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绩效对我国出口贸易潜力的影响

2024-12-28刘宇婷李旭琳李晓洁苏刚

甘肃科学学报 2024年6期
关键词:西亚潜力基础设施

摘要

物流发展水平对国际贸易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以物流绩效指数为切入点,基于2014—2021年的统计数据,通过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对中、西亚国家的物流绩效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并对不同地区国家的贸易潜力进行测算。结果表明:物流绩效水平显著影响我国与中、西亚国家的出口贸易,中低收入国家物流绩效改善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大于高收入国家;不同地区的物流绩效及分指标对我国出口贸易潜力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整体来看,中亚国家贸易潜力大于西亚国家。最后基于实证结果提出改善中、西亚国家物流水平的策略和建议,以充分发挥双边贸易潜力。

关键词

物流绩效;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潜力

中图分类号:F752;F5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0366(2024)06-0089-09

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倡议后,沿线众多国家积极响应。十年间,中国与中、西亚大部分国家签署了经贸合作协定以及“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各国对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视程度较高[1],中国与该地区国家贸易关系愈发密切[2]。中国与中、西亚国家贸易商品结构类型比较单一,贸易竞争性不大、互补性较强[3],随着贸易需求的增加,国际物流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支撑,重要性不断凸显,而物流绩效作为道路联通、贸易畅通的重要体现,成为进一步推进丝路经济带发展的关键要素[4]。因此通过物流绩效水平研究国际物流和对外贸易之间的影响关系,根据分析结果对中、西亚国家物流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促进国际物流发展,充分发挥国际运输走廊的优势。

通过整理文献发现,已有学者研究发现物流绩效指数有利于国家整体贸易流量的增长[5-6],同时物流绩效指数对我国不同类型产品的进出口也有积极作用[7-9];国内学者围绕一带一路沿线不同国家和地区物流绩效水平研究发现,物流绩效及其分指标对不同地区的贸易影响程度存在差异[10-12],但针对物流绩效对中、西亚国家贸易影响的研究较少。因此,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物流绩效指数切入,选取14个中、西亚国家为研究对象,基于2014—2021年的统计数据,通过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探究物流绩效水平对中国与中、西亚国家间贸易的影响,发现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物流绩效指数及分指标对贸易的影响存在差异,在不同地区间作比较分析,并测度中、西亚国家与我国的贸易潜力。最后提出促进国际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互联互通提供实证参考。

1 实证分析

1.1 模型构建

贸易引力模型最早由Tinbergen与Poyhonen两位学者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用贸易双方的GDP和地理距离替换传统引力模型中的质量和空间距离,以此来研究国际贸易。随着贸易引力模型的引入,学者们不断扩展模型用以研究不同因素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影响,季雯婷等[13]探讨了政治稳定性、开放程度等因素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体育用品出口的影响;王翀[14]讨论了汇率、运输便利和贸易自由化等因素对中国与CPTPP成员国的出口潜力和扩展空间的影响;冯乾彬等[15]从中欧班列的开通入手,研究发现缩短运输距离和时间能够改善贸易效率,且对我国进口效率影响较大。

本文主要探究物流绩效对中国与中、西亚国家出口贸易的影响,借鉴樊秀峰等[4]采用的贸易引力模型,在传统引力模型的基础之上,将贸易国人口、是否是高收入国家以及贸易国物流绩效指数作为解释变量加入到贸易引力模型中,得到扩展的公式为

ln EXP=β0+β1ln GDP+β2ln CGDP+β3ln DIS+β4ln POP+β5INCOME+β6ln TAR+β7ln LPI+εic。

模型涉及变量的说明及数据来源见表1。

基于数据原因,选取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亚美尼亚、以色列、阿联酋、巴林、阿曼、科威特、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埃及共14个中、西亚国家的数据进行研究。其中,LPI指数数据来自世界银行发布的《物流绩效指数报告》。LPI指数自2007年开始发布,目前共有2007年、2010年、2012年、2014年、2016年、2018年和2022年7年的统计数据。本文选取2014—202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由于物流绩效指数的计算涉及对国家基础设施、交通运输、信息技术等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物流环境存在一定的稳定性,物流绩效指数变化相对缓慢,因此基于时间连续性的假设,参考学者樊秀峰等[4]的做法,用相邻年份的数值替代缺失值,2015年、2017年、2019年物流绩效指数分别用2014年、2016年、2018年数值替代,2020年和2021年数值用2022年数据替代。

