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标准化栽培技术方案对创新发展有效促进的探讨
2024-12-31王春红
摘 要:小麦属于一种必不可少的粮食作物,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小麦的整体品质和产量,不仅关乎到人们日常生活,同时也会对农村经济发展造成直接影响。为了对小麦产业发展进行推动,在现如今的小麦栽培中,必须与当地栽培条件结合,加强先进种植技术的研究应用,同时重视小麦的田间管理,以此对小麦稳产高产进行保证。近几年人们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对农产品的要求方面,也逐渐转变成品质和安全性,所以实际种植小麦时,需重视绿色优质高产种植技术的应用,这样才能生产出更加优质、健康的小麦产品,满足市场中对绿色产品的需求,推动当地小麦种植业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麦栽培;高产种植;种植技术;技术要点
盐城市主要位于江苏的东部地区,全市都属于平原地貌,平均海拔为4~5m。当地的平均气温为15.3℃~16.3℃,降水量年平均值为598.2~944.8mm。盐城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近几年小麦种植逐渐得到当地种植,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对于小麦生产来说,其品质、产量的稳定,会直接影响到当地粮食安全。现如今有越来越多人投入到小麦生产中,但在实际种植期间,很可能受到各类因素影响,比如病虫害的侵袭,导致小麦品质产量降低,甚至还可能对消费者和环境造成危害[1]。为了能将小麦品质提高,并满足绿色无公害种植要求,在实际栽培中,需重视绿色优质高产种植技术的应用,充分了解此技术要点,以此提高小麦的栽培质量,同时做好当地生态环境保护,更好地发挥出小麦作用价值。
1种植前准备工作
首先,施加有机肥。通过应用有机肥,能够让土壤中养分提高,对内部的微生物活动进行促进,这样能保证根系部位稳定生长。实际进行作业时,可进行秸秆还田或使用农家肥。在应用农家肥时,应用前必须事先进行高温堆积处理,以此将内部虫卵、病原菌数量减少,使肥料质量得到保证。如果采用秸秆还田的方式,需要将秸秆彻底粉碎,每段保证有5cm左右即可。在秸秆中具有较高的碳氮比,同时还含有有机物质、氮磷钾元素等,可以让土壤发挥固氮作用,并将生物活性增强,可以更好地将土壤疏松度提高,让土壤有更好的肥力,可以有效满足环保、绿色的要求。还田时可加入尿素,这样能让秸秆分解加速。通过秸秆还田处理,此期间需确保土壤水分充足,如果缺水必须及时补充。除了有机肥的施加,还要对土壤进行深耕。通过深耕处理,能让小麦根系生长质量提高,作业深度一般为25cm,为了将作业效率提高,可借助机械设备进行耕地。
其次,在准备工作中,土壤处理也较为重要,实际处理期间要与土壤实情结合,确保能够将小麦生长需求满足。如果田块有较多病虫害,进行耕地前要使用林丹粉进行施撒。对病虫害发生情况充分了解,然后再针对性进行处理,这样能将不利影响减少[2]。在准备工作中,基肥施加较为重要,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种植环境,土壤内养分含量也存在一定差异。为了将符合小麦生长的环境营造出来,种植前要施加基肥。比如可采用有机肥,按照1.5万~3万kg/hm2的用量进行施加,磷酸铵要保证有375~380kg/hm2的应用量,应用尿素时,用量一般保证在300~310kg/hm2。硫酸钾、硫酸锌进行应用时,用量需分别控制为200~225kg/hm2、15kg/hm2。补充硼肥时,需按照7.5kg/hm2控制用量,以此确保能将小麦养分需求满足。
2种子选择与处理
首先,品种选择。小麦品种的确定,会直接决定日后能否实现高产。在进行选择时,要将当地气候条件作为首要考虑标准,还要确保品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为了能够保证种子质量,可将优良品种引进,但在实际引种前,需要把试验示范工作做好。所选的小麦种子,要确保色泽鲜亮、颗粒饱满,最好为当年产的种子,发芽率需超过85%。其中存在的虫蛀、霉变、干瘪种子要将其清理干净,这样能将种子发芽率提高。进行选种时,还要充分考虑当前市场需求,这样才能对种植收益进行保证。
