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墨童梦: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实施策略探索

2024-12-31茅双双

教育界·A 2024年35期

【摘要】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在提升幼儿审美情趣、激发幼儿创造表现、促进幼儿认知发展及丰富幼儿情感表达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教师在开展美术区域活动时要遵循主体性、全面性、互动性和循序渐进四个原则,通过营造艺术氛围、提供丰富材料、链接兴趣经验、关注创作过程,帮助幼儿在美术区域活动中实现自我表达与自我成长,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美术区域活动;幼儿园;幼儿;美术创作

作者简介:茅双双(1991—),女,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王浩幼儿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可见,艺术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并表达此种认识的有效载体。幼儿园应充分借助艺术课程激发幼儿对美的感受与体验。开展美术区域活动是实施幼儿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美术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发现美、感受美,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

一、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的价值

(一)提升审美情趣

美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提升幼儿审美品质的重要课程。幼儿在美术活动中,通过欣赏各种美术作品,并亲自参与各种类型的美术创作活动,获得美的浸润,逐渐提升对美的感知及鉴赏能力,慢慢形成自己的审美理念与审美情趣。

(二)促进创造表现

美术创作是一个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过程。美术区域活动则为幼儿提供自由表达的空间,促进幼儿充分进行想象与创造。幼儿可以借助画笔或其他创作辅材,将内心的独特世界展现出来,形成具有个人特点的美术作品。这样的过程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表现能力,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

(三)促进认知发展

美术区域活动对于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活动中,幼儿需要学习使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调用手眼协调能力完成创作[1]。在此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幼儿还需要欣赏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美术作品,从而促进感知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丰富情感表达

美术创作是幼儿表达情感的方式之一。在美术区域活动中,幼儿沉浸在绘画与手工的世界里,借助色彩、线条、形状等丰富的美术元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和情感。这样的经历能帮助幼儿有效释放情绪,缓解压力,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与感受。

二、美术区域活动的创设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及现有的经验水平,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材料和方式,促使幼儿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美术表达与创造。教师还要密切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鼓励幼儿进行个性化表达,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二)全面性原则

在美术区域活动中,教师应灵活开展小组合作创作、情感体验表达、作品分享交流、多样化材料探索及跨学科学习等活动,以促进幼儿认知、情感表达、社会交往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同时,应根据幼儿的实际表现,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幼儿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

(三)互动性原则

良好的师幼互动可以让幼儿感到幸福,获得安全感。在美术区域活动中,教师应与幼儿建立积极良好的互动关系,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创作过程和情感体验,成为幼儿的伙伴和支持者,与他们共同探索、创作和分享,必要时及时给予幼儿有效的指导。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启发,不断进步与成长。

(四)循序渐进原则

教师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合理安排美术活动内容,布置难度逐渐提高的任务,确保每名幼儿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进步[2]。教师还要根据幼儿的活动反馈灵活调整活动策略,使活动进一步契合幼儿的发展需求。

三、美术区域活动的开展策略

(一)营造艺术氛围,激发创作欲望

在美术区域活动中,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是激发幼儿创作欲望与灵感的关键。充满艺术元素的环境能够激发幼儿对美的感知,促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进入艺术创作的世界[3]。

音乐的巧妙选择是营造艺术氛围的重要方法。教师可以选择与活动主题相契合的轻音乐作为背景音乐播放。以中班美术区域活动“秋天的树林”为例。当幼儿步入美术区,悠扬的钢琴曲《寂静森林》轻轻响起,迅速将他们带到一个宁静而深远的秋日世界。幼儿在音乐中放松心情,自由想象,思绪随着音符的跳跃而翩翩起舞。

视觉元素的添加也是营造艺术氛围的途径。教师可以巧妙运用各种材料来布置美术区域,使其成为一个充满艺术魅力的空间。如在“秋天的树林”美术区域活动中,教师利用很多落叶来模仿刘海粟的油画作品《林间小径》,布置出宁静萧瑟的秋景。教师还在展示架上悬挂与秋天相关的画作,如《秋日私语》《金色的秋天》《麦田与收割者》《月下把杯图》《向日葵》等,从而增强区域的艺术氛围。如此环境可以给予幼儿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幼儿对秋天的探究兴趣,也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审美素材。幼儿仿佛置身于充满诗情画意的秋日秘境,创作的灵感呼之欲出。

浓郁的艺术氛围,不仅激发幼儿对美术区域活动的兴趣,还激发幼儿的美术创作灵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幼儿不仅能够自由想象,尽情挥洒创意,还能够在与同伴、教师的交流分享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提供丰富材料,满足不同需求

充足的材料是幼儿进行美术创作的物质基础。多样化的材料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各种创作活动,从而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在美术区域活动中,教师应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供幼儿选择和使用,满足幼儿不同的创作需求[4]。

