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来大米市场占有率提升路径研究
2024-12-31于海跃
摘 要:在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背景下,发展区域特色农产品市场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随着农业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加剧,如何提升特色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推动地方经济的稳定发展成为一个问题。本文以泰来大米为例,通过区域公共品牌标准化、产业数字化和产销一体化三方面出发,讨论提升区域特色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研究路径,实现区域特色农产品转型升级,从而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发展进程。
关键词:区域特色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泰来大米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4)12 — 0097 — 05
2024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强调:“高质量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打造一批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1]这一讲话凸显了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建设,其核心目标在于提升市场占有率,通过树立品牌形象,增加竞争力,促进经济高速发展。因此,提升区域特色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的重要农业省份,农产品物种丰富,近年来在区域特色农产品的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对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13-2020年)》统计整理,黑龙江省共有27个地方品种纳入布局规划中,如黑木耳、芸豆、绿豆等,这些具有地域特征的农产品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和商品量,不仅在区域特色新农产品市场上取得了较高的知名度,同时也在绿色食品产业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虽然黑龙江省在区域特色农产品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是相对于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农业生产“三品一标”目标还有差距,在品牌建设、产品定位、数字化程度和产销一体化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这些因素限制了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从而造成市场占有率不高、农产品产值较低等问题,未来应聚力提升这些方面的短板,推动区域特色农产品的持续发展。
黑龙江省泰来县具有良好的地理优势和区域资源,盛产优质大米。然而,与五常大米、盘锦大米等品牌相比,泰来大米存在着区域公共品牌标准化、数字化程度、农业产销一体化等方面较弱的问题。本文深入分析泰来大米品牌,意在提升黑龙江省区域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增加特色农产品的竞争力,树立区域特色品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一、泰来大米产业的发展现状
泰来大米作为黑龙江省区域特色农产品之一。近年来,产量实现了总体上增长,得益于政府的多项扶持政策,为泰来大米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一)泰来县大米种植面积变化不大,产量总体呈增长趋势
马克思的供求关系理论,揭示了在商品经济体系中,商品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动态互动及其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这一理论不仅反映了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市场关系,而且在具体实践中如泰来大米产业市场表现得尤为明显。在该市场中,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成为影响市场占有率的关键因素,产量的波动直接导致市场占有率的不稳定,进而影响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根据农业农村局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泰来县全县(含泰来农场)水稻播种面积为185.5万亩,比上一年增加3.5%,水稻总产量为16亿斤,比上年增长1.2%。2022年泰来县全县(含泰来农场)水稻播种面积为184.2万亩,比上一年减少了0.7%,水稻总产量为16.18亿斤,比上年增长1.1%。2023年泰来县全县(含泰来农场)水稻播种面积为185.6万亩,比上一年增加0.76%,水稻总产量为15.67亿斤,比上年减少了3.1%。2024年泰来县全县(含泰来农场)水稻播种面积为180.21万亩,比上一年减少了2.9%,水稻总产量为21.3亿斤,比上年增长35%。从整体来看,泰来大米的播种面积变化不大,总产量呈上涨趋势。
(二)政策扶持不断强化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每年都不断加强对农业的政策扶持,从种植环节到产业深加工,一系列惠民政策落地,激发了农业生产加工的活力,使农业机制更加健全,经济发展环境持续优化,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加工发展。
