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2024-12-31凌伟伦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11期
关键词:数字赋能数字乡村乡村治理

作者简介:凌伟伦(2000-),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政府改革与发展。

DOI:10.20028/j.zhnydk.2024.11.004

摘" 要:数字技术作为一种治理手段,为乡村治理注入了新活力,同时成为推动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数字技术在赋能乡村治理过程中,通过主体赋能、组织赋能、协同赋能等方式提升乡村治理的效率和水平,并对乡村治理场域进行结构上的重组。然而,数字技术并非解决所有问题的良药,其在赋能乡村治理过程中还存在现实困境。因此,需从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财政供给和加强数据安全保障等方面入手,对症下药,扫清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的障碍,持续推动数字技术在乡村落地,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数字技术;数字赋能;乡村治理;数字乡村;农村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422"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1-0016-04

Abstract: As a means of governance, digital technology has injected new vitality into rural governance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in promoting rural modern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empowering rural governance, digital technology has improved the efficiency and level of rural governance through subject empowerment, organizational empowerment, and collaborative empowerment, and has carried out structural reorganization of the rural governance field. However, digital technology is not a panacea for all problems, and there are still practical difficulties in the process of empowering rural governanc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farmers' digital literacy, strengthe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strengthen financial supply, and strengthen data security, so as to clear the obstacles to rural governance based on digital empowerment, and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 rural areas to help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 digital technology; digital empowerment; rural governance; digital village; rural modernization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加速创新,数字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之中,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世界已然进入到了第4次工业革命时代。为此,党中央逐渐将数字经济、数字政府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1]。2022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指出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传统产业全方位、全链条数字化转型,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大力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推进“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创新发展智慧农业,提升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各环节数字化水平[2]。与此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要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建设智慧农业[3]。

尽管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在加快推进,乡村治理各领域的数字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来看,乡村数字治理仍停留在信息渠道畅通的层面,数据在辅助公共事务的决策、提高乡村治理能力等方面的价值未得到有效发挥,数字化基础设施、数字化意识转变、数字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本文聚焦于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的现实情况,深入分析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当的建议与措施,以期为乡村数字治理提供经验借鉴,助力乡村振兴。

1"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的内在机理

1.1" 主体赋能:提升村民的自治参与意识

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传播变得更加迅速和便捷,村民们可以随时了解和参与到村庄事务中。数字技术打破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束缚,由于不受地域限制,使得村民会议、座谈会等活动可以在线上举行,方便村民随时随地参与,提高了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便利性。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村民们还可以利用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这种方式既有利于村民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提高村民之间的沟通效率,促进村民自治意识的提升,增强乡村社会治理的民主性,也便于村务管理者收集民意,从而更好地制定乡村治理策略。此外,数字技术还可以实现在线监管,村民可以实时关注村庄事务的进展,对村务管理进行有效监督,使得村庄治理过程更加公开、透明,从而确保乡村治理的规范进行[4]。

1.2" 组织赋能

1.2.1" 提升基层政府的组织管理能力

基层政府依托数字治理平台进行全景检测、自动追踪和数据统计,能够及时处理公共事务。数字治理平台为基层政府提供了全面、实时、准确的数据支持,有助于政府更好地掌握乡村治理的各项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公共事务,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此外,利用电子政务平台、乡村综合管理平台以及移动议事厅等信息管理平台,有助于基层政府组织更好地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治理理念。电子政务平台使得基层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提高了政府服务的透明度和效率;乡村综合管理平台整合了各类乡村治理资源,实现了政务、事务、服务等多方面的协同管理,提高了基层政府的治理能力;移动议事厅则为基层政府与村民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新的途径,使得政府能够更加及时地了解村民的需求和意愿,推动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1.2.2" 优化市场组织的资源供给与配备

数字技术助力乡村电商平台的发展,为农产品提供了新的销售渠道,解决了农产品的销售难题,农民可以通过电商平台直接将农产品推向市场,降低中间流通环节的成本。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为农村电商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使得农村电商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市场动态,优化产品结构和营销策略。通过分析市场数据,农业生产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调整产品和规模,实现产品的产销对路,市场的供需平衡。在此基础上,农村特色产业也可以通过分析市场数据,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进而助力乡村经济的发展。

1.3" 协同赋能:驱动乡村治理结构的重组

数字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打破了传统乡村治理主体的界限,将更多村民、市场组织等多元主体纳入到乡村治理体系中。这种协同治理模式有利于提高乡村治理的民主性、公正性和有效性,实现了治理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乡村治理形成了多元化、合作化的治理格局。基层政府、党组织、村庄精英等传统治理主体与村民、市场组织等新兴治理主体相互协作、共同治理,使得乡村治理更具活力和效率。同时,数字技术改变了乡村治理主体间的沟通方式和协作方式,使得信息传递更加迅速、便捷,为协同治理注入动能[5]。通过网络平台、移动应用等工具,乡村多元治理主体可以实时互动、共享信息,达成共识,村民可以更加方便地参与乡村治理,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意见,有助于提高乡村治理的民主性,实现各治理主体间的平等对话和合作,形成协同治理的良好机制。

