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突出,精彩纷呈
2024-12-31王学凤
文" 题
当一个人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而百思不得其解时,当一个人由于某个问题与他人争辩得面红耳赤时,当一个人处于进退两难的边缘难以做出抉择时,他往往处于“遭受挫折”的状态中。挫折无处不在,我们应当如何面对呢?
请以“挫折”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写作指导
一、紧扣题意,谨慎选材
根据中心选择写作素材,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原则。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素材充实,文章内容才能丰富饱满。生活中要面对的挫折很多,不仅有来自学业上的,也有来自生活上的。想写好这篇记叙文,就必须把内容写具体、把感情写深刻,以让平凡的故事彰显别样的魅力。选材非常重要,所选材料反映写作主题,才能让作文内容跌宕起伏,妙趣横生。例如,以“烦恼”为话题,先要明确烦恼的来源与起因,唯有知晓烦恼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消除的,才能用有趣的事例具体描写烦恼,将所思所想融入其中,呼应主题。例如,一位同学在写《品茶之趣》这篇文章时,为了突出“趣”字,不仅具体描写了煮茶、喝茶的乐趣,还详细叙述了和朋友品茗和互相调侃的故事,呼应了作文主题。“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素材犹如作文的源头活水,只有围绕中心谨慎选取写作素材,才能让记叙文写作有章可循。如以“挫折”为话题写作,可以发散思考,从“挫折产生的原因”“生活中让我们感到挫折的事情有哪些”“遇到挫折应当怎样对待”等角度,回忆生活情境,筛选合适的写作素材,充实文章内容。例如,一位同学在《挫折让我成长》这篇作文中这样写道:
每天晚上7点半到8点半,是我独自练习钢琴的时间。我一坐到琴凳上,家里便会安静下来。我的双手时而在琴键上“跳跃”,时而在琴键上“奔跑”,这段时间,是我最惬意的时光,我感觉自己简直“无所不能”。但渐渐地,学习音乐过程中的一些挫折也让我逐渐清醒,让我意识到成长的过程并非永远一帆风顺。比如一次,有一个连音符,无论怎么练都练不好,我急得满头大汗,沮丧极了,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妈妈见状,急忙跑过来,拍了拍我的头,微笑着说:“佳乐,你能做到现在这样,已经很好了,但遇到困难不能轻易放弃,要时刻记住做什么事都要坚持。”是呀,做每件事都不能半途而废,正所谓“坚持就是胜利”!于是,我又重拾信心,一遍又一遍,一次又一次,努力反复尝试、探索怎么弹出这个美妙的音符,终于,我成功了。
作者以弹钢琴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为例,具体叙写自身面对挫折的态度及解决挫折的方法,用丰富的写作素材充实了文章,呼应了话题。可见,面对不同的话题时,应谨慎选择写作素材,发散思维,回忆生活中与话题有关的生活点滴,从而找到写作的“源头活水”。
二、详写过程,铺垫情节
一般而言,在记叙文中,事情的发展和高潮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要增强记叙文的观赏性,就必须学会运用合适的表现手法叙写故事,从而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妙,趣横生。如在课文《顶碗少年》中,作者记叙的是一次观赏演出的经历,却没有用过多笔墨讲述观看演出的起因,而是不遗余力地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对少年精彩演出的描写上,从而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耐人寻味,用生动的语言表现了人生哲理和生活智慧。同学们在写记叙文时,也要采用这种构思方式,合理安排文章结构,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在铺垫中推动故事发展,丰富文章内容。例如,一位同学在《挫折的重量》一文中这样写道:
当我毫不费力气地坐上车座,内心便有些飘飘然,开始得意起来。突然,一不小心,我直接从车座上滑了下来,摔了个“四脚朝天”,刚才那股傲气一下子不知道被西北风吹得飘向了何处。只感到眼前直冒金星,到处都是小星星。我摇了摇头,闭了闭眼睛,一睁眼,发现小星星全没了。于是,又大着胆子再次骑了上去,双手紧握车把,慢慢地骑了起来。我小心翼翼地骑着,可感觉这自行车仿佛不听使唤一样,好像越骑越有种向一旁倾倒的感觉。不管了!我干脆心一横,加大了踩踏的力度,终于,自行车飞快地奔跑了起来,但在拐弯的时候,我一时没控制好龙头,“唰”的一下,连人带车甩飞了出去,疼得我直接哇哇大哭起来。
通过具体描写学自行车的过程,凸显了学自行车的艰难,也为后文如何克服这段挫折埋下伏笔,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
三、善用细节,表现人物
