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人物有方法
2024-12-31施巧颖
人物描写技巧有很多,下面提供一些,以供参考。
一、描写人物的哪些方面
1.外貌
描写人物外貌,包括服饰、姿态、面容与神态等,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按顺序描写
描写人物的外貌,比较常见的顺序是从整体到局部依次描写,由体型逐渐细化到五官,从而强调外貌重点。除此之外,可以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即由相貌向行为、神态等过渡。
(2)突出外貌特征
想要抓住外貌细节,可以将一些特点放大,以便展示鲜活的形象。
(3)使用修辞
描写人物外貌要着重凸显神韵,可运用不同的修辞,常用的有比喻和夸张这两种。比如:
小艾的身材稍显清瘦,马尾辫从脑袋上自然垂下,大大的眼睛,鼻梁上方架着一副粉色塑料框眼镜。此刻,她正端坐在书桌前认真看书,听到妈妈说一会儿要去看电影时,脸上立刻绽放出笑容,仿佛盛开的花朵,圆圆的眼睛像夜晚天空中闪闪发亮的星星。
在这段人物描写中,首先介绍小艾的体型清瘦,随后介绍五官,用“大大的眼睛”“鼻梁上方架着一副粉色塑料框眼镜”,清晰描写小艾的五官。写小艾看书时“认真的”神态,以及听到妈妈说去看电影时神态的转变,使用比喻修辞,将小艾的笑容比喻成一朵花,并将小艾的眼睛比喻成“夜晚的星星”。通过对小艾外貌的描写,清晰地反映了小艾的性格。
2.心理
心理活动是无声的语言,最能体现当时的状态。写作时要描写心理,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现人物情绪上的喜怒哀乐,突出人物的性格与个性,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描写人物心理要先创设适合心理活动的情境,以场景展示丰富的内心活动。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是揭示心理变化,做到自然,符合情理;第二是要始终围绕中心思想;第三是要站在客观角度,不能一直强调个人想法或捏造事实。比如:
从早自习开始我就非常紧张,担心老师检查昨天布置的作业。昨天我看电视忘记了时间,没有做作业。如果老师发现,我就说作业落在家里……但这个借口太不可信了,老师一定会拆穿我。早知道这样,我昨天一定先写作业,希望老师千万不要检查作业!
这是一段关于人物内心的描写,先创设情境抓住读者的目光,随之是大段的心理描写,因忘记写作业担心被老师发现,增强了作文的可读性。
3.对话
语言是重要的交流工具,人与人在对话时的声调、手势与表情都是重要内容,要认识到对话描写的重要性,将描写的重点集中在语言、姿态、神情、动作等方面,使对话更加真实。
描写对话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是介绍对话背景,引出人物;第二是烘托气氛,引出对话;第三是设计对话,抒发情感。比如:
上周末,我独自返回学校,走到半路时妈妈打来电话,嘱咐我:“路上要小心看路,不要玩手机!”我当时有些不耐烦,随意答应句“知道了”。没过一会儿,我又接到妈妈的电话,妈妈在电话那头说:“回学校的路上要小心!”我心想妈妈这是怎么了,回学校这条路我经常走,能有什么危险?我觉得好笑,认真回答道:“知道了妈妈,您就放心吧,没事的!”
这段对话描写首先交代了对话的场景——“回学校路上”,并先后介绍妈妈两次打电话时母子的对话,表现出母亲的担心。对话中母亲两次都说了“路上要小心”,虽然对话简单,却让人感受到深深的母爱,从而展现语言的力量。
4.故事
把人物放到故事中,是彰显人物特点的重要方法。描写故事要清楚交代起因、经过和结果,只有如此才可以对人物起到烘托作用。比如:
第一次见到那只猫,是在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当时风很大,还下起了雨,路上的行人很少。我加快了脚步,想要快点到家,但不经意间的一瞥,我看到了它——单元门口的垃圾桶旁边瑟缩着一只黑色的小猫。走近一看,小猫瑟瑟发抖,身形十分瘦小,看到我走近迅速弓起了背。我翻出了包里的火腿肠,想要喂它,但小猫看到我靠近又瑟缩了一下。见它害怕,我只好把火腿肠弄碎,放在地上。小猫迟疑了一会儿,最后吃了起来。
这段文字讲述了“我”偶遇一只小猫的故事,“下雨的傍晚”“垃圾桶旁边瑟瑟发抖的小猫”,起到衬托人物的作用。
5.神态
(1)关注细微的神态变化
描写人物神态时需要关注一些细微的变化,就是要重视细节描写,不能过于笼统,应仔细观察人物神态的变化。以“笑容”为例,描写笑容有很多方法,“微笑”表示欣慰,而“大笑”则表示性格爽快,“窃笑”展示了内心的一些小心思,“嘲笑”则展示了傲慢的态度。
如描写“我的同桌”,重点表达同桌多变的神态,而且这种“多变”主要体现在神态的细节上。描写同桌开心,“她笑起来眼睛像月牙”;描写同桌伤心,“圆溜溜的大眼睛里浸满了泪水,鼻子也快速抽动着”;描写同桌紧张,“她突然间眉头紧锁,好像心里有一万句话说不出来”;描写同桌生气、伤心,“她的眼睛突然睁大,好像两个铜铃”;描写同桌发呆,“她呆呆地看着窗外,当时的神态用呆若木鸡来形容也丝毫不过分”;描写同桌哭泣,“圆圆的大眼睛里眼泪接连掉落,好像一颗颗珍珠,掉在脸上、身上和地上”。
