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培养策略

2024-12-31邵雅妮

教育界·A 2024年35期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情绪调节的重要性。幼儿园教师在关注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应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将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一环。基于此,探究有效培养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实践策略,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检验,旨在为幼儿教育的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情绪调节能力;情绪管理

作者简介:邵雅妮(1984—),女,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新世纪幼儿园。

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越发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建设,特别是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正面情绪能让幼儿激发学习热情与探索欲,负面情绪则可能会让幼儿缺乏活力与耐心。情绪状态关系着幼儿的行为模式,还深刻影响着他们的人际交往。因此,教师应该致力于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幼儿的全面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一、认识情绪,理解喜怒哀乐

通过识别自己的情绪反应,幼儿能够有效地调节情绪,避免被负面情绪所困扰或冲动行事。这种自我认知的形成,有助于幼儿提升情绪稳定性和自我控制力。因此,教师应当帮助幼儿认识情绪,理解喜怒哀乐。

例如,教师通过一个关于小兔子的情绪的故事来帮助幼儿认识情绪。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说道:“小朋友们,今天你们要和老师一起学习如何识别自己的情绪。老师将要讲述的故事的主角是一只名叫‘跳跳’的可爱的小兔子,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它每天都会遇到不同的事情,也会产生不同的情绪。现在,让我们跟着跳跳,一起开始学习吧!”接着,教师讲述关于快乐的内容:“一天早晨,阳光洒在跳跳柔软的皮毛上。它蹦蹦跳跳地去到家门外,发现菜地里长满了新鲜的胡萝卜。请问跳跳这时候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快乐。”有的幼儿抢答道。教师继续说:“对,跳跳这时候很快乐,就和我们得到喜欢的东西或者遇到好事时的心情一样。随后,跳跳就装了一篮子的胡萝卜回家。但在这天下午,跳跳发现自己的胡萝卜被一只调皮的小松鼠偷走了。于是,它皱起了眉头,跺着脚,感到非常生气。那么小朋友们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呢?”有的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分享自己的经历:“有一次我的玩具被别人拿走了,我也很生气!”对此,教师给出建议:“当别人拿走我们的东西或者我们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时,我们会像跳跳一样感到愤怒。但是,我们要将这种情绪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如和老师或者朋友倾诉。”然后,教师讲述关于悲伤的内容:“这天晚上,在得知好朋友小鹿因为生病不能和自己一起玩之后,跳跳低下了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请问跳跳这时候的心情怎么样?小朋友们遇到什么事时会有这样的心情呢?”听完幼儿分享的经历,教师说道:“我们难免都会有感到悲伤的时候。不过,你们要知道,悲伤只是暂时的,跳跳的好朋友小鹿很快就会好起来并和跳跳一起玩的。”[1]最后,教师讲述关于惧怕的内容和感受,并引导幼儿充分认识跳跳的情绪,从而让幼儿知道,无论是快乐、愤怒、悲伤还是惧怕,都是正常的情绪体验。

在通过教师的帮助逐渐揭开情绪的神秘面纱后,幼儿不再困惑于为何自己时而温和、时而暴躁,开始理解并珍视这种独特的成长体验。

二、控制情绪,克服情感障碍

在幼儿园中,幼儿间的摩擦常导致幼儿的情绪波动,这给教师的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对此,教师应通过正面引导、情感交流等方法,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从而维护班级秩序。

