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助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2024-12-31肖珊贾霄梅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XMZ001);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青海大学)2024年度阶段性研究成果(无编号)
第一作者简介:肖珊(2000-),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
DOI:10.20028/j.zhnydk.2024.11.040
摘" 要: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拥有红色文化底蕴的革命老区进行乡村振兴意义更为重要。从当代红色文化助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当代价值把握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重难点,以问题导向来分析当代红色文化助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挑战与机遇,进而有针对性地探索当代红色文化助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在思想上、政治上、经济上的实践路径。以红色文化来助推革命老区进行乡村振兴,使革命老区在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其优势,加大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推动建设全体人民共荣富裕的现代化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提供精神力量和经济保障。
关键词:红色文化;乡村振兴;革命老区;乡村文化振兴;两个结合
中图分类号:D422"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1-0168-04
Abstract: Red culture,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modern civiliz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especially in the revolutionary old areas with Red cultural heritage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From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the contemporary Red culture promot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of the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this paper grasps the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of the old revolutionary bases, and analyzes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the contemporary Red culture promot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of the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with the guidance of problems. The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deologic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practice path of contemporary Red culture to promote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of the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and uses the Red culture to promote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of the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so that while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should further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advantages and increas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ed culture, so as to provide spiritual strength and economic guarantee for the mission and task of building a modern society in which all the people are prosperous and prosperous and realiz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Keywords: Red culture; rural revitalization;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rural cultural revitalization; two combinations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乡村振兴”被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并于2021年七一大会上郑重提出:“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革命老区,是近代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见证人”,是党和人民浴血奋战的“见证人”,我们推动革命老区的乡村振兴,不仅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进而实现共同富裕,而且对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意义重大。
1" 以红色文化助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当代价值
1.1" 解决当今乡村振兴的“重难点”
在当今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之下,必须以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带动其他方面的现代化,其中最艰巨的任务是推动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同时,推动区域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支持革命老区加快发展,通过优势资源的挖掘与运用增强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动能,进而推动中国现代化发展。
革命老区不仅是中国人民选择的中国共产党在几十年斗争抗战的历史见证地,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源地。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在革命老区弘扬社会主义思想,进行社会主义实践,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革命文化思想,蕴含着独一无二的革命文化资源。革命老区之所以是乡村振兴工程的重点,需要从革命老区的“量”上来看。革命老区辐射范围广,涉及省市多,占据我国国土面积的一半之多,人口数量也占据全国人口的一半多。因此,在革命老区开展乡村振兴实践是我党开展乡村振兴实践的重中之重。同时,革命老区又是我国开展乡村振兴的难点,从革命老区的“质”上来看,大部分革命老区很多仍属于欠发达地区,工作开展更加艰巨不易。因此,从整体乡村振兴角度来讲,对于革命老区的振兴工作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难点。革命老区问题不解决,乡村振兴战略就会受到束缚,无法顺利开展建设。
1.2" 打造全国弘扬红色文化,推动乡村振兴的“金字招牌”
