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植密度对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研究

2024-12-31刘福蝶吴佳军张有顺胡单

乡村科技 2024年11期
关键词:种植密度西藏自治区光合作用

摘 要:以紧凑型玉米品种MC278、先玉335(XY335)、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通过试验来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MC278、XY335、ZD958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种植时的单株叶面积和群体叶面积系数、光合特性与密度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不同玉米品种的叶面积系数也会随之增大,而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有所下降;MC278、XY335、ZD958的单株叶面积在种植密度为4.5万株/hm²时的吐丝期最大,且MC278和XY335的单株叶面积变化较为明显、ZD958变化较为缓慢;MC278、XY335、ZD958的群体叶面积系数在种植密度为10.5万株/hm² 时的吐丝期最大,且XY335的群体叶面积系数最大,D958次之、MC278最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MC278、XY335、ZD958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表现为XY335gt;MC278gt;ZD958。因此,XY335在西藏自治区推广种植要优于其他2个玉米品种。

关键词:西藏自治区;玉米品种;种植密度;叶面积系数;光合作用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11-64-6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11.014

0 引言

玉米是非常典型的碳四(C4)作物,具有较高的光合效率,能在高温、光照强烈的环境中生长,并能产生大量的干物质。玉米叶片的结构特殊,能有效利用C4进行光合作用,进而积累大量干物质。但作物生产是一个种群过程,而非个体表现[1]。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2]。已有研究表明,玉米的高产与群体光合作用的强度有很大关系[3-4]。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高密度种植能增加单位面积内的作物株数,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并提高作物的群体光合作用效率,最终实现增产的目的[5]。但过高的种植密度会加剧植株间的养分竞争,并导致叶片相互遮挡,从而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及干物质积累。只有适宜的种植密度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出玉米植株的生长潜力,从而提高玉米产量[6-7]。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对提高玉米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西藏自治区(以下简称“西藏”)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多的地区,比同纬度的平原地区要多1/3或1倍,且日照时数也是全国最长的。西藏“一江三河”地区的高辐射(有效辐射为2 521~3 990 MJ/m²)、长日照(2 056~3 205 h)为实现玉米高产创造了有利条件[8-9]。

近年来,西藏玉米年播种面积为4 150~4 770 hm2,占西藏粮食播种面积的2.44%~2.56%,玉米年产量为2.75~2.96万t,玉米单产为6 626.51~6 205.45 kg/hm2[10]。目前,有关西藏地区玉米种植密度与光合特性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11]。以西藏林芝市种植较广的MC278、XY335、ZD958为试验材料,研究这3个玉米品种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叶片的光合特性差异,以期为林芝市的玉米种植实现高产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于2022年4月在西藏农牧学院实习农场开展试验,实习农场位于西藏林芝市(北纬26°52~30°40′,东经92°09′~98°47′)。试验地土壤质地类型为砂壤土,pH值为5.7、有机质质量分数为1.8%、速效钾质量分数为33.5 mg/kg、速效磷质量分数为36.90 mg/kg、全氮质量分数为0.06%、全钾质量分数为0.15%。

1.1 供试材料

以西藏林芝市推广种植的MC278、先玉335(XY335)、郑单958(ZD958)为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MC278、XY335、ZD958为主区,以种植密度为副区(设5个种植密度,分别为4.5万株/hm²、6.0万株/万株/hm²、7.5万株/hm²、9.0万株/hm²、10.5万株/hm²),共15个处理,每个处理均重复3次,共45个试验小区,每个试验小区面积均为18 m2。其中,行长3 m,行距0.6 m,种植10行;为避免边际效应影响,取中间6行测定试验数据,面积为14.7 m2。所有试验田的施肥、灌溉等田间管理措施均与当地大田管理措施基本保持一致。

1.3 测定指标与测定方法

1.3.1 单株叶面积及群体叶面积系数

在试验小区内随机选取生长发育一致的、具有代表性的玉米植株20株,分别于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期、灌浆期、蜡熟期和完熟期用直尺来测量单株叶片长(L)、宽(W),并计算单株叶面积(LA)和叶面积系数(LAI),见式(1)、式(2)。

LA=L×W×系数(系数:展开叶0.75、未展开叶0.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LAI=LA/G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式中:GA为土地面积,m2;LA为该吐丝面积上的总叶面积,m2。

1.3.2 光合特性

分别在玉米吐丝期、灌浆期和蜡熟期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来测定玉米穗位叶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Sc)、蒸腾速率(Tr),单位为μmol/(m2·s)。