1.2 描述性统计

样本国家解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列。以2021年的数据为例,从出口额来看,中国出口阿联酋的贸易额最高,达到4 375 166 万美元;从距离来看,最近的是吉尔吉斯斯坦(3 749.021 km),最远的是埃及(7 770.15 km);从物流绩效指数来看,中、西亚国家之间物流绩效水平差异较大,总体水平不高,物流绩效水平既能反映基础设施硬件连通水平,也能反映国家间交通物流便利化程度,可见中、西亚国家物流绩效存在较大改善空间,物流服务能力有待提高。从表2中可以看出,中、西亚各个国家的贸易额、经济状况、距离和物流绩效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较低的物流水平会影响国家间的相关合作,因此想要进一步挖掘中国与中、西亚国家间的贸易潜力,改善物流绩效是扩大双边经济规模的重要途径。

1.3 主模型回归

利用stata16.0软件对中国与中、西亚地区14个国家近8年的双边贸易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为消除异方差对回归结果造成的影响,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GLS)对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见表3,表3中模型(1)~(5)为逐步回归结果。在实证分析中,模型存在不随时间变化的变量(地理距离、是否是高收入国家),因此采用混合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分别对模型(1)~(5)进行回归,并通过LM检验判断合适的模型,受限于篇幅仅展示模型(5)的3种回归结果,其余模型的结果以LM检验结果形式展示。模型(6)、(7)分别为模型(5)以随机效应(RE)和混合效应(OLS)进行回归的结果。

根据表3,从模型整体结果来看,模型(5)~(7)显示3种模型回归结果基本一致;从模型(1)~(5)的R2可以看出,随着解释变量的逐渐增加,模型的解释能力逐渐增强。从解释变量来看,贸易国和我国的GDP、距离、贸易国的人口数量、是否是高收入国家以及贸易国物流绩效指数等因素均对我国出口贸易有一定的影响,但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从模型(5)的回归结果来看,距离变量的系数绝对值为2.66,这表示距离是中国商品出口至中、西亚地区国家时运输方面需要考虑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且呈现负向相关,需要在其他方面克服距离对出口贸易量造成的负向影响;两国GDP和人口变量的系数为正且显著,说明随着贸易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加,贸易国对货物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有利于我国出口贸易发展;贸易国物流绩效指数每提高1%,我国出口的贸易额将增加2.309%。贸易国物流绩效水平的改善可以降低两国GDP和关税对双边贸易量的影响,同时推进我国出口贸易额的增长。

1.4 分指标回归分析

进一步验证物流绩效指数及其分指标对我国与中、西亚国家贸易出口的影响,分别用国际运输便利性(INTF,international transportation facilitation)、货物运输及时性(timeliness)、海关清关效率(customs)、物流服务能力和质量(LOGS,logistics quality and competence)、货物追踪能力(TRAC,tracking and tracing)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INFR,infrastructure)6个分指标代替LPI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依然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见表4。

6个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海关清关效率、货物追踪能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物流服务能力和质量4项分指标对我国出口至中、西亚地区国家的贸易量有显著正向影响,均在1%水平下显著,其中海关清关效率和货物追踪能力对我国出口商品至中、西亚地区国家的影响最大,系数分别为2.283和2.157。国际运输便利性、货物运输及时性的影响不明确。从分指标回归结果来看,海关清关效率对国际贸易的制约最大,可能是由于各国间海关程序流程繁琐,签署的贸易便利化协议未能充分发挥;其次是货物追踪能力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随着中国与中、西亚国家贸易量的增加,跨国运输途中运营管理能力不足、部分国家口岸换装能力饱和、各国信息系统相互独立无法及时获取物流信息等阻碍贸易发展的问题逐渐凸显。从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基础设施、物流服务质量和货物追踪能力等“硬联通”指标对贸易的影响更大,这类因素也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运输及时性和运输便利性的回归结果不显著,说明此类“软联通”指标要在较完备的物流硬件基础设施的支撑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因此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当优先考虑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以此来改善物流服务能力,促进贸易国物流绩效指数的改善。

1.5 分组回归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中既有高收入国家,也有中低收入国家,存在经济和物流建设发展不均衡现象,因此进一步分析不同经济水平国家物流绩效指数分项指标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见表5、表6。对比表5、表6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物流绩效各分指标对不同组别的影响有明显区别。

