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镇文化浸润下幼儿生活教育活动资源的挖掘与利用

2024-12-31屈月娟

教育界·A 2024年35期

【摘要】地域资源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资源。幼儿园立足水乡古镇周庄,充分挖掘适宜开展幼儿生活教育的资源,以便支持幼儿对生活的探索活动。通过对不同资源的梳理,幼儿园整理出了相关的自然资源、家长资源、社会资源和电子资源,初步建立生活教育资源库,引导幼儿开展有意义的生活探索活动,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生活教育;幼儿教育;古镇文化;教育资源

作者简介:屈月娟(1981—),女,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周庄中心幼儿园。

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1]。笔者所在幼儿园位于千年古镇水乡周庄,其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拥有丰富的古镇文化资源。基于此,幼儿园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周庄古镇文化浸润下的幼儿生活教育实践研究”为契机,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的要求,积极挖掘古镇文化资源,通过梳理和筛选,整理出适合开展幼儿生活教育活动的相关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家长资源、社会资源、电子资源等。教师借助这些资源开展生活教育活动,引导幼儿探索和发现,积累生活经验,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古镇文化浸润下幼儿生活教育活动中自然资源的挖掘与利用

(一)按不同季节挖掘与利用自然资源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思维为主。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建议带领幼儿接触大自然,从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大自然中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2]。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教师可以结合不同主题的活动和四季变化,挖掘与利用生活中的自然资源,对幼儿开展生活教育。

比如,春天的古镇上,柳树发芽了,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迎春花、桃花等肆意盛开,春意盎然。教师开展以“春趣”为主题的生活教育活动,和幼儿一起寻找“春姑娘”,引导幼儿发现春天的变化,了解春天,知道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好时节。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收集树叶、花朵等,让幼儿看一看形状、闻一闻味道、玩一玩贴画等;或进行植物拓印,做成手工作品;又或将其晒干,储存起来,以便后续活动利用。教师也可以和幼儿一起拍摄春天的美景,记录美好时刻。

夏天,天气炎热,种植地里有不同的植物。西瓜熟了,西瓜的瓜瓤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黄色的;有的西瓜有黑色西瓜子,有的没有。葡萄也可以采摘了。有的葡萄是绿色的,有的葡萄是紫色的,这是为什么呢?幼儿对这些植物充满了兴趣和疑问。教师开展以“果实的奥秘”为主题的生活教育活动,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和操作等,发现果实的生长变化过程,了解生命的奥秘。

秋天,种植园里的水稻成熟了,远远望去,一片片金灿灿的。于是,教师开展了“遇‘稻’一粒米”生活教育活动,让幼儿学习水稻从秧苗到稻穗的生长过程,树立珍惜粮食的意识。教师还开展了以“收获”为主题的生活教育活动,结合幼儿喜欢挖土的兴趣点,和幼儿一起挖土豆、红薯、花生、芋头等,将其洗净摆好,通过“晒秋”、拍摄照片、美食拼盘等方式呈现食物的丰收,体验收获的快乐。

冬天,小动物们要过冬了。教师开展以“暖冬”为主题的生活教育活动,引导幼儿为饲养角的鸡和兔子做好保暖工作。幼儿准备了挡风板、取暖灯、枯稻草等,搭建暖暖的鸡窝和兔子棚,还将种植地的萝卜投喂给小动物们,把小动物们照顾得很好。此外,冬天的周庄下起了大雪,古镇上的小桥、石板路、屋子都裹上了银装,处处都是美丽的风景。教师开展以“雪人”为主题的生活教育活动,带领幼儿到户外玩雪球、堆雪人,探索雪的秘密。

周庄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四季变化更替,给幼儿园带来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自然资源丰富幼儿的一日活动,引导幼儿探索和发现大自然的秘密,让幼儿了解更多的生活现象。在引导幼儿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分析、倾听,并适时介入,给予幼儿适当的支持,确保活动有序推进,让幼儿直接感知自然,体验参与活动的快乐,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发展探究能力,为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二)按游戏区域用途挖掘与利用自然资源

在古镇文化浸润下,教师可以将自然资源投放到不同的游戏区域中,丰富游戏材料,给幼儿提供更多游戏活动素材,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游戏区域包括美术区、建构区、生活区、语言区、表演区、益智

区等。

例如,在美术区,教师投放幼儿在四季中收集的材料,植物类有花生壳、核桃壳、开心果壳、南瓜子、西瓜子、向日葵、丝瓜络、葫芦壳、松果、木片、木屑、干树枝、枯树叶、玉米棒子、玉米须、玉米皮、稻子、麦穗等;动物类有螃蟹壳、鲍鱼壳、生蚝壳、蚌壳等。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艺术创作,制作富含自然气息与艺术气息的手工作品。