1.3.3 统计与分析

用DPS、Origin和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植密度对单株叶面积和群体叶面积系数的影响

2.1.1 种植密度对单株叶面积(LA)的影响

由图1可知,不同玉米品种的单株叶面积随生育期的推进而先增加后减少,且均在吐丝期达到最大值。其中,MC278拔节期的单株叶面积为0.13~0.21 m2、吐丝期的单株叶面积较拔节期增加0.80~1.14 m2、完熟期的单株叶面积较吐丝期下降0.71~1.07 m2 ;XY335拔节期的单株叶面积为0.12~0.24 m2、吐丝期的单株叶面积较拔节期增加0.69~1.15 m2、完熟期的单株叶面积较吐丝时期下降0.64~1.13 m2;ZD958拔节期的单株叶面积为0.12~0.20 m2、吐丝期的单株叶面积较拔节期增加0.82~1.08 m2、完熟期的单株叶面积较吐丝期下降0.33~0.98 m2。

在不同种植密度下,MC278拔节期的单株叶面积差异较小(0.08~0.12 m2),吐丝期的单株叶面积差异明显(0.26~1.15 m2),且种植密度为4.5万株/hm2的吐丝期单株叶面积显著高于7.5万株/hm2(二者单株叶面积相差0.3 m2),但在灌浆期后差异逐渐降低;XY335的单株叶面积变化趋势与MC278基本一致,即在拔节期差异较小、在吐丝期差异明显增大,且种植密度为4.5万株/hm2、10.5万株/hm2的吐丝期单株叶面积相差0.46 m2,随后差异逐渐降低;ZD958的单株叶面积在拔节期同样差异较小,但随生育期的推进而逐渐增大,且完熟期的差异较为明显,种植密度为4.5万株/hm2的单株叶面积是种植密度为10.5万株/hm2的3倍以上。

从品种来看,在相同种植密度下,3个玉米品种在拔节期的单株叶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是XY335、MC278、ZD958;在吐丝期的单株叶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是MC278、XY335、ZD958。由此可知,XY335和MC278的单株叶面积均优于ZD958。

2.1.2 种植密度对群体叶面积系数(LAI)的影响

群体叶面积系数(LAI)是衡量玉米叶片光能利用率的重要指标之一。由图2可知,随着玉米植株的生长发育,3个玉米品种的叶面积系数呈单峰曲线变化。从拔节期到吐丝期,3个玉米品种的叶面积系数快速增长,吐丝期后却逐渐下降;从拔节期到吐丝期,MC278、XY335、ZD958的叶面积系数分别增长了84%、86%、84%;从吐丝期到完熟期,MC278、XY335、ZD958的叶面积系数分别下降了17%、29%、35%。

从种植密度来看,当种植密度为4.5万株/hm²时,MC278、XY335、ZD958在吐丝期的叶面积系数分别为3.41 m2/m2、4.55 m2/m2、3.63 m2/m2;当种植密度为10.5万株/hm²时,MC278、XY335、ZD958在吐丝期的叶面积系数分别为7.36 m2/m2、8.93 m2/m2、7.62 m2/m2,分别增加了3.95 m2/m2、4.38 m2/m2、3.99 m2/m2;当种植密度分别为4.5万株/hm²、10.5万株/hm²,MC278、XY335、ZD958在完熟期的叶面积系数分别相差了3.34 m2/m2、4.10 m2/m2、2.80 m2/m2。由此可知,种植密度过高会导致生育后期的玉米叶面积系数下降。

从品种来看,在10.5万株/hm²的种植密度下,XY335的叶片早衰比较严重,导致叶面积系数大幅下降;在生育后期,MC278的叶面积系数下降均比较平缓。总体来看,在整个生育过程中,XY335的叶面积系数要高于MC278和ZD958,群体透光率较好。

2.2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2.2.1 净光合速率

叶片是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作用器官。由图3可知,在同一种植密度下,随着玉米植株的生长发育,3个玉米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均先上升后下降,且灌浆期的净光合速率最高,蜡熟期有所下降;在不同种植密度下,MC278、XY335、ZD958的净光合速率变化趋势相同,且同一时期的净光合速率会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这说明过高的种植密度不利于玉米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当种植密度从4.5万株/hm²提高到10.5万株/hm²时,MC278、XY335、ZD958吐丝期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下降了53%、37%、35%;灌浆期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下降了63%、3%、24%;蜡熟期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下降了64%、29%、34%。这说明XY335和ZD958受种植密度的影响较小,而MC278受种植密度的影响较大。

