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指向下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

2024-12-31卢先强

教育界·A 2024年35期

【摘要】单元整体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具有整体性、阶段性和一致性的特点。文章阐述单元整体教学与数学核心素养的关系,指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价值体现,借助具体教学案例,从梳理单元结构、分析教材内容、搭建活动支架、优选单元教法、注重教学总结等方面,探讨初中数学教师应如何开展核心素养指向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旨在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思路。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

作者简介:卢先强(1978—),男,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钟山县公安镇中学。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实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初中数学的育人过程具有整体性、阶段性和一致性,与单元整体教学的内核存在共性。因此,单元整体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教师要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分析主题—单元—课时的数学知识和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整体设计、分步实施,促进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整体理解与把握,逐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探究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

一、单元整体教学与数学核心素养的关系

单元整体教学与数学核心素养联系紧密、相互影响,因此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可行性。

首先,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与单元整体教学过程存在明显的共性。核心素养由丰富的内涵组成,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在核心素养指向下开展的数学活动具有整体性和联系性,这与单元整体教学的要求不谋而合。对此,教师应从单元整体出发设计教学活动,基于教学主线渗透核心素养,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1]。

其次,单元整体教学能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有力的支撑。在开展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时,教师需要将单元内的每个知识点都串联起来,帮助学生构建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引领学生研究、学习,在激发其学习动力的同时发展其数学核心素养。此外,在形成结构化认知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掌握一些数学思维和方法,这有利于促进他们数学思维品质的提升。由此可见,单元整体教学与数学核心素养相辅相成,单元整体教学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而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又能推动单元整体教学顺利开展。

二、核心素养指向下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一)梳理单元结构,明确知识逻辑关系

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前,教师应根据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将零散的知识整合在一起,搭建新的单元结构,明确单元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具体而言,教师应重视对教材内容的研究,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与梳理,科学搭建单元结构,帮助学生有效理解数学知识[2]。笔者通过研究沪科版初中数学教材发现,教材内容主要以单元为单位,每个单元都有鲜明的主题,且内容具有整体性、阶段性特征,与单元整体教学的特点相对应。因此,教师应以教材现有单元结构为基础,根据知识逻辑设计单元整体教学方案。

以沪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2章“一次函数”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应明确单元的主要知识内容和单元结构。本单元主要由变量与函数、一次函数及一次函数模型的应用等内容组成,这些内容可以细分出若干个知识点,如变量与函数中包含一次函数的概念、图像等知识;一次函数中包含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与方程等知识;一次函数模型的应用包含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然后,教师应引领学生深入探索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如让学生认识到函数图像是研究其他函数相关知识的重要基础,指导学生梳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将函数与方程知识衔接起来。由此可见,单元内所有的知识都围绕函数的概念、图像、应用等展开。最后,教师结合对教材知识结构的分析,进一步细化教学内容,通过“一次函数的概念是什么?”“如何研究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研究价值是什么?”等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整体把握。基于此,教师通过梳理教材内容,引领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借助问题驱动学生探索对应知识,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保障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分析教材内容,设计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不仅能够为教师教学指明方向,还能为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提供依据。为了提高单元整体教学的成效,教师应准确把握各个知识点的联系,并根据单元主题和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设计单元教学目标。

以沪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7章“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为例。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含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和应用,其中解法是教学重难点,教师可以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作为主题,设计合理的单元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围绕“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这一主题去研读教材,发现教材主要编排了“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等解方程方法,且每个部分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例如,“公式法”旨在向学生详细展示公式推导的过程,从而让学生学会利用公式法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并学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围绕单元主题,根据单元内各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初步设计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最后,教师结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求,进一步细化为以下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第一,培养推理能力。通过分析具体案例逐步掌握配方法,并学会在练习中利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第二,培养模型观念。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判别式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判别式判断方程是否有实根及两个实根是否相等。第三,培养应用意识。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方程解的合理性。基于此,教师可结合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详细划分课时,并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为充分发挥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势打下基础。

(三)搭建活动支架,创新单元教学形式

支架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的临时性支持和帮助。活动支架是支持单元整体教学开展的关键,也是保证教学目标顺利达成的重要手段。单元整体教学具有整体性和阶段性,支架的搭建和运用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新知,引导其思维深度发展,提升其高阶思维水平[3]。对此,教师应为单元内的教学活动搭建支架,在创新单元教学形式的同时,给予学生有效指导,显著提升教学效果。

