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现状及解决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2024-12-31华彬黎晓明
摘 要: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产物,其在粮食生产中占据较大的比重,对我国粮食安全起到了保障作用,尤其是在地理优势明显的地区,应用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对于保障我国粮食产品品质能够发挥关键作用。基于此,本文就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作用以及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现状,探讨了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应用要点,以期解决我国水稻栽培工作存在的问题,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我国水稻种植产量以及水稻种植技术水平。
关键词: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现今已经成为水稻种植的主流技术,尤其是育苗以及栽培技术更是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的核心,贯穿水稻栽培全程。为了确保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能够发挥实际作用,通过对其的深入研究,确定水稻栽培选种、育苗、田间管理技术要点,探究水稻栽培的重要环节,以便能够提升水稻栽培种植产量和质量。
1 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作用
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水稻栽培产量,借助水稻粮食作物推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且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还实现了水稻种植栽培模式、播种模式以及栽培管理的创新,为后续水稻种植的开展提供参考。
1.1提高水稻产量
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能够充分体现当地水资源以及土地资源利用价值,满足现代化农业对于水稻种植的要求,追赶现代化农业发展趋势。同时,利用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还能够有效避免对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造成的污染,践行绿色环保发展战略,对于实现绿色生产具有现实意义[1]。种植户通过合理利用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为水稻种植产量和质量提供相应保障,提高当地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为农民进行水稻栽培提供技术支持,实现水稻种植高产,保障水稻栽培品质。
1.2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
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能够在提升水稻栽培产量的同时,为种植户创造经济收入,促使农户将生产效益转变为经济效益,因此在种植水稻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的应用,以便满足市场需求。随着市场对大米质量以及需求量的提升,种植户在栽培水稻过程中,必须提高水稻产量,适应大米市场需求不断提高品质,利用高品质大米不断打开销路,促进水稻栽培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带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
1.3实现水稻合理密植
在进行水稻栽培过程中,自然条件是必然要考虑的因素,尤其对于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而言,选择符合当地气候特色以及土壤环境的品种是种植水稻的第一步。在对当地自然条件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掌握当地积温、光照以及水分等影响水稻栽培的重要因素,选择合适的水稻种植品种,实现对水稻的合理密植,是发挥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必然选择。因此,综合来看,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要考虑到水稻品种以及自然环境,进而确定水稻密植方式,保证水稻发芽率以及存活率,为提高水稻种植产量以及质量奠定技术基础。
1.4合理控制水稻播种
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对于合理控制水稻种植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在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支持下,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并基于对积温条件的分析,确定水稻的播种时间是保证水稻存活率的必然选择。例如,在早稻播种时日均温度要高于12℃,为水稻种植营造合适的生长条件,以满足水稻生长的需要[2]。而在播种时,采用人工播种和机械播种相结合的方式,控制水稻播种的湿度以及深度,确保水稻播种的平均距离,实现对水稻播种的合理控制。另外,在进行水稻种植过程中,在播种阶段计划好必要事宜,在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帮助下解决水稻种植问题,推动水稻种植进程。
1.5创新水稻栽培模式
基于目前无公害水稻栽培高产技术的发展情况,可知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对于创新水稻种植模式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助力水稻种植实现合理播种和合理密植。在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帮助下,为水稻生长提供必要的生长空间,适当增加水稻种植密度,且保证水稻生长具有合适的光照、空气以及水分条件,促使水稻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吸收到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另外,在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帮助下控制土壤肥力平衡,保障水稻生长品质和质量。
