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平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计算机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24-12-31任珂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教学平台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中,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对分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课堂时间的合理分配,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网络教学平台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应用,阐述了其在高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内涵和特点,并探讨了应用价值和实现路径。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高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应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网络教学平台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还能够支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实时互动,为高校教学带来了诸多便利。同时,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分课堂是指将课堂时间分为教师讲解和学生自主学习两个部分,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平台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特点,合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一、高校计算机类课程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
网络教学平台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平台,它可提供在线课程管理、教学资源共享、在线测试和作业等功能。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方便地发布课程资料、布置作业和与学生进行在线互动[1];学生则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对分课堂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时间分为讲授和讨论两个部分。在讲授阶段,教师主要讲解基本概念和框架;在讨论阶段,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主题进行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疑问。高校计算机类课程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促进混合式学习等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教学平台具有互动性强、资源丰富与方便灵活等优势;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教育教学时间分配合理等特点。将网络教学平台和对分课堂相结合,并将其融入高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作用[2]。
1.提高教学质量: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对分课堂模式可以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两者结合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2.促进混合式学习:网络教学平台和对分课堂的结合可以实现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学生可以在课前预习、课中讨论和课后复习中充分运用线上和线下的学习资源,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3.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对分课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通过分组讨论和交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进而提高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网络教学平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问题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中,计算机类课程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3]。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时间有限、学生参与度低等。因此,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并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网络教学平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为高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尝试将这种模式应用于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1.技术支持问题:部分教师和学生对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操作不够熟练,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技术障碍。例如,部分年长的教师可能对新兴技术接受度不高,缺乏相应的技能和经验;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界面不友好、操作不便捷等问题。
2.资源建设问题:网络教学平台的资源建设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目前,部分平台的资源数量和质量仍有待提高,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由于资源更新和维护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如何确保资源的时效性和完整性也是一大挑战。
3.互动与参与问题:虽然部分课堂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因为缺乏学习动力、时间安排不当等原因,导致参与度不高。此外,如何在讨论环节中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也是实施对分课堂面临的一大挑战。
4.评价与反馈问题:“网络教学平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和反馈机制尚不完善,传统的评价方式可能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而学生对于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反馈意见也未能得到充分重视和利用。
三、“网络教学平台+对分课堂”模式在高校计算机类课程中的应用
在高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中,应用“网络平台+对分课堂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推动计算机类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当前,高校计算机类课程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仍存在诸多问题,教师需要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探索和创新,为高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培养出更多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一)“网络教学平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1.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供学习资源和互动支持
在网络教学平台的支持下,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电子教材、教学视频等。同时,教师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为学生提供实时的编程指导,解答学生在编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将课堂时间分为教师讲解编程知识和学生自主编程实践两个部分。在自主编程实践环节,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编程能力;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可以交流编程心得、互相学习,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2.利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可以将课堂时间分为教师讲解和学生自主学习两个部分,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明确学习目标: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应明确本次课程的学习目标和预期结果,使学生了解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设计互动活动:在学生自主学习阶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互动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学习资源: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学习资源,如阅读材料、视频、在线课程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实时反馈与指导: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提供即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方法和进度。总结与反思:在课堂结束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巩固学习成果,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自主学习。评估与激励:通过形成性评估和自我评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通过表扬和奖励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结合“网络教学平台+对分课堂”特点,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结合网络教学平台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创新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线上教学,发布学习资源,组织讨论等,同时也可以在对分课堂中,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进行线下讨论和交流。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个性化教学。在对分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现精准教学。这种创新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二)“网络教学平台+对分课堂”的教学设计
计算机类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对分课堂”的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实践教学、促进师生互动与持续改进反馈等原则,注重整合技术资源、保障教学质量、培养教师能力、关注学生反馈、完善评价机制与强化合作交流等。首先,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施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个性化功能,为每个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和路径。其次,计算机类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设计应当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虚拟实验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以“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为例,开展“网络教学平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需要从教学目标内容与策略过程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不断课前预习、课中讲解讨论、课后巩固拓展等环节。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架构、协议及其工作原理。掌握TCP/IP协议栈的层次结构及各层主要功能。理解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过程、路由选择算法及网络安全基本原理。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网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网络故障排除、性能优化等。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在线资源独立探索新知识。提升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在小组项目中有效沟通与合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讨论中敢于提出见解并论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持续学习的动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认识到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形成团队合作与共享知识的价值观。
2.教学内容:
核心模块:增加“网络协议深入分析”(如HTTP、FTP、SMTP等)、“网络安全与加密技术”、“网络编程基础”等章节。这些章节的引入旨在为学生构建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网络知识体系。在“网络协议深入分析”中,学生将详细了解各种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数据格式和通信过程,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网络数据的传输和交互。在“网络安全与加密技术”中,学生将学习如何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包括加密技术、防火墙设置、入侵检测与防御等内容。而在“网络编程基础”中,学生将掌握基本的网络编程技术,为未来的网络应用开发打下基础。
实践环节:设置虚拟网络实验,如配置路由器与交换机、搭建小型局域网、模拟网络攻击与防御等。通过这些实践环节,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配置路由器与交换机的过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设置网络参数、实现网络互联和路由选择。在搭建小型局域网时,学生将了解局域网的构建方法和网络设备的配置技巧。而模拟网络攻击与防御的实验则能让学生亲身体验网络安全问题的严峻性,并学习如何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
3.教学过程:
精讲留白:教师利用1/3时间讲解核心概念、框架和难点,预留思考空间。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集中精力理解和掌握核心知识,同时激发他们的思考欲望,为接下来的独立学习和小组讨论奠定基础。独立学习:学生在预习和课后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上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完成预习任务和问题思考。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学习进度,实现个性化学习。小组讨论:剩余1/3时间学生分组围绕特定主题进行深入讨论,鼓励不同观点碰撞。小组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让他们在交流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类课程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如何提高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学生,是高校教育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近年来,网络教学平台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为高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网络教学平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禧鸿.网络教学平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计算机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11):172-174.
[2]王艳,张舒.“线上教学平台+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无机化工生产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21,47(11):86-88.
[3]郭锋锋.网络教学平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计算机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1,29(07):147-149.
[4]彭艺格.“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民办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02):15-16.
[5]陈秋菊.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