例如,教师在教学前选择《生气汤》这本富有趣味和教育意义的绘本,在教学中先带着幼儿一起阅读绘本,再对绘本内容进行适当改编,组织幼儿选择感兴趣的角色进行扮演。在表演中,“霍斯”皱着眉头,一脸愤怒地走进家门,把书包重重地扔在地上。“妈妈”迎上去,关心地说:“宝贝,你看起来心情不太好,能和妈妈说一说吗?”“霍斯”气呼呼地说:“今天,我邀请几个同伴和我一起搭积木,可他们都不理我,这让我很生气!”“妈妈”温和地说:“那我们来煮一锅生气汤吧,这么做也许会让你的心情好起来。”“妈妈”拉着“霍斯”的手,带着他来到厨房。在往锅里加了水和盐、胡椒粉等调料后,“妈妈”对着锅大声尖叫、吐舌头,并让“霍斯”一起做。一开始,“霍斯”有些犹豫,只是小声地尖叫了几声。此时,“妈妈”笑着说:“宝贝,你的声音可以再大些。”受到鼓舞的“霍斯”便模仿“妈妈”大声尖叫、吐舌头。察觉到“霍斯”还是不太开心后,“妈妈”又引导“霍斯”大声地把让他不开心的事说出来。于是,“霍斯”深吸一口气后喊道:“我讨厌没人和我玩!”在“霍斯”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后,“妈妈”适时地给予他肯定和表扬。表演结束后,教师总结道:“小朋友们以后遇到生气或者不开心的事情时,也可以像霍斯这样来管理自己的情绪哦。”通过这次绘本角色的扮演,幼儿不仅明白了不良情绪是需要被控制的,还学会了用有效的方式来积极克服情感障碍,对如何处理情绪问题有了直观的认识[2]。

在幼儿产生不良情绪时,教师应该耐心倾听他们的感受,以言语给予他们引导,避免让他们失控。教师借助绘本创设表演情境,能让幼儿学习控制情绪的方式,模仿正确的行为,逐步掌握自我调节的技巧,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三、宣泄情绪,寻找释放途径

由于幼儿的经验有限,他们可能难以自主找到合适的情绪释放途径。这时,教师要敏锐地察觉幼儿的情绪变化,及时介入,以耐心和智慧引导幼儿通过如绘画、游戏等方式宣泄负面情绪,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运用写情绪日记这种能让他们的情绪可视化的途径。对于有绘画需求的幼儿,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安静、光线柔和的角落作为他们绘画的区域,并为他们准备足够大的画纸(纸张可以是白色或彩色的,由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以及多种颜色的铅笔、蜡笔、水彩笔,之后让他们自由地用能表达情绪的色彩来绘画。通过绘画,幼儿能够将复杂的情绪转化为具体的图像,从而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情绪。该途径对于那些不擅长进行语言表达的幼儿来说,是一种重要的非语言沟通工具,也能够避免因他们表达不清楚而让倾听者产生误解。同时,创作和分享的过程也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自我反思,加深幼儿对自己的情绪状态的认识。教师在得到幼儿的同意、翻阅他们的情绪日记时,需要帮助他们及时消除负面情绪。

又如,教师还可以为幼儿提供比较私密的情绪释放区,让他们在此区域内自由地宣泄负面情绪。对于此区域内的沙袋这种工具,幼儿可以通过击打来释放情绪,从而发现身体活动与情绪之间的联系,增强自我意识和情绪管理能力。在幼儿击打沙袋前,教师为确保幼儿的安全,要提醒幼儿保持适当的击打力度和节奏。在幼儿击打沙袋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闭上眼睛、深呼吸、展开想象。在幼儿击打完沙袋后,教师可以向幼儿提出“你打完沙袋后感觉怎么样?你有没有觉得心里轻松了一些?”等问题,检测幼儿宣泄情绪的效果。

对于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多种情绪,教师需要及时为幼儿提供合理的释放途径,让幼儿学会积极地表达情绪。教师作为幼儿的引导者,不仅仅要教授知识,更要让幼儿增长情绪调节方面的智慧。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当幼儿不能自主运用合理的途径释放情绪时,教师可以在幼儿的负面情绪稍有缓解后,与他们进行深入的对话,询问他们对相关事件的感受,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也可以借机向幼儿传授一些情感方面的内容,如“朋友之间产生误会是难免的,此时最重要的是学会与对方沟通和原谅对方”等,并鼓励幼儿以后遇到类似情况时尝试使用相应的情绪调节方法。

