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放式教学探索

2024-12-31胡晓梅

教育界·A 2024年35期

【摘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在小学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章旨在探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放式教学的相关策略,包括营造自主场景,开放学习空间;注重学法指导,开放教学设计;增强实践体验,开放活动组织;拓宽知识视野,开放作业布置。这些措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放式教学;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胡晓梅(1988—),女,福建省晋江市池店镇浯潭小学。

开放式课堂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将开放性思维与深度挖掘教材的能力置于核心地位,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实验和作业设计来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这种教学理念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突显实践环节的关键意义,倡导教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制订合理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开放式教学模式具备适应性与灵活性特点,因而获得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认同与接纳。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开放式课堂符合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能够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营造自主场景,开放学习空间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富有吸引力且令人愉悦的课堂环境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应积极营造优质的教学环境和拓展广阔的学习空间,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1]。

(一)创新探究意识,开放研究空间

以苏教版小学综合实践全册“社区公益服务我参与”的教学为例。教师设计了以“探索校园前的街道”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主组建了五个小组,分别为历史寻迹队、环境卫士队、商业侦查队、交通协调队和文明监察队。各小组在组长的引领下拟定了详细计划,并安排了角色分工,设置了如调查员、记录员等岗位,为学生创造了个性化发展的空间。在此过程中,学生展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他们运用翻阅报纸杂志、浏览网络资料、实地采访和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积极搜集信息并开展深入探究。例如,“历史寻迹队”前往城市规划局搜集历史资料,并向当地居民了解过去的故事;“环境卫士队”对街道上的卫生问题进行拍摄记录;“商业侦查队”则化身为记者,通过采访商家来获取营业相关信息;“交通协调队”制作调查问卷,深入探究街道拥堵的根源;“文明监察队”则将街头的不文明行为记录下来,并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上网或前往图书馆翻阅资料等途径,查找礼仪知识及相关标语。这次活动突破了传统学习方式的局限,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创造开放空间,展示多样成果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营造自由的创作情境,充分挖掘和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引导他们运用多样化的方法对学习成果予以整合、展示与分享。以“探索校园前的街道”实践活动为例,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了宝贵的直接经验。“历史寻迹队”广泛收集街道历史资料、名人轶事和规划局的历史照片,将它们精心制作成内容翔实的幻灯片,并通过生动讲述向观众呈现;“商业侦查队”别出心裁地创作了新闻短片,如实记录其以记者视角深入商店采访的经历,且重点指出三无产品的潜在风险;“交通协调队”针对街道拥堵状况开展专项问卷调查与深入分析,精准识别家长车辆无序停放为主要症结所在,并据此设计了一份富有创意的倡议书;“文明监察队”编写并演出了一首《文明礼仪歌》,充分彰显其创造力。在此次活动中,学生不仅深刻体验到实践活动带来的乐趣,也显著提升了沟通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此外,面对挑战和失败时所获得的经验也促进了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注重学法指导,开放教学设计

在设计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调整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通过简化教学流程和开展学习方法探讨等举措,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其运用知识的能力。

(一)简化教学流程,提升学习效率

开放式教学模式倡导教师超越传统教学结构的束缚,为学习过程引入更多的自主性与灵活性。在这种模式的引导下,教师不再局限于传统惯例的教学范式,转而致力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并协同塑造教学进程,从而将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核心地位[2]。以苏教版小学综合实践全册“社区公益服务我参与”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围绕爱护公共设施这一主题,引导学生自行观察周边公共设施,挑选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改进建议。通过设计撰写倡议书、开展创意活动等多样化任务,教师能够丰富学习成果的呈现形式,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这种开放式教学不仅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他们更深入地掌握课程内容。

(二)开展学法讨论,促进学习创新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致力于引导学生探索和掌握适合的学习方法,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以苏教版小学综合实践全册“家乡环境”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开展以“绿化我们的家园”为主题的实践活动。首先,向学生传授园艺与植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其次,鼓励学生结合各自家庭的实际情况,制订一份具备可操作性的家庭绿化方案。在此过程中,学生们需要亲自挑选合适的植物种类并规划其布局,通过观察园艺植物的成长状况了解它们所需的生长条件,并探索不同植被的适应性特征。这种亲身体验不仅使学生们获得了园艺技术及其相关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享各自的实践经验。通过记录和展示自身绿化家庭的步骤、成果照片及心得体会,并将这些信息发布到学校网络平台或社交媒体,学生们能够相互启发,学习和借鉴他人的创意。

三、增强实践体验,开放活动组织

实践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他们培养能力的关键环节。在开放式活动教学中,教师应致力于突破传统教学范式的束缚,以更为自由、灵活的方式设计教学活动;同时,教师应注重实践体验,鼓励学生亲身参与,并帮助他们通过实践积累知识、培养技能。

