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声声入耳,作文热闹非凡

2024-12-31

关键词:花瓣儿雨点儿点儿

黄沐涵

今天,我学了一篇课文,我觉得它就像绕口令一样有趣。

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半空中,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你要到哪里去?”

小雨点儿回答:“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你呢?”

大雨点儿说:“我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草更绿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一年级上册《雨点儿》

以前我只知道,景物作文要细致描写景色,原来还可以将景物拟人进行对话呀!

张景程

黄嘉成

这样写起来好处多多,自然又活泼,安静的画面一下子动感十足。不过,有一个“大前提”—围绕中心写对话。

在文章中,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的对话虽短,却紧紧围绕下文的花与草来进行,后面一段红花绿草的描写,正是在呼应他们在对话中作出的选择。

在人物对话后,加入一段描写与之呼应,简洁又富有哲理。不过,如果洋洋洒洒,发散无关紧要的内容,反倒会削弱人物个性或让中心不明确,对此,我们应该毫不客气地大笔一挥,直接删除。

张老师

在写作中加入对话,读者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肯定是热闹啊!写人物的对话时,写出个性很重要,人物身份不同,神态、语气和习惯用语都有差别。比如,小雨点儿贪玩又调皮,对热闹的地方感兴趣;大雨点儿充满责任感,要去艰苦的地方为民造福。

写作密码

提示语+语言+语调 把对话与人物神态、动作结合起来,不用听对话,就能“预判”作者的心情。

语言+动作 “羞答答地扯着衣角”“边说边摸着我的头”……让读者在纸上“看电影”。

对话+音质 清脆地、深沉地、浑厚地、沙哑地……让读者在纸上“听收音机”。

能替换就尽量不用“说” 想想看,能用哪些词语来代替“说”?叫、问、喊、吼、念念有词、嘟嘟囔囔……用好了,人物性格绝对跃然纸上。

小 练 笔

黄沐涵

秋风起,数不清的花瓣儿从大树上飘落下来。

大花瓣儿问小花瓣儿:“你要到哪里去?”

小花瓣儿回答:“我要去有蜜蜂有蝴蝶的地方。你呢?”

大花瓣儿说:“我要去没有蜜蜂没有蝴蝶的地方。”

不久,有蜜蜂有蝴蝶的地方,花更多了。没有蜜蜂没有蝴蝶的地方,也长出了花。

黄嘉成

轻盈洁白的雪花儿像冬日里的小精灵,在空中翩翩起舞。半空中,大雪花儿问小雪花儿:“你要落到哪里去呢?”

小雪花儿回答:“我要落在屋顶上,看小朋友们嬉戏。你呢?”

大雪花儿摇摇头:“我还是喜欢飘落到梅花上,闻清雅的香气。”

很快,乡间的房屋戴上了大雪帽,凌寒盛开的梅花披上了洁白的纱衣。

张景程

小燕子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春风被小燕子的叫声唤醒了。他们好奇地商量:“接下来做什么?”

春风小伙用力挥舞着胳膊,“我要到公园里,帮小草冒出头来。”

春风姑娘思考了一下,“我准备到池塘里,让池水欢快流淌。”

不久后,公园草坪上的小草伸展着纤细的腰肢。池塘里,小鸭悠闲地嬉戏,小鱼惬意地游泳。

猜你喜欢

花瓣儿雨点儿点儿
花儿送礼物
雨点儿
春天不应该做点儿什么吗?
让善良打点儿折扣
恶作剧的雨点儿
“雨点儿”的功劳
点儿变魔术
花瓣儿风车
雨点儿
你那点儿拼,真的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