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块链技术对传统信用证融资模式的影响

2024-12-31胡庭龙王成付

中国经贸导刊 2024年16期

关键词:融资模式;信用证;区块链技术

引言

中小企业往往因为资金短缺不能顺利完成生产经营活动,继而引发整条供应链服务中断。信用证作为国际贸易重要结算工具,同时具有融资功能。中小供应商和中小采购商可利用信用证融资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实现供应链安全稳定。然而,传统供应链中,信用证融资等供应链融资实践呈现出多类信息不透明引发的风险事件[1]。2023年12月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的指导意见》,提出:“运用数字化技术优化信贷流程和信用评价模型,加大供应链金融支持力度。 ”作为供应链金融领域广泛使用的数字化技术,区块链技术可将供应链运营与融资信息通过共识机制记录在一个加密的分布式存储数字账簿中,从而实现信息透明、可溯源和防篡改,减少信息不透明造成的风险事件[2]。张令荣等发现当各供应链企业的区块链固定成本分摊值和供应链企业引入区块链的可变使用成本均小于一定阈值时,政府建设区块链平台的模式能实现更高的社会福利[3]。刘露等对区块链技术驱动下生产商跨层级为零售商提供融资担保的模式开展数学建模研究,发现在供应链资金价值率较高时,区块链跨层级担保模式能同时为所有参与企业带来利润增加[4]。

目前,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商业银行均已率先将区块链技术引入到信用证融资实践中,凭借区块链信息透明和智能合约防范借款人的各类道德风险事件,并借助区块链信息可追溯增加国外市场对出口商品的信任程度和需求量。

一、传统信用证融资模式及流程分析

在国际贸易中,资金约束的供应商可以借助信用证开展融资。对于供应商而言,发货前可采用信用证打包贷款融资模式。发货后可采取出口押汇融资模式、承兑汇票的贴现融资模式、福费廷融资模式。

(一)打包贷款融资模式

打包贷款是指出口地银行为支持供应商按期履行合同、出运交货,向收到合格信用证的供应商提供的用于采购、生产和装运信用证项下货物的专项贷款,使供应商在自身资金不足时仍能进行正常的生产活动。供应商与进口商签约后,进口商向开证行申请开证,开证行随即向通知行开出信用证并通知供应商。若供应商生产不足,可向通知行申请打包贷款,提交相关文件。银行核实后提供贷款,帮助供应商完成生产并按信用证规定发货。打包贷款不仅能够助力企业顺利推进业务、抓住贸易机遇,还能确保企业在生产采购等环节不占用自有资金,从而有效缓解资金流动压力。

(二)出口押汇融资模式

出口押汇是指押汇银行根据供应商的申请,审核其提交的由信誉度良好的银行所开立的信用证项下的全套正本单据,并以相符单据作为质押,按照所汇金额减去预计估算需支付押汇利息和需扣收押汇费用后,将押汇款项先行垫付给受益人。供应商与进口商签约后,与押汇银行签订融资协议并提交单据申请押汇。银行审核通过后进行拨款,并提交单据给开证行索款。最后,开证行通知进口商付款,进口商到期支付,开证行随后偿还押汇银行贷款。对于供应商来说,办理出口押汇融资业务具有显著优势,企业可依据各货币利率的差异,从银行获取的押汇资金中选取最合适的融资币种,以规避利率变动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

(三)承兑汇票的贴现融资模式

承兑汇票的贴现业务,是指中小企业在遇到资金需求时,可以凭借持有的银行承兑汇票,按照银行规定的贴现率,向银行申请提前将汇票金额兑换成现金,以此获得所需的资金。当银行承兑汇票到达到期日时,银行会向承兑人提示进行付款,并且银行保留对贴现申请人的追索权利。供应商与进口商签约后,与融资行签融资合同并提交单据。融资行审核单据后寄送开证行请求付款,开证行承兑。融资行收到承兑确认,供应商提交申请后,融资行将贴现资金拨给供应商。汇票到期时,进口商支付开证行款项,开证行再支付融资行款项。承兑汇票的贴现融资使得供应商能够即时收回远期的应收账款,从而加快资金流转,有效缓解资金压力。

(四)福费廷融资模式

福费廷是一种资金融通方式,允许供应商将其持有的、已由进口商承兑或由第三方担保的远期汇票,无追索权地转让给所在地银行或大型金融公司,从而提前获取现金款项。在供应商与进口商签订合同之后,进口商会向开证行申请开立信用证。随后,开证行会通过信用证议付行向供应商传达信用证信息,供应商则按照约定向进口商发货。发货后,供应商会向议付行提交单据进行议付,议付行再将这些单据转交给开证行要求承兑。接下来,开证行会通知融资行承兑事宜,融资行在仔细审核后,会对供应商进行无追索权的贴现付款。最终,在汇票到期时,开证行会向融资行支付款项。福费廷融资是银行以无追索权的方式 买断供应商的应收账款,确保供应商的资金安全到账。并且供应商可将国家风险、买方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等全部转嫁给银行,有效规避各类潜在风险。

