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方水稻主要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关键措施深入分析

2024-12-31江浩

种子世界 2024年7期
关键词:田间管理种植技术病虫害

摘 要:水稻作为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如何升级产业结构是当前农业领域的重要课题。在此过程中,我国水稻的种植面积产生了一定波动,进而对粮食安全造成了一定影响。在保证完成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条件下,如何更有效提升水稻产量、降低病虫害的危害,成为相关人员不断探讨的课题。本文对我国南方水稻主要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措施进行分析,为水稻种植户和新型水稻种植的经营者提供参考,助力国家粮食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南方水稻;种植技术;病虫害;田间管理

南方作为我国水稻种植的主要产区,由于气候温暖、降水丰富,更适宜水稻的生长发育,因此水稻产量较高。在农业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种植农户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应积极应用高新种植技术,充分发挥地理、气候等天然优势,切实提高南方水稻种植产量及品质,推动我国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我国粮食安全供应提供有力保障。

1高产品种筛选及种子催芽技术

在水稻播种之前,种植农户应合理分析本地区农业种植的自身情况,依据实际情况选择优良品种。同时,确保所选水稻品种有抗逆性强、环境适应能力强、品质优良等特点,为水稻后期高产提供保证。种植农户还应确保作物品种与自然环境形成协作机制,提升资源利用率,彻底挖掘优良品种的高产潜力[1]。

1.1科学选择种植品种

确保种子来源正规,防止使用无生产日期、质量合格证、审定的三无种子。例如适合湖南种植的早稻品种有中嘉早17、湘早籼32号、湘早籼45号、潭两优83、株两优819、株两优189、陵两优211等;晚稻品种有湘晚籼12号、湘晚籼13号、五优308、丰源优299、天优华占、西子3号、玉针香、H优518、H优159;一季稻品种有Y两优900、Y两优1号、Y两优2号、晶两优华占、C两优华占、隆两优华占、臻两优8612等。杂交种子由于天气因素影响和加工条件制约,有些种子有穗萌,部分有黑粉。应在浸种工作开始前,对种子进行仔细筛选,去除不良性状的个体,提高种子发芽率,增加产量。

1.2实施严格浸种

种植农户应在日照充足的环境中对种子进行充分晾晒,晾晒时间应控制在三至四小时。通过紫外线的灭菌能力杀灭病菌,增强种子活性,提高其发芽率,有效降低后期病虫害发病概率。同时,需注意避免在午间温度较高时,将种子直接晾晒于水泥地上,应在种子下方垫上塑料膜,防止地面温度过高导致种子发芽率降低。对种子进行浸种消毒作业时,可配制浓度适宜的强氯精或咪鲜胺溶液,将种子浸种消毒,浸泡结束后,需及时用清水将种子进行充分冲洗,防止药物成分存留在种子上而降低发芽率。

1.3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科学催芽

应遵循“高温破胸、适温齐根芽、摊晾炼芽”的原则。具体操作如下:第一天白天浸种,常规稻一般浸种12~24小时,杂交稻一般浸种6~8小时,晚间约7点时,把种子置于55℃左右的温水(两份开水兑一份凉水)中预热20~30分起水(中、晚稻气温较高,催芽时可以不预热),用透水蛇皮袋或网袋(每袋装7.5~10千克)沥干水,底部与地板隔开,四周用稻草、废弃棉被或棉衣覆盖保温催芽。第二天早上7点左右,用35℃温水冲洗沥干后继续保温,晚间7点左右再次用35℃温水冲洗沥干后继续保温催芽,第三天早上种子基本破胸露白,这标志着高温破胸环节的完成。高温破胸工作结束后,应周期性开展翻堆散热作业,将种子温度控制在25℃左右,防止烧芽现象的产生,同时确保种子芽根发育良好。待芽根发育完全后,可根据所在地实际气温,酌情于室内进行摊开炼芽工作,准备育秧或直播。单季稻和晚稻催芽时气温较高,浸种消毒后晾干,保持湿润,放置室内1.5~3天便可自然发芽。

