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审计组织方式与技术方法的融合创新

2024-12-31杨晓琳

中国经贸导刊 2024年16期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审计组织方式;技术方法;融合创新

一、 审计组织方式与技术方法融合创新的意义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审计机关通过推动审计组织方式与技术方法的融合创新,能够显著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在传统的审计模式中,审计工作对人工操作的依赖性较大,这不仅导致审计效率低下,而且审计质量也难以得到充分保障。然而,通过融合创新审计组织方式与技术方法,审计机关能够在审计过程中积极采用各种先进技术,不仅提升审计效率,还能减少人工操作错误的风险,从而提高审计质量。审计组织方式与技术方法的融合创新,是推动审计机关审计模式转型的关键手段。实际上,传统的审计模式主要侧重于事后审计,而通过融合创新审计组织方式与技术方法,可以进一步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审计,充分发挥审计的监控与预警功能[1]。

二、 信息化背景下审计组织方式与技术方法融合创新的挑战

(一)审计组织方式与技术方法融合创新意识不强

当前,一些审计机关对审计组织方式与技术方法的融合创新重视不够。尽管我们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审计机关有机会在发展过程中采用更多的信息技术工具,但部分单位并未充分认识到将审计组织方式与技术方法相结合并进行创新的重要性。这不仅阻碍了审计组织方式的有效变革,而且对应用新技术方法的重视程度也有所欠缺[2]。这一问题导致在执行审计工作时,无法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作用,也无法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方法来提升审计工作的合理性。

(二)缺乏审计组织方式与技术方法融合创新保障机制

首先,部分审计机关在积极探索审计组织方式与技术方法的融合创新过程中,正逐步认识到管理与监督机制的重要性。尽管目前一些单位尚未构建起全面系统的管理制度,导致融合创新过程略显杂乱,规范性有待提升,但值得注意的是,已有部分先行单位通过制定详细的管理规范,如设立专项小组、明确责任Z6jCviZil6NDnenHKlqE/WLUFgDhBfTu7dm0FFdV3wg=分工等,有效促进了融合创新的有序进行。同时,监督力度的加强也是提升融合创新效果与质量的关键。通过定期审计、引入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可以显著减少资源浪费,确保每一分投入都能产生实效。其次,审计机关内部的协作机制对于融合创新同样至关重要。当前,一些单位在业务部门与数据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上还存在障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融合创新的深入推进。然而,已有成功案例表明,通过建立跨部门协作平台、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等方式,可以有效打破壁垒,促进双方围绕审计工作的实际需求,协同推进组织方式变革与技术方法创新。例如,某审计机关通过设立数据共享中心,实现了业务部门与数据部门之间的无缝对接,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 最后,关于审计组织方式与技术方法融合创新的绩效评价机制,部分单位尚需进一步完善。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方法,是准确评估融合创新效果、及时发现问题的关键。虽然目前一些单位在这方面还存在不足,但已有研究表明,通过引入关键绩效指标(KPI)、建立数据监控体系等方式,可以实现对融合创新过程的全面跟踪与评价 [3]。

(三)审计组织方式与技术方法融合创新信息化建设滞后

首先,构建完善且高效的信息系统是审计机关实现审计组织方式与技术方法深度融合与创新的关键基础。尽管当前部分审计机关在审计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上存在不足,资源投入有限,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认识到其潜在价值。事实上,一些领先的审计机关已通过增加投入,成功建立了先进的审计信息系统,得以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现代审计技术,显著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与准确性。例如,某审计机关引入智能化审计平台后,审计周期缩短了30%,错误率也大幅降低。因此,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对推动审计创新至关重要[4]。其次,数据共享与整合能力是审计机关在融合创新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审计工作复杂且系统,需要高效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然而,部分审计机关内部存在信息孤岛现象,数据传递与共享不畅,影响了审计人员的决策效率。实践证明,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实现跨部门、跨系统的数据互联互通,可以大幅提升数据整合与分析的效率。例如,某审计机关通过实施数据治理项目,成功打破了信息壁垒,使审计报告的生成时间缩短了50%。最后,信息安全是审计机关在推进融合创新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安全风险日益增加。部分审计机关在追求技术创新时,可能忽视了信息安全防护的重要性。然而,明智的做法是在融合创新的初期就制定全面的信息安全策略,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定期安全审计等措施,以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单位的长期发展。例如,某审计机关通过建立多层次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有效降低了信息安全风险,保障了审计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四)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首先,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亟须提高。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审计机关能否有效地将审计组织方式与技术方法进行融合创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遗憾的是,目前一些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在专业能力方面存在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最新审计知识的掌握不够充分。二是未能充分认识到融合创新的重要性,也未能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以满足单位的需求[5]。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审计组织方式与技术方法的融合创新变得困难。其次,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不足。在应用更多技术方法的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然而,一些审计人员在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不足,无法利用这些先进的信息系统高效地完成审计数据分析等工作,这最终降低了单位审计工作的质量。第三,缺乏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意识。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审计机关在推进审计组织方式与技术方法的融合创新工作时,需要不断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调整工作方式和技术方法。