以大班美术区域活动“春日的花花集市”为例。为了充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与创作欲望,教师与幼儿共同准备了各种材料:质地、厚薄不一的彩色纸张,碎布料,树叶,干花,玻璃瓶,扭扭棒,彩色毛线,纽扣,铝箔纸等。在活动中,有的幼儿选择用彩色纸张创作剪纸作品,剪出各种各样的纸花;有的幼儿选择用碎布料,通过裁剪、缝制或粘贴,制作布艺花朵;有的幼儿利用干花和树叶,扎出漂亮的花束。整个区域弥漫着浓郁的春日气息,幼儿仿佛置身于真实的“花花世界”中。为了提高幼儿的创作能力,教师给幼儿提供铅笔、小剪刀、贴纸及各种颜料,鼓励幼儿运用这些工具进一步美化作品,使作品更加生动。教师还引导幼儿巧妙地利用树枝、轮胎、桌子等物品搭建作品展示台。通过共同努力,教师和幼儿把活动区域变成“春日的花花集市”。在“集市”上,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互相交流和分享创意灵感,充分体验了美术创作的乐趣。

教师给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美术创作材料,是对幼儿自由创作的一种支持。幼儿看到缤纷多彩的创作材料,能够激发创作的欲望,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进行个性化创作。

(三)链接兴趣经验,创设丰富主题

丰富的主题能够让幼儿在美术创作活动中产生更多的灵感与创意。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兴趣与经验,巧妙创设活动主题,从而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与热情。

以美术区域活动“艾玛的彩色世界”为例。教师观察到,班级幼儿因为绘本《花格子大象艾玛》而对色彩世界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幼儿经常聚集在阅读区反复翻阅这本绘本,并热烈地讨论,如“艾玛的身上总是五颜六色的,那么它最喜欢哪种颜色呢?”“如果给艾玛穿上斑马一样的条纹衣服会有什么效果呢?”“艾玛会喜欢小花的装扮吗?”幼儿还自发地在美术区自主尝试用各种颜色对其他物体进行涂抹,以此推测这些颜色涂在艾玛身上的效果。捕捉到这个兴趣点,教师精心设计一系列色彩主题活动,让幼儿在熟悉和感兴趣的情境中展开创作。美术区域主题活动“艾玛的彩色世界”应运而生。在这个主题下,布艺扎染、漆扇制作、流体画创作、蒙德里安格子画模仿、波点画尝试、纸艺镶嵌及颜料转盘等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活动有序开展。丰富有趣的作画形式及多样化的创作任务,给幼儿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促使幼儿在创作中提升艺术审美情趣与表现水平。

教师将幼儿的兴趣与经验巧妙地融入美术区域活动的主题设计中,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与参与热情,还能给幼儿提供充满挑战的成长空间,使幼儿能快速确定创作对象,发现创作依据,找到创作素材,增强创作信心。

(四)关注创作过程,适时鼓励指导

在美术区域活动中,教师作为活动的引导者,应关注幼儿的创作过程,在细致观察中深入了解幼儿的设计思路、创作流程及遇到的困难。教师要给予幼儿及时的鼓励与指导,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表达自我[5]。

例如,在美术区域活动“ef824c95dc11739cbeb37567e99903cf拼拼凑凑的世界”中,一名幼儿准备利用各种颜色的卡纸完成拼贴画《恐龙》。一开始这名幼儿显得有些迷茫,不知道如何下手。教师捕捉到他无助的表情,轻轻坐到他的身边,自言自语道:“我来拼一只恐龙吧!拼一只什么颜色的恐龙呢?”随后,教师取出绿色的卡纸,边操作边介绍:“我拼一只绿色恐龙吧!我先剪出大大的椭圆形当作恐龙的身体,然后剪一些小长方形当作恐龙的四肢,再用一些深绿色的小三角形当作恐龙背上的刺。”教师的言行给了这名幼儿充分的暗示。他随即开始行动,用红色的大三角形当作恐龙的身体,用细长的椭圆形当作恐龙的四肢,用小小的深咖色半圆形当作恐龙背上的花纹。他还自发地用其他颜色的卡纸为恐龙添加眼睛和嘴巴,使恐龙看起来更加生动有趣。很快,一只威猛、形象的恐龙“站”到了展示台上。教师引导其他幼儿赞美这只恐龙,使这名幼儿增强了美术创作信心。

教师在美术区域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适时给予幼儿指导,能够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促使幼儿主动地进行美术创作,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创作热情。因此,在美术区域活动中,教师要留心观察幼儿的创作过程,以陪伴者与支持者的身份给予幼儿适时的鼓励与指导。

结语

美术创作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品质,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在开展美术区域活动时,教师应给幼儿提供适合艺术创作的环境,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给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创作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取用;结合幼儿的兴趣经验创设丰富的主题活动;在幼儿创作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幼儿,及时指导幼儿,从而帮助幼儿在活动中更好地实现自我表达与自我成长,享受艺术创作的

乐趣。

【参考文献】

[1]张玲玲.利用区域活动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J].当代家庭教育,2021(2):86-87.

[2]海淑芳.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策略[J].求知导刊,2023(32):122-124.

[3]柏赛菊.创设艺术氛围,有效提高幼儿美术创造力[J].山西教育(教学),2022(5):95-96.

[4]郑巧晶.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的探究与实践:以《创意绘画》为例[J].考试周刊,2024(15):159-162.

[5]康海燕.创新合作模式,促进师幼互动[J].教育家,2024(2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