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4-12-31王龙祥黄巧婷许杰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4年14期
关键词:体育旅游少数民族

摘要:从融合体育旅游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现状与发展对策进行分析,总结其发展特征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当下的发展状况与国家政策,探索宜宾市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发展的优化策略。本文采用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基于游客的分布情况、游客对体育旅游的了解、游客对少数民族体育旅游项目的参与程度、游客参与体育旅游的动机、参与的体验感以及对宜宾市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评价展开汇总,并讨论总结出相关的问题。

关键词:少数民族 "体育旅游 "发展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02-(2024)-07-080-3-ZL

1、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和提升。在此背景下,人们对休闲、旅游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传统的观光旅游方式已经不再满足人们的需求,将娱乐活动与旅游相结合的体育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体育旅游是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形态,是以体育运动为核心,以现场观赛、参与体验及参观游览为主要形式,以满足健康娱乐、旅游休闲为目的,向大众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经济活动。鉴于此,国务院于2016年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体育是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旅游是推进体育产业的重要动力。大力发展体育旅游是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拓展旅游消费空间、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体育资源、实现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推动体育产业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对于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体育旅游的挑战性和刺激性不仅可以给参与者带来精神上的愉悦,还能促进参与者的身体健康。发展体育旅游还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保护资源。在近几年国家陆续颁布对体育旅游发展的有关政策后,体育旅游的发展越发迅速。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宜宾市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开展现状作为研究对象,以500名参与宜宾市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游客作为调查目标。

2.2、问卷调查法

结合本文的研究目标设计宜宾市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问卷调查,编制了“宜宾市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发展现状”调查问卷,并向500名游客发放调查问卷,收到413名游客的调查结果,回收率82.6%,其中有效问卷379份,有效问卷率为91.76%,为论文的撰写提供客观材料。

2.3、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中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归纳分析,通过Excel数据统计软件对已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相关处理,通过现状从而提出解决方法以确保研究具有客观性与科学性。

2.4、实地调查法

通过对宜宾市各少数民族景区的调查,例如基础设施、开发意识、文化底蕴等,获得详细资料,归纳出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发展优势和劣势,分析总结出合理、科学的发展对策。

3、结果与分析

3.1、宜宾市少数民族的基本概况

(1)宜宾市少数民族的分布。

宜宾是四川最大的苗族集聚区。苗族主要分布在兴文县、珙县和筠连县,彝族主要分布在屏山县,回族主要分布在翠屏区、南溪县和高县。彝族主要分布于屏山的屏边、清平乡和夏溪乡、二龙等地,筠连的团林苗族乡也有杂居彝族。

(2)宜宾市少数民族的旅游资源。

2000年有国家、省、市、县四级文物保护单位120多个。另有五粮液企业文化园林,以及李庄古镇、中国营造学社旧址和江安原国立剧专遗址等独树一帜的抗战文物遗存,从多方面丰富了宜宾旅游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有利于促进宜宾市的经济发展,并弘扬宜宾市的少数民族文化。

宜宾市境南部喀斯特地貌发育,以兴文石海洞乡为代表的川南喀斯特地域,具备世界级地质公园特有魅力。600多条纵横交错的河溪、2400多亿m³的水量以及流域面积超过1000km²的长江、金沙江、岷江宜宾段等形成了宜宾独有的“万里长江第一城”壮观地理环境和生态型山水园林城市特有风貌。宜宾有国家级旅游资源6处、省级27处。有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有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3.2、宜宾市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开发现状

(1)受访者的基本特征。

经过对前往宜宾市少数民族的游客进行调查得知,参与少数民族体育活动的人群主要以中青年为主,男女比例大致相同,同时,当地游客占比60%,外地游客占比40%,由此可以看出宜宾市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宣传力度不够。另外,结果调查统计,有30.17%的游客是工商业从业人员,有16.27%的游客是政府或者事业单位人员,有32.54%的游客是企业工作人员,还有21.02%的游客是学生,从这些比例可以看出游玩的人员大多以企业工作人员和工商业从业人员为主。从调查宜宾市当地的GDP发现,2022年人均GDP为68181元,由此可以看出宜宾市的消费水平不高,又因为宜宾市少数民族大多位于偏远地区,经济落后、基础设施差,由此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受到极大的限制。

