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一四四团乡风文明建设研究

2024-12-31林惠刘晶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7期
关键词:乡风文明乡村文化实证分析

第一作者简介:林惠(1999-),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村发展。

*通信作者:刘晶(1981-),女,博士,副教授,法学系主任。研究方向为乡村环境法治和政策。

DOI:10.20028/j.zhnydk.2024.07.018

摘" 要:“三农”问题一直是我们党的工作重点,也是我们党未来工作的重点。在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历史背景下,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目标就必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做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就必须保障乡风文明的建设。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既可以为乡村振兴战略塑造灵魂,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基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一四四团320份居民的调查数据,该文统计分析乡风文明各个层次的相关性,实证结果显示,居民对乡风文明的认知情况、对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满意程度、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满意程度和对移风易俗的满意程度都显著影响居民对当地乡风文明建设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风文明;兵团;实证分析;乡村文化

中图分类号:D422.62"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07-0073-04

Abstract: Issues related to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have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the Party's work and the focus of its future work. Under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second centenary goal,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goal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we must implement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we must guarantee the construction of village customs and civilization. As one of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village customs and civilizatio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village customs and civilization can not only shape the soul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but also be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realize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320 residents of the 144th corps of the Eighth Division in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make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correlation at all levels of rural style civilization.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residents' cognition of rural style civilization, satisfaction with rural ideological and moral construction, satisfaction with inheri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satisfaction with changing customs all significantly affect residents' satisfaction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local style civilization.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village customs and civilization; corps; empirical analysis; rural culture

“乡风”就是乡土风俗,主要指人们在乡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中形成的风尚和习俗或是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风土人情等。“文明”是相对于野蛮而言的,是人类进入高级阶段的一种进步的样态。乡风文明的核心要义或本质就是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内容涉及了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农村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几个方面。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一四四团作为调查区,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法收集到一手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法、多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一四四团320人进行调查,以探究以上几个方面对乡风文明建设的影响,为一四四团及相似地区关于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一些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的研究结果。

1" 概念界定

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思想为抓手,繁荣农村思想道德文化,充分带动农业农村生产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持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倡导科学文明生活,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倡导科学文明生活,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即立足乡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优质载体。

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融合发展,增加优秀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为广大农民提供高质量的精神营养。

移风易俗行动:2018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将“移风易俗行动”列为达成“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2019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对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2021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中指出,推进移风易俗,破除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2023年2月农村农业部发行的《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实施意见》提到“组织开展移风易俗宣教活动,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引导各地在村规民约中充实简办婚丧喜事、减轻人情负担、反对铺张浪费、倡导孝老爱亲等内容”。

2" 数据来源和问卷调查

2.1" 数据来源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一四四团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偏西,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湾县相接壤。团部设在钟家庄镇,位于沙下公路18 km处。版图面积323 km2,规划面积48.3万亩(1亩约等于667 m2),可耕地33.5万亩,正播面积15万亩。确定农用地面积18.27万亩,经营地面积2.2万亩,水土开发性家庭农场经营地12.89万亩。全团现有户籍人口12 708人,农业连队15个、社区3个,职工共3 329人。

为进一步了解一四四团居民对乡风文明建设的看法和感受。本章节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本文根据第八师一四四团乡风文明建设现状,设计出《第八师一四四团乡风文明建设调查问卷》,并通过。问卷的内容主要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调查对象基础信息,包含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和年收入等问题;第二部分为对品牌乡风文明建设的认知,包含居民对乡风文明建设的认知情况、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和移风易俗行动几个方面的认知情况调查;第三部分为对乡风文明建设的意见。本次抽样调查一共发出调查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308份,问卷有效率96%。

2.2" 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本文使用SPSS对问卷数据中心的21项单选题做了问卷信度、效度分析,见表1,问卷数据中克隆巴赫所得值为0.789,大于0.7,说明问卷调查质量比较良好,数据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可靠性较高。

问卷的结构效度分析主要的测量方法就是探索因子分析,而KMO值是用来衡量数据是否适合用探索因子分析。KMO和巴特利特检验数据见表1,统计值为0.930,KMO取样适切性大于0.6,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显著性低于0.05,两个数据同时符合标准,意味着本次收集的数据十分适合进行探索因子分析来考察问卷效果。

探索因子分析可以探索出因子的划分,即通过数据探索出合适的维度划分,由表2可知,21个题划分成5个维度是最合适的,5个维度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61.027%,大于60%,说明数值是有效的。

表1" 问卷信度、效度统计表

2.3" 乡风文明建设4个方面的相关性分析

由表3可知,P值越大,相关关系越强,此次问卷数据中除了乡风文明建设的认知情况与移风易俗情况之间,公共文化建设情况与移风易俗情况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其余维度之间相互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也为后续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了支撑和保证。首先选取5项影响因素为例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加以说明,分别为:乡风文明建设的认知情况、居民思想道德情况、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情况、公共文化建设情况和移风易俗情况。

3" 多元回归模型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是一种典型的定量研究方法,与定性分析相比较,多元回归模型可以具体地解释比较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多元回归模型可以对变量进行统计控制,从而可以分析解释变量对结果的影响,适合分析学硕研究中一些不宜衡量实施检验的变量;多元回归模型适合一个案例中存在一个或者多个因素的研究。

