对花生危害较大且难以根治,会导致出现病情的地块产量下降30%左右,病情严重时产量下降率可达80%,甚至绝收。

根结线虫病主要危害花生地下生殖部,包括花生全部的土下部分。受害植株会呈现幼根尖端膨大的症状,并在其表面产生许多大小不一的根结,并由其滋生大量细小须根,须根被病毒感染后会产生根结,在根结上重新长出须根,重复上述过程最后在花生根部产生大量纠缠在一起的根团,并在根颈、果柄及果壳上都会形成根结。由于此病地上部的症状和地下害虫、水肥不足等情况产生的症状非常相似,种植人员在检查植株时需仔细观察花生根部是否存在根结,注意分辨其与根瘤的不同;线虫病产生的根结普遍存在于花生根端,根端无规律地膨大、表面粗糙且带有大量细小根须。种植人员可通过剖开虫瘿观察内部是否存在乳白色粒状雌虫的方式,判断植株是否患病。

2.1.2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的首要方法是采取换茬轮作的方式减少根结线虫病的暴发概率。北方花生种植区,可选择将花生与禾谷类作物,如小麦,进行2至4年的轮作,能有效防治根结线虫病。相关研究数据表明,采用换茬轮作的花生种植区域中,其植株感染根结线虫病的比例由54%下降至14%,效果显著。使用此方法时应及时配合开展除草、田地清理等工作,及时清理残存病原体,达到根除线虫病的目的。在收获花生时,需清除田地中残留病根,就地铺开晾晒。对于病株、病果壳等残存杂物,种植人员需进行统一处理,一般可将其充当燃料,但不可用作垫圈或沤肥,会存在虫害二次暴发的隐患。同时,还应对所在地块实施改土增肥的措施,通过深翻改土、施加腐熟农家肥的方式,保证花生养分充足,提升其疾病抗性,从根本上防治根结线虫病。

此外,也可通过配制化学药剂的方式进行防治。种植人员可配制浓度为40%的甲基异柳磷乳油,每亩地喷施1千克,可有效防治线虫病。或配制浓度为10%的益舒丰颗粒剂,每亩地喷施2.5千克,施加方法可选择沟施或穴施。

2.2花生茎腐病

2.2.1主要症状

花生茎腐病又名掐脖瘟、倒秧病等,在我国多个花生种植区均有出现,以山东、江苏等省份尤为严重。根据往年统计数据,在部分病情较严重的年份,山东临沂、泰安等受灾严重的地区染病面积超过50%。其会导致病株枯死,缺苗断垄,在感染花生的同时,传染绿豆、大豆、红薯、马齿苋等几十种植物。其主要致病菌为半知菌亚门色二孢属真菌,其病原菌能通过病残体进入土壤、肥料甚至种子中,以此方式越冬,在次年二次暴发。此病菌最多可在土壤中30cm深处存活,生命力旺盛难以灭绝。当雨季来临时,其活性增加,导致发霉荚果核带菌率接近37%,果仁带菌率接近65%。因此在雨季来临时,种植人员需做好预防,控制病情蔓延。

花生茎腐病在花生出苗后至收获的全流程均可感染,其感染率最高的时期为开花前与结荚后,病菌一般由子叶和幼根进入植株。染病后,植株子叶颜色会逐步变黑且呈现干枯腐烂的特征;根茎颜色变为黄褐色,表面滋生水滴状、不定型病斑并逐步腐烂,导致花生地上部逐步萎靡枯死。当气温较高、空气较为干燥时,植株患病部位会变为褐色,呈干腐、中空状,向内部凹陷的同时滋生大量黑色颗粒,即病菌分化孢子。患病植株的表皮会逐渐脱落,内部纤维暴露在空气中。若花生在育苗期感染茎腐病,一般会在4至5天后死亡;若发病于成株期,其根茎侧枝会呈干腐状且伴随叶片焦枯的现象,并于半个月后整株死亡。

