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宁县烤烟特色品种的适应性研究
2024-12-31倪成刚蒋伟峰李柏张兴国罗伟
摘 要:为探究红花大金元、KRK26这2种烤烟特色品种在华宁烟区的生态适应性,以这2个品种为供试材料,于2023年在华宁烟区分别开展不同施氮量水平、不同留叶数的大田对比试验。通过测定不同处理下的烤烟生育期、成活率、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探究不同处理对红花大金元、KRK26的生长发育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花大金元的大田生育期(142 d)较KRK26(156 d)短14 d;随施氮量的增加,红花大金元和KRK26的烟苗成活率无显著差异,团棵期、旺长期、封顶期的株高均逐渐上升,产量不断提高,产值、均价及上等烟比例却不断降低,且均以施氮量为75 kg/hm2时为最佳。随着留叶数的增加,红花大金元和KRK26的株高逐渐上升,红花大金元的产量先降后升,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却逐渐降低,且以留叶数为18片时最佳;KRK26产量逐渐降低,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却逐渐升高,且以留叶数为22片时最佳。即在华宁烟区,红花大金元适宜的施氮量为纯氮75 kg/hm2、最佳留叶数为18片,KRK26适宜施氮量为纯氮75 kg/hm2、最佳留叶数为22片。
关键词:华宁烟区;烤烟;特色品种;施氮量;留叶数;产量
中图分类号:S57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11-92-5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11.021
0 引言
近年来,烟草行业已成为云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玉溪市是云南省优质烤烟的原料生产基地。华宁县作为玉溪市烤烟产量最大的种植区,采用“一县一品”的模式种植特需、特色的烤烟品种。但连续多年种植单一品种,导致品种优势逐年丧失,严重影响烤烟产业的经济效益,并严重阻碍华宁烟区烟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1]。选择优良品种是提高烤烟产品品质及经济性状的重要前提[2-3],且不同烤烟品种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性及表现差异较大[4-5]。为探索适宜华宁县种植的特色烤烟品种,改变特色烤烟品种种植单一的现状,笔者于2023年在华宁县宁州烟区开展特色烤烟品种种植适应性研究,选取红花大金元、KRK26进行适应性种植试验,对二者的生长特性、农艺性状、经济效益进行对比,并通过探索适宜的施氮量、留叶数等配套栽培措施,为华宁县特色烤烟品种的进一步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和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2023年4—9月,在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宁州街道冲麦村养牛寨组开展试验。该地土壤类型为砂质壤土,前茬作物为烤烟。试验田0~20 cm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如下:pH值为6.42、碱解氮质量分数为62 mg/kg、有效磷质量分数为30.9 mg/kg、速效钾质量分数为182 mg/kg、有机质质量分数为10.2 g/kg。烤烟大田期主要气象因子见表1。
1.2 供试材料
供试烤烟品种为红花大金元和KRK26,均由玉溪市烟草公司提供。
1.3 试验设计
设置2组试验(即不同施氮量、不同留叶数对比试验),烤烟行株距分别为110 cm、55 cm。其中,在不同施氮量试验中,烤烟留叶数为20片;在不同烤烟留叶数试验中,施氮量为90 kg/hm2。且2组试验中不同处理的P2O5、K2O施用量均相同,分别为90 kg/hm2、270 kg/hm2。2组试验的具体处理如下:不同施氮量试验(试验一)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3个处理(即T1处理施氮量为75 kg/hm2、T2处理施氮量为90 kg/hm2、T3处理施氮量为105 kg/hm2),每个处理均重复3次,每个小区面积均为133.4 m2,共9个试验小区;不同留叶数试验(试验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3个处理(即S1处理留叶18片、S2处理留叶20片、S3处理留叶22片),每个处理均重复3次,每个小区的面积均为133.4 m2,共9个试验小区。栽培管理措施按照《玉溪市优质烤烟生产技术规范》中的要求进行。
1.4 测量内容与方法
1.4.1 烟株生长期观察记录