1.6优化水稻栽培管理
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还能够推动水稻栽培管理模式的创新,随着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的应用,对于水稻栽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需要水稻生长在无公害的环境中,因此在对水稻栽培活动进行管理时,必须要加强对耕地、杂草以及病虫害防治的管理工作,采用科学的灌溉栽培手段,为水稻生长提供优质的环境。同时,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还督促种植户采取生物、物理以及化学等防治手段,提升病虫害问题解决速度。另外,无公害水稻栽培高产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水稻在各个生长阶段对水分的要求特征制定相应的灌溉计划,利用现代化技术对水稻进行合理灌溉,确保水稻灌溉质量,推动生态农业的建成。
2 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现状
虽然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已进入成熟阶段,但是仍旧无法结合当地环境特点发挥技术优势,在实际应用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时存在一定局限性,与现代农业的发展不相适应。
2.1无公害栽培技术应用
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在水稻生产中能够发挥关键作用,尤其是与当地水源条件与土壤条件的结合,能够最大化地发挥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优势,推动水稻种植高质量发展。现今有很多地方已经应用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与当地地理环境优势相结合,为水稻高产栽培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能够贯穿水稻种植的各个阶段,如选种、播种、翻地以及田间管理等,实现对水稻种植环节的控制,优化水稻技术要点,弥补传统栽培方式的不足[3]。
2.2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
虽然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已经进入到成熟时期,但是发展时间较短,技术水平不成熟,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展现出“水土不服”的问题。目前,无公害水稻高栽培技术与当地农业发展的结合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应用的凝聚力,这导致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现实价值的发挥受到局限。同时,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在田地管理环节,生产标准化以及规范化程度较低,田地管理失衡,土壤有机质减少,无法为水稻生长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这对水稻的栽培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另外,就目前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来看,其与水稻生产的各个环节紧密度不足,各个环节协调性较差,无法全面施展高产栽培技术。
2.3重视程度较高
在农业发展新时期背景下,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农产品种植逐渐向着无污染以及安全绿色的方向发展,尤其是随着绿色发展趋势不断推进,水稻种植户在对水稻进行种植的过程中,采取现代化手段以及措施,促使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得到合理利用,提升了水稻种植水平,满足人们对水稻种植的个性化需要。
2.4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发展方向
随着人们对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关注度的提升,其已经成为农业进行现代化转型的必然选择。通过利用现代化发展技术和手段,推动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与当地自然环境结合,是提升水稻种植产量以及种植品质的关键。因此,在水稻实际种植活动中,种植户一定要提升对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视,采取有效对策,实现对水稻种植有害物质的把控和处理,将其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以便确保水稻种植能够达到无公害水稻种植的要求。
3 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应用措施
基于对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作用以及应用现状的研究,实现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深入探究水稻栽培技术要点,实现对水稻选种、育苗以及栽种方式和水肥管理的控制,展现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的技术优势。
3.1合理选种