2.2.2防治方法

第一,严格选择抗病性优良的品种。为从根源上避免花生茎腐病的暴发,种植人员需严格把控花生品种筛选工作,通过综合分析种植地的气候、土质、温度,了解当地种植经验,选出满足实际种植需要、抗病性优异的品种。在大规模开始种植之前,应先进行试种植,根据其结果合理调整种植计划。同时,种植人员还应严格注意控制留种的含水量,并对所收获荚果进行晾晒消毒,防止其长时间储藏时发霉变质。

第二,大力实行轮作。若所选地块曾出现过茎腐病症状且病株率不超过15%,种植人员可对其采取隔年轮作的方式,有效防治病症的同时,提升地块利用率,增加产出,提升种植人员收入。如果地块曾出现过较严重的茎腐病,则需进行三年以上的轮作,可与小麦进行套种,切实降低疾病暴发概率。

第三,深翻改土,把控田间管理。在花生收获之前,种植人员应仔细检查地块,去除病株并于田外统一处理,有效排除疾病暴发隐患。在花生收获后,对土地进行深翻处理,有效灭杀地块中的越冬病菌,避免次年茎腐病二次暴发。同时,可在花生生长速度较快的时期,在田中施加草木灰,并注意对肥料充分消毒,避免使用没有充分腐熟的农家肥。

第四,实施化学防治。种植人员可配制浓度为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并以种子质量的0.4%为标准进行拌种。亦可取该药剂0.5千克兑水55千克,将种子冷浸24小时,每隔8小时将种子充分翻动,可将防治效果提升至90%。

2.3花生青枯病

2.3.1主要症状

花生青枯病又名青症、死苗等,其最早暴发于南方花生产区,近年来在北方花生产区发病率逐步提升,以山东省中南地区受害较为严重。青枯病可在花生的整个生育期进行感染,其高发期为花生开花前后,如盛花期和落叶期。患病植株初期症状一般为主茎梢第二叶因脱水而失活,且在清晨张开迟缓、午后过早闭合。植株整体在白天呈萎靡状,于夜间有所恢复,且随着病情逐步加重无法恢复。上部叶片凋零枯萎症状明显,但因叶绿素还有所保留,普遍呈“清枯状”。患病植株根尖腐烂,根茎内部、果柄、荚果均变为深褐色,若在潮湿环境中,用手挤压患处,会渗出白色浑浊液体。从感染到植株死亡,一般只需10至20天。

2.3.2防治方法

第一,进行严格的地块处理。在花生播种开始前,种植人员应在每667平方米地块中施加43千克石灰,杀死地块中的病菌,并辅以积极翻耕、增施腐熟农家肥等方法,为花生提供充足营养,增强其抗病能力,降低青枯病暴发概率。

第二,开展合理轮作。对于曾暴发青枯病且病株率超过10%的地块,种植人员应采取轮作的方法防治病害。当病株率高于10%且低于20%时,需实行3年轮作;当病株率高于50%时,需确保轮作时间超过5年,为花生产量的稳定提供切实保障。

第三,实施标准化的田地管理。种植人员需加强田地巡视频率,从而能确保及时发现患病植株并及时拔除,对其进行集中烧毁深埋。同时,在雨季,应加强田间管控,尽快排除田间多余水分,适当降低地块湿度,保证植株健康生长,提高其病虫害抗性。严格禁止使用病残体堆肥,及时去除田中杂草和垃圾,以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综上所述,作为我国多地区的重要作物,花生的产量与我国粮食安全息息相关。为进一步保障我国花生种植产业的长远发展,确保花生产量和品质的稳步提升,各花生种植地区应提高对生产工作的重视,培养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品种,切实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苗建利,芦振华,胡俊平.拌种及叶部喷药防治花生病虫害的综合示范效果[J].农业与技术,2023,43(24):5-8.

[2]马明敏,路雅洁,邢茂德,等.山东省花生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23,29(16):31-34.

[3]李红民.花生优质高产种植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分析[J].农村实用技术,2023(07):69-70.

猜你喜欢

病虫害防治花生
掏花生
花生猫便签夹
邂逅花生
浅谈四川地区果树病虫害防治误区及对策
浅谈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对策
园林病虫害科学防治的有效措施浅谈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到底埋在哪棵树下
探讨大豆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