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四点,实现“有过程的真实写作”

2024-12-31张东红

关键词:观景游览游记

游记作文是记录游览过程和体验的写作形式,不仅要按照游览的顺序描写,还要详细写出游览过程中所见景物的独特之处。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以“游————”为题目,要求“按游览的顺序,把游览的过程、景物的特点写清楚”。

大部分同学都能“按照游览的顺序写”,但要把游览的过程和景物的特点写得清晰生动,仍有些困难。比如,有的同学容易出现以下问题:1.详略颠倒。游览前的情况写得过于详细,而游览的过程却匆匆带过,该重点描写的景物只有寥寥数笔。2.平分秋色。所有景物面面俱到,没有突出重点景物。3.特点不明。没有抓住重点景物的特点,读者无法感受到景物的独特之处。

游记作文真的那么难写吗?其实不然。在游览过程中,我们的脚步是跟随视线游览的,眼睛先看到哪儿,脚步便会带着我们去哪儿。因此,在写作过程中,思路要跟着视线走,按照游览的顺序写。

一、理顺路线,按照顺序写作

为了写清楚游览了哪些地方,要让思路跟随“视线”一起游览,在游览的过程中,会“首先看到”“其次看到”“再次看到”,通过回想在游览过程中遇到的景物、事物、人物,会构建整个游览过程的路线图。在写作过程中,要将这些景观整齐地排列出来,由此可以得出大概的游览路线图,基本包含所有在游览过程中遇到的景物。但受到篇幅的限制,要突出重点,可以适当选择3-5个景点重点描写,详略得当,做到“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

例如,在《观潮》中,作者按照观潮的路线,先写“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再跟随“视线观景”写“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再写“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再写“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整个过程,思路跟随视角转变,读者能清晰地感受作者在游览过程中的顺序,也能够感受到作者在观景过程中的情感变化。

二、抓住重点,善用修饰词语

安排好游览顺序,选择重点想要写的景点后,下一个写作步骤是介绍景点,即“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那么,如何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呢?其实跟上一步骤相似,仍然按照“视线观景”的顺序,先看框架,再看细节,由大到小,由浅入深,由景物外观到自我感受进行描写。这种顺序可以帮助读者形成完整的、层次分明的印象,让景物的特征更加鲜明、具体。

例如,介绍“壶口瀑布”时,可以这样写:

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横跨晋陕大峡谷。远远望去,瀑布宛如一条银白色的巨龙,从高崖上腾空而下,气势磅礴。走近一看,瀑布如千军万马般倾泻而下,激起的水雾在阳光的照耀下形成一道美丽的彩虹,仿佛置身仙境。瀑布声如雷贯耳,震撼心灵,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壮美与力量。

通过这样的描写,读者不仅可以看到瀑布的宏大场景,还能感受到身临其境的震撼与美丽。此外,为了更好地展现景物的独特之处,可以加入一些颜色、形状、声音和气味等修饰性词语。如:

壶口瀑布的水流如同从天而降的银练,在阳光的照射下,水花四溅,犹如漫天的碎银。瀑布两岸的岩石被长期冲刷,呈现出奇特的纹理和形状,仿佛大自然的雕刻艺术。瀑布周围弥漫着湿润的水汽,带来清新的气息,让人神清气爽。

再如,介绍“九寨沟”时,可以这样描写: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因其绚丽多彩的湖泊和瀑布而闻名于世。远远望去,五彩池如同一块镶嵌在大地上的宝石,湖水呈现出梦幻般的蓝色、绿色和黄色。走近细看,湖底的石头清晰可见,水草在水中轻轻摇曳,仿佛一幅静谧的画卷。瀑布从山间飞泻而下,水流击打在岩石上,发出清脆的声音,犹如自然界的交响乐。在这里,每处景色都让人流连忘返,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无限魅力。

从“远远望去”到“走近细看”,让读者跟随作者的视线、脚步一起,完成了整个游览过程。

通过这样的细节描写,不仅可以突出景物的视觉效果,还能通过多感官的描写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仅可以增强文字的感染力,还可以让读者对景点有更加深刻的印象。总之,抓住景物的特点,并善用修饰性的词语,是写好景物描写的关键。

三、巧用过渡,让过程更丝滑

学会重点描写景物后,如何合理地排列、组合3-5个筛选好的景观,从而形成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呢?写作时,可以巧用过渡句。第一步,按照观景的顺序排列,所以在写作过程中,可以按照观察的顺序,按照“首先”“其次”“再次”的顺序,将游记的顺序组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可以将自己的感受融合其中,使文章更加生动。

例如,介绍“西湖”时,可以这样描写:

游览完灵隐寺,旁边那一片深邃、宁静的西湖瞬间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平静如镜的湖面,微风拂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仿佛少女的轻笑。其次是湖中的三潭印月,三个石塔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与湖水相映成趣。沿着湖畔漫步,柳树依依,垂柳随风摇曳,给人恬静悠然的感觉。最后,我们来到断桥,断桥依旧不减其独特的魅力,桥上人流如织,传说中的白娘子与许仙的故事在脑海中浮现,让人不禁沉醉其中。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清晰掌握作者的游览路线是“灵隐寺-西湖-三潭印月-断桥”,这四个景点不仅没有冲突,且衔接得天衣无缝,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

再如,介绍“黄山”时,可以这样描写:

首先,我们乘坐缆车登上了黄山的山腰。随着高度的增加,壮丽的云海逐渐展现在眼前,白茫茫的一片,仿佛人间仙境。然后,我们沿着山间小路,来到了著名的迎客松,这棵千年古树如同一位老者,张开双臂欢迎远道而来的游客。继续前行,就到了光明顶,从这里俯瞰,整个黄山的美景尽收眼底,奇峰怪石,云雾缭绕,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最后,我们在飞来石旁停下,巨大的石块仿佛从天而降,奇特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通过这样的描写,不仅可以清晰地呈现各个景点的特点,还能通过过渡句将它们自然地串联起来,形成一篇结构完整的游记。学会使用“首先”“其次”“再次”等过渡词汇,不仅能帮助读者理清观景顺序,还能使文章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四、有效整合,结构完整

综合以上三大策略,在理顺游记的思路后,整合整篇文章的思路,可以组合开头、主体、结尾三大部分。在开头部分,介绍整个景观的大体概况,勾勒出游览的整体轮廓,激发读者的兴趣。在主体部分,依次介绍3-5个景观,通过“景观介绍+自我感受+过渡”的形式,把游览的过程、景物的特点写清楚;在结尾部分,总结整个游览过程,抒发留恋、喜爱与赞美之情。由此,一篇生动、完整的游记便跃然纸上,带给读者身临其境的体验和美的享受。

猜你喜欢

观景游览游记
麓湖春天观景
天台山观景(古体诗)
来,一次游览七个世界
游览乘法大观园
萨格勒布木结构观景塔
地心游记(十)只剩我一个人
快乐的国庆节
寻梦环游记
寻梦环游记
美术馆游览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