以沪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9章“四边形”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有效掌握知识,教师应围绕“平行四边形”这一主题搭建活动支架。首先,教师可以在正式教学前帮助学生搭建“绪论”支架,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鼓励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获取知识,并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来疏理单元知识结构,厘清单元知识之间的关联。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总结单元学习的重难点,为正式课堂教学明确方向。然后,在引导学生探索平行四边形性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情境支架,引入生活素材,指导学生利用已有数学知识和经验去研究和分析,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享研究成果。如此,在支架的辅助下,学生不仅可以深入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还可以运用判定知识去探究生活实际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后,在指导学生探究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教师可以搭建推理支架,要求学生动手绘制边长为整数的平行四边形,并尝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此过程中,学生发挥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先将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再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如此,学生借助支架经历知识的推理过程,积累推理经验。可见,教师可以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灵活应用各种类型支架,在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同时,提高单元整体教学的质量。

(四)优选单元教法,渗透数学思维意识

讲授法是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这种模式下的课堂中,理论讲解占据主要地位,教学氛围较为枯燥、乏味和沉闷[4]。对此,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应在讲授法的基础上,运用演示法、合作学习法、任务驱动法等方式,让学生高效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促进其数学思维意识的发展。

以沪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9章“分式”的教学为例。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应在讲授法的基础上,融入丰富的教学手段,推动学生数学思维意识的发展。首先,在讲解“分式混合运算”时,教师应采用演示法帮助学生厘清运算顺序,利用课件向学生演示含有括号的分式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让学生了解含有括号的分式混合运算的计算规律。然后,教师在讲解“分式方程验根”时,应设计具体的问题,引领学生以合作学习法展开合作探究。例如,针对“请计算=1,求出x的值,并证明所求的值是正确的”这一问题,某一小组的学生通过计算得出x=3,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如何检验所求数值”。其中,成员A提出可以对比多人的计算结果,若大家的结果一致则说明结果是正确的,成员B则认为可以将结果代入分式方程中,并检查该结果是否会让分母为零,由于3-2=1,结果不为零,则证明x=3是分式方程的正解。最后,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锻炼学生运用分式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学情布置难度适中的学习任务。在实际问题的驱动下,学生需要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据此列出分式方程、求出结果,从而逐渐学会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题能力。基于此,教师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呈现单元内容,让课堂更具趣味性,也让学生在教学手段的驱动下,主动探究知识、发展核心素养。

(五)注重教学总结,提高单元教学成效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对知识的统筹和规划能力,为学生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帮助学生有效理解数学知识。此外,教师应重视教学总结,邀请学生共同参与总结环节,对学习过程进行归纳与反思,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意见,以提高单元整体教学成效。

以沪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章“有理数”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对新课标、教材内容和学情的分析,确定本单元的教学思路是通过类比自然数激活学生的思维与经验,带领学生探究有理数的定义、性质、运算规律等知识。教师在有序指导学生探究知识的基础上,还应注重教学总结。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数”展开,学生需要理解负数的由来和与有理数相关的概念,并类比自然数的运算规律,尝试探索有理数的运算算理。本单元虽难度不高,但知识点较多且知识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教学任务较重。教师在讲解概念知识后,可以围绕“负93d40802860c8629480d22f64447823b数的概念”带领学生总结概念知识的学习成果,如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将负数与以往所学过的数衔接起来,构建一个新的知识网络,并突出知识之间的关联。此外,算理是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在学生掌握基础概念和知识后,教师可以设计问答互动或随堂练习等活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并根据学生解题的正确率,判断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找出学生学习中的不足,提供针对性指导,进而提高单元教学的成效。基于此,教师作为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在课堂总结环节中除了指导学生归纳、内化所学知识,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真实反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在后续教学中不断优化、改正,持续提高单元整体教学的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的指向下开展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是课程改革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学优化的新形势,对学生系统认识教学内容,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先正确认识教学单元,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整理教学内容,把握好单元教学的核心,挖掘单元内容中的内在联系,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实现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悦丽.基于问题解决的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二次函数”单元教学为例[J].理科爱好者,2023(6):67-69.

[2]赵桂枝.以单元整体教学培养学生高通路迁移能力[J].中小学班主任,2023(24):37-39.

[3]廖文金.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探究:以九年级“二次函数”为例[J].华夏教师,2023(36):55-57.

[4]涂望星.大概念视角下的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一次函数”为例[J].中学课程辅导,2023(36):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