2育苗移栽及田间管理技术

通过适当调节每亩播种量,增加每亩有效穗,提高大穗率。一般早稻杂交软盘育秧用种量为每亩2.5~3千克,常规稻品种用种量为4~5千克,一季稻、晚稻杂交软盘育秧用种量为1.5~2千克。

2.1设置苗床及苗床维护

在浸种催芽的前一周左右,应开展秧田准备工作。选择肥力充足、背风向阳的丘块做秧田,且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参考底肥施肥量为每亩施完全腐熟农家肥1.5吨或25%复合肥50千克,施肥量根据地块肥力酌情增减。为种子发芽提供充足营养,切实提高水稻发育速度[2]。

开沟分厢,厢宽150厘米左右,沟宽25厘米左右,沟深15厘米左右。在秧田开沟、分厢平整后,还应在厢面喷施敌克松或恶霉灵对苗床进行严格消毒,可有效降低水稻在育苗期感染绵腐病、立枯病等病害的风险。灌溉的标准为沟中有水,水不上厢面。在苗床施用“健秧灵”,确保苗床已准备充分后,可摆盘、覆泥。使用种衣剂、烯效唑拌种可以防苗期病虫害、矮化秧苗、促分蘖。抛秧用353孔秧盘90~100盘,机插秧用标准盘30~35盘。早稻的播种时间一般在3月中下旬。早稻应用低拱地膜覆盖育秧。一季稻或晚稻则用遮阳网覆盖防鸟害或暴雨。待水稻播种结束后,应对苗床进行周期性的维护作业,实时监控水稻的生长状态,确保能在第一时间苗期加强田间管理,确发现病虫害现象从而及时采取措施。

2.2加大秧田管理力度,提升秧苗自身质量

目前南方地区主要的移栽方式有抛秧机和插秧这两种方式,种植户应该依据本地区秧苗自身的生长状况,加大后期对秧田的管理力度,保证后期的壮秧。移栽前3~5天,要施“送嫁肥”,喷“送嫁药”,从而保证秧苗代肥带药下田。

2.3提高秧苗的分类指导,保证其栽插品质

栽插前,要利用气象预报,适时尽早地进行水稻移栽。机插田一定要保证耕整质量,移栽前一定要保证田块沉实,确保秧苗适时早插,浅插可以适当增加秧苗的密度。在选插秧机时,选用25厘米的行距最佳,避免秧龄过大造成插秧困难,早稻每亩栽插2万蔸以上。同时,抛栽的田块也应该保证抛秧的整体密度,保证其均匀性。在栽插高产田块时,要保证每亩栽插2万~2.5万蔸,杂交稻每蔸2~3根本苗,常规的水稻每蔸5~6根本苗,最基本的秧苗每亩应保证达到5万~6万以及10万~12万,从而达到多穗高产的目的。根据塑盘软盘育秧方式具有播种量大、成秧率高但会致使秧苗个体生长偏弱的状况,应该尽早进行水稻移栽,以利于返青成活和早发分蘖。

2.4加强栽后管理,促进早长快发

精准施肥。对于早稻,基肥每亩施用51%复合肥30千克左右或40%复合肥35千克,在耙田时撒施。分蘖肥每亩追施尿素10千克左右。孕穗开始时,每亩补施用穗肥尿素5千克加氯化钾5千克。对于晚稻,基肥每亩施用51%复合肥35千克左右或40%复合肥40千克,在耙田时撒施。分蘖肥每亩追施尿素12千克左右。孕穗开始时,每亩补施尿素5千克加氯化钾5千克作穗肥。对于单季稻,基肥每亩施用51%复合肥40千克左右或40%复合肥50千克,在耙田时撒施。分蘖肥每亩追施尿素12千克左右。孕穗开始时,每亩补施用穗肥,尿素7.5千克加氯化钾7.5千克。