其次,种子处理。选择好需要种植的种子后,为了对其成活率进行保证,还要及时对种子进行筛选。小麦种子要从正规的销售商、生产企业进行购买,购买时明确质量标准和包装,这样才能对成活率进行保证。选好后需对其展开拌种、浸种、包衣处理。比如可展开变温浸种法,以此保证能实现苗齐苗全。在冷水中将种子放入浸泡4~6小时,然后再将其放入到温水中浸泡1~2min,温水的水温一般为52~53℃,种子的温度如果已经处于50℃左右,此时要放入到56℃水中,继续进行浸泡,控制5min的时间。完成浸泡后放入冷水进行冷却,再将其晾干等待播种即可,通过这种方式处理,能够对散黑病有效预防。除了对种子浸泡外,还可展开晾晒处理,这样能将种子活力增强,同时还能使表面带有的病菌被灭杀。具体可在天气晴朗时,将其平摊于地面上晾晒,需要注意不能放在水泥地,避免因为高温导致种子被烫伤[3]。种子摊开后一般保证10cm的厚度,连续72h的晾晒,晾晒期间需定期进行翻动,保证受光均匀,这样能将小麦发芽率提高。对于拌种工作来说,对病虫害预防具有一定应用价值,比如可将种子和35%吡虫啉悬浮剂、30%戊唑醇悬浮剂进行混拌,这样能够对蚜虫、黑穗病起到一定预防作用。在种子处理中,包衣处理也较为关键,包衣时间要选择在播种前15天,完成处理后需在通风、避光的地方放置种子,需确保整体铺开均匀。另外,随着种子产业不断发展,目前市场中很多种子都已经过包衣处理,所以可直接选择此类种子进行种植。
3播种作业
3.1播种时间及准备
在进行播种时,为了能保证播种质量,需针对当地气候条件进行考虑,还要明确所选品种的生产性能。对播种时间进行确定时,一般要保证温度,长时间持续在10℃左右,此时即可进行播种。为了确保小麦能够实现高产优产,随着机械化不断发展,还可以借助机械设备种植,通过机械设备实现自动化、机械化操作。比如,实际进行作业时,可使用宽幅精量播种机,将施肥、播种、镇压等操作一次性全部完成,这样能让人力成本大量节省。进行机械播种前,要事先将设备调整工作做好,对播种方式、播种力度进行明确,保证行进速度、播种深度能够一致,避免发生漏播、重播等问题。还要对小麦苗带宽度、深度、行距严格控制,一般要保证苗带宽为8~10cm,行距和播种深度,分别保证为20~25cm、3~5cm。
3.2播种方式
小麦生长期间很可能受各类因素影响,比如土壤环境、温度条件等。为了能对成活率进行保证,必须根据当地播种条件、温度对播种时期进行灵活选择[4]。播种时要对播种深度进行严格控制,如果太深对幼苗出苗十分不利,如果播种太浅,会对小麦扎根造成影响,还可能出现冻害问题,所以深度一般要保证在3~5cm左右。另外,在播种时要做好密度控制工作,这样能确保水分养分更好的供应,促进实现苗齐苗全。对密度进行设定时,一般可保证为105~150kg/hm2。如果在中低产田种植,可以将播种量增加,对播种密度进行调节,确保生长后期能有足够的光照和透气性。为了将小麦群体结构进行优化,使播种效率提高,可以利用半精量条播机械,控制播种深度为3~5cm,及时进行覆土镇压。如果进行晚播,时间每推迟24小时,将播种量增加3.75kg/hm2,确保能够实现苗全苗齐,避免断垄的问题出现。
4水肥一体化技术
在绿色优质高产栽培中,所有工作都要严格按照绿色化生产理念展开。比如在选择肥料时,要将目光放在污染少的种类上,将配方肥料、有机肥料作为优先选择,保证施肥的质量。在有机肥应用前,必须事先进行完全腐熟,应用量为30~40t/hm2,以此对小麦质量产量进行保证。如果应用配方肥进行施加,需对种植地土壤条件,以及小麦目标产量进行综合考虑,目标产量如果为7000kg/hm2,纯氮肥用量要保证为180~225kg/hm2、五氧化二磷肥和氧化钾肥的用量,分别保证为135~150kg/hm2、95~115kg/hm2,将这些肥料均匀的吸乳到土壤内。在不同的生长时期,要和土壤肥力情况结合进行施肥,这样才能对小麦产量、品质进行保证。除了施肥工作外,生长期间还要将灌溉工作做好,具体可借助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在应用配方肥、有机肥的基础上,选择喷灌、滴灌技术进行灌溉,以此将水资源利用率提高,使实际种植生长期间,农药化肥的应用量减少,避免当地生态受到严重污染,还可让节肥、节水的目的实现,显著提高种植效益。
5田间管理技术
当小麦逐渐出苗后,需对出苗情况及时观察,如果有缺苗的地块,需及时在此处进行补种,以此将出苗率提高。如果田间的湿度较大、水分充足,在此条件下要选择密度较大的地块,对小麦苗进行移栽,补种后对局部进行灌溉。在苗期要将生长控制做好,避免因为消耗土壤养分,导致越冬成活率降低。苗期还要重视田间除草,如果土壤存在板结问题,可以展开1~2次的划锄作业。生长到越冬期时,要和田间墒情结合进行灌溉[5]。当进入到返青期后,需对田间墒情认真观察,把灌溉量控制好,此时期还要根据生长情况,选择尿素进行追施,如果田块的长势较弱,需要将尿素用量控制好,如果麦苗的长势较好,并不需要额外灌溉或追肥。当生长到拔节期后,可以在灌溉的同时,按照112.5~150.0kg/hm2施加尿素。此作物在拔节期,很可能发生霜冻问题,所以要培育好壮苗,通过灌溉追肥工作,将植株抗性能力提高。当冻害问题出现后,可选择磷酸二氢钾,或利用生长调节剂进行施加缓解。
6病虫害防治
6.1赤霉病