描写人物神态时,要细致入微地观察,详细描写神态变化,展现人物多变的性格,塑造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
(2)与情感建立联系
描写人物神态,最好能塑造性格或抒发情感。比如:
胜男眉头紧蹙,大拇指在下嘴唇上摩挲,紧张地思考。
这一段对胜男状态的描写,塑造了人物沉稳的性格特点。
6.动作
描写人物的动作,主要起到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可以了解人物当时的内心活动。实际上在描写人物动作时,一些写作方法必须熟练,这是增强写作真实性的重要方法。一般在描写人物动作前,应重点观察生活,了解人物在何种状态下会做出此动作,随后再使用精准、贴切的语言进行叙述。写作时使用精准的用词呈现当时人物的动作,既可以塑造人物形象,又能够学习动词在写作中的应用方法。
例如下面描写动作的片段:
小李毫不犹豫地举起羽毛球拍,下意识地耸了耸肩,扭扭脖子,马上做出准备姿势。他抬起头,露出了坚定的目光,向对面的那个人说:“开始吧!发球!”很快,羽毛球向小李发射过来。她毫不犹豫地侧了侧身,抡起右胳膊,只听啪的一声,将球打了回去。可谁知,对手又发了一记直射球。小李瞬间皱起了眉头,马上调整了姿势,左脚向后一跨,头向上抬起,右手抓住机会再一次将球打了回去,眼睛一直紧盯着球。对手又发出了“杀球”,小李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输了一球!“还不错嘛!”她握紧球拍,轻轻将球抛向空中,用闪电般的速度将球发向对面。对手非常专业,两人一来一往很多回合,依然没有分出胜负。
通过对打羽毛球动作的细致描写,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小李的打球实力、比赛的焦灼感。写作时,要准确运用动词。例如:“昨天是周日,我看电视看到了很晚,今天起床时才发现快要迟到了。我马上(" ")好衣服, (" " )上帽子,随后快速(" ")到卫生间,出门时已经快来不及了,就没有(" " )早餐。”在括号中填写动词时,应抓住人物动作的关键。
7.环境
描写人物除了可以进行神态、动作、语言等的直接描写,还可以采用间接描写方法,例如以环境为衬托,塑造更加鲜明的人物形象。例如,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有这样的描写:“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这段描写,主要表现炎热的天气,但在这种炎热的环境中祥子依然选择拉车,塑造了祥子吃苦耐劳、本本分分的形象,同时也向读者表明了祥子鲜明的性格特征。
二、描写人物的六个步骤
描写人物有六个步骤,下面简要介绍,以更加系统性地总结人物描写的方法与技巧。
1.确定描写目标
描写人物之前,必须确定描写人物的目标,不能随便描写。例如,《狼牙山五壮士》中描写胡德林和胡福才:“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这一句中接连使用了“把脸绷得紧紧的”和“全神贯注”等词汇,描写当时人物的表情和神态,目的是想要表现胡德林和胡福才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形象。
2.确定描写对象
确定了描写目的之后,还要确定描写对象,也就是要写谁,这个人是什么形象、多大年纪、从事什么职业等。例如,在《少年闰土》中,作者塑造了“生活在海边的农村少年”“有常识”“果敢”的人物形象。
3.抓住人物特点
必须抓住人物的特点,不论是表情、神态、动作,还是声音、穿着,都是人物特点的直接体现。写作时需要抓住细节,着重强调不同之处。例如,描写一个人非常温柔,可以用“说话总是轻声细语的”;描写一个人谨慎、胆小,可以用“说话时谨小慎微,声音非常小”;描写一个人性格爽朗,可以用“虽然还没有看到人,但老早就听到了他的声音”。
4.运用写作技巧
描写人物时要运用写作技巧,但具体要写静态还是动态,或描写正面还是侧面,要有明确的方向。如:“小张小心地撕开烟花包装,拉出引线后点燃,立刻听到‘刺啦’一声,烟花窜上了天。”在这个句子中,通过“小心地撕开”,侧面描写人物内心的恐惧。
5.阅读与检查
写作完成,要认真检查,看看有没有错别字、病句,检查描写人物的句子是否合理与准确等。
6.润色
润色很重要,写作时不能忽略这个步骤。例如“我爸爸脸色变了”,相对简单且直白,不吸引人阅读。对其进行润色后,建议调整为:“听到这个消息,爸爸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好像天气突然晴转阴,一团乌云出现在他的脸上。爸爸低着头不说话,空气仿佛都凝滞了。”经过对比,经过润色的句子在人物描写方面的效果更加显著,爸爸当时的神态好像就在眼前。
再如:“他的眼睛不大,头发卷曲,脸色红润。”这句虽然没有不合理的地方,但不生动。可以对这句话进行润色,调整为:“他的眼睛虽然不大,但炯炯有神,脸蛋红扑扑的好像熟透了的苹果。头发稍微卷曲,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乌黑的头发下弯弯的眉毛好像柳叶。不经意间露出笑容,让人看到了他雪白的牙齿,尽管缺了一颗小牙,但是笑容是那么可爱、动人。”对比前后两句,可以发现润色后的文学性更加明显,而且对人物神态的描写更加生动,由此可见润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