科学管水。遵循“浅水立苗,寸水返青,薄水分蘖,够苗晒田,控苗搭架,足水孕穗,干湿壮籽”的用水规律。

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根据近几年的实践,每季用药三次基本可达到防治效果。在分蘖期进行第一次药剂防治;在拔节到孕穗期进行第二次防治;在齐穗时进行第三次药剂防治。湖南、江西等省份的主要害虫为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稻水象甲、稻蓟马等,主要病害为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胡麻斑病、黑条矮缩病等。这里介绍几种主要病虫害推荐化学药剂:对于稻纵卷叶螟,当百丛幼虫数量在稻叶初卷期达到60~80头或在孕穗期达到30~50头以上时进行防治,每亩用5%阿维菌素100毫升或16%甲维茚虫威20克等,兑水30千克,均匀喷雾。对于二化螟、三化螟,在水稻枯鞘高峰期(枯鞘率达3%),每亩用5%阿维菌素100毫升或氯虫苯甲酰胺10毫升或沙蚕类毒素杀虫双和杀虫单药剂等,兑水30千克,均匀喷雾。对于稻飞虱,采取“压前控后”防治原则,当百丛虫量达500~1000头时,每亩用50%吡蚜酮10克或80%烯啶·蚜酮10~12克或10%三氟苯嘧啶10~16毫升,兑水30千克,均匀喷雾。对于稻瘟病,每亩用40%稻瘟灵100毫升或25%吡唑醚菌酯24毫升,兑水30千克,均匀喷雾[3]。纹枯病:重点防治分蘖盛期和抽穗期,分蘖盛期每兜发病率达到15%~20%,抽穗期达到30%以上时,每亩用24%噻呋酰胺24毫升或25%嘧菌酯30毫升或18%苯甲·丙环唑 30克,兑水30千克,均匀喷雾。对于稻曲病,在破口前7天和齐穗期分别进行防治,每亩用戊唑醇或己唑醇兑水30千克,均匀喷雾。

3 水稻的直播管理技术要点

水稻不进行育秧、移栽而是直接把种子播种在大田中的种植方式称为水稻直播。大面积进行水稻直播能有效节省劳动成本,充分缓解季节性劳动力紧缺的问题,同时,也对实现水稻生产的现代化、专业化、规模化以及轻型化的进程产生重要的作用,有很大的市场前景。不过与水稻移栽的形式进行比较,水稻直播方式存在难全苗、病虫害严重、容易倒伏的问题。所以,在进行水稻生产中要把握好“全苗早发、除草防害、增肥防早衰、健壮栽培防倒伏”等相关的种植技术要点。

水稻直播的优点也有很多。首先,水稻直播比较省事,能节省一定的劳动力。其次,直播方式下的水稻产量高。直播水稻在促进低节位分蘖、优化穗茎配置以及确保主蘖穗整齐一致方面表现卓越,因此成穗率较高且总穗数众多。在实际生产中,相较于传统移栽水稻,直播水稻通常能实现约5%的增产效果。此外,直播水稻的生育期相对较短。由于没有拔秧植伤和栽后返青过程,其生育进程得以加快,通常比同期移栽的水稻缩短7~10天。最后,直播水稻还有利于推动规模化生产的发展。

3.1精细整地、优选品种

直播水稻一定要保证田面平整、分厢,厢面彼此之间的高低差不超过3.33厘米,这也是直播水稻种植是否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一般情况下,每隔3米左右要有一条厢沟作为工作行,以便于施肥和喷洒农药。在选择苗种时,要选耐寒性高、前期早生快发、分蘖力适中、抗病能力强、植株较矮、抗倒力强的早熟或中熟品种。

3.2种衣剂拌种

水稻直播时一般建议使用的拌种剂如下: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10毫升+50毫升水混匀拌杂交稻1.5千克至2千克或常规稻2.5千克至4千克,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10毫升+50毫升水混匀拌杂交稻1.5千克至2千克,另外,21%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对恶苗病及水稻苗期蓟马都具有防治效果。拌种药剂的颜色为红色,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趋避鸟害。鸟害发生严重的地区可以加拌驱鸟剂。手工撒种时要选种子芽长、根长有1粒谷长的最为合适;机械播种时只要求种子催芽至“露白”即可。