对比两组回归结果发现,两组贸易国物流绩效指数均对我国出口贸易有显著促进作用,这表明在提升我国与中、西亚各国出口贸易的措施中,应当重视物流绩效指数的改善,该指标的改善能够有效促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同时有利于区域间物流网络的优化和贸易效率的提升。对于高收入国家组而言,海关清关效率是影响最明显的指标,系数为2.201,反映出我国出口货物至高收入组国家时海关清关效率的重要性。高收入国家整体物流水平处于较高水平,且物流配套硬件设施较完善,因而海关清关效率这类“软联通”指标对贸易的影响程度更大。对中低收入组国家而言,物流绩效水平系数为2.668,高于总体组和高收入组的回归系数,这反映出中低收入组国家物流绩效水平的改善对中国出口贸易量的促进作用更强。中低收入国家受物流发展时间和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物流水平与高收入国家差距较大,特别是物流、通讯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难以满足对外贸易的需求,因此分指标中货物追踪能力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系数分别为3.042和2.424,同样明显高于总体组和高收入组。上述结果表明,我国与高收入组国家进行贸易往来时应加深海关方面的合作;与中低收入组国家贸易往来时,则应更重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

2 物流绩效水平对我国出口贸易潜力的影响分析

从实证部分的结果可以看出,中、西亚国家的物流绩效水平对我国出口贸易有显著的影响,且各分指标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不同。中、西亚地区整体物流水平低于欧洲国家,且地区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别,短期内大幅提高整体物流水平可能性较小,因此参考WILSON等[16]和王东方等[17]的做法,从地区角度,对2014年、2016年、2018年、2021年4年的数据进行模拟,将各国低于平均值的指标数据提高到相应组别相应年份的平均值,代入对应的回归方程进行回归,并计算物流绩效水平的改变对贸易潜力的影响。由于物流绩效水平及其分指标对各组的影响程度和显著性各不相同,因此只考虑回归结果显著的指标对贸易潜力的影响。

考虑到中国与中、西亚国家的地缘位置不同,按地区分组对结果进行说明,结果见表7。从总体来看,提高物流绩效水平后,物流绩效指数的平均增长率达到9.24%,海关清关效率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最大,增长率分别为11.27%和10.04%。海关方面由于各国监管标准和通关手续不同,导致重复检查的现象发生;基础设施方面,国际运输标准不统一,导致货物在铁路运输过程中需要经过多次换装,国家间物流的对接不流畅,难以发挥国际运输通道系统性的优势,均对贸易效率造成很大影响。从分组来看,对中亚国家而言,整体物流能力低于西亚国家,各项指标有较大提升空间,与我国的贸易潜力高于西亚国家,其中物流绩效平均增长率达到15.84%,物流基础设施的改善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达到21.45%。中亚国家是横贯欧亚大陆的交通要道,战略地位突出,且与我国接壤,是我国向西出口的第一站,因此中亚国家物流绩效水平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重大。虽然我国与中亚国家的边界问题处理较好,但受限于中亚国家国内经济发展的原因,中亚国家物流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较晚,导致口岸信息化水平不高,货物追踪能力不足、列车等待时间较长等问题出现,制约着中亚国家物流水平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对西亚国家而言,物流绩效平均增长率为2.94%。在该组中,呈现出海关清关效率与物流服务能力和质量两项指标的改善对贸易潜力的影响较高,分别为7.45%和3.17%。西亚国家中阿联酋等海湾国家的物流水平处于世界较高水平,且与我国贸易额占西亚国家组总额的比重较大,因而西亚组国家物流水平的改善主要体现在海关清关效率和物流服务能力这些贸易“软联通”指标,但西亚组国家内部还有部分国家存在与中亚国家相同的问题,因此仍要注重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3 结论及建议

3.1 主要结论

基于对中、西亚国家物流绩效对我国出口贸易潜力的影响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 中、西亚国家物流绩效与我国出口贸易有显著正向影响。在物流绩效指数分指标中,海关清关效率、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货物追踪能力3项指标显著影响我国出口中、西亚国家的贸易额。

(2) 中、西亚国家中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物流绩效指数及分指标对我国出口贸易额的影响程度有一定的差异:中低收入国家物流绩效指数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大于高收入国家。其中,海关清关效率对我国出口高收入国家的贸易影响最大;货物追踪能力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对我国出口中低收入国家的贸易影响最大。

(3) 不同地区国家物流绩效及分指标对我国出口贸易潜力的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距。综合来看,中亚国家与我国的出口贸易潜力大于西亚国家。

3.2 建议

根据以上结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五通背景下,结合中亚国家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1) 深化中国与中、西亚国家海关合作,促进贸易便利化。海关清关效率的改善一方面由国家主导,在现有合作的基础上,加强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等多方面的合作,加快边境口岸“单一窗口”建设、协调各国跨境监管程序,并充分发挥《TIR公约》等国际公约对运输便利化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在货物交接时由于装载工具不同而增加的物流时间,可以与贸易国协商,使用统一标准的辅助工具,减少不必要的繁琐程序,以提高通关速度,促进贸易“软联通”,为国际贸易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 改善中、西亚国家中中低收入水平国家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交通便利化。中、西亚国家地域广阔、地形条件复杂,且部分国家受国内经济发展限制,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源支撑跨国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应充分发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融资机构对中低收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作用。通过对沿线国家区域内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升中低收入国家物流基础设施质量。物流基础设施有一定的通用性质,不仅利于国家内部,也有利于国际货物流通。