各品种进行比较,在相同种植密度下,同一生长期的MC278的净光合速率小于XY335、ZD958,MC278在吐丝期、灌浆期、蜡熟期的净光合速率较XY335分别低了26%、5%、4%,较ZD958分别低了8%、4%、3%,且XY335在吐丝期、灌浆期、蜡熟期的净光合速率均大于ZD958(分别高14%、10%、1%)。由此可知,XY335的净光合速率优于其他2个品种。

2.2.2 气孔导度

由图4可知,随着玉米植株的生长发育,3个玉米品种的气孔导度先增后减,且均在灌浆期最高。从种植密度来看,3个玉米品种同一生长期的气孔导度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当种植密度为4.5万株/hm²时,XY335、ZD958从吐丝期到灌浆期的气孔导度的增长幅度较大,而MC278各生育期的气孔导度变化较为平缓。从品种来看,MC278吐丝期的气孔导度为0.019~0.144 μmol/(m2·s)、灌浆期为0.154~0.230 μmol/(m2·s)、蜡熟期为0.108~0.222 μmol/(m2·s);XY335吐丝期的气孔导度为0.031~0.171 μmol/(m2·s),灌浆期为0.170~0.681 μmol/(m2·s),蜡熟期为0.137~0.200 μmol/(m2·s);ZD958吐丝期的气孔导度为0.023~0.079 μmol/(m2·s),灌浆期为0.104~0.535 μmol/(m2·s),蜡熟期为0.064~0.176 μmol/(m2·s)。

当种植密度为4.5万株/hm²时,XY335和ZD958的气孔导度在灌浆期时最高;当种植密度超过6.0万株/hm²时,二者的气孔导度急剧下降,这说明种植密度增加会导致气孔中CO2浓度增高。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MC278的气孔导度差异较小,整体起伏不大。

2.2.3 蒸腾速率

由图5可知,在全生育期,3个玉米品种植株的蒸腾速率随生育期的推进而逐渐增加,且均在蜡熟期达到最高,整体呈上升趋势。在不同种植密度下,MC278吐丝期的蒸腾速率为0.479~2.695 μmol/(m2·s),灌浆期为1.615~3.475 μmol/(m2·s),蜡熟期为3.061~4.619 μmol/(m2·s);XY335吐丝期的蒸腾速率为0.941~4.235 μmol/(m2·s),灌浆期为1.756~4.572 μmol/(m2·s),蜡熟期为2.977~5.011 μmol/(m2·s);ZD958吐丝期的蒸腾速率为0.514~2.948 μmol/(m2·s),灌浆期为1.341~3.157 μmol/(m2·s),蜡熟期为2.245~3.525 μmol/(m2·s)。在各个生育期,3个玉米品种的蒸腾速率综合表现为XY335gt;ZD958gt;MC278。

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3个玉米品种的植株蒸腾速率逐渐降低,且在相同种植密度下,MC278和XY335的蒸腾速率大于ZD958,ZD958的蒸腾速率比XY335低36%~49%,并在最高密度下蒸腾速率最小。这说明在高密度种植下,叶片的相互遮挡能减少水分蒸发。

3 讨论

3.1 种植密度对玉米单株叶面积和群体叶面积系数的影响

已有研究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群体叶面积系数也会随之增大。合理密植是实现玉米高产的关键栽培技术之一,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与品种特性有关,不同品种有不同的适宜种植密度[12-13]。种植密度对单株叶面积和群体叶面积系数的影响不同,单株叶面积会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小,而群体叶面积会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大[14]。此外,充足的光合源是实现玉米高产的前提[15]。笔者通过对XY335、MC278、ZD958种植密度与单株叶面积和群体叶面积系数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单株叶面积和群体叶面积系数在不同生育期的差异较大。上述3个玉米品种的单株叶面积在吐丝期最大,而后开始降低;ZD958在吐丝期和灌浆期的单株叶面积和群体叶面积指数相差不大,从而增加了群体叶面积作用时间,并延长了光合作用时间。上述3个品种的单株叶面积均在种植密度为4.5万株/hm²时为最大,且随着种植密度的继续增加,单株叶面积随之降低。当种植密度为4.5万株/hm²时,上述3个品种的单株叶面积表现为MC278gt;XY335gt;ZD958。