在进行水稻种植前期准备工作的过程中,其首要步骤是完成对水稻的选种,基于不同地区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特点,选择抗逆性以及高产的水稻种子,其不仅品质好,还具有较好的口感,能帮助种植户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通过选育优质水稻品种,提升水稻口感以及水稻种植的附加价值。例如,赣州市寻乌县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在20℃左右,极其适宜无公害水稻栽培[4]。并且赣州市寻乌县光照时间较长,积温量大,可以满足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的光照条件。为此,种植户在选种过程中,要结合赣州市寻乌县种植环境,挑选符合赣州市寻乌县生长的水稻,尽可能选择株形紧凑、抗性强、抗病性良好以及生育期适宜的水稻品种。另外,在选择水稻品种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到种子的整齐度、谷色度以及水分含量等参数,确保水稻种子品质上乘。
3.2育秧管理
首先准备2.5kg/667m2种子以及无纺布,按照苗床的实际宽度和长度,确定营养土的用量。同时,按照育苗盘数适量准备壮秧剂以及除草剂。其次,开展整地工作,优先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地区进行作床,确保土埂密实,四周土埂宽度为8~10cm。做好育苗准备,进一步优化土壤内部结构,在育苗过程中,选择腐熟稻草作为有机肥,以便提升土壤肥力和通透性[5]。再次,在正式播种的前7天,根据苗床大小,按照每平方米50g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混合药剂的标准,将其施加在10cm厚的土层内,以便实现对土壤酸碱度的调控,确保育苗工作的顺利进行。播种时每亩大田要播55个秧盘,以确保播种密度,播种后做好水肥管理。
3.3栽种方式
抛秧是江西地区常用的水稻栽种方式,其主要指的是利用抛秧盘育秧的方法替代传统的插秧手段,采用这种插秧手段能够有效提升水稻种植效率,降低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同时,在栽种过程中,还能够有效节省种子和秧苗的使用量。首先,选择适龄无病壮秧,基于当时天气情况进行排水炼秧,在开展实际抛秧工作前,向田地中施加预定量的薄肥。其次,确定抛秧密度,在进行栽种前,要对土地进行精耕,确保土地平整,达到浅、平、净的标准,以便为抛秧立苗提供便利。在栽种过程中,要确保田面高低差小于3cm,且选择适宜天气进行抛秧,做好开沟以及密植处理,确保秧苗种植均匀。最后,采用栽培和养殖相结合的方式,将水稻种植与鱼类养殖相结合,实现农作物的增产增收,转变传统单一的水稻栽培方式,促使水稻和鱼类能够同生共产,利用鱼类清理田间的害虫和杂草,既达到绿色生产的要求,又能为水稻生长提供肥料,提升水稻种植的安全性。
3.4水分管理
水分管理对于水稻种植极为重要,在进行栽培活动中,要秉持薄水促蘖、中期晒田控苗的原则对水稻种植进行水分管理,以便满足水稻在各生长阶段的水分要求。首先,抛秧时期的水分管理,基于抛湿不抛水的原则,控制水分渗透深度,田中水层厚度不得超出1cm,以免出现过多的积水。抛秧后,稻田要静置48h,其间不得灌溉水源,保持浅水层,确保秧苗自然落干,加快新苗进入土壤的速度。其次,在水稻发育期进行水分管理,应当关注到水稻在该时期的敏感性,避免出现缺水的情况而导致水稻发育迟缓,甚至出现死苗的现象。如果在观测过程中发现植株干物重,茎叶温度随着生长率的提升而提升,则需要及时采取水分管理措施调节水稻茎叶水分,灌溉浅水。同时,在灌水过程中,要合理控制水层深度,通常情况下,深度在1~3cm之间。如果出现低温天气,要及时补充水分进行保温。最后,在水稻成熟期对水分进行管理,则要在抽穗后施加2~3cm厚的水层,促使土壤保持饱和状态。
3.5施肥管理
施肥管理作为水稻种植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目的在于为水稻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确保水稻健康生长。因此,种植人员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一定要及时观察水稻生长态势,及时发现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水稻实际生长情况,确定施肥方案,为水稻生长补充适量的营养元素。对于土壤肥沃的地区,则要关注水稻对土壤肥力的消耗情况,进行田间施肥管理,为水稻生长提供必要的养分,满足水稻的生长需要。例如,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根据发育期、分蘖期的生长特点施加氮、磷、钾复合肥,充分发挥施肥管理对水稻高产的促进作用。
3.6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一项能够避免水稻生长受到干扰的必要措施。目前常用的病虫害防治手段有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化学防治。其中对水稻生长干扰最小的防治手段是生物防治以及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主要指的是通过在土壤中投放虫害天敌,达到诱杀害虫的目的,从源头上减少害虫的数量。物理防治主要是指利用机械设备消灭虫卵或利用害虫趋光性捕杀害虫。化学防治则是通过在土壤中喷洒化学药剂的方式灭杀害虫,但为了践行绿色生产的目标,需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
总而言之,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对水稻生产具有关键作用,对农户创收具有重大意义。因此种植户必须提升对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视,深入研究高产栽培技术,加强水稻种植管理工作,推动水稻种植业更好发展,为农业发展创造更多可能。
参考文献:
[1]杨代禄,黄燕云.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农村新技术,2023(05):10-12.
[2]吴吉华.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要点[J].种子科技,2023,41(05):64-66.
[3]刘芳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探析[J].种子科技,2022,40(07):53-55.
[4]陈立杰,李洪君,徐洪艳,等.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辽宁省植物保护学会,辽宁省昆虫学会.辽宁省植物保护学会、辽宁省昆虫学会2019年学术交流研讨会(西安)论文集.辽宁省植物保护学会,2019:111-112.
[5]刘立波.绿色和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08):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