在种植环节上,2023年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出台了《黑龙江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其中第二章以“粮食安全”为题,从推动标准版农田建设到大力发展数字农业,从多方面入手,为农业产业指明了发展的方向,规划了发展蓝图。2024年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出台了《黑龙江省玉米、大豆和稻谷生产者补贴工作实施方案》,施行差异化补贴标准,鼓励地表水灌溉稻谷种植,引导区域种植结构优化调整,保障了大豆、玉米等稻谷生产者的基本种粮收益,使粮食种植结构得到了优化调整,巩固稳粮稳豆成效,维持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重要作用。
在深加工环节上,2023年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出台了《黑龙江省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粮食精深加工,做强绿色食品加工业”的重要指示精神,[2]全省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转型升级、使农产品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农业经济加快发展。2024年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出台了《黑龙江省健全完善惠农补贴长效机制管理办法》,将农业种植生产者的补贴形成长效机制,减轻了农业种植生产者的负担,将补贴的成功做法和经验用制度化的方式固定下来,并持之以恒走下去,有利于巩固和扩大惠民成果。
二、泰来大米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对齐齐哈尔市域内大型超市的实地走访调研,得出下列数据。对比五常大米品牌,我们可以看出泰来大米的市场占有率仍然很低,有的超市甚至于都没有销售泰来大米的相关品牌。部分超市虽然有泰来大米品牌,但是其产品价格不高,销售量较低,不能被市场和消费者广泛认可。这表明,提升泰来大米市场占有率问题亟待解决。
通过走访对比分析,泰来大米产业品牌市场占有率低的原因是区域公共品牌标准化、数字化和农业产销一体化程度均较低。
(一)区域公共品牌标准化程度低
公共品牌是指由政府、非营利组织或公共机构所创建和管理的品牌。区域公共品牌,通常是指特定地理区域内生产或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因其独特的品质、技艺或声誉而广受市场认可。农产品的区域公共品牌是辨识度很高,在特定区域内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共同使用的特色品牌[3]。泰来大米区域公共标准化程度低,主要表现为品牌不集中、品牌建设意识不足等方面。
1.大米品牌不集中、出现“杂、乱、小、多”态势
泰来县作为黑龙江省生产大米的优质产区,大米品牌数量特别多,既有市场上极具名气的明星品牌,也有许多杂乱的小品牌,大小品牌数量高达几十种,即使是同一个大米加工企业,下面也有很多种不同的品牌[4]。泰来大米品牌不集中,出现“杂、乱、小、多”的发展态势。这种杂乱的品牌现象对消费者选择产品有很大的干扰,不知道改怎么选择真正优质的大米,导致泰来的大米品牌在市场竞争中进入无序状态,影响了泰来县大米品牌的建设和形象塑造。
2.企业品牌建设意识不足、创新意识较差
泰来大米的相关品牌建设意识不足。泰来县凭着优越的地理资源,利用当地气候的优势,成为齐齐哈尔市粮食生产大县,生产加工出来的大米更是品质优良,小有名气。但是由于泰来大米的生产加工企业和相关的销售企业,品牌建设意识不足,使得泰来大米的市场占有率低,品牌不能被市场消费者所广泛接受。许多中小企业者在生产加工中,没有自己的品牌,在市场中没有竞争力,慢慢得被市场所淘汰。泰来县生产的出来的大米也历史悠久,是当地妇孺皆知的优质农产品,但是由于没有自己的品牌,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文化,就导致它在当地的销售量和口碑较好,却不能走进本市市场,更不能走进全国市场了。
生产、加工和销售泰来大米的企业创新力较差。创新,是一个企业不断发展的源泉,更是提升企业市场占有率的根本支撑。但是现阶段,泰来大米的企业在对自身的品牌发展建设中,创新能力较差。再加上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对于大米也是如此,大众消费者也是慢慢更多地注重成品大米的包装和大米的不同口味等要素。消费者在平时购买大米时,不会像以前那样进行大量的储存[5],而是进行少而精地挑选优质的大米。泰来大米的产品品种较少,包装较简陋,产品附加值低,导致其在市场上竞争力弱。
(二)数字化程度较低
科技发展是推动农业进步和提升农业数字化的核心动力。现如今,泰来大米种植已经基本采用机械化生产,但其销售现状与数字化水平的高要求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品牌在互联网参与度较低、营销载体单一化等方面。
1.互联网参与度较低
“互联网+现代农业”相融合的方式是数字化程度的基本要求,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深入融合,能够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获取农产品发展,是最新发展阶段的农业,是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以科学技术为强大支柱[6]。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短剧、短视频等方式的兴起,许多商家已经将品牌与互联网深入结合,宣传自身产品,提高销量。
通过下表与五常大米在购物软件卖家数量的统计对比显示,泰来大米销售的互联网参与度低,电商的主要平台仍为淘宝、抖音、快手等传统运营的线上团购系统。
2.泰来大米数字环境较差