3.2 种植密度对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

叶片光合速率的高低反映出叶片光合能力的强弱,光合作用是作物干物质的来源。增加种植密度不仅能延长叶片光合作用的时间,还能增加群体叶面积和叶面积系数,加快干物质积累[16]。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逐渐下降。净光合速率是指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质,是植物主要的物质积累。种植密度过高不利于叶片光合性能的提升,这是因为冠层内光照分布不合理,导致透光率较低,使得灌浆期过后的叶片净光合速率降低较快,不利于生育后期光合产物的积累。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群体内的植株叶片相互遮挡,气孔导度会随光照强度减弱而降低。当种植密度在适宜范围内时,群体内植株的相互作用较小,各项指标下降幅度差异不大,但超过适宜范围后,植株间产生的相互影响增强,下降幅度明显。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光照强度会发生变化,且蒸腾速率会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紧凑型玉米因叶片直立,使下层叶片能获取更多的光能,而密度增大也会使群体下部叶片相互荫蔽,满足叶片光合作用对光能的需求[17]。受地域特殊气候的影响,2022年8月,西藏林芝市的温度为20~29 ℃,该地区的玉米生育期受温度的影响而稍有推后。

在该试验中,XY335的吐丝期、灌浆期、蜡熟期的光合速率均优于MC278和ZD958,MC278的光合速率整体平稳,且XY335的净光合速率在种植密度为4.5万株/hm²时的灌浆期最高,在种植密度为10.5万株/hm²时的吐丝期最低,二者相差2.7倍。参试的3个玉米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均在灌浆期最大,在种植密度最低时均取得最高值,且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有所降低。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XY335的群体叶面积系数和光合速率均优于MC278和ZD958,具有较高的光合生产能力,尤其是在种植密度为4.5万株/hm²时,数值差异明显,表明XY335适宜稀植;ZD958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最小,表明耐密性好;MC278的群体叶面积系数和光合指标处于中间。综上所述,种植密度为4.5万株/hm2的XY33更适合在西藏林芝市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正鹏,范虹,胡发龙,等.不同种植密度对施氮条件下玉米灌浆期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23,32(7):1015-1023.

[2]卢淑芳.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粮食,2023(12):29-31.

[3]王庆成,刘开昌,张秀清,等.玉米的群体光合作用[J].玉米科学,2001(4):57-61.

[4]刘开昌,王庆成,张秀清,等.玉米光合性能与耐密性关系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1(6):25-29.

[5]ZHAO S L,LI F M,ZHANG D Y,et al.Crop production is a population process[J].Acta Ecologica Sinica,1997,17(1):100–104.

[6]宋云飞,曾林,戈芹英.密度对鲜食糯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23,43(4):84-86.

[7]户刈义次.作物的光合作用和物质生产[M].薛德荣,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8]路海东,薛吉全,马国胜.夏玉米不同群体的受光态势和光合特性研究[J].玉米科学,2008(4):100-104.

[9]胡单,冯西博.西藏玉米地方品种芽期抗寒性鉴定[J].高原农业,2018,2(6):594-600.

[10]黄雨婷,胡文平,周丽娜等.西藏玉米产业发展研究[J].西藏农业科技,2023,45(4):88-94.

[11]杨涛,拥嘎.西藏自治区青贮玉米适宜种植密度研究[J].西藏农业科技,2022,44(4):35-40.

[12]路海东,薛吉全,马国胜.夏玉米不同群体的受光态势和光合特性研究[J].玉米科学,2008(4):100-104.

[13]鲍巨松,薛吉全,杨成书,等.不同株型玉米叶面积系数和群体受光态势与产量的关系[J].玉米科学,1993(3):50-54.

[14]胡萌,魏湜,杨猛,等.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0,18(1):103-107.

[15]段巍巍,李慧玲,肖凯,等.密度对玉米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07(2):98-101.

[16]孙锐,彭畅,丛艳霞,等.不同密度春玉米叶面积系数动态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08(4):61-65.

[17]张中东,王璞,何雪峰,等.不同密度对农大486群体结构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04(2):19-20,45.

猜你喜欢

种植密度西藏自治区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研究动向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送文艺下基层演出
我与西藏歌舞团——写在西藏自治区歌舞团成立60周年之际
2016年西藏自治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总表
“双联户”西藏自治区基层组织形式的创新
种植密度对伊犁河谷移栽橡胶草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
甘蔗套种马铃薯多种密度栽培技术研究
优化种植密度下的甘薯产量形成特性研究
家居布艺的光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