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管理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作用探讨
2024-12-31冯汉坤
摘要:主要探究环境监测管理对大气污染治理所起到的重要性。通过构建环境监测管理中监测网络,控制数据质量,分析决策支持和管理体系优化的应用状况,指出环境监测管理对大气污染治理的关键性作用,并梳理环境监测管理实施路径与创新策略。研究表明,环境监测管理在促进大气污染治理科学有效的同时,不断提高环境质量,并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公众参与等手段,对大气污染治理起到明显的作用。
关键词:环境监测管理;大气污染治理;决策支持;管理体系优化
中图分类号:X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500(2024)09-0-03
39
Discussion on the Role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in Air Pollution Control
FENG Hankun
(Tangsha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Tangshan 063000, China)
Abstract: The main focus is on exploring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in air pollution control. By constructing a monitoring network i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controlling data quality, analyzing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decision support and management system optimization, the key role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in air pollution control is pointed out, and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and innovative strategies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are sorted out.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management not only promotes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air pollution control, but also continuously improves environmental quality. Through policy guidanc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it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air pollution control.
Keyword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air pollution control; decision support; optimization of management system
随着工业化飞速发展,大气污染成为一个全球性难题。在此背景下,环境监测管理作为大气污染治理基础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有效地监测和管理环境,能够实时掌握大气污染情况,从而为制定科学的治理策略提供数据支撑。深入剖析环境监测管理对大气污染治理的关键性作用,并讨论应用现状、现存问题以及创新策略。
1 环境监测管理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现状
1.1 环境监测网络建设与运行
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和运行,是不断提高环境质量的关键举措。通过监测站点监测空气、水质和土壤等环境要素,并通过合理布设的监测设备采集数据,这些数据经实时传输及智能分析后,为环境管理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1]。高效的环境监测网络可以及时发现污染源、评价污染影响及预警环境风险。在环境监测网络运行过程中,必须定期维护监测设备,保证数据的精度,并不断更新监测技术与手段,适应环境的变化。另外,公众参与与信息公开在环境监测网络中占据重要地位,有利于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1.2 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保障
为保障环境监测数据质量,需要按照严格的准则与规范开展监测活动,需要精确控制采样、分析、数据记录与上报等各个环节。同时,利用校准后的仪器及验证后的方法降低测量误差,提高数据精度,实时监控与定期审计数据能够及时发现与修正可能出现的误差与偏差。另外,对监测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与资格认证是保证数据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1.3 环境监测数据在决策支持中的应用
环境监测数据对决策支持起关键作用。这些监测数据为环境状况提供实时准确的信息,使决策者能够精确地评价环境质量、染源分布及潜在风险等[2]。同时,深入分析监测数据可确定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从而为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例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可用来制定空气质量标准及减排措施,水质监测结果可用来指导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策略等。另外,环境监测数据可以为环境影响评估、应急响应计划等提供支撑。通过整合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与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进一步优化数据应用的效率,使环境决策过程更加精确和智能。
2 环境监测管理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挑战
2.1 监测网络的不足与布局问题
虽然我国大气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绩,但是仍存在监测网络覆盖不到位、布局不到位等问题。部分偏远农村地区的监测站点数量不够多,难以及时、准确地监测这些地区大气污染状况。在一些关键的污染源区域,如大型工业排放源的周围,监测站点的布局不合理,无法全面了解污染物的排放状况和扩散趋势。这些问题既影响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又限制环境监测管理在治理决策中的应用[3]。
2.2 监测数据质量的不一致性