现如今,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的融合越来越深入,互联网等电商平台在农业产业的每个环节都有体现。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农业产业数字化水平逐步提升,构建高效的、创新的农业数字环境。在信息化、数字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和农业产业相融合形成了农产品线上网络销售,与传统农业,实体店销售相比,网络销售影响范围更广,生产销售产业链更短,能够提高农产品的销售量,促进农业产业销售新模式。泰来大米目前仍是单一的传统销售模式,企业数字化基础设施薄弱,导致了泰来大米的数字化程度过低。
(三)农业产销一体化程度较低
农业产销一体化包括产业链条一体化和三产相互融合等方面,是利用互联网等模式对农业产销模式进一步改进,促进农户收入增加,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减少人力成本,同时改善旧模式的产销方式,减少了中间商赚差价,最大程度为农户提供利润。
1.农业产业链条有待完善
泰来大米生产业链条中各环节关联性较差,仍然以传统的发展模式,没有将大米产业的上下游产业融合贯通,导致产品多样化程度较低,新产品、新业态的发育不足,泰来大米价值提升速度较慢。大米的生产者和加工企业等相关主体之间没有形成一个完善产业链体系。这导致许多大米生产者面临销售困难、恶意压价等问题,农产品生产后无法按照既定价值顺利进入市场流通,进而导致大米的种植面积和水稻销售价格出现较大波动。而泰来大米的加工企业因为信息不对称面临着加工原材料短缺,高价收入水稻,甚至于使用其他质量较差的材料以次充好,进而导致泰来大米的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出现较大的波动起伏。
2.农业三产融合程度较低
全面来看,泰来县经济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产业农业加工业处于发展阶段,第三产处于初级状态。从总体来看,泰来大米产业的三产融合发展的理念比较滞后,难以用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的现代化理念来引导、带动和经营,从而严重制约了大米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农业资源整合等目标的实现,这使得泰来大米的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程度较低。
三、泰来大米产业的发展建议
(一)提高区域公共品牌标准化
1.政府推进建立泰来大米区域品牌标准化体系
在国家大力开展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设越来越重要,不仅能够升级农业产业,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也是高质量发展农业的选择和乡村振兴乃至区域经济的战略抓手[7]。在这一高速的过程中,政府必须要切实起到主导作用。
目前针对泰来大米品牌不集中,出现“杂、乱、小、多”态势的问题,当地政府应该牵头各个大米相关企业创立本地区的标准更加统一的大米品牌,形成品牌效应,增加凝聚力,因地制宜地形成自身的区域特色,发挥区域优势,使区域内部统一发力。首先,政府可以设立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对泰来大米的相关区域品牌各环节的工作进行监管。其次,政府应从各个层面对泰来大米区域品牌宣传给予支持[8]。最后,政府可以搭建大米区域品牌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为想做区域品牌又不具备相应能力的企业或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关于区域品牌建设的咨询服务[9]。
2.强化龙头企业,增强产业集群发展
发展泰来大米产业,必须要以点带面,形成集群效应和规模效应,营造优质的大米产业发展环境,从而实现泰来大米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大米主产区的资源优势和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产业发展政策全要素的支持下,泰来大米龙头企业应该全力打造全产业链可追溯体系,构建“产业龙头+基地+农户”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增加泰来大米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产业集群发展,充分发展各企业的自身优势,优化自身布局,加强各企业之间的合作,走大米产业聚群化道路,形成大米企业集群产业化发展模式。共享各种基础设施,降低企业生产、运输成本,优化农业产业链条。持续保持高度的大米产业聚集程度,提高产业集群内资源利用效率,强化合作,促进集群内企业技术创新,增强集群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形成高技术农业的创新型集群。
(二)提高泰来大米数字化
1.政府加强引导,发展多样化电子商务,升级大米文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10]。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对于粮食产业的高度重视。
首先,政府相关部门要做好配套的政策支持机制,持续完善泰来大米的宣传管理体系。做好大米产业的长远发展战略,有目的、有计划地推动泰来大米产业的逐步发展升级。其次,政府要加大宣传投资力度,从各级层面上加大宣传影响力度,可以多拍摄宣传片、介绍视频等投入互联网中,同时介入直播、短视频之中,让消费者从视频中了解泰来大米的生产加工过程,扩大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最后,引导泰来大米做好品牌宣传,深挖其文化内涵。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消费者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丰富,泰来大米应该将自身地理位置特点、产品特色和悠久的历史内涵融入到大米产业中,充分运用资源优势,提升市场占有率。