(2)受访者客源地调查。

经过数据调查,有69.49%的游客来自四川省,有9.49%的游客来自重庆市,有近9.15%的游客来自云南省,其他地区的游客占11.87%,由此可以看出,宜宾市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游客大多以当地人群或周边地区人群为主,宣传力度不够。

(3)受访者参与宜宾市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项目。

经过数据调查,有36.61%的游客参与了赛歌活动,有21.69%的游客参与了芦笙舞活动,有8.14%的游客参与了爬杆活动,还有33.56%的游客没参与活动,由此可以看出游客的参与度不到70%,大多游客对唱歌跳舞的活动比较喜欢,爬杆活动存在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大多游客都选择观看表演。

(4)受访者对于宜宾市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了解程度。

经过数据调查,不到20%的游客对宜宾市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很了解,有约50%的游客对宜宾市少数民族体育旅游有较浅的了解,还有约30%的游客对宜宾市少数民族基本上不了解,由此可以看出,宜宾市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知名度低,宣传力度小。

(5)受访者前往宜宾市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动机。

经过数据调查,去宜宾市参与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游客有22.03%属于消遣娱乐,有35.59%的游客是体验少数民族风情,有32.20%的游客是去参观感受少数民族文化,还有10.18%的游客是为了锻炼身体。因此,可以看出参与宜宾市少数民族体育的游客动机大多是为了体验少数民族风情,感受少数民族文化。

(6)影响宜宾市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市场发展的因素。

经过数据调查,有26.44%的游客认为宜宾市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知名度低,宣传力度不够,有28.47%的游客认为宜宾市少数民族的基础设施差,开发力度不够,有12.88%的游客认为宜宾市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缺乏规模效应,有14.92%的游客认为缺乏统一布局规划,还有17.29%的游客认为当地旅游行业管理混乱。由此可以看出,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当地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政府应该统一规划布局,大力支持宜宾市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发展,完善基础设施。

4、建议

4.1、宜宾市应加大宣传体育旅游项目的力度

加大广告宣传力度是提升宜宾市少数民族知名度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宜宾市少数民族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首先,提升景区知名度,可以采用传统的宣传手段,与广告公司或者电视平台合作,制作和宣传景区宣传片,通过试听结合的方式将景区的特点传递给游客,让游客了解景区的内容,这样有利于提高旅游景点的知名度和曝光率,从而更好地吸引游客;其次,现如今短视频也是宣传宜宾市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重要途经,有条件的景区可以利用短视频的方式来进行宣传,如抖音、快手、小红书等优质短视频APP,拍出一些具有当地少数民族特色的短视频来吸引游客,扩大影响,提升知名度,为发展当地体育旅游提供有效的帮助。另外,宜宾市当地景区可以建设好自己的旅游网站,一个好的旅游网站不仅可以展示出宜宾市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而且还能对知名的少数民族体育旅游景区进行整合包装,旅游官网建设应美观、大方和具有艺术感,最好有英文版本,这样以便外国游客访问,从而吸引更多的外国人。同时,旅游官网里还能设置当地旅游攻略来满足游客的需求,还可将宜宾市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规则、文化、方式彰显给游客,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宜宾市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从而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

4.2、完善宜宾市少数民族景区的基础设施

完善景区的基础设施,是带动当地旅游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基础设施就像景区的地基,要想景区长远、持久的发展,就要打好这个地基,完善好基础设施。首先,当地应加强景区内的住宿、交通、餐饮等重要的系统要素。住宿方面,景区应根据旅游的发展需求,建设一批具有当地少数民族特色的酒店,同时政府可以加大扶持力度,推出鼓励政策,招商引进一批功能齐全,设备先进且具有专业化管理水平的星级酒店,另外还需根据不同游客的需求建设青年旅舍、经济酒店、民宿这些符合大众需求的酒店。交通方面,加快建设旅游景区与城市之间的道路连接,加快各景区之间的环线公路建设。