在记叙文写作中时常需要描写人物,精准刻画人物形象则离不开细节描写,唯有把细节写真实、写具体,才能让读者在阅读时有代入感,有身临其境之感。例如在拔河比赛中,选手会因为拼尽全力而汗流浃背,而写选手额头上滑落的汗珠,则可以表现选手的坚持和努力;遇见一件棘手或麻烦事时,可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脸上流露出担忧和惶恐的神色;顺利完成任务时,脸上则会露出喜悦的表情。这些神态和动作,就是人物内心的真实写照。在写记叙文时,同学们要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精准刻画人物形象,从而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使故事情节饱满精彩。一位同学在《钓龙虾》这篇作文中写道:
承包这片荷塘的是位年过花甲的老者,须发斑白,他坑坑洼洼的脸上能看到很多褶皱,老人的手上还有许多开裂的小口,想必是饱经风霜所致。每次我们到来,老人都会笑着和我们打招呼,招呼我们去他的小屋里坐一坐。我们随着老人进了他的家门,看到老人家的大门有些残败,屋里零零星星地散落着塑料瓶和易拉罐,餐桌上还有一碗没吃完的素面……
对老人外表的细节描写,刻画了老人朴素且平易近人的形象,并用“开裂的小口”等细节展示了老人生活的艰苦。另外,作者也对老人的住所进行了详细描写,可从“残败的大门”“零零星星地散落着塑料瓶和易拉罐”等细节推断出老人勤劳、朴素却艰辛的生活状态,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又如一位同学在《挫折让我成长中》一文中这样写道:
暑假,我迎来了钢琴八级考试。虽然心里非常紧张,但还是在一旁不断给自己加油打气,我跺了跺脚,伸出双手,吹了口气,心里默念:别害怕,你一定能成功的!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轮到我上场了。我坐上琴凳,深深吸了口气,面带微笑开始演奏。我的双手灵活地在琴键上跳舞,随着乐曲的起伏有节奏地摇摆着。乐曲时而低沉,时而清脆,时而雄浑,时而高亢。一个个跳动的音符一会儿变成了活泼的小精灵,一会儿变成了轻纱般飘动的白云,一会儿又变成了璀璨夺目的彩带……成绩出来了,我得了“优秀”,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跺脚”“深吸一口气”等细节表现了人物紧张、忐忑不安的心理,精彩的动作描写精准刻画了人物形象,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完美表现了角色克服挫折的过程。
四、巧绘环境,烘托气氛
人物的活动常常是在一定环境氛围中进行的,写记叙文除了要把握事情的起因、经过及结局外,还要充分考虑事情发生时所处的环境,以运用环境描写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例如,在《难忘的考试》一文中,某位同学则用“周围静悄悄的,只有窗外的蝉鸣不时飞入我的耳中,同学们正襟危坐,目光专注地凝视着眼前的题目,时而冥思苦想,时而抓耳挠腮,仿佛陷入了无尽的思索之中”这句话,烘托了考试的紧张氛围,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仿佛也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进行了一场惊险的考试。由此可见,环境描写是记叙文写作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同学们应细心揣摩,以使作文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在以“挫折”为话题写记叙文时,也可采用环境烘托的方法,用周围环境反映作者在遭遇挫折、面对困难时的紧张心情和胆怯心理。例如,一位同学在《无限风光在险峰》一文中写道:
“我真的能算出这道题的答案吗?”教室内静悄悄的,只有屋外聒噪的蝉鸣和风扇的转动声传到我的耳中,我颤颤巍巍地拿着粉笔,开始了演算,一笔一画地在黑板上写出各种公式。此刻,心脏的狂跳声震耳欲聋,我听不到任何声音。
采用以动衬静的写作方法,通过“聒噪的蝉鸣”和“风扇的转动声”衬托环境的安静,表现了人物紧张的心理状态,读者读完也会不自觉地屏住呼吸。
佳作展示
直面挫折,勇攀高峰
窗外下着雨,窗内点着灯。
在写字台前默默垂泪的我,内心困惑重重。期中考试的失败,至今仍是我心里的一道阴影,只要一闭上眼,我仿佛就能看见爸爸失望的眼神,老师疑惑的目光;听见妈妈沉重的叹息、同学讥讽的话语。这些画面和声音在我的脑海、耳边不断萦绕,久久挥之不去。失败有如一座沉重的大山,矗立在我眼前,我不清楚自己是否还有勇气继续前行。
直到第二天,困惑不已的我正坐在公园石凳上发呆,一只微小的蚂蚁忽然进入了我的眼帘,它正吃力地往石凳上攀爬。高高的石凳,小小的蚂蚁,多么鲜明的对比。蚂蚁的狼狈模样让我的嘴角勾起了嘲讽的笑容。一厘米、两厘米……尽管困难重重,蚂蚁仍然在坚持着,我顿时来了兴趣,俯下身端详起它来。不好,它掉下去了。石凳在蚂蚁面前,宛如一座大山,想爬上去谈何容易。就在我以为蚂蚁要放弃的时候,它却又爬了上来,一厘米、两厘米……爬上去,又掉下来,又继续爬上去,我被它愚公移山般的精神深深震撼了。
一只小小的蚂蚁尚能不畏困难,勇敢前行,我又怎能因为生活的一点小小挫折而畏葸不前呢?
抬头望天,我感觉这是上天给我的启示,万丈阳光顿时涌入了我的心房。
回到家,我开始认真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语文考试不理想,是有些字不会写,要好好纠正错别字;数学成绩有些低,是公式定理运用得还不够熟练,要好好掌握它们的用法。
从此,我下定决心,无论遇到多少困难,都要发挥“蚂蚁精神”,直面挫折,勇攀高峰!
点" 评
开篇运用简单的环境描写,用“下雨”“点灯”等词语彰显了雨夜的宁静氛围,凸显了作者的彷徨无助,接着再借助“观察蚂蚁”这件小事,强调了人生须进取的哲理,呼应了“面对挫折”的写作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