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爬山虎叶部病害鉴定与防治对策

2024-12-31陈婧

新农业 2024年9期

爬山虎,别名爬墙虎、地锦、飞天蜈蚣等,是葡萄科地锦属下的多年生藤本植物。爬山虎枝端具有吸盘或显著伸展的卷须,可攀光滑的墙壁和裸露的岩石;分枝力强、叶大而密、叶形美丽,叶色随季节而变化;繁殖能力强,适应性强,生长快,不易受病虫害侵害,管理简便,适用于地质条件不良或地形复杂的区域绿化。爬山虎有红三叶地锦、小叶地锦、五叶地锦、花叶地锦、异叶地锦等品种,各品种的形态特征有所不同,如部分品种的叶面沿脉色浅,形成清晰的花斑,叶背呈紫红色,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因适应性强,覆盖率高、景观效果佳、养护成本低、生态效益高等优势,爬山虎在福州园林中被广泛用于桥梁绿化、屋顶绿化、道路坡面绿化、假山长廊覆盖、柱干装饰等方面,起到降温降噪、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作用,还进一步拓展了城市绿化空间。目前,许多关于爬山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效应、抗逆性、白藜芦醇提取工艺、多糖提取工艺及药用价值等方面,但其病虫害方面的报道较少。

1 福州市爬山虎叶部病害症状

经调查发现,福州城区部分绿化区域内爬山虎的叶部病害发生严重,同一植株上出现一种或多种叶部病害症状,造成爬山虎长势不佳、早期落叶,严重影响整体绿化景观效果。爬山虎叶部病害有许多不同症状表现,具体如下。第一,在发病初期叶片出现黑色小斑点,后扩大成近圆形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后期病斑连成片导致整个叶片干枯。第二,在病害发病初期形成褐色斑点,后扩大成不规则形病斑,病斑边缘褐色,内部灰色,发病后期病斑连成片导致整个叶片干枯。第三,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黄褐色小斑点,后扩大成近圆形病斑,后期病斑组织变成浅黄色,发病后期病斑连成片导致整个叶片干枯。

2 爬山虎叶部病原菌鉴定

2.1 鉴定方法

为探明爬山虎叶部病害的致病病原菌,选取三种症状的病叶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首先,根据组织分离法,切取小块的病健交界处的病叶组织,接种至PDA培养基上来培养菌株,将得到的菌株重复分离纯化3次,最后将纯化后的菌株用于后续的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研究。然后,通过培养并观察病原菌菌落、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器等形态特征,并参照相关文献关于病原菌的形态特征描述,进行菌种初步鉴定。最后,使用植物基因组提取试剂盒提取病原菌总DNA,采用ITS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物测序,所得序列经Contig软件进行正反向拼接、人工校对后提交到NCBI数据库进行Blast,与GenBank中的核酸序列进行比对与同源性分析,确定菌株类别。

2.2 病原菌鉴定结果

通过对爬山虎病叶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共得到了4种不同类型的菌株,结合形态特征观察与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明确4种菌株分别为极细枝孢菌、炭疽菌、喀斯特刺盘孢、叶点霉,同源性均达99%。

3 爬山虎叶部病害防治对策

目前,植物病害防治手段有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其中,化学防治因广谱性,见效快,操作简便等优势成为植物病虫草害最常见的防治手段,但化学药剂施用时间过长且剂量大易导致有害生物产生抗性,对其他有益物种造成威胁,易产生药害以及污染环境等问题。物理防治方法主要包括色板诱杀、套袋防虫、晒种、修剪病虫枝等,具有无污染、适用范围广、操作简单等优点,但费工费时、成本较高、受环境因素影响大,且对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防治效果可能不稳定。农业防治以预防为主,具有经济有效、安全环保等优点,但见效慢、防治对象范围有限。生物防治是利用寄生性天敌昆虫、真菌、细菌、植物、捕食性天敌等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有效控制某些有害生物的侵害,其中生物制剂作为重要的生物防治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园林、林业等领域,具有安全高效、生态友好、可持续发展等优势。因此,植物病害的防治应提倡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科学实施化学防治。

从爬山虎病叶中分离得到的极细枝孢菌、炭疽菌、喀斯特刺盘孢、叶点霉等4种常见的植物致病菌,属于常发性真菌病害,温暖高湿是病害发生的重要条件,可根据爬山虎与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采取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栽种或补植时选用无病、抗病品种苗源;过密种植的区域进行减株处理;做好排水措施,降低土壤湿度,防止积水烂根,避免滋生病菌;必要时通过施肥加强植株长势,提高对病虫害的抵御力;调整品种搭配,通过与常春藤、金银花、凌霄等不同品种的攀缘植物进行合理搭配,增加植物群落种类多样性,形成种类多样、色彩丰富的独特景观,避免同个品种植物连片出现。

物理防治:对环境郁闭度大、湿度高、不通风的绿化区域进行修整,将底部丛生的杂草清理干净,或疏剪爬山虎底部过密的、细弱的、枯死的枝条;及时剪除植株上的病叶、病枝,清理携带病原菌的枯枝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处理;及时对修剪工具消毒处理,避免病害通过工具传播其他植株;做好冬季清理工作,进行土壤消毒处理,避免残留越冬菌源。

生物防治:可使用微生物菌剂、植物源杀菌剂、昆虫源药剂等生物制剂实现抑菌、杀菌、防虫及诱导植株产生抗病性等目的。一般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选用解淀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贝莱斯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沃丰康-复合微生物菌剂(活性成分为枯草芽孢杆菌和粉红粘帚霉)、0.3%四霉素或0.5%大黄素甲醚水剂等生物制剂进行植物病害防治。操作前,应了解使用方法和有关注意事项,施药时,根据生物制剂的特性选择适宜的环境条件。

化学防治: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施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在病害发生高峰期,轮换使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药剂进行病害防治。为确保药效充分发挥作用,通常选择在晴天上午露水蒸发后进行药剂喷施,避开中午高温或雨天,防止植株灼伤或药剂被雨冲刷。

作者单位:福州市绿化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