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星关油菜田间管理工作及几种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研究

2024-12-31王艳娇

种子世界 2024年7期
关键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油菜

摘 要:为进一步提高油菜种植产业的经济效益,文章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总结法、实地调查法,首先指出毕节市七星关区油菜生产现状;然后从良种筛选、土壤处理、科学育苗、幼苗期管理、生长期管理、成熟采收6个环节,详细阐述了油菜种植及田间管理要点;最后总结了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通过对油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进行研究,为油菜实际生产活动提供参考,加快油菜种植管理技术的推广,促进毕节市七星关区油菜种植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七星关区;油菜;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油菜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草本作物,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也是贵州省毕节市的重要经济作物。油菜全身是宝,春天油菜花可以观光,冬天菜苗可以做酸菜,菜籽收获后可以榨油,榨油后的残渣可以生产饲料和肥料[1]。近年来,毕节市七星关区为加快种植业发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在油菜种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保障粮油生产安全,对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居民生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挥出重要作用。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探讨毕节市七星关区油菜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法。

1 毕节市七星关区油菜生产现状

七星关区是贵州省毕节市下辖区,位于贵州西北部,下辖53个乡镇街道(含大方县托管5个乡镇),总面积3747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当地常住人口约128.92万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3.78亿元。七星关区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511m,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在10~15℃之间,年均降水量954.2mm,土地和水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种植业。近年来,七星关区各级政府非常重视油菜生产,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促进了油菜种植业的发展。根据2022年统计年鉴,七星关区油菜播种面积约9.7万亩,主要分布在生机镇、清水铺镇、龙场营镇、田坎乡和小吉场镇等低海拔乡镇(平均海拔在800~1100m的区域)。

从种植角度看,七星关区油菜种植模式主要有油料-玉米轮作、油料-玉米带状套种等。目前培育的良种有庆油1号、庆油3号、庆油8号、德亿油533、油研2020等。80%以上采用育苗移栽技术。另外,随着农村劳动力数量减少,撒播、点播等栽培技术也在推广中。

2油菜种植及田间管理要点

2.1 良种筛选

选择油菜良种时,要结合种植区的土壤条件和气候特征,分析其生长周期和抗性能力。以庆油1号为例,全生育期215天,株高201.7cm,千粒重3.86g,具有较强的抗病毒、抗寒性、抗倒性,相较于晶油1号,增产率达到4.7%,适宜种植在海拔1000m以下的冬油菜区[2]。油研2020则属于杂交种,生育期214天,株高177.1cm,千粒重4.0g,相较于秦优10号,增产率达到8.55%。确定良种后,选择粒度饱满、无破损、无病虫害的种子,使用5%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冲洗,然后自然晾干,以确保播种质量,实现高产目标。

2.2 土壤处理

油菜的生长期较短,但生长过程中的养分需求较高,因此土壤肥力直接影响油菜的长势和产量。一般情况下,要求种植地块的土壤含水量适中、土层较厚、颗粒细碎,具有大量有机质。为满足这一要求,就必须在前茬作物收获后进行土壤处理:第一,深耕整地,深度达到15~25cm,确保田间没有较大的土块。第二,整地过程中施加已经腐熟的有机肥,用量控制在1000~1500kg/亩;若使用氮磷钾复合肥,用量控制在30kg/亩。

2.3 科学育苗

若采用苗床育苗移栽技术,要选择向阳通风的地块,全面整地确保地势平坦,在苗床中施加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复合肥为辅,具体用量见表1,充分混匀后撒在土壤中并翻耕处理。

苗床开厢起垄,通常1.2~1.5m宽开厢,厢面宽1.0~1.3m,厢沟宽20cm,厢沟深15~20cm,深沟高厢,以便排水和田间管理。

在苗床育苗时,需要做到播种均匀、深浅一致。技术要点如下:第一,冬油菜育苗时间一般为9月中旬到9月下旬,春油菜则是4月下旬。采用撒播种植方式,种子用量为0.5kg/亩,均匀撒播后,再用细土薄薄得覆盖一层,以看不见种子为宜。第二,控制好育苗种植密度,为保证播种均匀,可按照1∶1或1∶2的比例,在种子中掺入草木灰或细土加少量磷肥。第三,播种期间要避免干旱天气,播种后在上方采取保湿措施,确保土壤湿润,以提高出苗率。

2.4 幼苗期管理

种子播种一周后幼苗即可萌出,此时应进行田间检查,对缺苗的部位进行补苗,提高整体出苗率。幼苗期管理要点包括:第一,根据幼苗的长势情况,遵循去弱留强、去杂留纯的原则进行间苗,时间一般在10月中上旬,幼苗长出3个叶片。第二,定苗,时间一般在10月底或11月初,幼苗长出5个叶片,避免出现高脚苗,对壮苗重点培育。第三,若移栽油菜幼苗,时间选择在11月中上旬,幼苗长出6~7个叶片。移栽前5天,使用人畜粪便水喷洒苗床;移栽前2天,使用清洁水浇透苗床,方便农户带土起苗并移栽,保护幼苗的根系[3]。第四,移栽完成后,再次浇水灌溉田间,促进根系和土壤接触,缩短缓苗期,保证幼苗返青生长,一般7天左右幼苗即可成活。第五,为改善土壤条件,幼苗生长期内及时清理田间的杂草,增强保墒蓄水能力,促进油菜根系生长。第六,进入12月初进行越冬灌溉,灌溉结束后划锄操作。对于田间硼元素不足的区域,可喷洒0.2%硼砂溶液。