部分老旧设备因技术落后,性能不稳定,不能提供精确的监测数据,部分新装备尽管性能优异,但可能因没有健全的操作规范与维护机制而发生数据偏差或者失效。同时,一些操作员因没有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造成监测数据错误。另外,某些人为的干预,如故意修改数据,影响监测数据的精确度。环境因素同样影响监测数据的质量,如天气条件、地理位置会对监测设备正常工作以及数据采集准确性造成影响。不同因素对监测数据质量影响的对比情况如表1所示。
2.3 监测数据利用的不足
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并积累了大量的监测数据,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数据的利用程度并不高。一方面,由于数据分析方法滞后和数据挖掘能力不强,很多宝贵的监测数据没有被充分挖掘;另一方面,信息共享机制不畅和数据孤岛严重制约着监测数据对治理决策的影响。
3 环境监测管理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创新策略
3.1 构建全面覆盖的监测网络
在环境监测管理促进大气污染治理中,构建全面覆盖监测网络的具体工作如下[4]。一是以监测站点优化布局为重点。既要新增监测站点,尤其是偏远地区、重点污染源区域,弥补监测盲点,又要保证测站布局合理,最大限度反映大气污染实际情况。二是增强监测设备性能,这是建立高效监测网络的关键。为准确捕捉大气污染物的细微变化并提供更详细的数据支持,需要引入高精度多参数监测设备。三是增强装备快速响应能力,能够在污染事件出现后快速做出响应,争取时间进行处理。四是强化监测网络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充分利用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实时传输与智能分析监测数据。
3.2 加强监测数据质量控制
为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必须加强监测数据质量控制。要建立严格监测数据质量控制规范,对数据采集、传输、加工及存储各环节质量控制提出明确要求。加强设备维护和人员培训,保证监测设备正常工作及人员规范作业。要强化数据审核与核查,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校验、比对数据,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可靠[5]。
3.3 提升监测数据应用能力
为发挥监测数据对大气污染治理的促进作用,必须提高监测数据应用能力。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挖掘与分析监测数据,提取出有用信息,从而为治理大气污染提供科学依据。强化信息共享与协同治理,搭建全国性数据共享平台,推动各部门数据共享、协同作战,提高治理效率。要强化监测数据在政策制定、效果评估等方面的运用,为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与决策参考。
4 环境监测管理创新策略的实施路径
4.1 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
政府是大气污染治理的主导者,制定相应的政策并投入资金能够有效促进环境监测管理创新发展。政府要编制环境监测管理的发展计划,确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统筹规划整个国家环境监测网络建设,避免重复建设及资源浪费;建立环境监测管理专项资金,扶持环境监测站点建设、运行、维护等;出台鼓励企业、社会资本等参与环境监测管理的有关政策。政府在环境监测管理中建立市场机制,促进环境监测服务向市场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6]。
4.2 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环境监测技术不断更新,只有不断加强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才能满足大气污染治理对环境监测技术提出的新要求。一是加大环境监测技术研发与创新力度,包括新型监测设备的研制、监测数据处理方法的优化和环境监测管理软件的开发。二是加大环境监测管理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包括开设环境监测管理专业,强化在职人员的培养,提高环境监测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技能水平,强化其处理复杂环境问题的能力。三是强化环境监测技术成果转化与运用,通过成果转化与应用使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促进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不断发展。
4.3 公众参与与社会监督
政府要定期发布环境监测数据及评估结果,使社会公众了解当前大气污染状况及发展趋势。增强环境监测站点的开放性与透明度,使公众能够亲身参与环境监测工作;设立环保投诉热线,建立举报奖励机制。政府开通环保投诉热线,鼓励群众投诉环境违法行为、污染问题。社会组织与媒体作为公众监督中的中坚力量,可通过环保公益活动与环保新闻发布来促进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不断完善与创新。
5 结论
环境监测管理对大气污染治理起着关键作用,既为制定治理政策提供科学数据支持,又为环境治理提供有力决策依据。在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的背景下,环境监测管理创新发展尤为迫切。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环境监测管理也会不断创新与改进,从而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支撑。为使大气污染治理能够长期可持续地进行下去,仍需在政策引导、技术研发以及公众参与方面加强扶持与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治理大气污染的目的,在建设美丽中国和促进绿色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淼淼.环境监测管理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分析[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4(2):31-33.
2 李 鹏.对环境监测下工业大气污染治理的探讨与分析[J].天津化工,2024(2):119-121.
3 张玉喜.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及措施[J].黑龙江环境通报,2024(3):64-66.
4 梁晓兰,张 强.环境监测管理技术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运用分析[J].黑龙江环境通报,2024(4):160-162.
5 顾兴为.环境监测管理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3(3):61-64.
6 陈 晨.环境监测管理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分析[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3(8):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