记录烟株生长的关键生育期,包括移栽期、团棵期、旺长期、现蕾期和顶叶成熟期。
1.4.2 农艺性状测定
参考《烟草农艺性状调查测量方法》(YC/T 142—2010)中的方法,分别在烟株的团棵期、旺长期、封顶期测定有效叶片数、株高、茎周长、节距、最大叶长和叶宽,每个处理均随机取30株进行测定,并记录测定结果。
1.4.3 烟叶产量及产值测定
对不同试验处理要分开采烤、分开交售,并记录产量和产值。
1.5 数据处理
用Excel和SPSS25.0软件分别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由表2可知,红花大金元和KRK26的生育期分别为142 d、156 d,出苗时间均为16 d、成苗时间均为48 d,且二者的大田前中期生育期基本一致;但在大田后期,红花大金元的成熟稍快,KRK26封顶后成熟较慢。红花大金元移栽后37 d进入团棵期、58 d进入旺长期、72 d进入现蕾期、82 d可封顶;KRK26移栽后41 d进入团棵期、57 d进入旺长期、71 d进入现蕾期、83 d可封顶。
2.2 成活率
由表3、表4可知,移栽后5 d和移栽后10 d,不同处理下的红花大金元和KRK26的成活率无显著差异,且红花大金元成活率在98.67%以上、KRK26成活率在97.00%以上。这说明不同施氮量对红花大金元和KRK26的成活率影响较小。
2.3 农艺性状
由表5可知,不同施氮量对红花大金元和KRK26团棵期的农艺性状有着显著影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红花大金元和KRK26的株高、茎周长、最大叶长和最大叶宽均增加。其中,T1处理、T3处理下的红花大金元、KRK26的株高存在显著差异,且T3处理下的红花大金元、KRK26的株高较T1处理分别增加了20.22%、32.61%;不同处理下的红花大金元、KRK26有效叶片数和茎周长无显著差异,即不同施氮量对红花大金元、KRK26的有效叶片数和茎周长的影响较小;T1处理和T3处理下的红花大金元最大叶长和最大叶宽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施氮量对叶面积有一定影响;T1处理和T2处理下的KRK26最大叶长存在显著差异,而T2处理和T3处理下的KRK26最大叶长、最大叶宽无显著差异(这说明施氮量增加能促进KRK26叶片增长,但叶片增长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小)。
由表6可知,不同施氮量对红花大金元和KRK26旺长期的农艺性状有着显著影响。T1处理和T3处理下的红花大金元株高差异显著,不同处理下的红花大金元有效叶片数、茎周长和最大叶宽无显著差异,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红花大金元的株高、茎周长、最大叶长和最大叶宽均呈上升趋势。这说明不同施氮量对红花大金元农艺性状的影响较小。T3处理下的KRK26的株高、最大叶长和最大叶宽与T1处理、T2处理均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增加施氮量能促进KRK26株高的增高、叶片的长大。
由表7可知,不同施氮量对红花大金元和KRK26封顶期的农艺性状有显著影响。不同处理下,红花大金元的株高、最大叶长均存在显著差异,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红花大金元的株高、茎周长、最大叶长和最大叶宽均呈上升趋势。这说明增加施氮量能促进红花大金元株高、茎周长、最大叶长和最大叶宽的增加。不同处理下,KRK26的株高和最大叶长均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不同施氮量对KRK26的株高和最大叶长的影响较大),且不同处理下KRK26的有效叶片数、茎周长和最大叶宽无显著差异(说明不同施氮量对KRK26的有效叶片数、茎周长和最大叶宽的影响较小)。
由表8可知,不同留叶数对红花大金元和KRK26的农艺性状影响显著。随着留叶数增加,红花大金元的株高逐渐升高,而茎周长、最大叶长和最大叶宽却逐渐减小,S2处理、S3处理下的红花大金元株高显著高于S1处理,且S2处理、S3处理的红花大金元株高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增加留叶数能增加红花大金元株高。不同留叶处理下,KRK26的株高和最大叶长均存在显著差异、茎周长和最大叶宽无显著差异,即随着留叶数的增加,KRK26的株高不断增加,但最大叶长却不断减小,S2处理、S3处理下的KRK26株高均显著高于S1处理,且S2处理、S3处理的KRK26株高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不同留叶数对KRK26的株高的影响较大、对茎周长和最大叶宽的影响较小。
2.4 经济性状