2.5 生长期管理

油菜苗在生长期内,主要管理措施有施肥、灌溉、中耕除草和抗倒伏等。第一,根据油菜植株的生长现状和需求,追加尿素5~10kg/亩或碳酸氢铵10~15kg/亩,促进植株生长,避免出现早衰、贪青等情况。第二,植株进入蕾薹期,若气候较为干旱,应及时浇水灌溉,并喷洒0.2%硼肥溶液。第三,进入初春时节,随着气温升高、降雨量增加,田间的杂草生长速度也在加快。此时要进行中耕除草,一方面疏松土壤,提高地表温度;另一方面保护植株根系,避免杂草分流土壤中的养分。第四,因油菜种植面积较大,面对较强的风力容易倒伏,甚至造成植株死亡和减产。为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可在长出4~5个叶片时,将多效唑溶解在清水中喷施,用量为40g/亩,可降低植株的分枝高度,促使茎、叶等部位更加强壮。第五,为提高菜籽产量,还要进行根外追肥,使用0.3%硼砂水溶液或1%磷酸二氢钾溶液向叶面喷施,每隔7天喷施1次,共喷施2~3次。

2.6 成熟采收

第一,冬油菜在5月底收获,春油菜在9月底收获,当菜籽泛黄后是最佳采收时间。若采收过早,菜籽处于半成熟状态,不仅影响产量,也不利于存储。若采收过晚,菜籽过于成熟容易脱落,也会造成一定损失。第二,采收分为人工收获、机械收获两种,注意在晨间带有露水的情况下收割,可防止裂角落粒;注意动作轻柔,一边收捆、一边拉堆,不要在田间堆放晾晒。第三,若在八分熟时采收,为促进角果后熟,应以方形、圆柱形的形状进行堆垛,选择在地势高、不积水的部位,防止菜籽霉变。第四,采收完成堆放4~6天后,此时角果皮裂开、菜籽分离,宜选择晴天进行摊晒、脱粒,待水分降至10%以内即可入库[4]。

3 油菜种植期间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3.1 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

一是霜霉病。它是由霜霉菌引起的病害,油菜受害部位主要是花和叶,发病初期出现绿色斑点,后期逐渐成为黄斑,最后发白霉变,花瓣变厚,不会形成果实。研究发现,霜霉菌的适宜生长温度为7~18℃,多雨、空气潮湿、种植密度过大、透光通风性差的情况均会提高霜霉病的发生率[5]。防治技术包括:①种植地块2~3年轮作,施加足量有机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控制好种植密度,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采取科学的浇水方式。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深埋或焚烧处理,并在定制穴内撒生石灰,避免病原扩散。②根据霜霉病的发生规律,在病发前2周在叶片上喷洒高脂膜乳剂200倍液,间隔10天喷1次,共计2次。③发病初期使用百菌清粉剂500倍液,发病较重时使用甲霜锰锌粉剂500倍液,间隔7天喷1次,共计2~3次,可控制病害蔓延。

二是菌核病。它是由多种真菌引起的,如核盘菌属、丝核属、链核盘菌属等,油菜受害部位主要是茎、叶和果实,病害初期茎部和叶片出现水渍斑,然后转变为淡褐色,导致茎部腐烂;果实受害则会出现黑色的鼠粪状菌核。在温暖、高湿环境下和花期,菌核病易于高发流行。防治技术包括:①选种时消灭菌核,使用硫酸铵、盐水等清洗处理可去除带有病原的种子。栽植过程中控制好密度,适量施加磷肥有助于培育壮苗,增强抵抗力。春季多雨时期,及时排出田间积水以降低湿度。②幼苗期,将草木灰、熟石灰按照1∶2的比例混合后撒在植株根部,用量按照30 kg/亩控制。进入花期,喷施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发病初期,使用菌核净2000倍液进行防治。③出现严重菌核病,使用乙霉·多菌灵20g加水15kg喷施,每3~5天喷1次,共计2~3次。

三是花叶病。它是油菜常见的病毒病害,由芜菁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引起。油菜染病后,新生叶片呈网状明脉,出现卷曲畸形,茎部和花轴上出现黑褐色斑点,且蚜虫是主要的传播介质,高温、干旱条件下容易发病。防治技术包括:①选择抗病品种,如青帮油菜。实施精细化播种,相比于育苗移栽技术,直接播种可降低发病率。施用足量基肥,并在苗期适时追肥,浇水时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干旱或水浸。②在苗期进行田间巡查,及时发现蚜虫并尽早防蚜,阻断病毒传播途径。③在发病初期,喷洒植病灵1000倍液或83增抗剂100倍液。

