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类职业本科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2024-12-31吴小丽罗日增张慧娜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是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必要途径。该文结合职业本科院校及农学类专业特点,以设施蔬菜生产技术课程为例,从引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教学设计、实施路径探索与实践和教学案例等几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深入挖掘和整理课程各章节专业知识蕴含的思政元素,旨在为农业行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该文可为农业类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技能型人才;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08-0124-04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necessary way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train high-quality talent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agricultural majors, this paper takes the course Facility Vegetable Production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and explores and practices from the necessity of introduc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design, implementation path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teaching cases and other aspect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contained in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each chapter of the course are deeply explored and sorted out, aiming at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and skilled talents for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This paper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gricultural professional courses.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ll courses; teaching design; teaching cases; skilled tal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课程思政,是指将现有课程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思政元素达到育人目的,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04年,上海率先提出并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学科德育”,这是课程思政的雏形。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统筹推进课程育人。2020 年5 月,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要求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2]。系列会议召开、文件颁布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思想政治工作不再仅仅是思政课程教师的工作,而是所有教育者的工作。育人也不仅仅是思想政治课程的职能,所有课程都需要育人,实现专业教育全过程育人、高校各部门教师全方位育人[3]。
职业本科是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于专科职业教育层次,但又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却和普通教育同等重要,是新时代下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型的教育类型,对完善教育体系、满足社会及个人发展需要,提高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4]。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对农业类高质量人才需求不断提高,培养职业本科农业类专业人才对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结合设施蔬菜生产技术课程特点,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设施蔬菜生产技术课程是职业本科院校设施园艺专业的核心课,笔者所在课程团队通过近几年的建设,已经积累了部分教学资源,包括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课件、微课及题库等,但因建设时间短,教学过程所含思政元素偏少。为建设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库,课程团队重设教学目标,融入思政元素,在课程标准、教案、教学课件等方面体现,并贯穿实训、作业、论文和评价等各教学环节[5],从而实现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
职业本科涉农专业担负着为乡村振兴培养锻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绝大部分涉农专业学生毕业后面向农业生产第一线,因此,培养学生树立知农爱农情怀、践行躬耕大地的责任担当、勇担强农兴农的时代使命尤为重要。在编写教学设计和教学大纲时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关键,立足于人才培养,把家国情怀、生态文明理念、大国工匠精神、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敬业奉献意识、团结合作能力及科学严谨务实态度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力求专业知识学习、技能培养和思政育人有机结合,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用讲述、案例分析、情景分析的教学方法,厚植学生“三农”情坏、增强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 "设施蔬菜生产技术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索与实践
作为设施园艺职业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设施蔬菜生产技术课程不仅具有传统知识的传承作用,更应该承担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教育的重任。蔬菜教学团队严格遵循《纲要》精神,在授课过程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提炼、挖掘出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专业知识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笔者所在院校该课程共讲授9个章节(表1),分别是:绪论、蔬菜生产保护设施、设施瓜类蔬菜生产技术、设施茄果类蔬菜生产技术、设施豆类蔬菜生产技术、设施白菜类蔬菜生产技术、设施萝卜生产技术、薯芋类蔬菜和葱蒜类蔬菜。在每个章节的教学中,都不同程度地融入了思政元素,有“大国三农”“工匠精神”等“大思政”元素,也有“奉献精神”“不断探索”的“小思政”元素,旨在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树立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6]。