2"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的现实困境

2.1" 数字人才短缺,农民数字素养较低

数字人才是数字治理的关键要素,而当前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过程中却面临数字人才短缺、农民数字素养较低的困境[6]。一方面,农村的主体主要为农民,普遍文化素养不高,在技术能力、创新意识、学习水平等方面不及专业数字人才。农民作为乡村数字治理的主要参与者,其文化素养和数字技术能力对治理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并且,农村教育资源的相对匮乏使得农民在技术能力、创新意识和学习水平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导致他们在面对数字治理挑战时,难以充分发挥自身潜力,进而制约了乡村数字治理的推进。另一方面,由于城乡发展差距过大,受工资水平、教育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复合型数字人才更倾向于在城市发展,导致乡村数字治理的人才缺口越来越大,而且农村留存的数字人才也往往面临着知识结构老化、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乡村数字治理的迫切需求。

2.2" 基础设施落后,制约数字产业转型

从地理位置上看,中国农村地区的分布较离散,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乡村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相对于城市地区都较为稀少和落后。截至2023年,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其中城镇网民规模达7.77亿人,占网民整体的72.1%;农村网民规模达3.01亿人,占网民整体的27.9%,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仅为60.5%[7]。数据表明,农村的网络普及率远低于城镇,硬件条件的不足制约了乡村数字治理的进展。从产业结构上看,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占据主导地位,这种生产方式人力投入高、附加值低,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在数字技术日益普及的背景下,农村产业急需进行数字化转型,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附加值。然而,受基础设施落后的制约,这一转型过程显得尤为艰难。此外,小农思想在农村地区根深蒂固,许多农民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不高,对数字技术的认知和应用能力有限[8],这种观念上的束缚也使得农村产业的数字化转型面临巨大挑战。农民缺乏对数字技术的信任和应用意愿,导致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农村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推广应用受到限制。

2.3" 财政供给不足,地区发展不平衡

乡村的发展具有周期长、投入高的特点,引进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需要更多资金的投入,但是目前乡村数字治理过程中面临着财政供给不足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困境,严重制约了其整体的发展进程。一方面,地方政府的扶持力度有限,缺乏社会多元化投资主体的资助。这使得乡村数字治理在资金方面捉襟见肘,难以开展大规模的项目;另一方面,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资本供给失衡。东部沿海地区得益于政策扶持力度较大,得以快速发展,而在经济落后地区,金融服务质量不高,则难以满足当地乡村数字治理的需求。这种资本供给失衡进一步加剧了地区间的数字鸿沟,使得乡村数字治理在这些地区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优势逐渐凸显,而经济落后地区的数字治理水平仍然滞后。这种不平衡的发展态势不仅加大了地区间的差距,还影响到了乡村数字治理的整体性推进。

2.4" 数据安全存在挑战,规范机制不完善

在互联网数据时代,信息的传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给人们带来便利性的同时还存在着数据泄露的安全隐患。以乡村数字治理为例,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水平、治理效率、沟通效率等方方面面,是乡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也带来数据安全的隐患[9]。首先,乡村数字治理涉及的大量敏感数据,如农户信息、土地资源利用数据等,一旦遭受泄露或篡改,将对乡村治理工作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可能侵害农民合法权益。然而,目前我国乡村数字治理的数据安全防护措施尚不完善,部分基层干部和村民对数据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数据安全意识较弱。其次,乡村数字治理的规范机制不完善,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一方面,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数据管理体系,导致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乡村数字治理的成效。另一方面,乡村数字治理中的数据使用和共享机制不明确,可能导致数据资源的浪费和滥用。在乡村数字治理过程中,隐私保护和数据伦理问题亦不容忽视。部分基层干部和乡村企业在数据收集、处理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忽视隐私保护和数据伦理要求,侵犯农民的隐私权益,导致农民的利益受损,破坏乡村治理场域的平衡生态。

3"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的优化路径

3.1" 提高农民数字素养,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针对乡村数字治理中数字人才短缺和农民数字素养较低的问题,提高农民数字素养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显得至关重要。为了提高农民的数字素养,可以通过加大数字化教育培训力度、将数字技术融入生产生活场景、加强数字教育和数字资源共享等方式,使农民在生产生活中充分接触数字技术,凝练数字意识,熟悉数字化操作,提升数字素养。因此,当地政府可以采取差异化的方式对不同农村地区通过知识宣讲、线下实操、线上平台讲解等方式进行知识性普及和教学,让各乡村治理主体深切感受到数字技术的益处,提高他们的对于数字技术的信心,敢于将数字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之中。

此外,建立政策支持+产学研融合的复合人才培养机制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农民、学生和社会各界参与到数字人才培养当中,推动高校、企业与乡村进行合作,共同开展数字治理人才培养项目,将学术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最后,还需通过多方位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实现人才从“输血”到“造血”这一过程,着力培养符合农村地区发展的数字人才。可以鼓励农村青年、返乡创业人员、知识水平较高的农民等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选拔和培养一批乡村数字治理优秀人才。

