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展现人物特点,要这样描写动作

2024-12-31彭婧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4年7期
关键词:胖墩老支书维度

小学阶段学习的课文基本都是以写人叙事类为主,写作也以事和人为核心。正所谓“写人离不开叙事,叙事离不开写人”。对于描写人物,很多同学都已经认识到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细节。事实的确如此,这些写作维度聚合成为表达合力,对展现人物的形象和特点起到决定性作用。在众多描写维度中,用得最多的、刻画人物形象作用最大的就是动作描写。因为视觉给人的冲击最大,也最容易激活情感的共鸣。因此,我们要密切关注人物在特殊情境中的表现,将动作描写与其他维度的描写结合起来,以全面展现人物的特点。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人物的动态,将人物写活呢?

一、典型动作,重点描写

很多同学在描写人物动作时,常常不加甄别,将人物在事情发展过程中所有的表现“一网打尽”。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貌似内容丰富、具体,但很多描写都是无用功,对表现人物的特点并没有任何价值。因此,描写人物的动作并不是越多越好。要清晰地认识到一点:那就是在叙事的过程中,要着重描写人物的细节表现,其目的就是要集中展现人物的形象特点,一方面在于刻画人物形象,另一方面则可以顺势抒发情感。因此,不能对人物所有的动作都平均用力,要学会选择和甄别,确定最能体现人物这一特点的关键动作。对于这一类极具典型价值和意义的动作,一定要不惜笔墨,在文中多次出现,从而将意欲表达的人物特点一次又一次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先看教材中的《桥》这篇课文,课文主要写的是洪灾来临,老支书镇定自若指挥群众脱险,自己和儿子全部牺牲的故事,刻画了老支书舍己为人、沉着冷静、严于律己的高贵品质。通过对老支书在指挥救险过程中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全方位展现了人物鲜活立体的形象。其中,有两次出现“吼”的动作,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一次“吼”,是对冲到最前面的小伙子,要求小伙子发挥党员表率作用,这里的“吼”表现了老支书作为共产党员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的优秀品质;第二次“吼”还是对小伙子,但此时老支书已经不再是以共产党员身份,而是作为小伙子父亲的身份,在其他群众已经全部脱险的情况下,以“吼”的方式命令小伙子先走,表现了老支书作为父亲对儿子的无限深情。当全村人处于危急的关键时刻,作为村民们的领头羊,老支书表现得非常从容和镇定,因此指挥调度时的“吼”则成为作者动作描写反复运用的词汇,但这些相同的动词在不同情况下却有着不同的价值和意蕴。

受课文启示,我们在描写人物动作时,就不能想到哪里写哪里,而要想方设法明确两个问题:其一,要明确人物的形象特点,确定描写的方向,由此才能有选择地确定所要展现的具体动作;其二,要结合具体的生活实践,在反复观察的过程中,明确一个最能体现人物在具体场景下的典型动作,反复描写,进一步彰显人物特点。

二、连续动作,整体地协同描写

紧扣典型动作反复描写,并不是完全聚焦于一个动作,不要陷入“非此即彼”的认知尴尬中。很多时候,一个动作的表现力是有限的,要打出连续的“动作组合拳”。人作为有浓郁主观情感的生命个体,在独特的场景和情境中,所呈现的动作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连续的状态,因此描写人物动作,不能仅扣住一个方面戛然而止,而应该从整体视角入手,关注人物一连串的动作和反应。在具体描写的过程中,要避免机械生硬地原封照搬,要在观察中对人物连续性的动作进行适当分割和解构,最后借助连贯性的语言组织与串联起来,将其构建成有机整体。

比如,统编五年级教材中的小单元“人物描写一组”,编选了《小兵张嘎》中嘎子与胖墩打架的片段,其中运用的一连串动词,不仅再现了孩子打架的场面,同时也将两个孩子的特点和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描写小胖墩的语句:“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从“塌”到“合”,不仅写了小胖墩在准备打架之前的流程,也将其身体肥胖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再如描写两人正式开打时,对小胖墩的描写连续使用了“钩”“别”“推”等动词,将“摔跤惯手”的特点表现了出来,整个摔跤过程也像放电影一般,完整全面地呈现在每个读者面前。

试想,如果仅凭借一个动作,又怎么能将人物在摔跤过程中的表现展现得如此丰富立体呢?一组动作的连续使用,不仅表现了完整的打架过程,还让读者进一步了解了人物的特点。这启示我们平时要多观察,以联系的眼光关注人物前后连贯性的表现,描写人物具体的动态性场景,从而将人物的个性特点展现出来。

三、关键动作,多维度细致描写

人物动作是展现人物品质的重要维度,但不能仅局限在动作一个维度。很多时候,人物所展现出来的动作,除了要借助动词外,还需要借助其他维度,对这一动作进行全方位描摹,以让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人物的具体表现,否则写再多的文字也将成为空谈。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接触到拍照。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多人拍照时总是喜欢摆出一个造型。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人们认为做出这样的“动作”,能表现自己最精彩的一面。由此就可以看出,人物的精彩往往是由直观、鲜明的动作给人们的冲击形成的。因此,对于最精彩的、最典型的动作,我们就需要展开细致化的描述,在不断具体化的过程中丰富内在的认知和体验。

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课文《军神》为例,文章从沃克医生的视角展开,描写了著名将领刘伯承为了保持头脑清醒,在不使用麻醉药的情况下做眼部手术的故事,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力。显然,对人物这一品质刻画最典型、最集中的画面就是刘伯承忍受巨大疼痛做手术的过程: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在这段描写中,最精彩的画面是关键性动词“抓”字,透过这个字,可以感觉到刘伯承使用的力量之大,感受到在不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被生生割了72刀的煎熬,同时也可以借此想象人物的面部表情,从而反衬出刘伯承钢铁般的坚强意志力。

读到这里,肯定有很多同学质疑:最精彩、最典型的动作,不是只有一个吗?如果只能写这一个动作,人物的特点又怎么会鲜明立体呢?那这个最精彩的动作,又该怎么写呢?

对于这样的困惑和疑问,其实这篇课文的作者已经做出了示范。联系上下文阅读这段文字,不难发现作者藏在字里行间的表达方法:作者并没有单纯地描写动作,而是配合着这个动作,描写了其他方面,对其进行阐述与说明。比如为了凸显“抓”时的用力,作者运用了“青筋暴起”“汗如雨下”,对这一动作进行了直接、具体的展现,同时还用“白床单破了”反衬用力之大,展示疼痛的剧烈程度。

所以,除了要描写动作,还要从不同维度入手,选择与之匹配的内容加以描写,以丰富画面,收到相辅相成的表达效果。

猜你喜欢

胖墩老支书维度
乡村老支书
咱村的老支书
老支书
老支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搬石头
搬石头
闭眼菩萨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