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一刀切,引导孩子理性集卡
2024-12-29宗星眸
“老师,小婷和小宇因为卡牌在班里吵起来了!您快去看看吧!”听到学生的呼喊,我赶快到班里了解情况。原来是小婷把自己不想要的一张普卡插到了小宇柜子上的卡槽里,小宇也不想要,让小婷拿走,但小婷就是不拿走,于是两个孩子就吵了起来。这时,坐在小婷后面的女生告诉我:“老师,小婷不仅随便给同学的柜子插卡,她的桌洞里还有好多卡牌呢!”
学生因为卡牌争吵的这件事容易解决,但是这个事件背后隐藏的问题引起了我的警觉:集卡潮流到底是什么情况?同学们对集卡持什么态度,参与的程度如何?
主动邀请孩子们介绍关于卡牌的情况
于是,午餐后我和孩子们拉起了家常。“孩子们,我发现最近咱们班有些同学在集卡,老师只在网上看到过别人拆卡的视频,但是自己从来没有抽过卡,我看有很多同学都喜欢抽卡,你们能给老师介绍一下吗?”孩子们一听到这个话题都非常兴奋,像小蜜蜂一样和我交流起来。
从孩子们的交谈中,我知道了他们非常着迷收集一些动画片IP的卡牌,所以卡牌也有很多不同的系列,每个系列又分为普通卡和稀有卡,稀有卡又有不同的等级,有的卡牌非常难得,很不容易才能拆出一张。我还了解到,有的孩子是在小卖部零散买卡,一包几块钱、十几块钱不等,有的孩子则是在直播平台上看直播拆卡,拆到稀有卡后直播平台会给他们加拆;还有的孩子让爸爸妈妈帮他们在电商平台购买整盒卡牌,据说这样容易拆出稀有卡……这么一看,班里还真是有不少孩子在集卡,即使不集卡的孩子也愿意和别人聊抽卡的话题。
集卡潮流是如何形成的?
通过和孩子们的交流以及对集卡资料的搜集,我发现孩子们喜欢集卡的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卡牌制作精美,内涵吸引孩子。
卡牌作为动漫的衍生产品,吸引着从小就看这些动漫的孩子。同时卡牌上的人物往往是正义、勇敢、善良的化身,再加上制作精美、画工出色,有多种的主题和系列,对孩子来说极具吸引力。
随机性刺激带来的感受。
抽卡牌其实和抽盲盒一样,是一种随机性非常高的活动。在卡牌未拆封前,谁也无法预知它的内容,这种随机性会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给人带来一种愉悦感和满足感。所以,当孩子们剪开卡包的那一瞬间,获得的极大的满足感会让他们上瘾。
社交需要。
抽卡、集卡已经成为孩子们之间的热门话题。因此,为了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原本一些不抽卡的孩子也在尝试抽卡,以此来获得加入同学间交往的机会。
对未知事物的好奇。
孩子们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尤其是稀有卡,孩子们都想一睹究竟。所以,为了得到一张稀有卡,他们会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反复购买卡包,甚至有些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会高价收购稀有卡,这就导致原本几毛、几块钱成本的卡片被炒到几十块钱甚至上百元。更有甚者,为了能有资金不断地购买自己喜欢的卡牌,会盗刷父母的银行卡,或者用极端行为威胁父母给自己购买。
网络平台的大肆宣传。
打开网络平台,我们会发现有大量的抽卡直播,虽然直播对于购买者的年龄做出了限制—“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不得购买随机抽取形式的商品。8周岁及以上的未成年人购买本产品,须征得监护人同意”,但是,主播们往往会利用展示稀有卡或者其他促销手段,让孩子忍不住要求父母帮助购买。
如何引导孩子理性集卡?
在目前孩子们抽卡、集卡已经成为潮流的情况下,我们教育者实行“一刀切”,完全限制孩子玩卡牌,既不现实,也不科学,我还是更倾向于从多角度去引导孩子们理性集卡。
主动与孩子讨论卡牌话题
在学校里,老师会利用班队会课时间和学生一起讨论喜欢集卡的原因,同时还会准备一些针对集卡现状的故事和报道,让孩子们通过讨论和研读资料,了解因为集卡出现的不良事件,发现“集卡成瘾”的危机,了解过分抽卡可能导致的“变相赌博”情况。回到家里,家长同样可以积极主动地与孩子讨论卡牌话题,通过平和的沟通,引导孩子理性地认识和对待卡牌。
把即刻满足转化为延迟满足
因为卡牌给孩子带来了即刻的满足感,所以买卡牌、拆卡牌的需求是正常的,但不允许孩子说买就买,想买多少就买多少,是家长可以做主的。家长要与孩子提前约定好购买卡牌的频率和场景,把即刻满足转化为延迟满足,比如当完成一项阶段性的学习目标或掌握某一些生活技能后,可以奖励孩子少量购买。
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很多孩子为了获得卡牌而“一掷千金”的问题,其背后反映的其实是孩子对金钱的认识。电子支付时代,孩子更缺乏对钱的正确认知,因此,家长平时要多为孩子讲一讲钱是怎么回事,也设计一些让孩子了解钱的机会,比如教孩子记账、规划零花钱的使用途径等,让孩子形成正确的金钱观。
扩大和丰富孩子的社交话题
卡牌的社交属性也是其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从满足孩子的社交需求入手,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扩大孩子的社交范围。
学校一般会通过为学生准备锻炼身体的健身器材和益智类的游戏材料的方式,让孩子们一起跳绳、玩皮筋、踢毽子、下棋等,引导孩子们在交往时把话题从单一的集卡扩展到更丰富、更健康的范围。
回归家庭场景,家长同样要为孩子准备丰富多样的玩耍材料,把孩子的生活安排得更加丰富多彩,多陪孩子一起玩,扩大孩子的社交范围和眼界。
做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管理
一方面,家长要对网络平台上关于卡牌的内容适时进行屏蔽;另一方面,可以定期和孩子聊聊天,探讨一下对电子产品、网络内容的看法,这样既做到了对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监管,也了解了孩子的所思所想,能帮助孩子学会更好地使用电子产品,而不是被电子产品裹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