三、 加强审计组织方式与技术方法融合创新的策略

(一)强化审计组织方式与技术方法融合创新意识

一方面,审计机关应提升对审计组织方式与技术方法融合创新的 重视程度,树立科学合理的融合创新理念。为此,单位应根据自身发展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需求,制定完善合理的融合创新规划方案。在此基础上,单位还应投入相应的资源,如设立专门的审计组织方式与技术方法融合创新基金等。另一方面,审计机关应在内部营造更有利于审计组织方式与技术方法融合创新的文化氛围。单位应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设立融合创新实验室等,鼓励审计人员积极探索新的技术方法。在此过程中,单位应营造宽松的创新环境,最大限度上减少审计人员的创新压力,提升审计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二)建立审计组织方式与技术方法融合创新保障机制

首先,审计机关应建立合理的审计组织方式与技术方法融合创新管理与监督机制。一方面,应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提升二者融合创新规范性,最大限度上避免融合创新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另一方面,应建立健全融合创新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审计组织方式与技术方法融合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较强的解决措施,提升融合创新有效性。其次,审计机关应建立完善有效的审计组织方式与技术方法融合协作机制。单位应拓展审计机关与技术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渠道,根据自身审计工作的实际需求,协同完成组织方式变革与技术方法创新等工作,进而协同推进组织方式与技术方法融合创新。 最后,审计机关还应建立完善的审计组织方式与技术方法融合创新绩效评价机制。为实现该目标,一是应针对审计组织方式与技术方法融合创新工作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该指标体系全面合理地反映出自身审计组织方式与技术方法融合创新的实际效果。二是应采用多维度的审计组织方式与技术方法融合创新的绩效评价方法,尤其是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手段。

(三)建立审计与 巡察联动组织方式

一方面,审计机关应当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审计与巡察联动组织方式。为此,应制定和完善详尽的审计与巡察联动工作规程,明确审计与巡察联动的目标及其具体实施步骤,以确保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同时,审计机关内部应成立专门的联动工作小组,以提高审计与巡察联动的效率。另一方面,审计机关需制定一个综合性的审计与巡察工作计划,通过有效整合多个不同的审计与巡察任务,形成“1+N”的联动工作模式,构建一个综合性的审计任务,从而提升审计与巡察联动的效率。在此过程中,审计机关应实现相互支持和资源共享,提高审计结果的共享利用程度,充分发挥审计与巡察联动组织方式的作用。

(四)加强审计成果开发,促进审计整改

首先,审计机关在信息化背景下应进一步利用各类信息技术手段强化审计结果的综合分析,总结不同审计项目中的共性问题,进而提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整改建议。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审计结果的价值,提升审计有效性。其次,审计机关要根据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建立完善合理的整改责任制,对被审计单位的整改责任进行明确,并将审计中发现的各项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纳入被审计单位的绩效考核工作中。审计机关应对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时间做出严格限定,在规定时间内要提交完善的整改报告。对于不能有效落实整改责任的单位,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最后,审计机关应建立严格的审计整改跟踪机制。通过开展常态化“回头看”活动,对整改情况进行严格复查,确保各项整改意见切实得到落实,及时督促被审计单位改进相关问题。

(五)加快审计组织方式与技术方法融合创新信息化建设

首先,审计机构应根据审计组织模式与技术方法的融合创新需求,制定针对性 地融合创新信息化建设战略规划。在该规划中,应详细规定融合创新的战略目标、各阶段目标及具体实施步骤,以此为指导,明确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流程和引入的信息技术手段,确保融合创新信息化建设的稳步推进。其次,审计机构应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信息系统的合理性。应根据当前内部信息系统的运行状况,对原有系统进行优化和升级。例如,建立审计数据共享平台,提高审计信息的收集、整合和共享效率,使审计人员能够利用该平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并更高效地完成审计组织模式与技术方法的融合创新工作。最后,审计机构应增强数据管理和信息挖掘的能力。随着审计工作面临的复杂性日益增加,应根据审计需求引入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并利用这些技术工具提升审计数据的收集、整合和分析能力,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提升审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在此过程中,应不断提高各类数据的标准化程度,不仅提升审计的便捷性,也为审计组织变革和技术方法的融合创新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

(六)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一方面,建立健全专业技能培训制度。审计机关应通过加强审计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工作,为审计组织方式与技术方法融合创新打下良好的人才基础。单位应定期举办专业技能培训班等活动,使审计人员能够接触到最新的审计知识和专业技能。并且,单位还应提升审计人员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力,使其能够将各类信息技术手段高效应用于审计工作中。另一方面,审计机关应提高审计人员持续学习和创新能力。单位应通过多层次宽领域的培训活动,如组织创意竞赛等活动,提升审计人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此外,单位还应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对于持续学习能力强,能够在推动审计组织方式与技术方法融合创新过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审计人员,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反之,则应督促其接受再培训。

四、结束语

审计机构推进审计组织方式与技术方法的融合创新,对于提升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在信息化背景下,审计组织方式与技术方法融合创新所面临的挑战。同时,应积极采取措施,如强化审计组织方式与技术方法融合创新的意识,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以确保为实现高质量的审计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杨晓琳,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审计局中级审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