(3) 加强各国贸易信息相互联通,促进数字贸易畅通。中、西亚国家物流绩效水平存在不均衡现象,这不利于国家和地区间物流的有效对接。中、西亚国家一方面可以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加强和完善国内物流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推进国际物流公司合作,共建物流信息网络,提供货物实时状态,以此来降低国家间信息传递的成本,有效促进沿线国家贸易信息互通。以上举措既能增强货物全程追踪能力,也能提高物流服务管理能力,降低国际运输中的风险和损失。

参考文献:

[1] 朱永彪.“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建设现状与前景[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51(4):1-12.

[2] 张芳,邓小乐.中国与西亚国家双边贸易发展探析:基于商品结构的分析[J].统计与管理,2022,37(1):109-117.

[3] 楚建英.“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西亚贸易潜力研究: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22,41(3):19-24.

[4] 樊秀峰,余姗.“海上丝绸之路”物流绩效及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影响实证[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5(3):13-20.

[5] MARTI L,PUERTAS R,GARCIA L.The importance of the logistics performance index in international trade[J].Applied Economics,2014,46(24):2982-2992.

[6] MUNIM Z H,SCHRAMM H J.The impacts of port infrastructure and logistics performance on economic growth:the mediating role of seaborne trade[J].Journal of Shipping & Trade,2018,3(1):1.

[7] 曹蓄温.“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国家物流绩效对我国农产品进口的影响测度[J].商业经济研究,2021,(16):163-166.

[8] 杨兴龙,刘争争,滕奎秀.我国乳制品进口效率及潜力研究: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分析[J].中国农机化学报,2022,43(7):124-130.

[9] 施正煌,戴永务,郑雅静,等.物流绩效对中国出口“一带一路”合作国家木质林产品三元边际的影响[J].林业经济,2022,44(11):76-96.

[10] 繆鸿.“一带一路”国际物流绩效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19(5):133-136.

[11] 梁烨,崔杰.“一带一路”倡议下物流绩效对我国贸易潜力的影响: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J].商业经济研究,2019(1):94-97.

[12] 陶章,乔森.“一带一路”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贸易协定与物流绩效的实证检验[J].社会科学,2020(1):63-71.

[13] 季雯婷,任文龙.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体育用品出口的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基于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检验[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44(4):70-77.

[14] 王翀.中国与CPTPP国家贸易效率与潜力测算:基于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J].价格月刊,2023(3):49-56.

[15] 冯乾彬,张沁雪,廖宇新.中欧班列对中国与沿线国家双边贸易效率及潜力的影响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22,41(7):138-151.

[16] WILSON J S,MANN C L,OTSUKI T.Trade facilit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a new approach to quantifying the impact[J].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2003,17(3):367-389.

[17] 王东方,董千里,于立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物流绩效与中国对外贸易潜力[J].中国流通经济,2018,32(2):17-27.

The impact of logistics performance on China's trade potential:

taking Central Asian and West Asian countries as an example

LIU Yuting,LI Xulin,LI Xiaojie,SU Gang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and Logistic Engineering,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Urumqi 830052,China)

Abstract

The level of logistics development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Taking the logistics performance index as the pointcut,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data from 2014-2021,the logistics performance level of Central Asian and West Asian countries is empirically analyzed through the extended trade gravity model,and the trade potential of countries in different regions is measur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vel of logistics performance significantly affects China's export trade with Central Asian and West Asian countries,and the impact of improved logistics performance on China's trade is greater in the low- and middle-income group countries than in the high-income group countries.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impact of logistics performance and sub-indicators on China's export trade potential in different regions,and on the whole the trade potential of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West Asian countries.Finally,based on the empirical results,Reasonable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logistics level of Central and West Asian countries in order to fully realize the potential of bilateral trade.

Key words

Logistics performance;Logistic infrastructure;Trade potential

(本文责编:冯 婷)

猜你喜欢

西亚潜力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全都知道的佐西亚
马来西亚·吉隆坡
潜力榜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PPP模式怎样发挥最大潜力?
学习潜力揭秘
12星座
苏雪林《屈赋论丛》中华文化源于西亚之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