由表9可知,不同施氮量对红花大金元的经济性状有着显著影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红花大金元的产量不断升高,而产值、均价及上等烟比例却逐渐减少。T2处理、T3处理下的红花大金元产量均显著高于T1处理,且T2处理、T3处理下的红花大金元产量存在显著性差异,T2处理、T3处理下的红花大金元产量较T1处理分别增加了11.6%、27.61%。T1处理的红花大金元的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较T2处理分别增加了13.22%、26.37%、37.45%,较T3处理分别增加了16.15%、50.04%、73.66%。因此,红花大金元的经济性状以T1处理为最佳。
由表10可知,不同施氮量对KRK26的经济性状具有显著影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KRK26的产量不断升高,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及中等烟比例却逐渐降低。其中,T2处理、T3处理的KRK26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且均显著高于T1处理;T2处理、T3处理的KRK26产量较T1处理分别增加了12.88%、31.78%;T1处理的KRK26均价、上等烟比例和中等烟比例均显著高于T2处理、T3处理,且T1处理的KRK26均价、上等烟比例、中等烟比例较T2处理分别增加了17.54%、14.67%、39.01%,较T3处理分别增加了46.15%、80.42%、68.67%。因此,最适宜KRK26生长的施氮量为75 kg/hm2(T1处理)。
由表11可知,留叶数对红花大金元经济性状的影响显著。不同留叶数对红花大金元产量的影响较小,即随着留叶数的增加,红花大金元的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和中等烟比例逐渐降低,且在S1处理下,红花大金元的产值、均价、中上等烟比例最高。因此,红花大金元的经济性状以留18片叶(S1处理)为最佳。
由表12可知,留叶数对KRK26经济性状的影响显著。不同留叶数对KRK26产值的影响较小,而随着留叶数增加,KRK26的产量逐渐下降,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却逐渐上升,且在S3处理下,KRK26的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最高。因此,KRK26的经济性状以留22片叶(S3处理)时为最佳。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华宁县种植红花大金元时,生育期为142 d,红花大金元封顶后成熟较快,增加施氮量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烟株生长,主要表现在旺长期和封顶期。由于红花大金元具有不耐肥的特性,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肥对烟株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小,过量施用氮肥甚至会对烟株生长起到反作用。增加施氮量能增加红花大金元的产量,但中上等烟的比例、均价、产值等会随之降低。留叶数对红花大金元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较小,留叶数为18片时,红花大金元的综合性状表现最佳。因此,红花大金元施氮量以施用纯氮75 kg/hm2、留叶数以18片为宜。
KRK26在华宁县种植时生育期(156 d)较长,大田后期成熟较慢,增加施氮量能促进烟株生长,主要表现在产量上,但产值、均价等会随之降低。留叶数对KRK26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较小,留叶数为22片时,KRK26的综合性状表现最佳。因此,KRK26施氮量以纯氮75 kg/hm2、留叶数22片为宜。
红花大金元和KRK26的烘烤难度大,对烟叶品质要求较高,红花大金元对黑胫病抗性差,黑胫病对产量产值也会造成较大影响。作为烤烟特色品种,红花大金元和KRK26均具有很大发展潜力,下一步将进行病虫害防治和烘烤研究,从而逐步完善栽培烘烤配套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1]林豪康,倪成刚,施艳妃,等.华宁县不同区域烤烟品种筛选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3(10):32-34.
[2]苏畅涛.烤烟品种生产对比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9(12):39-41.
[3]王稼良,卢君龙,彭再欣,等.罗平烤烟新品种的适应性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3,25(2):101-103.
[4]李云.不同烤烟品种在黑龙江地区的生态适应性研究[D].牡丹江:牡丹江师范学院,2023.
[5]周金仙.不同生态条件下烟草品种产量与品质的变化[J].烟草科技,2005(9):32-35.
(栏目编辑:于瑞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