四、稳定情绪,保持心理平衡

由于部分幼儿的发展不平衡,他们的情绪往往会快速地发生变化,因此教师应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平复幼儿的情绪。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幼儿情绪的变化,并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方式,保持幼儿的心理平衡,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情绪管理策略。

例如,教师利用情绪温度计来稳定幼儿的情绪。在教学中,教师展示事先准备好的精美的情绪温度计,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并对幼儿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有趣、特别的东西,这件东西叫作‘情绪温度计’。情绪温度计可以帮助你们判断自己现在的心情怎么样。你们如果感到特别高兴,就像和好朋友一起玩自己最喜欢的游戏时那样高兴,就可以将温度计的示数调至10℃;如果感到非常伤心,就像知道自己心爱的玩具坏了的时候那样伤心,就可以将温度计的示数调至0℃;如果感到很生气,就像别人抢了你的东西时那样生气,就可以将温度计的示数调至20℃……高兴是最积极的情绪,所以你们要努力让温度计的示数保持在10℃,这样,你们才能健康快乐地长大哟。”幼儿A拿到教师分发的情绪温度计后,用上午的自由活88dead542eb1b9d7a16cc15bb04fcc34动时间和同伴一起搭积木,最终搭建出一座漂亮的城堡。此时,幼儿A让自己的情绪温度计显示10℃。幼儿B在画画的过程中,不小心把颜料溅到了幼儿C的画纸上。此时,幼儿C气得哭了起来。教师看到后迅速走过去,轻轻抚摸幼儿C的头说:“C小朋友,你的情绪温度计应该已经显示20℃啦,这样可不好哦。现在老师和你一起想办法给你的情绪‘降降温’好不好?”幼儿C听了教师的话,看了看手中的情绪温度计,于是做了几次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对幼儿B说:“没关系,我们一起画一幅更漂亮的画吧。”说完,幼儿C把情绪温度计的示数调成了10℃。幼儿D在吃下午的点心时,因为没有拿到自己喜欢的草莓蛋糕而伤心地低下了头,让自己的情绪温度计显示0℃。教师发现后,悄悄地坐到幼儿D身边,温柔地说:“D小朋友,别伤心啦,还有其他好吃的点心呢!你也可以想一些开心的事情啊!试着把情绪温度计的示数调成10℃好不好?”幼儿D点了点头,然后想了一会儿,很快就调节好了心情。幼儿E在户外玩滑梯时不小心摔倒了,感到有点疼,便让自己的情绪温度计显示5℃。教师赶忙跑过去扶起幼儿E,检查幼儿E的伤势,并给予幼儿E鼓励:“你是个勇敢的孩子,这点小挫折不算什么的,继续去玩吧,老师相信你的情绪温度计的示数很快就能升到10℃的。”于是,幼儿E拍拍身上的灰,回到活动场地后玩得很开心。一天的活动即将结束前,教师和幼儿围坐在一起,回顾幼儿使用情绪温度计的情况,并总结道:“小朋友们今天表现得很棒。每个小朋友都能努力地让自己的情绪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保持在10℃。老师希望你们明天也能开开心心的!”[3]

通过这样的课程,幼儿在应对情绪的变化时,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及时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教师要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幼儿学会在不同情境中,灵活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从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结语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幼儿教育改革在不断地深化,并且要求幼儿园教师以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实现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应被视为帮助幼儿形成良好品格的关键环节。教师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需采取综合性的策略与方法,纠正幼儿随意表达情绪的行为,有效提升其情绪调节能力,助力其未来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航,刘秀丽,陈憬,等.学前儿童情绪表达自发性控制的发展及心理理论的作用[J].教育研究,2017,38(11):91-99.

[2] 王彤.浅谈情绪角对中班幼儿情绪调节的作用[J].吉林教育,2023(9):82-84.

[3] 万嘉欣.绘画活动介入幼儿情绪调节的个案辅导干预[J].幼儿教育研究,2023(2):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