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旅游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2024-12-28苏志园
摘要:文章聚焦大学生在河南省的旅游意愿影响因素。通过对河南省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社会属性、满意度、主观规范、旅游动机和旅游态度等因素对大学生旅游意愿有显著影响,而感知风险对其有负面影响。基于研究结论,为促进河南省旅游业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发展提出相应建议,旨在为旅游业相关机构和企业提供参考,提升河南省在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吸引力。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结构方程模型;计划行为理论;感知风险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
(一)政策导向
在我国步入大众旅游时代的进程中,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政府对旅游业发展高度重视,国家发布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强调推动其高质量发展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与此同时,河南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动旅游产业升级与品质效益提升。
(二)大学生旅游市场潜力巨大
在众多旅游细分市场中,大学生旅游市场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当下中国大学生群体规模庞大。这一群体旅游意愿较为强烈,还具备相当可观的消费潜力。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对旅游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能够为旅游业提供稳定且长期的客源保障;另一方面,凭借其活跃于社交媒体平台的特性,及分享、推荐旅游目的地和产品等行为,能够让旅游地在社交网络中广泛传播,从而对他人的旅游决策产生一定影响,进一步拓展旅游市场的广度与深度。
(三)河南省旅游发展现状
河南省虽然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具备发展旅游业的天然优势,但目前旅游业对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旅游产品与服务无法满足其需求,导致河南省旅游业尚未完全打开大学生市场。在此背景下,深入探究影响大学生在河南旅游意愿的因素,对河南省吸引并留住大学生游客,进而推动河南省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上,研究能丰富旅游心理学、旅游市场营销等领域的研究内容。通过实证调查分析大学生在河南的旅游需求,为相关理论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深化对大学生旅游行为决策机制的理解。
现实意义上,助力旅游业相关机构和企业精准把握目标群体特征,开发出更贴合大学生需求的旅游产品与服务,从而促进旅游业繁荣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带动地方经济增长。
政策意义上,为政府出台旅游政策与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政府可依据大学生旅游需求特点,制订相应的支持与优惠政策,优化旅游产业布局,提升河南省旅游业整体竞争力。
三、文献综述
学界从多个角度对大学生旅游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部分学者关注对经济因素的感知风险,如闫利民(2015)以郑州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指出经济因素在大学生外出旅游决策中占比较大,43.96%的学生在旅游时会优先考虑[1]。孙雅爽等人(2019)关注旅游偏好,他们认为许多大学生偏好自然风景区和历史古迹区[2]。郑蓓媛和张慧(2021)关注旅游动机,对甘肃省高校学生调查发现,休闲娱乐、放松身心是大学生旅游动机中占比最高的因素,达到35.67%[3]。然而,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大学生个人层面,对家庭层面影响因素的探讨相对较少,且在大学生旅游满意度方面的研究存在不足。
四、数据来源与模型设定
(一)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来自对河南省全日制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问卷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发放,线上发放235份,有效回收213份;线下发放537份,有效回收405份,总计获得618份有效问卷。问卷的具体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二)模型设定
研究以计划行为理论(TPB)和感知风险论为基础构建研究框架。斯帕克斯和潘(SparksPan,2009)表明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能够准确地解释游客的旅游意愿。罗伊尔和弗森迈尔(Roehl,Frsenmaier,1992)率先开展旅游感知风险研究,指出旅游各环节均存在风险。
结合问卷数据,构建包含6个潜变量和18个可测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深入探究各因素对大学生旅游意愿的影响。具体变量设定如表2所示。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模型结果
运用SPSSPRO软件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估计,得到变量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如表3所示。

同时,获得变量之间的标准化结构方程路径图(包含测量关系的载荷系数loading值),见图1。
结果显示,满意度、主观规范、旅游动机和旅游态度对大学生旅游意愿有正向影响,而感知风险对旅游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在各影响因素中,主观规范的标准化系数为0.623,表明家人对旅游的态度对大学生旅游意愿影响较大,家人的支持和参与意愿会显著增强大学生自身的旅游意愿。感知风险的标准化系数为-0.822,这意味着感知风险在抑制大学生旅游意愿方面作用明显,当大学生感知到较高风险时,其旅游意愿会大幅降低。旅游动机中“参观景点”因子载荷量最大(0.825),说明具有强烈参观景点欲望的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河南作为旅游目的地;旅游态度中“休闲放松”因子载荷量最大(0.782),反映出大学生更期望通过旅游实现休闲放松的目的。
(二)模型评估
选取GFI、AGFI、CFI、RMSEA、TLI五个指标对模型拟合优度进行判断,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各项指标表明模型拟合效果良好,能够有效解释大学生旅游意愿的形成机制。
六、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满意度、旅游动机、主观规范和旅游偏好是影响大学生旅游意愿的重要因素,感知风险对旅游意愿产生抑制作用。具体而言,旅游过程中的高满意度(涵盖交通、设施、环境等方面)能够增强大学生再次旅游的意愿;旅游动机中社交、休闲等需求以及旅游偏好中的参观景点、品尝美食等欲望均对旅游意愿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家人的支持态度也显著影响大学生旅游决策;而感知风险(包括花费金钱、安全隐患等方面)会使大学生对旅游望而却步。
(二)建议
1.优化旅游产品与服务体验
旅游企业应深入调研大学生需求,开发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例如,结合河南省丰富的文化资源,推出历史文化深度游、民俗文化体验游等特色线路,满足大学生对知识探索和文化体验的需求。同时,注重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条件,优化餐饮住宿条件,有利于大学生在旅游过程中获得良好的体验。
2.加强旅游安全保障与风险防控
政府可以加大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力度,完善旅游安全法规制度,促使旅游企业严格遵守安全规范。旅游企业要加强安全管理,定期对旅游设施进行检查维护,为大学生提供安全可靠的旅游环境。此外,建立健全旅游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布旅游安全信息,帮助大学生增强风险感知能力。

3.引导家庭积极参与与支持
旅游企业可开展针对家庭的亲子游、大学生带家人游等主题活动,设计适合家庭共同参与的旅游产品,增进家庭与大学生在旅游方面的互动与沟通。政府和社会也可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家庭对大学生旅游积极意义的认识,鼓励家人支持大学生适度旅游,拓宽视野、丰富阅历。
4.精准营销与信息传播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校园论坛等渠道,精准定位大学生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旅游宣传推广。发布富有吸引力的旅游内容,如旅游攻略、景点介绍、游客真实体验分享等,激发大学生旅游兴趣。同时,旅游企业可与高校合作,举办旅游文化节、旅游摄影大赛等活动,提高旅游企业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参考文献
[1]闫利民.大学生旅游需求特征分析——以郑州大学学生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9):78-79.
[2]孙雅爽,倪长荣,谢润轩,等.秦皇岛市在校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分析[J].数码世界,2019(12):245-246.
[3]郑蓓媛,张慧.甘肃省高校学生旅游观念及行为调查分析[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1(3):108-112.