另外,景区可以设立专门的旅游大巴、旅游专线,根据客流的需求量来合理地配置运输路线,进一步提升交通的出行质量。餐饮方面,旅游景区可以建设一条集当地特色小吃、商品购物、休闲娱乐的商业街来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另外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餐饮行业的管理,在满足游客需求的同时兼具健康绿色。同时,应加强当地硬件设施的建设,例如游客中心、洗手间、医务室等,根据游客的不同需要,在合理的地方建立这些设施来满足游客的需求,另外对景区内的警示牌、指路标记、垃圾桶等这些东西进行合理的摆放,让游客进入景区后不迷茫,方便游客的出行。还有优化好景区的环境,构建景区良好的生态系统,良好的环境和新鲜的空气会使游客的心情愉悦,提高游客对景区的满意度。

4.3、宜宾市应该合理开发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

合理地开发体育旅游资源,对于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宜宾市相关政府可以对开发结构进行调整,加强热门景区的开发和供给,减少冷门景区的开发与供给,抓住游客对景区的需求,合理地利用好体育旅游资源。热门景区在发展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旺季的景区的最大承受量,当最大承受量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景区可以采用限制游客数量的方式来保证游客的旅游质量,景区一般都存在旺季和淡季,这就需要景区采用弹性管理,在旺季的时候,根据客流量和游客的需求,增添临时停车场、移动公共场所、临时小吃摊位等临时基础设施,在淡季时将这些临时基础设施回收管理,合理利用好景区的资源。而对于冷门的景区,可以采用免门票、搞活动等方式来吸引游客。另外,景区要停止不接地气地跟风,首先要做好景区的定位,并从三个方面进行结构调整:第一个方面从游客的角度出发,游客需要什么样的旅游项目、什么样的体验方式;第二个方面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利用当地的地理优势或者人文优势,开发适合的旅游项目;第三个方面从对手的角度出发,根据对手的旅游项目和优势,找到对手发展较少的旅游项目,结合自身的优势,合理开发,以此来吸引跟多的游客。最后,在合理开发的同时,一定要满足当地居民的休闲需求,平衡景区旺季和淡季的波动。

4.4、政府应该统一规划布局,加强行业管理

旅游景区规划是景区的纲领和蓝图,也是旅游发展的指导方针和战略推进的基础。政府应该对景区的发展统一规划布局,通过宣传、鼓励政策、财政支持等手段,形成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条件,逐步提升旅游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激发游客的旅游动机,促进宜宾市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发展,另外,政府可以根据交通、地理位置等因素,将景区统一规划,在发展旅游环线的同时,可以将旅游景区景点相互连接起来,这样不仅节约了游客的游玩时间,更能合理地利用好旅游资源。对于宜宾市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行业混乱的问题,当地政府可以组织开展管理人员和干部的岗位培训,特别是加强对景区安全问题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景区领导干部任职资格制度和保护景区的目标考核责任制,推进管理干部培训工作的开展和景区管理水平的提高。另外,景区应制定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并设置奖惩制,来鼓励管理人员完成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对于那些不遵守规章制度的管理人员进行批评改正。最后,相关政府不定时安排领导去抽查景区工作,加强行业的管理。

参考文献:

[1]朱露晓.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产业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8(06).

[2]刘中强,刘昊,沙滟.四川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22).

[3]刘中强.四川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C].体育文化遗产论文集,2014.

[4]张建,张敏.乡村经济振兴与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融合发展的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21,40(06).

[5]何莲.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科技视界,2020(06).

[6]李娜娜.浅谈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特征及其开发原则[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18).

[7]楚晓亮.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D].兰州理工大学,2013.

猜你喜欢

体育旅游少数民族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论少数民族环境权保护
环巢湖旅游区体育旅游满意度理论研究
智慧城市背景下吉林省延边州体育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体育旅游发展之路探索
普者黑风景区开展体育旅游的可行性研究?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