二、传统信用证融资模式风险

(一)供应商的道德风险

在供应商取得信用证融资之后,但银行与进口商均无法对供应商的资金运用及生产流程进行有效监督,仍存在两种潜在风险。首先,供应商可能未将融资资金用于约定的生产活动,而是转而用于其他投机性用途。其次,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可能采取降低材料质量、简化生产流程等手段,导致产品品质未能达到合同规定的标准。这两种情况均可能导致供应商无法按时按质完成订单交付。

(二)融资人偿贷风险

进口商在对即期信用证办理进口押汇融资或针对远期信用证办理承兑后,可通过信托收据提取货物并开展销售活动。但开证行无法实时监控采购商的销售信息,采购商可能采取消极销售行为,或隐瞒销售收入从而逃避偿贷。另外,如果供应商将信用证打包融资款挪作他用,开展投机行为,那么他也可能无法获得足够收入来偿还银行贷款。

(三)虚构交易数据或单据骗取融资风险

信用证国际贸易中,一方面采购双方可通过虚构交易合同和向开证行缴纳少量保证金的方式,获得信用证并凭借信用证骗取打包融资。另一方面,供应商可通过伪造报关单、保险单等出货单据,来骗取出口押汇融资资金。

三、区块链技术变革信用证融资模式的价值

(一)区块链实现信息透明的价值分析。

区块链技术引入到国际信用证贸易中,供应商和进口商均可以借助物联网前端设备将经营信息实时写入区块链,同时写入区块链的信息可以在交叉验证、防篡改、可追溯、权限访问等关键技术支持下实现透明共享。区块链技术使用后,供应商在获取信用证融资后,其生产信息可被采购商和银行实时获取,从而有效防止了供应商改变融资资金用途或从事不合规生产活动等道德风险事件。另外,区块链信息透明特征也使得虚构交易数据或单据的难度大大增加,可有效防范该方面的风险[5]。

(二)区块链智能合约的价值分析。

区块链智能合约是记录着触发事件和相关行动的智能化程序,在相关事件发生时会自动触发约定的行动策略。例如:国际贸易中供应商的生产车间温湿度环境、生产合格检验参数等信息可自动触发出口检验相关结果。因此,为消除或减弱上述信用证融资的风险因素,区块链信息透明实现经营数据共享的前提下,智能合约可根据经营数据自动触发相关行动策略。例如:智能合约下,融资人获取特定营收的事件可自动触发其偿贷行为,从而降低融资人偿贷风险。

四、区块链驱动的信用证融资实践问题 及相关建议

(一)区块链驱动信用证融资面临的实践问题

1. 供应链信息上链共享问题。供应链信息上链共享问题,是当前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在供应链管理中,信息的及时、准确共享对于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以及增强风险管理能力至关重要。然而,由于信息安全顾虑、利益冲突以及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并不是每个零售商和供应商都愿意将信息上链共享。他们担心信息上链后可能泄露公司机密,被其他参与者无偿使用,甚至被合作者泄露给竞争对手,从而给自身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2. 供应链信息上链安全问题。供应链信息上链意味着企业需要将敏感的商业数据、交易记录和客户信息等暴露在区块链网络中,这些信息一旦泄露或被恶意利用,将对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特别是在采用第三方企业开发的区块链平台时,企业会面临数据存储在第三方提供的存储介质中的风险。一旦租赁期满,如何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归还,就成为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二)推进区块链信用证融资的实施建议

政府应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鼓励金融机构和企业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在信用证融资领域的应用。同时,政府要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确保区块链信用证融资的合法合规,防范金融风险。除此之外,还应积极推动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公共服务平台,为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共享服务,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从企业角度来看,积极参与区块链信用证融资的实施是提升企业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增强供应链协同效应的关键策略。企业应加强与金融机构、科技公司以及供应链上下游伙伴的合作。共享资源,共担风险,共同构建基于区块链的信用融资生态体系。在此过程中,企业要注重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完善风险防控机制,确保融资活动的合法合规与信息安全。此外,企业也应提升员工对区块链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供应链金融创新奠定坚实基础。通过这些努力,企业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竞争力,还能促进整个供应链的健康发展,实现多方共赢。

五、结语

区块链技术在信用证融资领域的应用,为传统融资模式带来了重要影响。通过实现信息的透明共享和智能合约的自动化执行,区块链技术有效降低了供应商道德风险、融资人偿贷风险以及虚构交易数据或单据骗取融资风险等传统信用证融资模式中的风险。然而,区块链驱动的信用证融资在实践过程中仍面临供应链信息上链共享和安全问题等挑战。为此,政府应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出台扶持政策,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并推动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为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共享服务。同时,企业也应积极参与区块链信用证融资的实施,加强与各方的合作,并注重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区块链技术在信用证融资领域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然而,要充分发挥其优势并克服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等各方共同努力、密切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区块链技术在信用证融资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作者简介:胡庭龙,南通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王成付,南通大学商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