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有人,笔下有情
2024-12-31周芳芳
文" 题
围绕身边的人,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既要写出人物的外貌、性格、爱好等特别之处,又要结合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特点,请以“最熟悉的人”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写作指导
一、人物鲜明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不尽相同,甚至可以说,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相貌、品格、言行等,各有特点。高尔基说过:“我们知道人是千差万别的,有的人饶舌,有的人沉默,有的人很执拗,有的人很自满,有的人很腼腆,有的人不自信……”但是很多同学把人物写成了“克隆品”——外貌雷同,品德相近,没有个性。要把人物写得与众不同、个性突出,就要着眼于身边的熟人,抓住平凡的或特别的事,再细致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在“熟悉的共性”中发现“陌生的个性”,从而把“最熟悉的人”写得血肉丰满、生动有趣,让人眼前一亮。
简而言之,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是重中之重。人物的个性,主要指性格、品质、爱好等。性格如豪爽、温柔、内向等,品质如善良、诚实、坚强等,爱好如喜欢篮球、绘画、书法等。鲁迅先生说“写人的关键是要写出人物的‘魂’”,提醒我们写人要突出人物的个性。他在《少年闰土》中对闰土的描写,虽然寥寥几笔,却抓住了闰土的个性。读者在细品文章时,闰土仿佛就在眼前。所以,写“最熟悉的人”,只要提炼出这个人物身上最有代表性的个性,再详细写就行了,贪多求全没有必要。
“最熟悉的人”,非老师和同学莫属。他们千人千面,各有各的特点,既包括行为举止,又包括思想品德。我们要做“有心人”,深入了解,仔细观察,抓住这些千差万别的个性特征,然后准确鲜明地写出来。比如有的人“走路像一阵风”,有的人“整天笑眯眯的”,有的人“说话像连珠炮”等。值得注意的是,写“最熟悉的人”,要避免“丑化”人物,还要避免出现“关心同学、教书育人”等“简化”描写。我们要努力写出个性鲜明的老师或小伙伴,表达真情实感,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二、事例典型
人物的个性特征,往往需要通过典型的事例来表现。写作时要中心突出,围绕人物最鲜明的个性特征,选取一到两件典型事例。典型事例,是我们在生活中最熟悉的事,是我们记忆中最深刻的事。语言学家吕叔湘举过一个例子:写一个人的力气很大,如果写“这个人力气很大,走到人面前,一看就是个大力士,远近闻名,众所周知,没有一个人不佩服”,看似在叙述,但不够典型,不够细致,换一种写法更好些:“这个人力气很大。一天,一头水牛野性发作,横冲直撞,他一下抓住牛犄角,扭来扭去,只三四下就把它制服了。”不能写废话、大话、空话,因为这些话太抽象,而要写一两件典型事例,用不多的笔墨把人物描写得形神俱佳。
写作时,既要写人物“在做什么”,又要写他们是“怎么想的”。可以借鉴《将相和》的写法,通过三个典型事例,突出蔺相如和廉颇的个性特点。典型事例选对了,才能准确反映人物的特点。如有位同学写“运动达人”,选取的事例是人物为了减肥而去跑步、游泳,最后减肥成功。这里选取的事例,只能说明人物“有毅力”或“说到做到”,不足以证明其是“运动达人”。更有甚者,写人物是“电脑高手”,选取的事例是喜欢玩游戏,这种价值观存在问题的事例更不可取。选材时,可以运用移花接木法,把具有相同个性特征的其他人的典型事例改名换姓地安在所写人物身上,这样就能避免没有典型事例的问题出现,也能避免事例重复化、雷同化。如写妈妈关心就是“雨天送雨伞”,一写老师关爱就是“课后补习”等。写人物要体现他的特点,脑海里第一个想到的事例不要急着用,第二个想到的事例也不着急写,想到第三个事例、第四个事例,可以试试,因为这样筛选出的典型事例印象最为深刻,往往能做到与众不同,让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刻画细节
写人时,不仅要选好典型事例、写好经典言行,还要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精神品质。所谓细节描写,就是要细致、生动、具体地描写细微的表情与动作等,这样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会大大增强。塑造人物,美术家用碟子中的七彩颜料,音乐家用键盘上的七个音符,那写作用什么呢?要用精准的语言去刻画细节,丰富人物形象。
比如,描写人物的外貌时,就要选择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的一两个部位重点描写,不能像人物工笔画和人物肖像画那样,五官俱全,面面俱到。写人,要抓住人物独一无二的特点,做到因人而异。比如写家庭猜谜活动,有个同学写了三个家庭成员猜谜时的不同表情:弟弟不时地用手指在空中划来划去,嘴里嘀嘀咕咕,听不清在说什么;爸爸右手按着额头,低头沉思,“冥思苦想”的样子像工作中遇到了很大的难题;妈妈呢,抬头望着白色墙壁,好像墙上有答案似的。三个人都在“思考”,但神态各异,细节到位了,人物的个性就能跃然纸上。再如写老爷爷筋脉突兀的手,以表现他的老迈;写妈妈手掌上的老茧,以表达她的勤劳。又如写小男孩的嘴总在动,好像一直想吃东西,或者一闻到食物的香味就张开嘴,甚至还会流口水,以表现他的馋嘴。抓住细节精准刻画,自然能显现人物的神采。