多元回归分析是研究多个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线性或者非线性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是对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解释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一般形式为

Y=C+β1X1+β2X2+β3X3+…+βpXp+ε,

式中:C为常数;β1、β2、β3…βp为回归系数;Y为因变量;X1…Xp为自变量;ε是随机误差项。

3.1 变量选取与基本假设

乡风文明建设并不是简单的概念,它涉及到许多的学科,包括居民思想道德建设、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公共文化建设与移风易俗4个层面,是多层面多因素共同发展才能促进的结果。乡风文明建设不仅仅依赖于政府的作用,还需要当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学者们理论的查阅和分析,在科学的基础上,根据现实情况,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对乡风文明建设满意度之间的影响因素进行选取。

本文从效度分析方面可知,数据将被划分为5个维度,分别是对乡风文明建设的认知情况、对当地居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满意度、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现状满意度和对公共文化建设的满意度和移风易俗的满意度,因此,本文将乡风文明建设总体的满意度设为被解释变量(Y),并根据现实选取影响因素,构建面板回归模型,最后进行实证分析,见表4。

3.2 实证分析

使用前文中所提到的变量及数据,对搜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后,作出了模型相关系数检验,见表5。

表4 变量选取矩阵

根据上述结果发现,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大多都较高,且变量X1,X4,X5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在0.8左右,属于高度相关,且为正相关,即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为正向影响。基于此,接下来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建模。根据对一四四团乡风文明建设水平影响因素的分析,以上文所构建的一四四团乡风文明建设水平影响因素为被解释变量,建立模型如下

Y=C+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ε,

式中:ε为随机误差项。在研究中,采用 SPSS对收集的以上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6、表7。

表5 相关性系数矩阵

注:**在0.01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

表6 数据回归分析

表7" 方差分析和残差统计

回归分析的3个前提条件,一是要求样本独立,二是要求样本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三是残差符合正态分布。德宾-沃森数值为1.991,在2附近,表明数据样本相互独立,不存在相关性。变量之间共线性统计VIF小于5,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由表6可知,X1,X4、X5显著性都小于0.05,是显著相关,但X2是负相关,其他变量为显著正相关,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回归结果为

Y=0.06+0.365X1-0.027X2+0.011X3+0.212X4+0.39X5。

3.3" 实证结果分析

1)居民对乡风文明建设的认知情况与一四四团乡风文明建设总体满意度呈现正相关,根据回归模型得出,居民对乡风文明建设的认知情况所对应的统计值为0.365,统计数据具有显著性。在一四四团乡风文明建设发展过程中,居民对乡风文明建设的认知对一四四团乡风文明建设具有较大的影响,原因是乡风文明建设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当地居民,当地居民对乡风文明建设的认知度越高,对乡风文明建设的满意度就越高。

2)居民对思想道德建设的满意度与一四四团乡风文明建设总体满意度是呈现负相关的,根据回归模型得出,居民对思想道德建设满意度统计值为-0.027,说明居民对思想道德建设满意度对于一四四团乡风文明建设总体满意度是显著的,且思想道德建设的满意度越高对乡风文明建设的满意度越低。这与本文之前的假设不符,这可能是因为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匹配,物质建设高于精神建设导致的。

3)居民对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满意度与一四四团乡风文明建设总体满意度呈现正相关,根据回归模型得出,居民对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满意度统计值为0.011,因此说明居民对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满意度对一四四团乡风文明建设总体满意度有显著的作用,原因是传统文化作为乡风建设中重要的一环,对其的继承发展会直观影响居民的文化生活。

4)居民对公共文化建设满意度与一四四团乡风文明建设总体满意度呈现正相关,根据回归模型得出,居民对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满意度统计值为0.212,说明居民对公共文化建设满意度越高则一四四团乡风文明建设总体满意度越高,作为乡风文明建设中物质基础最重要的一环,更应该铺设完善合理的公共文化建设,丰富该地区的精神娱乐活动。

5)居民对移风易俗满意度与一四四团乡风文明建设总体满意度呈正相关,根据回归模型得出,居民对移风易俗满意度统计值为0.39,这说明居民对移风易俗满意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一四四团乡风文明建设总体满意度起到促进作用,但是移风易俗的行动在当地开展的活动较少,所以一四四团应该加强对移风易俗建设的投入,加强当地乡风文明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史瑶.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X市Y村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4):234-235.

[2] 徐越.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风文明建设[J].红旗文稿,2019(21):32-34.

[3]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N].人民日报,2018-9-27.

[4] 何星亮.文化润疆的性质、目标、任务与途径[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2(10):39-45,182-183.

[5] 张宇伯,王丹.乡村振兴视野下和美乡村建设评价模型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0(3):168-176.

[6] 袁坤.乡村振兴视阈下乡风文明建设研究——基于对恩施州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证分析[J].老区建设,2023(8):43-50.

[7] 杨帅霞.家风建设与乡村振兴的内在关系分析[J].作家天地,2021(7):115-116.

猜你喜欢

乡风文明乡村文化实证分析
皖北美丽乡村建设中乡风文明培育解析
乡风文明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研究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路径选择的重庆市长寿区实践
电子服务质量与顾客忠诚的关系研究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较分析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乡村文化的保护研究
加快乡风文明建设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