在建构区,教师投放一些关于周庄古镇建筑的图片,引导幼儿欣赏、探索建筑的特点,了解搭建的技巧。首先,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搭建建筑需要的材料,如砖、瓦片、水泥、黄沙、石子等。其次,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周庄古镇建筑的细节。幼儿观察到建筑中有很多不同形状的窗户,窗户上有各种各样的花纹,如扇形纹、冰裂纹、鱼鳞纹、海棠纹、灵芝纹、双钱纹等。最后,教师引导幼儿利用石头、树枝、黏土等材料自主搭建喜欢的建筑样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生活区,幼儿用从植物园地中收获的蔬果制作美食,如用蔬菜、水果制作水果沙拉、蔬菜汁、果汁等;将小麦磨成粉,搭配南瓜,制作南瓜饼;用大米来包粽子;将菜心洗晒好,制作“阿婆菜”;将黄豆浸泡、研磨,制作豆腐或豆浆。

幼儿园游戏区域功能多样。教师结合古镇自然资源开展丰富的区域游戏,能让幼儿进一步发现生活在古镇中的美好,从生活的视角观察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有趣,通过动手操作体验活动的乐趣,积累生活经验。

二、古镇文化浸润下幼儿生活教育活动中家长资源的挖掘与利用

在开展幼儿生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充分挖掘家长资源,通过亲子活动、调查问卷、家长开放日、家委会、家长志愿者活动等多种途径,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到活动中,和孩子体验生活教育,从而使家长能见证幼儿在园的成长,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提升。

教师通过新生入园信息调查表,了解家长的工作特长,同时与家长积极联系,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相关的家园共育活动。基于此,教师可以开展亲子手工活动。例如,在端午节,周庄有摘艾叶、做青团的习俗,教师邀请家长来幼儿园和孩子一起制作青团。首先,教师给幼儿准备了艾草、粳米粉、清水、食用油、红豆沙等材料。其次,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艾草汁,将艾草汁加入面粉中,把面粉揉成绿色的面团,再拿取适量的面团,搓成一个个团子,加入红豆沙,加工成青团子,放入锅中蒸熟。最后,教师与家长、幼儿一边品尝青团子,一边学习端午节文化。教师也可以开展亲子阅读交流活动,结合绘本内容分享生活中的故事,让幼儿对生活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且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教师给幼儿布置“和家长一起阅读有关职业的绘本”的家庭作业。幼儿完成作业后,教师开展以“人们的工作”为主题的生活教育活动,请家长参与活动,分享自己的职业和工作体验。这样既能让幼儿了解社会上不同的工作,又能让幼儿了解自己父母的生活,激发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展家长开放日、亲子运动会等活动,邀请家长来园切身体验孩子的在园学习和生活,并请家长对幼儿园的生活教育进行评价。由此,教师可丰富生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提升生活教育的实效。

三、古镇文化浸润下幼儿生活教育活动中社会资源的挖掘与利用

幼儿的成长除了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引导,还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帮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生活教育,引导幼儿体验丰富的社会文化,感受家乡的发展与变化,增强幼儿与社会的联系[3]。

幼儿园积极联合文体中心、公安部门、妇联、绿化所等部门开展生活教育,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社会知识。比如,幼儿园利用文体中心中的大剧院、篮球馆、图书馆、公益活动坊等开展相关活动,或者组织幼儿观摩比赛,丰富幼儿的生活;定期邀请警察来园开展安全知识讲座,进行紧急疏散演练,提升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邀请妇联的工作人员来园和幼儿共同庆祝六一儿童节,丰富幼儿的游戏体验;借绿化所工作人员定期给园中的绿植修剪的契机,邀请其给幼儿讲解植物知识,和幼儿一起拾捡修剪下来的树枝,引导幼儿观察树干上的年轮,或测量树木的高度、树干的周长等,为不同的大树制作名片;等等。幼儿园还重视开展具有古镇特色的民间文化讲解。比如,幼儿园邀请船娘来园给幼儿讲故事,让幼儿了解船文化,学唱船歌,学习划船等,感受水乡文化;邀请民间手艺人来园指导幼儿制作陶艺作品或民间小吃,如袜底

酥等。

社会资源的融入能促使幼儿接触丰富的人与事,将学习的视野扩大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上,了解自己的家乡特点,从小培养乡土情怀。

四、古镇文化浸润下幼儿生活教育活动中电子资源的挖掘与利用

在幼儿生活教育过程中,教师积极收集和整理相关的电子资源。具体而言,教师从“周庄旅游”公众号、周庄旅游官方网站、周庄旅游相关书籍、周庄相关年鉴等载体中整理出各种资源,并分别将其汇总成文本资源和视频资源两类。文本资源如古镇的名胜古迹、美食、民俗风情、名人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介绍内容;视频资源如四季周庄实景表演视频、《只此周庄》演出视频、古镇旅游推荐视频等。教师将这些内容制作成幼儿园生活教育电子资源库,丰富教育资源。由此,在生活教育活动中,教师能更为便捷地筛选出适宜的电子资源素材投放给幼儿,充分渗透古镇文化资源,拓宽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

结语

周庄作为水乡古镇,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通过观察、分析,追随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点,从中挖掘出适合开展生活教育的自然资源、家长资源、社会资源和电子资源,整理形成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古镇文化浸润下,教师利用这些资源开展生活教育活动,能更好地支持幼儿进行有意义的探索,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古镇的魅力,发现故乡的美好,进一步了解所处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 周洪宇.陶行知教育名论精要[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