3 "设施蔬菜生产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课程思政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设计,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将挖掘到的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而行[7]。以“蔬菜合理施肥”这一知识点为例,提供课程思政的教学案例,以供参考。
3.1 "知识点简介
蔬菜生产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合理施肥,是实现农作物高产、稳产、低成本的重要措施,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水平。
但在实际生产中,种植户为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大量施用化肥。不仅造成土壤板结、水体污染,还降低蔬菜品质[8],施肥现状亟需转变。
3.2 "思政切入点
3.2.1 "食品安全与生态危机
近年来,我国因为农业面源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在蔬菜种植阶段化肥农药等使用过多,进入加工环节的食材的安全性无法得到全面保障。如长期施用氮肥过量,会导致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增加,人体食用后会还原成剧毒物质亚硝酸盐,长此以往,会诱发癌症等。
我国化肥的生产量和消费量位居世界前列,据统计,我国单位面积施用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7倍,年均施用量1亿t,施用量远超国际标准的2倍,蔬菜种植化肥施用量已远超粮食作物施用量的十倍之多,广大种植户缺乏一个科学合理施肥体系[9]。大量施用化肥虽能实现短期经济效益,但是长远来看不仅会造成化肥资源浪费,蔬菜产量和品质下降,土壤养分流失,地力下降,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最终诱发生态危机[10]。通过学习本门课程,引导农业类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夯实专业技能,规范农事操作,推广先进技术,保护生态环境从自身做起,并鼓励学生培养创新意识,研发环境友好型肥料。
3.2.2 "国家政策与法规
在上课过程中与学生一起讨论2部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肥料管理条例》,让学生有一定的法律意识。
3.2.3 "“大国三农”情怀培育
通过播放视频以及现场参观等方式,让学生直观了解到滥用肥料对蔬菜种植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让学生搜集食品安全方面案例,主要是不合理施肥导致农产品对人体造成危害的案例,并让学生自行分析,给学生敲响警钟;引导学生思考就目前施肥现状,从国家层面、学校层面、个人层面应如何有效解决。通过学生搜集资料和主动思考增加学生对“三农”工作的了解,意识到生态文明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发明创造出更多的新型肥料,使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3.3 "预期成效
1)学生认识到施肥并不是越多越好,不合理的施肥会导致环境污染,在农业生产中要掌握好合理的施用量。
2)通过“食品安全”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施肥不当最终受害者还是人类,要想减少类似事件发生这就要求蔬菜从业者恪守职业道德,严格按照行业规范和标准进行蔬菜生产。问题蔬菜被溯源追责的案例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这是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
4 "结束语
在新时代新背景下,贯彻好课程思政工作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措施,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当积极响应参与其中[11]。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是设计者也是实践者,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需要持续不断“充电”,用前沿理论武装头脑,在建设中“动真的,来实的”,探索、挖掘与感悟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每个教学环节的育人作用,让枯燥的专业课程同样深入人心。
如今,由于缺乏协同培养的意识,使得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通识课程教育被割裂、各成一体,思政教育逐渐陷入一种“孤岛”困境。如何在专业课程中融入人文教育和思政教育,很多高校还处在探索阶段,尤其是新时代背景下,建设课程要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基于产业变化和农业发展趋势,在融入过程中要做到“化育无形、润物无声”,这些需要专业教师深入思考和长期探索。专业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理论自信,转变育人观念,只有多实践、多总结,找到适合教师和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最终达到教学相长、学生受益的目的才是我们进行思政教育的初心所在[3]。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2020-5-28).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3] 陈海玉,徐福卫,李峥,等.土建类专业课程如何实现“课程思政”的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32):54-56,68.
[4] 余江敏,莫丝雨,曹莉.农业类职业本科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情况与改革路径——基于问卷星网络调查[J].中南农业科技,2023,44(4):218-220,225.
[5] 祁连弟,侯俊林,王凤梅,等.《设施蔬菜栽培技术》课程思政教学策略研究[J].现代农业,2022(3):105-106.
[6] 刘振宁,曹雪,戴圣杰.农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以“蔬菜栽培学”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48):222-224.
[7] 缪旻珉,张治平,江解增.农科类专业课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以蔬菜栽培学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21,7(31):177-180.
[8] 李巍.设施栽培中优化施肥对油麦菜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23.
[9] 袁旭,张家安,常飞杨,等.我国肥料施用现状及化肥减量研究进展[J].农业与技术,2022,42(18):20-23.
[10] 张作龙.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对保障食品安全的作用[J].智慧农业导刊,2022,2(15):38-40.
[11] 杨卫君,苏丽丽,李大平.“农业气象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80):280-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