3.2" 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助推乡村数字产业发展

针对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村数字产业发展困难等问题,需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推动数字资源下乡和产业转型。首先,政府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村地区通信网络覆盖率,确保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良好条件,降低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障碍。其次,通过推广农业科技、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等手段,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使农民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引导农民转型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同时,正确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在政策的扶持之下鼓励农民利用数字平台创新创业,加强农民的数字化素养培训,提高他们对数字技术的认可度,使其在生产生活中充分熟悉数字技术,以此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适应农村产业转型的需求。最后,政府、企业和农民需共同努力,形成合力,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农村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广泛应用。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解放小农思想,有助于从深层次推动农村产业转型,为实现乡村数字治理奠定坚实基础。

3.3" 加强地方财政供给,促进地区间的数字发展平衡

在乡村数字治理的整体进程下,我们必须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原则,要结合不同农村地区的发展特点进行投资建设,因地制宜地进行战略部署。首先,加大中央财政对乡村数字治理的扶持力度,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在乡村数字治理中的不同职责和投资水平,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发展需求向中央提出需求,中央通过核对和精确考量后进行资金的精准投放,以此确保资金投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多元化投资主体参与乡村数字治理,激发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数字治理的积极性,完善普惠金融体系,加大对经济落后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为乡村数字治理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面对东、西部地区以及城乡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可以加强东部沿海地区与经济落后地区在乡村数字治理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城市向农村进行一对一帮扶,在资金、人才和设施方面共享数字优质资源,促进地区间的发展平衡。

3.4" 加强数据保障措施,提高数据安全意识

要确保数据安全就要实施相关的数据保障措施,同时建立完善的数据保障机制。一方面,制定专门针对乡村数字治理的法律法规,明确乡村数字治理的基本原则、数据产权、数据使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方面的规定,例如,对于涉及农民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提高法律法规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同时,完善司法体制,提高司法效率,加强乡村数字治理领域的执法和司法工作,严厉打击泄露数据、贩卖数据等违法违规行为。地方政府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健全乡村数字治理的监管机制,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另一方面,需要加强数据安全保障措施,提高基层干部和村民的数据安全意识。地方政府应加大投入,建立健全乡村数字治理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确保数据存储、传输和使用的安全性。同时,加强对基层干部和村民的数据安全培训,提高他们对数据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引导他们遵循数据安全规范,辅以加强数据伦理教育,引导乡村基层干部和村民遵循数据伦理要求,尊重农民的隐私权益,确保数据使用的合法合规性,维护乡村数字治理的公平和正义。

4" 结论与讨论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主体赋能、组织赋能、协同赋能三方面入手,分析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的内在机理,阐述数字技术于乡村治理的意义和作用。虽然数字技术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的数字化生产力,但是在乡村数字治理的建设初期,由于数字技术应用的不成熟、与传统的乡村治理模式不耦合,在数字治理过程中难以发挥出数字技术的真正优势。数字技术不是空中楼阁,笔者认为必须从底层逻辑出发,思考如何将数字技术真正地与乡村治理融合在一起,将数字技术嵌入到乡村治理的结构中去。所以,为使数字技术发挥效能,还需深入思考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的现实价值所在,同时增强乡村治理主体的数字应用能力,从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赋能乡村数字治理,夯实数字技术赋能保障体系,以此提升乡村数字治理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 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EB/OL].[2024-03-03].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1/1020/c1024-32258357.html.

[2]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24-03-03].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2-01/12/content_5667817.htm?eqid=932fbf7d00026ef000000006647d4e7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2024-03-03].https://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

[4] 钟葳,梁丽芝,张运.数字乡村治理的实施路径:基于技术-制度-文化的分析框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8(1):58-65.

[5] 赵诗旖.数字经济赋能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技术向度[J].智慧农业导刊,2024,4(4):86-90.

[6] 孙宗锋,秦瑞楠.数字政府建设的理论基础、热点议题与发展趋势[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4(1):42-51.

[7] CNNIC: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4-03-03].https://www.199it.com/archives/1648048.html.

[8] 杨佳锋.数字赋能乡村多元共治的理路、现实困境及其优化路径[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2(1):101-110.

[9] 李子萌.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的实践困境与优化路径[J].市场周刊,2024,37(1):22-25.

猜你喜欢

数字赋能数字乡村乡村治理
数字赋能城市精细化治理的路径
让“数字”为“两业”融合赋能
数字经济赋能临安山核桃特色产业发展
江苏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困境及路径探析
数字化赋能出口型跨境电商的价值共创研究
数字乡村战略推进的逻辑
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乡村协同发展探究
以“数字乡村”战略统筹推进新时代农业农村信息化的思考与建议
国内关于乡村治理理论研究综述
基于乡村治理思维的精准扶贫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