革命老区作为乡村振兴重难点的同时,又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金字招牌”。在革命老区首先开展乡村振兴实践,以“红色文化、红色资源”助推乡村建设。一方面,革命老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助推整个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开展,同时在革命老区的成功实践为区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建设提供借鉴。另一方面,革命老区作为红色文化的发源地和红色资源的聚集地,推动了红色文化的宣传、振兴。不仅对社会风气风尚影响重大,以红色文化滋润人的心灵,教育人的“三观”,引导农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乡村风貌焕然一新。同时,将当地红色文化宣扬出去,使更多的人了解红色历史、红色文化,进而增强人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充足的文化底气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建设。
1.3" 在共同富裕基础上实现精神富足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同时,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要求:“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与红色文化宣传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革命老区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在经济上深入挖掘和开发当地特有的红色资源,为当地经济建设与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以红色文化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当地产业的文化底蕴和产业竞争力,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注入红色动能。同时,经济的发展带动当地生活水平、消费水平的提高,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红色文化宣传更加创新,红色资源利用更加充分,对弘扬红色文化,丰富当地居民的精神生活意义重大。
2" 当代以红色文化助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机遇与挑战
2.1" 当代以红色文化助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机遇
2.1.1" 国家政策支持为革命老区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自2012年以来,国务院先后批准了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和陕甘宁、左右江、大别山及川陕等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政策文件,部署实施了一批支持措施和重大项目,助力革命老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持续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发挥特色优势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2021年,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提出,在贯彻总体要求的基础之上从四大方面对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提出部署安排,其中就指出了因地制宜、壮大特色、繁荣发展红色文化等意见和建议。
2.1.2" 人民的文化需求为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
我国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国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的富足带来的精神需求不断提高,对于生活方式、社会文化、大众娱乐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同时,近年来我国在理论上、政策上、实践上大力弘扬红色文化,讲述红色故事,开展红色文化事业,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大家的红色基因和红色命脉,大家对于红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渴望通过多种途径来了解红色故事。人民对于红色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相应地对于红色文化的挖掘和开发也要加大力度。我党倡导宣传红色文化以振兴革命老区与人民群众的物质精神需求不谋而合,以红色文化振兴革命老区提供内生动力,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国家。
2.1.3"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为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同样与乡村振兴战略密不可分。国务院于2019出台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确立了“数字乡村”的“四步走”战略部署和“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数字乡村”的战略目标。由此可见,振兴革命老区也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第一,广阔的网络平台为红色文化的宣传、红色资源的挖掘、红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平台支持。在信息网络平台之下,革命老区可以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链,同时伴随着产业融合发展下的多种产业模式,例如“红色文化+农业”“红色资源+新媒体”等等。第二,网络作为虚拟平台不仅丰富了开发模式,而且缩短了时空之间的距离。使人们通过网络就可以了解到革命老区的红色故事、看到红色遗址、购买到红色相关产品。
2.2" 当代以红色文化助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挑战
2.2.1" 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表现形式单一,缺乏活力
革命老区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但在具体的红色文化宣传、红色资源利用上产生了许多难题。第一,从地理位置来讲,革命老区大部分位于多省交界地区,很多仍属于欠发达地区。开发碎片化、信息滞后、基础设施建设差和传播形式落后等不良影响使红色文化的开发程度低、利用效率低、同质化现象严重,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革命老区的乡村振兴。第二,在对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不充分、不深刻,并没有挖掘到当地红色文化的特色与优势。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大多数以博物馆、纪念馆为主,没有进行衍生开发与基础设备的改进,导致该地区革命文化旅游景点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足。第三,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主要以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人工修建的红色旅游景点为主。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由于地理环境等自然环境的约束,开发程度较低,同时忽视对于附加价值的开发,对其进行二次创新发展,缺少了其本应展现给大家的文化底蕴。人工修建的红色旅游景点虽然缺少环境等自然影响,但大多数博物馆、纪念馆等依旧保持着最初的工作人员口头讲解的模式,容易使游客走马观花式去参观,没有真正发挥这些革命红色文化资源的独特意蕴。
2.2.2" 红色文化开发与保护不平衡,基层治理不完善
新时代经济全球化发展之下,人们面临着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中国独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下对物质利益的过分追求导致的对于红色文化的侵蚀和破坏,没有能够兼顾对于红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是当今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一种重大弊端。在开发过程中文化资源开发不平衡,重物质资源开发,轻文化资源利用,统筹联动发展能力弱,与地方相关产业的横向渗透不足。从根本上看,开发利用物质资源的目的是透过物质实体实现与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传统的沟通和对望,将历史中的革命精神传达到受众的思想意识中。很多革命老区在开发过程中只看得见文化建筑,而没有挖掘看不见的文化特色,也未能充分发挥地方资源和红色资源的集聚效应,部分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价值因此没有充分显现。