(一)小组合作,拟定实践活动方案

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是活动成功实施的关键环节。在设计方案时,教师应围绕特定的主题,精心策划活动的目标、任务和执行步骤。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应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制订详尽的实践计划[3]。这种协作过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提升其知识运用能力。以苏教版小学综合实践全册“盆栽种植入门”的教学为例。教师应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就诸如“种植盆栽需要做哪些前期筹备工作?应选择什么样的植物种类?具体步骤是什么?每个步骤应注意哪些关键要素?”等问题开展讨论。通过合作探讨,学生们彼此分享见解,汇集群体智慧,最终制订了一份详细而实用的种植方案。在筹备阶段,学生自主罗列所需物品清单,如种子、小型花盆等;在种植阶段,学生完成选种、播种和日常养护三个核心环节。此外,通过交流互动,学生得以掌握不同植物的养护措施,如针对偏好干燥环境的植物应适度减少浇水频率等。这样的小组合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整个活动方案的全面性和实操性。

(二)亲身感受并体验活动

只有通过亲身实践和切身体验,才能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环节,教师应妥善平衡学生的主动探索与自身的引导教学二者间的关系,确立学生于课堂的主体地位,赋予其充足的实践契机。以苏教版小学综合实践全册“盆栽种植入门”的教学为例。首先,学生步入选种环节,他们从市场或网络平台遴选了品类繁多的种子,如番茄、赤豆、向日葵和凤仙花等,部分种子甚至源于家庭自产的收获物。在选种过程中,教师强调应选取心仪且注重品质的种子。其次,在播种阶段,全班学生踊跃参与,悉心播种所选取的种子,并将其置于教室窗台静候发芽。此外,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养护植物的热情,教师还可以设置“种植小能手”奖项,通过竞赛形式激励学生精心照顾自身盆栽。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记录植物的生长状态,并结合数学和美术知识对其变化予以记录,彰显了实践活动的跨学科特性。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不但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劳动技能,而且培育了其耐心与责任感。

四、拓宽知识视野,开放作业布置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生活实践类作业的方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践能力[4]。例如,教师可通过网络互动手段来丰富作业呈现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其知识范畴与视野。这种开放式的作业旨在促使学生主动探索,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发现学习的乐趣,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

(一)对接生活实践,拓展作业内容

在设计生活实践类作业时,教师应将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并确保作业内容的开放性。具体而言,实践作业应涵盖多元要素,如信息搜集、生活观察等任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获得经验,并深化对课程核心概念的理解。以苏教版小学综合实践全册“家乡的环境”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布置作业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并分享家乡建筑的特色。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实地考察周边建筑环境,包括古老民居、现代高层建筑及公共设施等。学生可通过实地走访、搜集实地资料等方式进行深入探究。完成观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撰写报告,详细记录自身发现与感悟,并在课堂上展示和交流。在展示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阐述建筑外观特征、内部布局、功能和背后的历史故事,以全面呈现家乡建筑的多元性。此外,为了优化学生学习体验并提升学习效果,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实践,设计更多具有实际意义的作业。例如,安排学生调研“家乡传统风俗”或探索“当地特色美食”等。通过完成这类作业,学生不仅能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还能深切感悟学习的乐趣与实用性,从而更加热爱学习。此类作业形式充分彰显开放式教学的特征,激励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实践中提升思维能力。

(二)运用网络互动,丰富作业形式

在小学综合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地利用网络技术,以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广泛参与,并帮助他们构建对课程内容更为深入与全面的认知体系[5]。例如,在完成“家乡的端午节”课程教学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搜集有关端午节传统习俗与历史背景的资料。学生能够运用网络搜索工具、数字图书馆等多样化资源,或者通过与家人沟通交流来深入了解当地的节日风俗,进而获取多元且丰富的信息。此外,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社交网络、学校在线教育平台、班级微信群等渠道分享其研究发现。这种互动式的分享模式不但能够显著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还能提升他们的知识共享意识和学科综合素养。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以更为积极主动的姿态投身于学习活动之中,拓宽自身的学习范畴与视野;同时,在搜集与分享信息的过程中,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提高对学科内容的掌握程度与知识应用能力。

通过将网络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巧妙融合,既丰富了教学手段,又提高了教学效果。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为实践活动增添了更多趣味性与吸引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意愿,加强了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团队协作本领和沟通交流技巧;同时,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深化对学科知识体系的理解与把握。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践行开放式教学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深入剖析活动主题,选择适合开展探索性学习的活动元素,并精心设计活动流程,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策略,激发其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并鼓励他们自主设计实验和作业任务。在开放式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纳者,而是利用实践与探索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创造者,此过程有利于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思维模式。此外,这种教学方法还为学生构筑了一个彰显自身独特才能的舞台,进而强化了他们的自信心与自我认同感。

【参考文献】

[1]吴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放式课堂教学探析[J].新教育,2023(5):60-62.

[2]张鑫.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路径:以科学探究活动为例[J].启迪与智慧(上),2024(1):80-82.

[3]王昆.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策略[J].教育界,2023(36):56-58.

[4]王煌辉.新时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策略[J].家长,2022(23):135-137.

[5]黄志忠,邹开煌.陶行知“核心生活力”指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J].生活教育,2022(7):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