写人时,应少想长相奇特的人,少想惊天动地的事,多想想、多看看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再根据人物的个性特征,精选典型事例,用恰当的语言,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等细节,把平凡的人写得传神、活灵活现。
四、精巧构思
看到题目后,很多同学往往不全盘考虑,而是匆匆动笔,想一句,写一句,想一段,写一段,短短二三十分钟,一篇篇四五百字的作文就完成了,颇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架势。只是这样的作文,大多前后没有呼应,结构散乱。苏轼云:“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作文也应如此,写作前的构思不可少。
看到“他(她)问心无愧”这个题目后,很多同学窃窃私语,满脸是终于可以发泄的激动神情。“你们想到了什么?说出来,让大家也评评看。”听到这个问题,同学们不是说没有做错,就是说确实忘带了作业本,而且大都围绕“学习”这个话题。听完这些“喊冤”后,大多数同学已经没有了听的兴致。见此情景,笔者问道:“这些事情写出来,你们有兴趣看吗?”同学们纷纷摇头。笔者追问:“那请静心想想,哪些事情是让你觉得他(她)应该问心无愧,甚至是能替他(她)感到骄傲的?”同学们这才冥思苦想起来,原本“熟悉”的话题变得有些“陌生”了,有些“深刻”了。
生活中有很多写作素材,只有仔细地观察和深刻地体验生活,开掘、提炼生活,才能找到珍贵的写作素材。构思是在主题的制约下,大胆地取舍生活素材。符合主题的要突出写,否则,干脆少写或不写,正如陆游在诗中云:“天织云锦为我用,剪裁妙处非刀尺。”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看到同学们想得“痛苦”,笔者说道:“郭沫若先生写历史剧《屈原》用了十天,写《蔡文姬》只用了一个星期,构思却有二三十年之久。”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啊”了一声。笔者继续说道:“冰心奶奶的散文《一只木屐》虽然只有短短八百字,但这只木屐却在她脑海里漂了十五年。所以,我们应该通过这篇作文,把握这个机会,表明他(她)是问心无愧的,因为我们是在追求真、追求善、追求美。”
思考了近20分钟,有同学自感“胸有成竹”了,就动笔写起来。没过多久,看到大家的作文,笔者更加坚信:有了成熟的构思,就会“风行水面,自然成文”了。如有人写蒋同学为第一次参加征文得二等奖而问心无愧,有人写陈同学为自己努力写作得到同学称赞而问心无愧,有人写曾同学为帮爸爸浇花却被责骂而问心无愧,有人写马同学为“坏孩子”张同学热心帮助自己就认定他是自己的朋友而问心无愧……生活像一座宝山,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珠宝,我们要学着把平凡的矿石变成宝贵的金子。
“要是没有经过明白而周到的思考,就不该动手写。”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的这句话,应该作为重要的写作信条,铭记在心。哪天能写得快,写得好了,就意味着我们能敏于构思、巧于运用了,就意味着懂得作文的门道了。
佳作展示
“玉米”同学
昆山市张浦镇第二小学" 王文宇
要问我谁最美,我可说不准,因为各有各的审美标准嘛。但要问我谁的外貌最有特点,我肯定张口就来:“‘玉米’同学!”
塌塌的鼻子,头发齐脖,戴着一副眼镜,脸颊上布满芝麻大小的雀斑。最突出的就是她那一口牙,东倒西歪,活像一个个喝醉的士兵。而且,她的牙有点黄,很像一颗颗玉米粒种在牙床上。于是,“玉米”这个雅号自然就扣在了她的头上。
别看“玉米”相貌不怎样,但她是个乐天派,无论什么烦恼都能被她轻易地一扫而光,比如上次拔河比赛。
那天,天灰蒙蒙的,一片乌云在天空中张牙舞爪,在这样的情况下,拔河比赛开始了。我们的对手是一班,唉,要赢一班很困难,因为一班的同学都白白胖胖的,活像一个个大立柜排排站。而我们班呢,一个个又黑又瘦,这明显不在一个重量级上!可我们班同学都是好样的,个个摩拳擦掌,没有一个人垂头丧气。哨声一响,我们把所有的力气都使出来了!伴随着一浪高过一浪的加油声,我们“大力出奇迹”,第一局竟然赢了!一片欢呼、一片沸腾,“玉米”又是摇头又是晃脑,手舞足蹈,还冲我做了“V”字形的手势,得意地说:“谁说咱班不行,我跟谁急!我们要再接再厉,‘杀’他个丢盔弃甲、片甲不留……”“行了行了,”我赶紧打断她,“别得意过头了!”她嘿嘿一笑,冲我做了个鬼脸。
一班并非等闲之辈,果然,后两场我们“不负众望”地输了。不过,我们已经尽力了,汗水都流成“咸水溪”了。有的同学累得瘫坐在地上,还有同学光荣负伤了。“玉米”把腿摔破了,但她掷地有声地说:“下次如果还跟一班比,我把冰箱搬来,看谁拽得动!”这下,大家的笑容从脸上“飞”到了心里,一个个前仰后合,全然不顾刚才的失落,将输赢抛之脑后。
这时,我扭头看到正在大说大笑的“玉米”,她那可爱的“玉米”牙,竟是如此好看。
点" 评
小作者紧紧围绕“玉米”同学的“乐天派”性格,通过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语言诙谐幽默,让可爱坚韧的小女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