3" 当代以红色文化助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3.1" 思想上推动红色文化教育,提升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从教育出发,不断提高当地居民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提高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在意识形态上高度重视对红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进而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首先,创新红色文化教育方式,推动“四史教育”与红色文化教育相结合。以史为鉴,并结合新时代媒介,将当时的历史事件完整、准确地展现出来。以一种生动活泼的形式为人们上一堂深刻的历史课,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同时利用网络新媒体、乡村文明创建活动等提高村民对于红色文化的重视程度,进而提高整个革命老区人民的素质。其次,在“内育人才”的同时,加大人才引进。从政策上向不同类别的人才搭建平台和创造机会,使革命老区“留得住”人才,进而在革命老区开发利用红色文化时聚民智、汇民心,更加合理、有效地推动革命老区的文化振兴、产业振兴。
3.2" 政策上深入贯彻“坚持保护优先,兼顾开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红色文化是一种宝贵的、不可再生的、不可替代的资源,对其进行保护是当务之急。一方面,有效地保护是对其进行深度开发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红色革命遗址的革命传承、教育引导及红色旅游的社会文化功能。另一方面,兼顾开发与保护,应该是政府部门、科研机构、民间组织三方形成合力,协同政策、技术、公众3种力量深入挖掘研究当地的党史、革命史,为保护和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史实依据、技术支持。编制相关书籍、杂志宣传,进而让民众特别是青少年了解到当地革命文化的巨大价值,进而使大家从自发转到自觉地成为革命文化的传承人、宣传者……同时要注意到道德上的约束并不是对每个人都是有效的,尤其是革命老区大部分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村民的文化素养有待提高,对于保护革命文化资源的意识比较淡薄。当地政府必须以立法、立规约束人们的行为,坚持国家政策与当地习俗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制定保护条例、乡规民约。
3.3" 经济上推动革命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以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推动革命老区的乡村振兴,是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和突出点。如何建设、发展、传承和保护民族地区的革命文化资源,用红色精神教育,鼓舞革命老区的干部群众攻坚克难、脱贫致富,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意义重大。首先,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红色文化产品。要有针对性地改变、创新红色文化产品。在进行文创产品的开发、创新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实用性和创新性相结合的模式。一方面,充分调查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将文创产品与日常生活需求将结合,增加文创产品的可实用性。另一方面,突出特色与创新性,丰富产品类型。用文化来丰富产品的内涵,能够更加吸引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其次,推动革命老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革新。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因此,在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可以打造借力红色文化、形成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将当地红色文化资源与乡村振兴发展相结合,在当地各种类型的产品中注入当地文化相关的历史、人物故事等。例如,以红色文化为底蕴而设立的“红色农家乐”等。发展革命老区的文化产业链必须要深入分析、挖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特色、内涵等,形成红色文化资源与当地经济产业发展相融合的产业链条,制定整体方案与实施措施,推动革命文化产业的改革与创新。
最后,建立当地红色文化旅游品牌。文化的传承,经济的发展仅仅只靠一时的营销、宣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革命地区红色文化旅游品牌,进而使当地文化源远流长。不仅要创新发展观念,还应该在此基础上融合发展,融入特色篝火晚会、徒步等户外体验性活动项目,形成一条以革命文化宣传为核心的产业链,形成本土特色品牌,从而在经济上能够持久发展,振兴革命老区经济文化。
4" 结束语
红色文化在助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具有十分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革命老区来说,抓住自身优势助推文化传播和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以革命老区为研究主体,在分析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开发与利用所面临的困境的基础上,探索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具体实践途径,为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提供内在动力,不仅巩固了脱贫攻坚的成果,推动革命老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并且对于推动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1(7).
[4]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
[5] 吴雨星.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革命老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23(4):129-136.
[6] 房红丽,李庆亮.习近平关于红色文化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2):171-175.
[7] 曾石秀.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意蕴、掣肘因素与实践进路[J].山西农经,2023(18):1-4,12.
[8] 张永江.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战略思维与启示[J].当代经济管理,2023,45(12):56-65.
[9] 张子琛.乡村振兴视域下文化振兴的价值及路径思考[J].农业科技与装备,2023(5):79-80,83.
[10] 李媛.乡村振兴视域下湛江市红色旅游发展路径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23,28(3):1-6.
[11] 谢若扬,王树梅,梁伟军.习近平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内在逻辑与价值意蕴[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5):11-19.
[12] 高婷婷.乡村振兴背景下晋绥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21.
[13] 陈倩.习近平关于红色文化的重要论述研究[D].赣州:赣南师范大学,2023.
[14] 谢海平.甘肃南梁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发展策略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