在盐城地区的小麦实际栽培期间赤霉病属于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病害,所以在当地的病虫害防治中要将此类病害防治作为重点项目完成。这种病害还称之为烂麦穗头、烂穗病、麦秸枯、红麦头,较多出现在小麦的抽穗期也会出现在苗期,在整个生长周期中发病率最高的时期为抽穗扬花阶段。病害的发生时间并没有固定值在任何时期都可能对小麦造成危害,发生后会导致出现苗腐和穗腐的问题尤其对穗部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如果小麦在苗期遭受此类病害危害其原因主要因为在土壤中会有疾病病菌存在,或者在种植前种子就携带此类疾病病菌。针对其危害症状进行分析在病害的最初阶段会有小病斑出现在穗部部位,随着病害发展会向整个穗部进行扩大蔓延造成小穗枯黄,在病害危害较为严重同时没有及时处理的情况下整个穗部会成为枯白穗。防治时要在播种前使用戊唑醇和氟环唑等药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包衣后在阴凉的部位将其自然阴干这样就能对赤霉病起到一定防治作用。如果用药剂防治可在扬花阶段使用戊唑·咪鲜胺水乳剂,选定45%的浓度以及20~30mL的用量进行施药,或者使用唑醚·戊唑醇悬浮剂按照30%的浓度和40~50mL的剂量进行施药防控。
6.2锈病
小麦锈病在盐城地区也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小麦病害,这种病害包含很多种疾病类型比如杆锈病和叶锈病以及条锈病,不仅具有较为广泛的发生范围同时还有较为显著的危害性。小麦遭受疾病病菌侵染后会有褪绿斑点出现在麦杆和叶片的部位,然后有夏孢子堆随后长出并在生长到后期时会出现黑色疱斑。这种病害在作物田间可以随着气流而向四处传播,甚至在轻微气流的作用下能刮到1500~4300m左右的高空中,所以这种病害的危害范围较为广泛。在锈病的防治中最基本的方法就是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如果使用药剂进行防治可利用喷雾的方式选择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控制65%的浓度并在250~300kg的水中加入0.5kg的药剂混合,然后再进行全面喷雾处理,以此提高防治效果并减轻病害危害。
6.3虫害综合防治
小麦实际生长期间,会遇到各类虫害侵袭,比如吸浆虫、蚜虫、蓟马等。当生长到抽穗期时,此时属于蚜虫的高发期,这种害虫会对光合作用造成影响,对植株生长十分不利,甚至可能导致植株死亡。对于吸浆虫来说,会对作物花器部位造成危害,籽粒浆液会被大量吸食,从而导致出现减产问题,田间的温度、降水等条件,是造成此类虫害发生的重要原因。对于蓟马来说,在生长期间属于重要虫害,会严重危害植株生长,所以也要作为重点进行防治。
在虫害的防治中,蚜虫具有较快的繁殖速度,出现后会快速蔓延、扩展,所以必须将最佳防治时机找准。进行田间管理时,要做好杂草清理工作,将蚜虫生长环境破坏。这种害虫有明显趋黄性特点,所以可选择黄板在田间悬挂,以此对成虫进行诱杀。还要加强天敌保护,在田间释放食蚜蝇、瓢虫等益虫,对害虫数量进行控制。在蚜虫的防治中,可以选择药剂进行喷施,比如3.5%啶虫脒乳油825mL/hm2进行喷洒。在吸浆虫的防治中,可选择45%杀螟松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在抽穗到开花前进行喷洒。对于蓟马的防治来说,要将田间杂草清理工作做好,使害虫的数量减少,当小麦生长到杨花后,可选择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进行喷洒,以此来提高防治效果。
7结束语
随着小麦种植业不断快速发展,以及无公害绿色栽培理念的深入人心,在小麦实际种植中,绿色优质高产种植技术的应用逐渐得到重视,通过此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能够对小麦种植技术创新发展有效促进,同时可将小麦种植质量产量提高,更好地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实现持续发展。为了能更好地发挥出技术价值,作为当地的政府部门,需要重视此技术的推广,将标准化生产技术制订出来,同时贯彻落实相关推广方案,从整体上提高此类技术推广力度。作为种植人员,在进行实践时,也要严格根据相关操作规范,将绿色优质高产种植技术应用于小麦生产中,从整体上提高小麦品质和产量,满足绿色无公害种植要求,为市场供应更加绿色、健康的小麦产品,推动整个产业能够实现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玉娟.绿色优质高产小麦种植技术要点[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09):194-195.
[2]赵扬扬.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探讨[J].种子科技,2023,41(6):75-77.
[3]张敏.小麦绿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8):203-204.
[4]朱群群.绿色优质高产小麦种植技术要点[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2,(4):133-135.
[5]布玉成.绿色优质小麦高产种植技术要点[J].农业工程技术,2020,40(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