3.3 播种期与播种量

适时播种是确保全苗的关键技术。直播水稻的播种期相较于移栽水稻要推迟7~10天。对于早稻直播,适宜的播种期需要确保日平均气温在12℃以上,并选在天气由冷转暖的时候进行播种。对于每亩大田的播种量,早稻常规稻为5~6千克,杂交稻为2.5~3千克。双季晚稻直播期应在7月上中旬左右。

3.4 播种技术

推荐采用手工撒播或播种机进行精准播种,确保种子均匀分布于厢面之上,且厢面应无明水存在。为达到理想的播种均匀度,建议采取定厢定量的播种策略。具体而言,先播撒60%~70%的种子以形成基础苗床,随后用剩余的30%~40%种子进行补充播种,以弥补可能出现的稀疏或缺失区域。播种后的20~25天内,务必及时进行田间查苗补苗工作。通过移栽密集区域的秧苗至稀疏区域,使稻株分布更为均匀,确保每株稻秧的生长环境均衡。

3.5及时实施化学除草方式

直播水稻过程中的化学除草也是重要因素,一般为“一封、二杀、三补”,播种后2~4天内使用封闭除草剂,能防治大部分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播种后10~15天在秧苗生长至二叶一心时,采用专业的茎叶喷雾技术,针对前期残留的大龄杂草进行精确防除,同时实现对第二出草高峰的有效控制。在施药过程中,需确保田间水层完全排出,使杂草至少露出2/3的部分,以确保药剂能够充分接触并发挥效果。施药后2至3天内需重新上水,并保持田间水层5至7天,以充分发挥药剂的持久控制作用。除草剂要经过严格筛选和测试,能够满足现代农业对杂草控制的专业需求。大部分情况下,农户选择禾阔双除,一般选择复配。三补是针对恶抗性杂草及第二出草高峰残余的杂草,应根据“一封、二杀”后的除草效果,在播种后的30~35天有针对性地选择除草剂。

3.6科学管水

直播水稻的灌溉工作应坚持芽期湿润、苗期保薄水、分蘖前期间歇灌溉、分蘖中后期晒田够苗或够苗晒田、孕穗抽穗期灌寸水以及壮籽期干干湿湿灌溉的原则。

3.7合理施肥

直播和移栽施肥方式不一样,“浪田”(耙田后的最后一道平整工序)时每亩施51%复合肥15千克,三叶一心时追施51%复合肥25千克,晒田复水时根据禾苗长势施8~10千克尿素和5~8千克钾肥作穗肥。

各种植地有关部门在推广直播技术时,应引入与之配套的新型技术,有效提升水稻的产量及品质[4]。

综上所述,水稻作为我国南方的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其产量的稳步升高是我国农业领域稳步发展的基石。广大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应积极应用新型种植手段,增加水稻的生产效率,提高水稻产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各种植地有关部门也应大力开展水稻种植技术培训,切实提升农户的技术水平,推广科学有效的水稻栽培技术以及田间管理策略,提升病虫害防治能力,为我国的粮食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余忠宏,徐南昌,李诚永.现代农业中水稻种植的田间管理技术[J].基层农技推广,2023,11(12):72-74.

[2]周训卿.优化种植技术对大田水稻产量与质量的影响[J].种子科技,2023,41(22):127-129.

[3]张国,于居龙,庄义庆,等 三氟苯嘧啶对稻飞虱的控制效果与应用技术研究.农学学报,2019,9(4):32-38.

[4]邱金灿.南方丘陵地水稻直播技术的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23,29(09):57-59.

猜你喜欢

田间管理种植技术病虫害
无花果田间管理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茶园开发与茶树种植技术研究
探讨如何提高大棚蔬菜种植技术
浅析小麦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