3.2 常见虫害及防治技术

一是蚜虫。油菜生长过程中,蚜虫是发生率较高的害虫之一,蚜虫会啃食油菜的叶片,导致叶片发黄、卷曲;啃食茎部、梗部,会破坏植株正常吸收营养,影响油菜开花结果。蚜虫喜欢干燥温暖的气候,在冬末春初时节大量活动,雌性蚜虫能繁殖几十上百只小蚜虫,而且生长速度快,对油菜生长带来巨大威胁。防治技术包括:①选育抗虫品种,苗期保持土壤湿润。②利用蚜虫的天敌,如草蛉、食蚜蝇、瓢虫等,对蚜虫进行捕杀,以降低蚜虫基数。在秋播油菜田间设置黄板,上涂一层油,可诱杀蚜虫;或用银灰、白色或黑色薄膜覆盖油菜行间40~50天,可驱蚜防病。③田间出现严重蚜虫病害后,喷洒氧乐果乳油2000倍液或灭蚜松1000倍液。

二是菜青虫。油菜花菜青虫属于鳞翅目粉蝶科的幼虫,成虫又名菜白蝶、白粉蝶。菜青虫会啃食油菜叶片,2龄前只啃食叶肉,留下一层透明表皮;3龄后可蚕食整个叶片,仅剩叶脉,影响植株生长,从而造成减产。另外,虫粪造成的污染还会影响产品价值。4月初菜青虫开始羽化,随着温度升高其活动能力变强。防治技术包括:①使用昆虫生长调节剂,如灭幼脲1号500倍液,因其发挥作用的速度缓慢,需提早喷洒,待虫龄变更时杀死害虫。②使用细菌杀虫剂,如青虫菌6号液剂500倍液。③在发病高峰期,喷洒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赛波凯乳油2000倍液或锐劲特悬浮剂1500倍液防治,杀灭害虫的同时抑制虫害扩散。

三是潜叶蝇。油菜潜叶蝇的幼虫会钻入叶内取食叶肉,蛀成弯曲潜道,导致叶面出现白色线状条痕,受害严重时叶片凋落,影响结荚,最终造成减产。春油菜在7月上中旬,冬油菜在4月底5月初,此时是发病盛期,幼虫适宜生长温度为16~18℃,成虫为20℃左右。防治技术包括:①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耕翻土壤,将残株败叶清除干净,以减少虫源。②在成虫期,使用甘薯、胡萝卜煮汁,加入敌百虫后点喷,间隔3~5天喷1次,共计4~5次,对成虫进行诱杀。③在幼虫初孵期、成虫盛发期,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如乐果乳油1000倍液、敌百虫晶体1500倍液等。

四是白菜黑斑病。这是油菜科蔬菜中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主要在湿热季节发生严重,容易对油菜和其他十字花科蔬菜产生不良影响。白菜黑斑病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叶片上,尤其是老叶。感染后,叶片表面出现黑色斑点,这些斑点呈不规则形状,通常具有浓重的黑色边缘。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斑点可能会融合成大片的黑斑,导致叶片逐渐变黄并最终干枯脱落,影响了叶片的正常光合作用,导致能量和养分的流失,最终影响产量和质量。为了有效防治白菜黑斑病,采取一系列综合的治疗方法是必要的。首先,实施良好的田间管理,包括适宜的间距控制、定期清理田间积水,以减少真菌病原体的滋生环境。其次,选用抗病能力强的品种,提高作物的自身抗病能力。此外,可以采用化学防治方法,喷洒合适的杀菌剂,如丙环唑、三唑酮等,以控制病害的扩散,并应根据当地的气象和病情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防治措施的时间和剂量。

综上所述,油菜是毕节市七星关区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量逐渐增高。文章结合毕节市七星关区实际情况,对油菜的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探讨,希望为农户、技术人员等提供借鉴。未来,应积极推广机械化种植技术,打造示范工程和龙头企业,并加强政策支持和宣传工作,才能进一步提高油菜生产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立新,孙川川,马绍智.毕节市油菜多功能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J].上海蔬菜,2022(4):79-80,88.

[2]雍元琴.贵定县油菜的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吉林蔬菜,2023(3):60-61.

[3]穆芳.油菜种植的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家科技(上旬刊),2023(5):10-12.

[4]郭军,袁勇,刘蕊.毕节市油菜生产现状及扩种情况分析[J].粮食加工,2023,48(5):91-93.

[5]何志亮.南方油菜高产种植技术推广及病虫害防治分析[J].农业灾害研究,2023,13(7):71-73.

猜你喜欢

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油菜
无花果田间管理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油菜开花
种油菜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对策
园林病虫害科学防治的有效措施浅谈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