2.企业加强科技投入,提升创新能力
首先,要提升泰来大米数字化,实现“互联网+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企业设备的科技投入。更新大米企业的加工基础性设施,新建及改造原有的、传统落后的生产线,将企业设备升级,提高产品的加工效率。同时,应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将泰来大米进行特色产品的不同加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其次,科技创新应该以人为本,企业要加强人员的科技投入。企业要加强与高校、农科院间的合作,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建立科研创新机制,创建良好的创新科研环境。企业在加强引入创新人才的同时,也要加强现有员工的技术培训和能力水平的提升,建立员工定期培训学习制度,同时积极向其他优秀企业进行交流学习,学习借鉴优秀的经验和良好的发展理念,提升泰来大米企业的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加大市场占有率。
(三)提升泰来大米产销一体化进程
1.实施品牌融合战略,加快一二三产融合
首先,政府应该全力打造泰来大米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积极把泰来大米发展为地方特色休闲农业,加快其向文化、社会、生态、绿色等功能拓展,将泰来大米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提升农业休闲、文化传承、旅游观光和科技教育等功能。让泰来大米产业由传统的农业生产加工转型为特色优秀农业产业和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泰来大米产业和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相融合,激活农业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重组农业产业布局。其次,企业应根据相关政策精神指示,建立利益联接机制,全力发展三产融合的新模式。同时,将相关产业进行整合,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发展相关的产业集群,把泰来大米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服务进行全面整合,提高三产融合发展水平,使得农业和第二、第三产业无边界化,大力发展新型数字化大米产业。
2.整合大米产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进程
首先,提升泰来大米产销一体化进程,整合大米产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政府应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搭建县级区域的现代化的大米产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满足生产企业、加工企业和销售企业等对市场信息的需求,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平台,为三方提供各种类型的技术服务,为大米产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进程提供有力的公共服务支撑。其次,企业通过农业+互联网的数字化先进手段,精准定位市场,整合大米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进程,针对市场上不同的消费人群,加工出不同的、相对应的产品,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企业+线上线下营销”的发展模式,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拉近市场上供需间的距离,精准高效对接,延伸大米产业一体化进程,增加大米产品的附加值,通过发展有文化内涵的特色大米产品,为产业发展提供新丰发展路径。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强调: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N/OL](2024-03-20)[2024-10-23].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3/content_6940500.htm.
[2]黑龙江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 全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高质量发展[N/OL](2023-07-03)[2024-10-23].http://www.moa.gov.cn/xw/qg/202307/t20230703_6431295.htm.
[3]张静. 贵州省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11 (31): 53-54.
[4][5]徐雪洁. 黑龙江省大米品牌建设[J].商业经济, 2016 (08): 10-11.
[6]赵燕君. 以“互联网+现代农业”为牵引的数字乡村建设研究——以张家口市为例[J].智慧农业导刊, 2024, 4 (20): 18-21.
[7][8][9]杜学超. 基于地理标志的黑龙江省大米区域品牌发展研究 [J].中国市场, 2022 (30): 37-39.
[10]张能秋. 岑巩县杂交水稻“育繁推”一体化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建议[J].贵州农机化, 2023 (04): 15-18.
〔责任编辑:孙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